睁一只眼处世,闭一只眼交友
有人说做人要懂得睁一只眼和闭一只眼,所谓睁一只眼,就是说为人处事,要睁大自己的眼睛,要看清楚这个世界,要弄清楚现实,不要被现实所迷惑,不要被眼前的景象遮蔽眼睛。这个世界有很多诱惑和陷阱,有很多看似美好却隐藏危机的东西,因此做人一定要睁大眼睛,要能够明白是非,要懂得分清对错,要能够辨识诱惑背后的陷阱,要做一个内心透彻的明白人。 而在交友的时候,则要保持宽容心,不要对朋友的行为斤斤计较,凡事不妨看开一些,不妨顺从对方一些,有些事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必要弄得太清楚,也没有必要计较太多。对方有什么秘密,你不要去打听;对方有什么缺陷,你也不要去揭露;对方偶尔做了错事,伤害了你,也要装作不知道、不在乎,尽量包容朋友。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每个人身上都会存在缺陷,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你的朋友也是这样,因此和朋友交往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包容他的缺陷和不足,要懂得用宽容之心来对待朋友。如果你把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把什么都算得清清楚楚,那么你很难交到真正的朋友。 睁眼是为了看清世界,是为了防备这个世界,这是一份应有的警惕心,是为了更好地在社会中生存下去,为了更好地把握住竞争的机会。而闭眼则是一种信任的姿态,意味着包容和妥协,意味着你有时候需要假装糊涂,当然这种糊涂并不是完完全全地放纵和忽视,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包容。虽然嘴上不说,虽然没有外在的动作表现,但是一定要做到心如明镜。 很多人在交友的时候,常常会认为两个人想要彼此信任和理解,那么就一定要相互了解,所以总是喜欢探听对方的秘密,总是想要彻底弄清楚对方的为人、背景、能力、社会地位等信息,而且还喜欢互相告知秘密,认为只有彻彻底底的坦白,只有相互全面揭底,才是值得深交的朋友。可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空间,对于这一点,我们没有必要弄得太过清楚,而朋友间也需要有个缓冲带,这样有助于促进感情的发展。 事实上,一切都弄清楚了反而不好,心理学家发现,人与人交往就是一种相互了解、相互探索的过程,正因为有探索的需求,正因为本身具备的神秘性,交往才能够长久进行下去,我们的魅力才具有持久性。如果什么都弄清楚弄明白,什么都了解透彻,实际上审美观念会下降,而且你会下意识地要求对方做得更好,下意识地让对方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但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完美的。所以最好还是留有余地和空间,最好还是包容对方身上那些未知的、有缺陷的存在,这样对友情的持续往往很有帮助。 在人际交往中,包容心很重要。很多人为人处事很讲原则,可是太讲原则的人虽然正直透明,却往往不懂得变通,缺乏灵活的交际手段,最终很可能因为过于坚持原则而被人排挤出交际圈。所以在交友的时候应该适当做出退让,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可以适当做出调整,一些与原则和性格相冲突的东西,可以适当地视而不见,这样实际上更有利于你在社会上生存下去。 提起开封府,很多人率先想到的一定是宋代的清官包拯,事实上包拯几乎成为了开封府的代名词,不过在开封府的历史上,其实还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官员,他就是大作家欧阳修,而且包拯就是欧阳修的前任知府。包拯是当时的能臣,铁面无私,不畏强权,所以不少贪官和权贵都非常惧怕他,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包拯的出现的确起到了震慑贪官的作用。可是包拯的严格执法得罪了很多当权者,他们常常到皇帝面前告黑状,皇帝也认为包拯偶尔的确有些过火,甚至有些目中无人,于是找借口免去了包拯的职务。 包拯被免后,欧阳修就走马上任,鉴于前任知府的经验,欧阳修开始更加注重人际关系的处理。他觉得自己想要处理好开封府的事务,那么最重要的就是联络他人,处理好各方的关系,这样自己才能更好地管理。正因为如此,欧阳修在处理案件的时候更为通情达理、灵活多变。一方面他也会严惩那些贪张枉法的官员,也会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但是另一方面他更注重引导和教化,有些人犯了罪,他并没有严格按照法规来执行,而是做出适当的宽容处理,给予对方一些改正的机会。 正因为实施这种宽简仁政,开封府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条,不仅深受百姓爱戴,而且也得到了多数官员的认可和支持,可以说在欧阳修的治理下,当时整个开封府的环境是比较和谐的。他因此结交了很多官场人士,大家一方面钦佩他的清廉和正直,一方面又对他感恩戴德,可以说他在开封为官的时候,一直都比较顺利。 事实上,后世人对于欧阳修的宽简仁政评价很高,认为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治理方法,而这种方法无疑又显示出了欧阳修独特的个人魅力,以及为人处世的大智大慧。所以做人应该向欧阳修学习,应该懂得借鉴他的处事方法,一方面要有自己的主张和原则,要懂得端正自己的态度;但一面又要懂得包容和变通,在人事面前要懂得装糊涂,要懂得世故一些,有些东西没有必要计较太多,也没有必要弄得太清楚。凡事沉住气,尽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自然会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摘自: m.taik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