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人生感悟 >

人生感悟

如果眼前的生活不是你想要的,怎么办?

人生感悟2021-01-2861举报/反馈

  有一位朋友在后台对我们说,自己目前正在准备考研,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把自己弄的很紧张也很疲惫,有时候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自己想要的生活很美好:上课时间好好上课,无聊时去图书馆看看书,晚上陪喜欢的人散散步吹吹风,或者跑跑步。

  她感觉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

  实用菌想了想,最后告诉她一句话:快乐取决于舒适,但幸福不是。

  我们经常说,做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但是这里也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可能同时会有很多个想法,而且这些想法也是不断变化的,今天喜欢的明天就可能觉得索然无味了,所以,我们要按照哪个想法来?

  就像刚才提到的那位朋友,考研是自己的一个需要,但是日常生活的轻松和惬意,也激发了她渴望享受当下生活的需要,两种需要都是自己想要的,于是内心产生了冲突。

  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在《象与骑象人》一书中曾做过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我们的心理,有一半正如一头桀骜不驯的大象,而另一半则像是一个坐在大象背上的骑象人。

  大象是我们的感性,它的逻辑很简单,就是喜欢或者不喜欢。让我们感觉舒服的,我们就会喜欢,就想马上追求和满足;让我们感觉不舒服的,就想摆脱和逃离。

  而骑象人代表的是我们的理性,它的逻辑是关注对错。在自身发展上,骑象人会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希望能指引着感性的大象走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

  但是,大象与骑象人并不是总会达成一致的,相反,很多时候我们的大象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比如骑象人给自己定了一个减肥的目标,但是大象看见零食就忍不住跑过去吃两口;骑象人给自己定了一个晚上学习一小时的目标,但是大象看见好看的电视就忍不住去看两眼

  这种象与骑象人之间的分歧,造成我们经常陷于感性与理性的冲突当中。

  不管是感性还是理性,都是我们自己的一部分,到底遵循哪一个自己呢?

  所以,做自己并不是可以解脱我们内心痛苦的灵丹妙药。实际上,当我们说做自己的时候,其实是有很多前提条件的。

  没有自我的人,需要做自己

  在人际交往中,有的人很怕冲突,怕伤害别人的感情,常常牺牲自己的看法,委屈自己的感受。他们看起来和所有人的关系都很好,也很受别人的欢迎,但在内心深处,讨好型的人有一种非常恐惧的心理:

  一方面他们希望和别人交往,希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另一方面又觉得别人都是高高在上的,他们肯与自己交往是自己的幸运,所以需要不断的付出才能不辜负这种幸运。

  正是因为这种恐惧,讨好型的人才会不顾一切的去付出。

  过于压抑自己的感受,总是忽略自己的需求,时间久了人就会变的麻木,在需要做一些重要的选择的时候也会变得不知所措,很迷茫。一个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的人,自然不知道该走向何方。

  针对这种情况的人,心理咨询师会鼓励他们勇敢的做自己,了解自己的感受,学着对自己负责,以自己的需求为中心进行生活。这是通过做自己,来调整他们不合理的认知,然后建立一种更健康的心理模式的方式。

  超理智型的人,需要做自己

  “所谓绅士,就是做自己应该做的,而不是自己想做的。”

  还有一种人特别理性,他们只关心事情对不对,应不应该,而回避与情绪和情感有关的话题。他们把理智看成一个人成熟的关键特质,认为感性和情感是一种软弱的表现。

  在心理防御机制上,这叫情感隔离。也就是说,有时候我们的潜意识会通过隔离自己的情感的方式,从而不必再去面对情感中的脆弱、无助和压力。

  超理智型的人看起来很强大,但是在内心深处是空虚和麻木的。其实不管是情感也好,还是情绪也好,都是有自身价值的,也是一个人生命活力的体现。

  完全隔离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人也就失去了一部分的活力和动力。所以,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的话就会发现,那些在别人面前总是很成熟的人,很少真正的开心过。

  针对这种情况的人,心理咨询师也会鼓励他们做自己,与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进行链接。尤其是在工作之外的生活中,要遵从自己的感受,放开一些,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从而找回完整的自我。

  由此可见,当我们想要做自己的时候,前提是在某种程度上你迷失了自己,而且这种迷失从整体来说对我们的发展是有害的,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大胆的做自己。

  而如果在生活中,如果我们并没有这种缺失,最需要做的其实是一种平衡:感性和理性的平衡。假如你想减肥,这个目标对你的健康和形象有好处,那就需要暂时的克制一下自己想吃美食的冲动;如果你想考研,这对你人生的发展很重要,那就需要暂时抑制一下想玩乐的冲动。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会平衡和克制自己,就不是做自己,而是放纵自己了。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