小行星撞地球带来的危险没法避免?
好莱坞科幻灾难大片酷爱使用小行星撞地球的桥段,像《天地大冲撞》《绝世天劫》都有人类想方设法炸飞小行星的情节。现实中也是如此,一旦小行星撞击地球,我们就毫无招架之力了。 真相: 面对毁灭的危机,现在我们有很多可行方案。一旦发现有小行星威胁地球,一切可能的方案,归根结底都可分为两类:瓦解和推离。 瓦解,就是把小行星分裂成零散个体(主要靠炸),飞向多个方向的小天体碎块会脱靶错失地球,或者个头小到足以在大气层中烧尽。 推离呢,则是把小行星整体带偏轨道,或者让它加速或减速,提前或滞后到达约会点,同样达到脱靶的效果。地球的赤道直径是12756千米,公转速度每秒30千米,每走完一个自身身长需要425秒,也就是七分半左右。推离的要旨,就是为地球争取425秒的时间。 在具体实施办法上,有下面几种: 最容易被想到的是热核武器。热核武器产生的大量热能可以使小行星局部气化,并用这个临时产生的气体崩裂小行星,或者喷射物质把主体推离轨道。但是也要小心,一旦计划失败,砸中地球的将不仅是一颗小行星了,还是一颗自带核污染的小行星。 冷兵器式的方法,可以发射一个撞击器去撞击小行星,改变它的速度或方向。或者用非接触的方法,让一个牵引器陪着小行星一起飞,引力会渐渐把小行星拉偏轨道,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计划实施得足够早的话,就有使小行星脱靶的希望。 也有许多小众一些的主意,例如送一台挖掘抛射机到小行星表面,不断把小行星表面的物质抛向太空,一边使它慢速解体,一边让动量守恒定律来帮着改变小行星轨道。或者用激光或聚焦镜气化小行星的局部表面,使它被喷射出的岩石气体逐渐推离。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从见效时间上来说,也可以分为两类:闪电战和持久战。热核武器或撞击器算是闪电战,引力牵引、挖掘抛射、局部喷射这些则是持久战。但是不管哪一种方法,都需要及时发现,尽早安排。NASA目前最乐观的估计是5到10年的准备期,并且正在实施对第65803号Didymos小行星的撞击实验,预计2022年9月底/10月初完成撞击。 吴副局长提出的2025或2026年实施一次技术实验,从时间表来说,已经非常积极进取了。从吴局的话中,我们可以读出实施方案是撞击,只是,不知咱们挑选的小行星是哪一颗呢? 最后再说点大家喜闻乐见的,虽然一提起小天体撞地球,大家往往都会往“天灾”的方向考虑,但偶尔也会有人因此变得非常土豪(当然,撞的时候可别在现场……)。 比如在德国,有个名叫诺德林根的小镇,人口不到两万,坐落在一个直径25千米、深约100到150米的巨坑里。起初科学家以为这个坑是个火山口,后来在此找到只有在高速冲击下才能形成的柯石英,表明这是1500万年前、一颗直径1500米的小行星形成的撞击坑。 撞击和高温形成了估计总量72000吨的冲击钻石,可惜这些钻石非常细碎,最大不超过0.2毫米,混在土壤里,被这座城市的建造者们无意间拿来修路砌墙盖房子了,所以,以 “含钻量”来说,这小镇实在是土中有豪,土豪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