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先正心,律人先律已
对于这一话题,本人不敢多言,在此,仅把我个人一点肤浅的看法与理解,陈述于此,没有什么目的,旨在交流与讨论。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一直关于上述的话题,我早就有写些什么的冲动,但时过境迁,却总是无从开头,归其原因,是心里担忧,怕自己说的不好,别人也看得糊涂,更怕自己的学识简陋,说的“驴头不对马嘴”,也不是我所愿望的。但今日,终还是下定决心,因为不吐不快,那种“骨鲠在喉”的感觉,着实不利于身心健康和领会社会和谐之要领。 那就请允许我,先从“修身先正心”说起吧。说到修身,大家都能想到二千多年的一句古语,那就是《礼记·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大意是:一个人要想完成他宏图大志,必须要先进行自我修养,只有完善自我修养,家庭、工作与事业才能整顿有序,进而才能具备完成宏图大志坚实的基础。 那么何谓“正心”呢?就是要端正思想态度,保持正确、良好的心态。在对待生活、工作与事业的时候,做到不急、不躁、不偏、不倚,任何时候意愿的出发点,都抛开一切“主观、自我的口语”,都要从客观、务实、公平、公正的这一角度出发。 如此,再经过长时间自我反省、体察,身心、修养、德行就自然而然达到一种完美的境界。那么再谈“律人先律已”,这,应该是多数人都能明白道理,但这,也是一个多数人都只“律他”而不“律已”的问题。 咱们先不谈别的,就谈自己,假如你审视自身,你会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有的时候,自己要求别人做的,放在自己的身上,却往往做不到,但却还是一味的要求别人去做,甚至还有些不管不顾的架势,既听不得别人的呼声,也不在意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 咱们再说身边的环境,你会发现有些制定措施和规则的人,在制定措施和规则的时候,仅只凭个人或者少数人的喜好与意愿。而且,在措施和规则执行的实际工作中,他人对此有什么样的呼声,执行起来,具体的会发生那些情况,都不管不顾,只是一味的执行到底。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先实行起来再说,有问题再解决。 一切都实行“霸王硬上弓”模式,一切都遵循“斩草必除根”真理,那模样,大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遇佛杀佛遇魔降魔”意味。这改革的力度,不可不谓之为强,这挑战的勇气,不可不谓之为大。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真空,当然身边也只存在一种声音:你说东走,大家都说东走,你说西走,大家都说西走。个人的成就感、英雄感,会因此无限膨胀,自我感觉也更是一切良好,这样保持一颗清醒的“心”,也就难了。长此以往,失了必要的氧分,失了存在的基础,失了前进的方向,“好事”到最后怕也成了“坏事”。 就上所说的两者而言,不难看出,都是一个“态度”问题,都是一个“心正不正”的问题。因为“心不正焉能修身,心不正何谈律己”。所以消除这一问题,就是要求我们要“修身先正心律人先律已”。 我们不妨在要求他人的时候,多考虑一下实际情况,多从客观公正的角度出发,多听听他人的意见,不必非要一味强行,一定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因为,人非机器,安装不了程序,也设定不成一个同样的情景模式。这世间万事万物,也更是每一刻都在发生变化,也就根本说不上,存在一件永远是正确的事。因为正确的基础,会因时、因利,发生变化,之所以现在正确,也仅只是建立在,此时相对的基础上。 我们不妨在制定措施和规则的时候,把大多数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多遵从“实事求是”的思想,为大众负责,为社会负责。在执行工作中,首先从自身做起,因为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可以使他人心悦诚服,他人也才愿意遵从号召和指挥。在实践工作中,一定身体力行,因为“身教重于言教”,这样才可发挥一面旗帜作用,才可以统率他人。也只有做到这些,制定的措施和规则的目的与意义,才能落到实处,才能有所体现。 说到这里,我们并非使要所有的人,都能“修炼”成为“老子”“孔子”“孟子”,这无疑,我们都做不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总有义务与责任,要做一个“真正”的自己吧。既然如此,那不妨,就让我们“修身先正心律人先律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