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故事 > 情感故事 >

情感故事

爱是恒久幽静的花

情感故事2021-01-28135举报/反馈

  他们的爱倒像是亲情。

  1932年3月的一天,她来到一个公园,选择了一个美丽幽静处,支起画板开始写生。她专心致志地画着,突然传来一阵足音,她下意识地轻轻一瞥,一位年轻男子走过来。男子儒雅中有着几分桀傲,不,那更多的是灵惠之气。

  就在这时,有风刮过来,随着路边的花草偃仰起伏,画板向路边的水沟倒去,他一个箭步向前,伸手把画板稳稳扶住。她说:“谢谢你!”他粲然一笑。

  刚才那一瞥,她仿佛遇到了多年的老朋友;落落大方、知性礼貌的她也让他有着从未有过的亲近感。由此两人萌生出了交往的愿望。这一年她32岁,他26岁。

  她虽说没有艳冶姣美的容貌,但从她眼中总能看到那如潭水般明丽清澈的智慧。随着一次次交往,她那随意却不乏严肃、宽厚中又有所坚守的美好与力量,让他不断生发出新的活力。

  1938年1月,一天黄昏,他在巴黎街头散步,一轮落日震撼出嫣红一片,他的灵魂一下子被紧紧攫住了。没想到这时,他撞着了一个年轻人,与对方没说上几句话,年轻人竟然挥刀猛地向他刺过来,顿时他倒在了街头... ...

  在他住院的两个多月中,她精心地照料他。在这期间,爱的情愫在两人心间如春花般蓬勃生长,他们做出了共同生活的决定。出院后,两人住在了一起。

  他就是萨缪尔-巴克利-贝克特,她是苏珊-德克沃-迪梅斯尼尔。

  不久“二战”爆发,贝克特积极投身于抵抗侵略者的组织中。后因有人叛变,组织遭到破坏,贝克特和苏珊徒步逃往法国南部。在途中,二人相濡以沫,尽管时常要在谷仓,甚至水渠中隐藏,以躲避敌人的追捕,但他始终不忘将身上并不多的钱给那些忍饥挨饿的人。

  战争结束后,他们回到巴黎。抑制不住创作激情的贝克特开始写作,他常常伏案到深夜。此时,苏珊停止了绘画,成了贝克特的保姆、秘书、经纪人和发言人。

  几年后,贝克特已创作出《莫卢瓦》《马龙正在死去》和《无名者》三部书稿。可由于那时的他在法国文坛没有任何名气,他的小说没有出版商愿意出版。作为画家的苏珊认定贝克特的书稿有着非凡的价值,尽管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拒绝,她仍一次又一次去寻求出版商。1950年,兰东执掌了午夜出版社,苏珊拿着书稿找到兰东,这次她成功了。随后,剧本《等待戈多》的出版和上演,让贝克特获得了惊人的成功,由此他名满天下。

  1961年,他正式向她求婚,二人踏上了婚姻的红地毯。因夜以继日的伏案写作损害了他的健康,此时的贝克特已患有前列腺炎、心脏病等多种疾病。他说,他和她举行结婚仪式,只为了她能在他去世后得到他的钱。

  可她不是为了他的钱来的,他似乎也不忍心抛下她一个人而去。虽然他们这两株花树被时间洗刷得斑斑驳驳,但他们就要在金秋的阳光中执着而欣然地绽放。八年过去,上帝又给他们送来了一个礼物,贝克特因为他那“使现代人从精神贫困中得到振奋”的“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获得了196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两人结婚28年后,在一个充满阳光的秋日里,89岁的苏珊先行一步离世。同年12月,贝克特匆忙追随妻子而去。两人被合葬在巴黎的巴纳斯公墓。

  说他们的爱像亲情,因为一直没有孩子的他们在举行结婚仪式后也没什么大的改变,二人住在一幢房子的不同房间里,房间各有独立入口。

  世上有多少人同床异梦,可他们亲情般的爱,却最终让他们获得了爱的永恒。爱是心与心的契合,是彼此在对方的心园种上一树温暖且永不凋谢的花。(来源/青年文摘,文/段奇清)

踩一下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