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感言 > 励志名言 >

励志名言

佛语经典经典话语人生的感悟(精选150句)

励志名言2022-03-21151举报/反馈

1、乐于

2、问心无愧,坦坦然然地活着。

3、佛说:一切众生天然具有佛性。

4、恬淡处世,却随众同俗,而不自命清高。

5、无论被别人敬养还是舍弃,都不得意也不生气。

6、我们学佛,只要学会自尊和尊重他人,收获已经很大了!

7、从某种意义上说,痛苦和不幸,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快乐和幸运。

8、对一切做好了或没做好的事,都欣然接受其结果,并反思其原因。

9、佛说:如来说有我,其实并无一个我,而凡夫之人,把假我当做真我了。

10、当愿众生四字,体现的是一种博爱精神,不论亲疏善恶,愿人人都得幸福。

11、丈夫将财产交给妻子管理,妻子应有家庭观念,妥善安排,而不是据为己有。

12、佛说:一刹那一刹那之间,都经历了一个个生、老、死的过程,刚消逝随即诞生。

13、怎样体悟过去、现在、未来的奥妙?佛日:刹那刹那具生老死,即没即生。一《佛说无垢称经》

14、佛说:一切事物变化无常,都是随因缘而生,随因缘而灭;生生灭灭,没有尽头,以寂灭为最乐。

15、对大家都赞成或反对的事,不要受其影响。一般来说,没有自己的主见,随大流的结果,都不太好。

16、【佛学大师经典语录】怎样消解做人上人的冲动?佛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大般涅槃经》

17、怎样看待生活中的可怜可笑可悲可厌可憎可恨之事?佛日:随顺众生心所乐。——《大方广佛华严经》

18、佛说:对一切因缘造作的现象,应该这样来看:都像梦幻泡影一样,并不真实;都像朝露和闪电一样,瞬间生灭。

19、人活着,不应活得那么苦闷,人死了,不应死得那么伤感,哪怕生命只一朵花开的时间,也要像花一样灿烂地绽放。

20、佛说:恶人听见有善人做善事,故意来扰乱,你要自己冷静,不要嗔恨和责骂。那个来扰乱你的人,不过是自找麻烦。

21、你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别人就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你,如果你对亲友善尽义务和责任,你也将得到亲友真正的热爱。

22、所谓讲禅话、听禅音、做禅事、用禅心,无非是友善二字。任何人以友善的态度待人接物,都会变成一个有魅力的人。

23、世上最难办的事是让自己变成一个善良而有智慧的人,世上最难缠的人只是自己,认认真真把自己做好,世上就少有难题了!

24、喜心即快乐的心,对任何事都想得开、看得破、拿得起、放得下,因此常常保持着内心的愉悦,同时也会设法带给他人愉悦。

25、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怎样欣赏生活的美丽?佛日: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华严经》

26、佛说:弟子侍奉老师,应该做好五件事:一要加倍尊重,二要心怀感恩,三要听从教诲,四要思念不厌,五要在人前赞叹称誉。

27、启智是进入大世界的门户,悟道是畅游大世界的路径,只要让心与智合,心与道会,你的世界将海阔天空,你的生活将美不胜收。

28、对各种麻烦劳苦的事,安然接纳,常常感到满足。事情越麻烦、越辛苦,越能体现你的价值,没必要厌恶排斥,安然接纳就可以了。

29、好人和坏蛋,都不是父母生出来的,是大家共同培养出来的。仁慈博爱,为培养好人提供了土壤;自私自利,为培养坏蛋提供了茵源。

30、一切凡夫所有的身心都不得自由,或者心随于身,或者身随于心。身即身体以及外在行为,心即心灵以及内心想法。什么是心随于身呢?

31、每个人的精神都处于亚健康状态,需要爱心抚慰怎样把握与人交往的原则?佛日:得一切众生起柔软心。——《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32、别人对自己好或不好,不要求,不拒绝。别人的态度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强求别人对自己好,讨厌别人对自己不好,如同模样不好怪镜子。

33、佛语经典语录人生感悟【二】 妻子应体贴与贤淑,一天之后,把家庭琐碎之事料理完毕,尽量不要拿这些小事烦劳丈夫,让丈夫好好休息。

34、【佛学经典语录】佛日: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庆。——《无量寿经》

35、有这份好心,太有用了!许多人的不幸在于,一心经营自己的幸福,根本连这份好心都没有,甚至心怀妒恨,将别人的幸福当成自己的不幸。

36、百年修来同船渡,千年方得共枕眠,夫妻之间,要懂得惜缘,不仅要讲情分,还要讲义务,珍爱并善待自己的伴侣,这是要修一辈子的功课。

37、佛家所说的一切皆幻.只是自然现象,如何从自然现象中取其所需,才是最要紧的。求悟其真而求至乐,顺应其幻而求小乐,都是有趣的活法。

38、我们可能做不到像先觉的贤圣那样仁慈博爱,也可能做不到像善人那样积极行善,但有一件事是人人可以做到的:礼敬贤圣,为好人鼓掌喝彩。

39、在众生皆有佛性的基础上,佛家又提出了一个众生平等的观念,在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众生平等四字不啻于一声惊雷,促进了民主思想的觉醒。

40、对自己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深具信心的人不会被别人错误的批评、无理的挑衅所扰乱、所伤害,让你情绪失控的真正原因往往是自己内心的疑虑。

41、妻子对待丈夫要有礼貌,要懂得尊重。古人说:爱待敬而不败,故制礼以崇敬。有爱而无敬,爱便难以维持,相互敬重,以礼相接,才有爱的基础。

42、对大家都认为很时尚、很开心的事,淡然处之。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活法,没必要看见别人跳舞就扭屁股,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永远是最时尚的。

43、佛家认为,一切众生都有成佛的潜质,并且为众生指出了一个美好的愿景:经历若干年代后,众生皆可作佛,世界将变成一个没有烦恼痛苦的佛世界。

44、师生之间不仅是靠知识结缘,更要靠德义相感。知识从哪位老师那儿都可以学到,老师的人格和品德,是学生从老师那儿得到的最具独特价值的东西。

45、许多问题并非急务,拖一拖,冷一冷,没什么大不了,却可以使当事者的情绪冷却下来,自己看清问题的要点,那么,一场可能的争辩也避免发生了。

46、所谓讲禅话、听禅音、做禅事、用禅心,无非是友善二字,任何人以友善的态度待人接物,都会变成一个有魅力的人,视众生如佛,以平等心待人接物。

47、知识易得,工夫易成,柔软心难得。修得一颗柔软的心,胜过读书万卷;修得一颗柔软的心,胜过坐禅百年。用智慧观察一切人和事,必能发现可喜可乐之处

48、许多人将爱情摆在婚姻的第一位,然而,爱情不过是一时的激情,像燃烧的木柴一样,火焰过后是灰烬。只有彼此尊重,善尽义务,才能培养出最深沉的爱。

49、追求名利空花,不如追求性灵的解放如何摆脱精神的枷锁,获得大自由?佛日:一切凡夫所有身心不得自在,或心随身,或身随心。——《大般涅槃经》

50、正确的结果比正确的道理重要。为了一些小事争辩谁对谁错,争辩谁有理谁无理,却造成感情受伤、关系破裂的结果,即使证明了自己有道理,又有什么用呢?

51、对别人的挑衅,不必反应过激怎样应对恶人的挑衅?佛日:恶人闻善,故来扰乱者,汝自禁息,当无嗔责。彼来恶者,而自恶之。——《佛说四十二章经》

52、其实,快乐和痛苦本是一体两面,幸运与不幸只是相对而言,都无绝对。只有快乐,没有痛苦,快乐就会变成痛苦;只有幸运,没有不幸,幸运就是最大的不幸。

53、【佛学智慧经典语录】幸与不幸都是相对的,没有不幸也就无所谓幸怎样面对生活的痛苦与不幸?佛日: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涅槃经》

54、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怎样欣赏虚幻世界的美景?佛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第三十二品》

55、人活着,不应活得那么苦闷,人死了,不应死得那么伤感,哪怕生命只一朵花开的时间,也要像花一样灿烂地绽放,刹那永恒,只因我在瞬间感受到地久天长的味道。

56、有的人一听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便着急了,恨不得抓紧时间,及时行乐。与其为文字所障,为理所执,不如留一份闲心,享受短暂人生的美妙。

57、有的人活着,并没有真正活过,因为他们活在一个个虚假的概念中;只有悟道的人,体验过永恒只是瞬间、瞬间即是永恒,才真正清醒地活过,活在永恒的大自然中。

58、人们不仅有着相同的佛性,也有着相似的品质、相似的欲求,并且同为人类整体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轻视他人,即等于轻视自己;尊重他人,即等于尊重自己。

59、我们不能因为别人跟我们的价值观不一样就认为他是错的,有此认识,就不会时时想到要论出一个是非曲直——世上很多事情并无是非,根本没有分辨是非的必要。

60、争论的结果会使双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是绝对正确的,你永远赢不了争论。所以,卡耐基说:在争辩中获胜的唯一秘诀是不要争辩。这跟佛祖的唯忍能止诤,可谓所见略同。

61、佛说: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应当互相尊敬爱护,不可彼此憎恨忌妒;互相帮助,互通有无,不要贪婪吝啬;言语态度要常常保持宽厚温和,不要互相违逆伤害。

62、面对痛苦和不幸,只需记住一句话:一切都会过去的!人生一世,应求一份自然本真活着究竟为什么?佛日: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一《金刚经》

63、【佛学智慧经典语录】人际沟通和为贵,千万别陷入无聊的争论中怎样避免生活中的矛盾和争吵?佛日:若以诤止诤,至竟不见止;唯忍能止诤,是法可尊贵。——《中阿含经》

64、孝顺父母首先是做个好人,让父母感到安心;其次是做个有用的人,让父母感到放心。教育儿女首先是让儿女做个好人,其次是做个有用的人,心好而有能,就奠定了一生福缘的基础。

65、靠辩论不可能使无知的人服气。如果有人说了一句你认为不对的话,由于需要不得不更正他,那么,不妨这样说:是这样的!我倒另有一种想法,但也许不对。我们来看看问题所在吧。

66、禅定不等于悟道,跟悟道却有很大关系。不得禅定,人们迷恋红尘的原因,只是不知道俗乐之外另有更大的快乐。难知学佛之乐;一旦尝到了禅乐,对红尘俗事也放得开了,悟道就容易了。

67、佛语经典语录人生感悟【一】 佛说:有所执著,故而要行禅定。凡有我见便化解它,即是禅定。禅定是一种奇妙的灵觉状态,一旦得了禅乐,才知世间之乐,不过是糟粕,不及禅乐之万一。

68、人活到一身隐私,一开口就有秘密,就需要躲躲闪闪、遮遮掩掩,那是最不自然的活法。活到凡事问心无愧,事无不可对人言,那是最本真的活法。两种活法,苦乐各异,还是本真一点比较好。

69、一粒沙里藏着一个世界,一滴水里折射出一片海洋,一件细微的东西里隐藏着博大的道理,一件很平凡的事情里隐藏着大智慧。只要你的慧眼足够明亮,坐观一尘一滴,便足以洞察宇宙人生的真谛。

70、佛说:推崇圣人,敬重善人,内心仁慈,博爱众生。佛家所说的圣人,是指先觉者,他们不一定是知识最丰富、学问最大的人,但他们一定是了悟善道、躬行正法的人;善是指世间的善知识、善人、善事。

71、作为妻子,应该如何对待丈夫?佛经所说的五件事,乍看有些大男子主义,实则是妻子的本分之事。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观念的转变,夫妻相处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但佛所说的五件事,仍具有现实意义。

72、如果丈夫出门在外工作承担着养家的任务,那么为**子就应该承担起主内的责任,料理家务,为在外的丈夫营造一个温馨的避风港湾,这样丈夫在外才会觉得自己努力工作很有价值,家庭夫妻生活才会和谐。

73、佛说:各位住家时,应该祝福众生:知道家本空性,免于受其拖累;你们孝事父母时,应该祝福众生:虔心向佛,护养一切众生;你们与妻子欢聚时,应该祝福众生:平等对待怨家、亲人,永远脱离贪欲、偏执。

74、以仁止戈才是真正的武功,传达出了智者对武字的理解。止诤也和止戈一样,逞强好胜、以硬碰硬不是办法,不如用忍,以和气对怨气,以礼貌对无礼,以谦让心对好胜心,如此,纷争自消,友好的关系也得以保全。

75、佛说:用布施调伏贫穷,以守戒调伏无礼,以忍辱调伏强暴,以精进调伏懈怠,以一心调伏乱意,以智慧调伏恶智,以悔过调伏八难,以大乘佛法愉悦内心,以培养美德接济无德之人,以宽容对待大众。这就是十德。

76、学佛只是学做人。有的人学佛,想学成一个头上金光闪闪、走路脚不沾地的,这就离佛越来越远了。学佛是要双脚落在地上,做好该做的事情,带着爱心生活,懂得人际关怀,能学到这些,不是活佛,也离佛不远了!

77、如何以智慧调伏恶智?每个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时,难免产生偏见,形成一些并不正确的想法,有时还会想出许多损人、贬人甚至害人的主意,这都是恶智,只有牢记并时刻温习真、善、美的正法,才能扫清头脑中的恶智。

78、快乐时说快乐,痛苦时说痛苦,是本色。快乐时不说快乐,痛苦时不说痛苦,是修炼。快乐时说痛苦,痛苦时说快乐,是做作。快乐时不快乐,痛苦时不痛苦,是麻木。究竟怎样才对?不好说。保持本色,跟着心走,最是自然。

79、舍心即慷慨的心,举凡财产、名誉、尊严、知识、技能等,都乐于施舍给需要的人,无论顺境、逆境,都不改变一贯的行事作风。世上绝大多数人都有爱心,都有舍心,但那些有菩萨心肠、能做到一切可舍的人,尤为值得敬佩。

80、佛说:为人儿女,孝养父母,应当注意五件事:一要用心经营生计;二是早上起来,率领仆役,按时整治饭食,让父母衣食无忧;三是做事不要父母担忧;四是常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五是父母一旦生病,赶快请医生治疗,不要延误。

81、父母和孩子是世间最亲近的人怎样处理好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佛日:子事父母,当有五事。一者当念治生。二者早起敇令奴婢,时作饭食。三者不益父母忧。四者当念父母恩。五者父母疾病。——《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82、有夫之妇要对丈夫忠贞,这是对伴侣的尊重,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至于丈夫咒骂妻子,在当代社会已属不文明的行为,不过,丈夫生气,必有缘由,妻子最好耐心解劝,如果为了伸张权力而对着干,得到的不过是争吵和更大的苦恼。

83、佛说:对于亲属朋友,应当注意五件事情:一是看见他们做坏事,应当私下劝告、制止;二是亲友小有急难,应当尽力为之奔走、救助;三是两人之间的私语,不得说给第三人听;四是相互之间倍加尊重;五是有好东西,应随多少与亲友

84、哲人说:构成女人的因素是娇柔……你们是女人,你们一定要像女人一样,善良、温柔,才会得到男人的尊敬和爱。作为妻子,要想感情甜蜜、家庭和谐,善良、温柔地对待丈夫,做好自己的本分之事,才能真正赢得丈夫的爱与信赖。

85、那么,丈夫应该怎样对待妻子呢?《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夫视妇亦有五事。一者出入当敬于妇;二者饭食之,以时节与衣被;三者当给与金银珠玑;四者家中所有多少,悉用付之;五者不得于外邪畜传御。也就是说,丈夫应该为妻子做好

86、【佛学经典语录】一个好人的一次善行,其价值绝非善行本身,它能使苦恼中的人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重拾对他人、对生活的信心,世界观和心态的改变,对未来的人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当一个人的善行通过口口相传或文字传播后,还能使

87、【佛学智慧经典语录】老师和学生不仅因知识结缘,美德的传承更重要怎样处理好师生关系?佛日:谓弟子事师,当有五事:一者当敬难之,二者当念其恩,三者所教随之,四者思念不厌,五者当从后称誉之。——《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88、双方价值观的差异,往往是诱发争吵的主要原因。如果我们仅按自己的价值观来考虑问题,看到的只是一个片面的世界,跟别人看到的那一面大不一样。如果双方各执己见,永无达成共识的可能。只有站在不同人的立场上看问题,才能看得更全面。

89、工作是一个娱乐。对头脑过于清醒的人来说,工作是一种负担;对想象力丰富的人来说,工作是一种娱乐。每天忙于工作,得失难料,对得失过于精明的人,很难感受到工作的乐趣;从兴趣出发,对得失看得很淡的人,开开心心玩工作,可能玩得很精彩。

90、【佛学大师经典语录】将一份善意珍藏于心,为身边的人送上祝福怎样让内心充满阳光?佛日:菩萨在家,当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孝事父母,当愿众生:善事于佛,护养一切。妻子**,当愿众生:怨亲平等,永离贪著。——《大方广佛华严经》

91、不为眼前的现象所扰乱,安之若素。因为眼前的现象都是假象,那个向你抱怨的人,可能是因为别的事染上了情绪,并不是真的对你不满意;那个夸道你的人,可能真正喜欢的是你能给他的某个机会,不是真的喜欢你,那你何必为之扰乱心情呢?安然处之就行了。

92、对世间善行、恶迹,以自然的眼光看待,不要形成偏见。例如,有人看了小悦悦事件的新闻报道,便惊呼中国人道德滑坡,分明是偏见,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有人看了美国某青年跳下河中救起落水者,便赞叹说:美国人的素质真高。这也是毫无意义的偏见。

93、如何以一心调伏乱意?人的头脑转动不停,做各种各样的梦,起各种各样的担心,生各种各样的气,如果任由思绪纷呈,只能平添烦恼而没有任何好处。如果将心神专注于一件事上,烦乱的心绪自然没有了,对身外恼人的人和事也不再敏感,从而能保持宁静的心态。

94、佛家提醒人们,一切皆幻,你感觉到的状况跟真相也许相差很远。当你认识到这一点后,你自然会产生透过幻相看真相的自觉意识,不管能否看到真相,这种自觉意识都能帮你很大的忙,至少,当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时,你不会感到过于震惊,尚能保持一份理智和冷静。

95、有一个佛教故事:有一个富家女,爱上了一个相貌极英俊的僧人。他拒绝了她的爱,但她仍不改痴心。他就问:你究竟爱我什么呢?她说:我爱你迷人的眼睛。青年僧人于是用刀剜出眼睛送给她。富家女大骇,同时大悟,于是洗净铅华出家了,随青年僧人一起修习佛道。

96、用对方法,再难办的事、再难缠的人也可从容应对如何对待难缠的人?佛日:以布施摄贫穷,以敬戒摄无礼,以忍辱摄强暴,以精进摄懈怠,以一心摄乱意,以智慧摄恶智,以悔过度八难,以大乘乐遍行,以种德本济无德者,以合聚度人民。是为十德。一《佛说维摩诘经》

97、如何以培养美德接济无德之人?对无德之人,要求他们改进,没有什么效用。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德,不知道有德的好处,所以无德。你不如培养自己的美德,做个样子给别人看,那些无德之人一看你这个样子很好,没准由欣赏而羡慕,由羡慕而模仿,也就从无德变成有德了。

98、好心首先温暖的是自己,善行首先感动的是自己,相反,冷漠首先冻伤的是自己,恶意首先刺伤的是自己,让心变得温润些、柔软些,是爱自己的最好方式。为好人鼓掌就是做好事的方法之一怎样对待生活中的好人、能人?佛日:尊圣敬善,仁慈博爱。——《无量寿经》

99、把争辩看成多让一点步或少让一点步的问题。无论争利益还是争面子,一方大获全胜、一方一败涂地总是不好的,发生争辩时,不必将它看成一个谁胜利、谁失败的问题,不妨看成一个谁多让一点步、谁少让一点步的问题,只有这样,才会营造出双赢的结果,而不是两败俱伤。

100、未来是一个悬念。生活如同一场球赛,不知道结果永远比知道结果有趣,假设未来失去悬念了,活着还有何乐趣可言?正因为未来没有揭晓,所以,我们能尽情地幻想,尽情地设计未来愿景。有时候,可能梦想成真;有时候,梦想只是梦想,不管怎样,人类需要受到梦想的引导。

101、男女恋爱结婚,生儿育女,相互扶持,共同创造家庭的幸福。当生活的重担落下来时,也许当初的激情会慢慢减退,然而作为夫妻,应知缘随分,彼此珍惜这千年修来的缘分,然后做好自己的本分事:妻子体贴丈夫,丈夫顾家爱妻。那么,和和美美、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就在你眼前。

102、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注意对方的情绪。一个人脾气上来了,可能毫无理性地做任何事,岂止争吵而已。因此,遇到意见冲突时,要保持头脑冷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尤其不要发怒。同时,重视对方的情绪,假设对方情绪激动,那么第一件事是设法让对方冷静下来,而不是忙于讲道理。

103、佛说:随顺众生内心喜欢的事。人类是一个整体,每个人都像大海中的一滴水,跟整体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假设大家都抱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观念,彼此争斗,彼此伤害,则世界像地狱一样丑陋;假设大家都抱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念,乐于服务他人,则世界像天堂一样美好。

104、有为法,即有作为、有造作的一切因缘所生的现象。所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也可概而言之,一切人为的因素,都易生易灭,不能贪留。无论丰功伟业还是寻常小事,都如戏台上的一出戏,演完散场,便如烟消云散。人生的数十寒暑,如白驹过隙,还不曾好好回味,就已经过去了。

105、看见亲友有急难,为什么要尽力帮助?每个人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恰恰此时最是孤独无依,最需要别人的帮助,而作为亲友,也有义务尽力相助。俗话说,人到难处才见心,平时看上去关系亲密,到了难处却袖手旁观,这必定是虚情假意的关系;到了难处义施援手,这才是真正的亲友。

106、对待亲人朋友,做好本分事便可问心无愧如何与亲属朋友相处?佛日:谓人视亲属朋友,当有五事:一者见之作罪恶,私往于屏处,谏晓呵止之;二者小有急,当奔趣救护之;三者有私语,不得为他人说;四者当相敬难;五者所有好物,当多少分与之。——《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107、人们生活在无常的世界里,随因缘遇合,每天的遭际和自己的心情各不相同,快乐和痛苦,幸运与不幸都是随因缘而生,如同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一样,该来时就来了,该去时就去了。但人们不能接受这自然的变化,渴望快乐,讨厌痛苦,因此倍感痛苦;欢迎幸运,拒绝不幸,因此加倍不幸。

108、佛说:佛土上长有五色莲花。一朵花就是一个世界,一片叶子就是一道菩提。在传统的佛学经典语论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被世人所熟知。无独有偶,18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布莱克,也曾在一首名为《天真的预示》的诗中这样写道: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见出一座天堂。

109、人活一世,遇到挫折,不是最大的烦恼;遇到不幸,不是最大的痛苦,最大的烦恼是,内心被各种正确的或错误的观念纠结着、堵塞着,难以排解;最大的痛苦是,内心被各种恐惧和担忧扭曲着、压抑着,难以解脱,如果你能自然本真地活着,坦然面对一切,那些为心所造的烦恼和痛苦就不存在了!

110、妻子侍奉丈夫,有五件事情需要注意:一是丈夫归家,应当起身开门问候、以礼相待;二是丈夫出门在外,应当清洁家居环境、煮好饭茶等待丈夫回家;三是不能对其他男人起淫心,挨丈夫骂时不要回骂和变脸变色;四是听从丈夫劝诫,所有家财不得私自藏匿;五是丈夫睡觉后,料理好家务方才睡觉。

111、夫妻是世间最复杂的关系,情分和义务同等重要夫妻之间如何相处?佛日:谓妇事夫,有五事:一者夫从外来,当起迎之;二者夫出不在,当炊蒸扫除待之;三者不得有淫心于外夫,骂言不得还骂作色;四者当用夫教诚,所有什物不得藏匿;五者夫休息盖藏乃得卧。——《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112、世上的人,永远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可怜、可笑、可悲、可厌、可憎、可恨,当一个人表现出可怜、可笑、可悲、可厌、可憎、可恨的行为,一定在经历难以想象的困难;而且,在那些现象的背后,一定有着别样的风景。如果你用智慧去观察,就会发现许多弥足珍贵的东西,你眼里的世界也会变得可爱多了!

113、悲心是同情之心,对别人的烦恼、痛苦感同身受,对别人某些看似丑陋的行为,如同医生看见病人痛苦挣扎一样,非但不厌憎、不舍弃,还愿意尽力予以救助。悲心的至高境界是同体大悲,将别人的烦恼当成自己的烦恼,将别人的不幸当成自己的不幸,因此愿意竭尽全力助人解脱困厄,帮助他人就像帮助自己一样。

114、如何以大乘佛法愉悦内心?佛法有小乘、大乘之分,小乘修罗汉道,主要目标是让自己觉悟、解脱,很多得了罗汉果的人,像神仙一样,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对红尘俗事弃如敝屣,不管不问;大乘修菩萨道,目标是自度度人,自己得道了,还要设法超度众生。修小乘道.只能得小我的小乐,修大乘道,才可得大我的大乐。

115、佛说:如果想以争辩来制止争辩,最终不能制止争辩,只有忍耐才能制止争辩,此法最可尊贵。当争辩开始时,双方考虑的是自己的面子、自己的观点、自己的利益,根本没有兴趣听对方说什么,无论争辩多久,都不可能达成共识。因此,争辩的唯一好处是使时间过得飞快。当你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时,这种好处就变成了损失。

116、只要有这份好心,你待人接物时,必定和颜悦色、善气迎人,别人一定能感受到你的好,并得到温暖;只要有这份好心,当别人需要关心体贴、需要帮助时,你自然而然地会加以抚慰并适时提供帮助,你的好心就变成了具体的行动。假设没有好心,迫于某种压力,不得不帮助别人,心里必定会盘算一番,犹豫再三,不会做得那么自然。

117、佛说:以柔软心对待一切众生。在凡俗世界,每个人都面临不小的生存压力,有着太多的渴求和担心,精神带着各种病灶,处于亚健康状态,很容易受到刺激和伤害,需要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呵护。假设以冷硬的心对待他人,必使他人旧病未愈,又生新病;佛家主张以柔软的心对待他人、对待众生,为的是避免伤害,同时进行有效的心理抚慰。

118、如何以忍辱调伏强暴?首先要调伏自己的强暴。当你遇到难办之事、难缠之人,可能怒气勃发,由着性子胡来,那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有一句话说得好,戒急用忍,越是遇到让自己着急的人和事,越是要保持冷静,这样才能在不利的情况下选择最好的结果。其次要设法调伏对方的强暴,用温和、有礼的语言,使对方从急躁情绪中冷静下来。

119、如何用守戒调伏无礼?首先要调伏自己的无礼,用文明礼貌的标准要求自己,不说无礼的话,不做无礼的事;遇到无礼的人,仍需讲文明礼貌,不以粗言恶语相犯。你的态度,必能让对方自惭自愧,从而改变态度。当然,涉及利益之争时,对方的态度是不会轻易改变的,但你的文明礼貌并不会让自己吃亏,只会让你显得更有教养、更有风度。

120、不排除这个世界上有这两种人:一种人有着般悲天悯人的心怀,一心奉献,只愿人好,而不顾及自身利益;一种人有着魔鬼般怨天恨地的心肠,一心只要害人,不管是否对自己有利。这两种人都是珍奇动物,难得一见。多数人都是像你一样的普通人,如果你没有那么好,就不必要求别人有那么好;如果你没有那么坏,也不必怀疑别人有那么坏。

121、一个人如能悟道,乃人生最大幸事,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只要有过悟道的体验,便完全清楚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死不是死而是重生,即使立即就死,亦无所憾。反之,不能悟道,抱着执念去尘世间追逐那些虚假的东西,得到再多,也不能体验真正的快乐,更无法摆脱对死亡的恐惧。因此,佛家将了生死视为人生第一大事,而了生死的境界,只能从悟中来。

122、如何以精进调伏懈怠?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人一旦松懈下来,便很难从安逸状态中摆脱出来,总是以各种借口欺骗自己,以说服自己不去做那些该做的事。怎么办呢?应该选定一个有价值的追求目标,然后强迫自己迈出第一步,只要迈出第一步,就像火车已经运行一样,自然会形成一种惯性,有时候,在目标未达成前,想停都停不下来,懈怠的毛病自然消逝无踪了!

123、在博爱的同时,更应该为眼前人、为身边人祝福。有一句话说得好:前生500次回眸才换得今生一瞥。人与人之间,能得一见,便是缘分;能经常打交道,成为熟人,更是很大的缘分;能够成为亲人、朋友,更是莫大的缘分。对有缘人,更当珍惜,真心祝福他们幸福而不忌妒,真心提供帮助而不吝啬。你的一份好心,一个小小的帮助,看似不起眼,却可能对受者产生重大的影响。

124、当一个人受到羞辱时,是否受到伤害,伤害程度有多大,取决于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听到同一句话,有的人若无其事,有的人稍感不快,有的人愤愤不平,有的人舞拳挥臂想打架,有的人喝药跳楼寻短见。由此看来,伤害不全是对方造成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过于脆弱,或者说,将事情看得过于严重了,以致情绪失控。如果你淡然处之,全不当一回事,别人怎么可能伤害到你呢?

125、在生活中,许多人感受到了工作竞争的压力和人际纷争的烦恼,对眼前人、眼前事都缺乏好感,对前途命运也缺乏信心,带着灰暗的心情,勉强应付着日子。怎样让自己的心情变得阳光起来呢?方法其实很简单:为众生送上真诚的祝福,为眼前的每一个人送上真诚的祝福,并在适当的时候,奉送一些小小的帮助,很自然的,你的心情会变得阳光起来。而你内心的阳光,还能把眼前人的心照亮。

126、尊圣敬善,是说要礼敬世间一切先知先觉者,礼敬一切好人好事,这是行善的一种方式,当贤圣受到尊崇、好人好事受到赞美时,有利于形成人人向上、人人乐善的风气。例如,中国古代,教育界流行拜祭孔圣人,对倡导尊重知识、崇尚学习的风气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民间拜祭关公,也倡导了重情守义的风气。当代中国的学雷锋运动,影响了一代代人,对推动社会文明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127、怎样行禅定呢?僧人通过打坐、调息,有可能进入这神状态,但这仅仅是一种可能性,而且概率不是很大。因为人们的积染太深,心中的杂质太多,只要生产线一启动,污染物就会附着于原料和产品中。相对来说,那些修养高深之人比较容易人定,因为他们经过多年布施、精进、持戒、智慧、忍辱的修持,心灵已经被清扫得比较干净了。普通人如果品质纯良,心灵洁净,通过修习,也可能得到禅乐。

128、佛家视一切皆幻,物是幻物,身是幻身,都有如空花,无法摘取。这是从事物绝对运动的角度来观察事物,一切皆变,一切皆流。但人们习惯于用静止的眼光观察事物,不容易感受到事物的变化,好比坐在飞机上,因为一切看上去静止不动,于是意识不到自己正在以每小时一千千米的速度运动。下了飞机后,发现眼前的景观、气候、人物、风俗等,都跟数小时之前大不相同,这才惊讶于自己遭遇的变化。

129、佛家跳出尘俗之外,随顺众生心所乐,服务范围更广,服务更彻底,将众生的一切烦恼,痛苦都当成自己的研究对象,将超度一切众生脱离苦海当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众生好利,便助以之利,同时告诉他们什么是真利;众生好虚荣,便助之以虚荣,同时告诉他们当以可为荣;众生好喜乐,便助之以喜乐,同时告诉他们什么是真乐。总之,凡众生所乐,佛家并不对着干,随宜方便说法,抓住众生的喜好,善加引导。

130、仁慈博爱是说要发大慈悲心,推己及人,博爱众生。博爱不但爱人,还要爱护一切众生;不但爱护一切有情众生,还要爱护一切无情众生,因为一切众生都是宇宙自然的产物,跟每个人都密不可分。博爱众生,就是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人际环境和自然环境。环境美好,则身心安泰;环境恶劣,哪有幸福可言?但是,你不能等别人送给你一个美好的环境,你可以仁慈博爱,让自己成为美好环境的一部分。

131、佛语经典语录人生感悟【三】 如何以和合对待大众?许多人习惯于将我独立于大众之外来看大众,以自己的标准评价大众,结果合自己心意的没有几个,多数人看不顺眼,真正的好人只有自己一个。有的人动辄说,中国人如何没素质,中国人如何丑陋,原因就在于把自己独立于中国人之外,如果意识到自己本是中国人中的一员,自己身上的天赋美质别人也有,别人身上的弱点自己也有,那么,看中国人的眼光或许就变了,能

132、对谦逊者、贤明者,安然处之,不要有自高自大的心理。谦逊是对方的修养,不等于自己真的值得尊重;贤明是对方的智慧,不等于自己真的值得器重。有的人却不这样想,受到别人的谦逊对待时,便觉得高人一等;受到别人的友善对待时,便自以为了不起。例如,韩信去樊哙府做客,樊哙的身份原本跟他相当,却以大礼相迎,自称为臣,韩信出来后,笑着说:我今生竟跟樊哙这等人同列!别人的谦逊、友善竟然成了他轻视别人的理由!

133、儿女对父母尽孝,父母对儿女也当尽责,父母表现得像父母,儿女才可能表现得像儿女。父母应如何对儿女尽责呢?《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说:父母视子亦有五事:一者当念令去恶就善;二者当教计书疏;三者当教持经戒;四者当早与娶妇;五者家中所有当给与之。意思是说:父母对待子女也要注意五件事:一是要让孩子改过向善;二是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三是教育孩子奉持经戒;四是早为孩子安排适宜婚姻;五是勤俭持家,将家中所有都留给孩子。

134、慈心是仁爱的心,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某些看似不正常的行为,因此不起怨恨心,更无害人之念,并且愿意成人之美,以助人为乐。慈心的至高境界是无缘大慈,即对没有任何亲缘关系的人大发慈心。例如,白求恩大夫,是加拿大人,跟中国人民本无明显亲缘和利害关系,却不远万里来到这片陌生的地方,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最后英勇献身。禅宗一祖达摩,是印度人,却不畏艰难,来到中国,传播佛法。他们这种无缘大慈的精神,就是我们效法的榜样。

135、人生在世,总会遇到一些难办的事和一些难缠的人,怎么办呢?你无法要求别人,只能做好自己,多数时候,事情之所以难办,是自己把握不住要点;别人之所以不好,原因出在自己身上,只要做好自己,许多难办的事、难缠的人都变得不难了。孔子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说话诚恳、办事认真是做好自己的基础,把握好这两条,哪怕到野蛮的地方、遇到野蛮的人,也是行得通的;说话不诚恳、办事不认真,即使在本乡本土也是行不通的。

136、【佛学经典语录】如何以悔过调伏八难?八难是一个佛学名词,指没有机会接触佛法带来的八大困难:一在地狱难,二在饿鬼难,三在畜生难,四在长寿天难,五在边地之郁单越难,六在盲聋喑哑难,七在世智辩聪难,八在佛前佛后难。八难也可泛指人生面临的各种困难。遇到困难时,如果怨天尤人,只会更加困难。因为自己的问题只能自己扛,想推给别人,没人会受理。只有悔过能调伏八难,将责任归于自己,甘心承受结果,畏难情绪就没有了,怨恨情绪也没有了,可以轻轻松松地面对未来的人生。

137、对普通人来说,随顺自己心所乐,是容易的,随顺众生心所乐,就有点不情不愿。当然,对真正可亲可爱可敬的人,可以完全随顺,有时甚至可以为所爱的人牺牲一切。但世上真正可亲可爱可敬的人好像不多,可怜、可笑、可悲、可厌、可憎、可恨的人倒是相当多,他们做的事也像他们本人一样难看,所以世上多可怜、可笑、可悲、可厌、可憎、可恨的事。对这样的人,不要说随顺,哪怕自己多得受不了,也不肯给他们半分;如有可能,还要故意跟他们闹别扭,让他们蒙受一点物质上、心理上的损失。

138、《大般涅槃经》说:譬如醉人酒在身中,尔时身动心亦随动,亦如身懒心亦随懒,是则名为心随于身。又如婴儿其身稚小心亦随小,大人身大心亦随大。又如有人身体粗涩,心常思念,欲得膏油润渍令软。是则名为心随于身。意思是说:好比喝醉酒的人,身体动了心也随着动,身体疲懒心也跟着疲懒,这叫做心随于身。又如婴儿的身体幼小,心也一样小;大人身体大,心也一样大。又如有的人皮肤干涩,心中就时常希望得到膏油的润渍,使得皮肤变得软腻。这就叫心随于身。 佛语经典语录人生感悟,今天就欣赏到此,感谢您的光临。

139、生活是一种艺术。因为一切皆幻,什么都看不分明,对我们凡人来说,可能反倒是一件好事,我们可以按自己的想象饶有兴趣地设计生活、设计爱情、设计友谊、设计一切。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的每一项设计都高于生活,都有着美好的虚构,那可以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对人对事如果看得太清了,没有虚构的空间了,艺术也就死亡了。如果知道那个女人只是实在找不到心仪的对象才决定爱上我,还有什么恋爱好谈?如果知道那个老板只是因为找不到更便宜的员工才决定录用我,还有什么事业可干?为了艺术,还是糊涂点好。

140、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静止的眼光观察周遭的一切,所以经常对变化产生不适感,例如,事业失败了,却在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做错什么啦?其实,你的失败之旅早就开始了,飞行的速度并不慢,只是你感觉不到罢了。妻子闹离婚,还在问:她为什么变心了?其实她的心一直在变,你却感觉不到,从来没有为挽回她的心做过什么,反倒依着惯性使她日益失望。孩子进了监狱,这才痛心疾首:他是多么可爱的一个孩子,为什么突然变坏了?其实你的孩子并不是突然变坏的,可爱只是他三岁时的形象,从那以后,便一步一步向着监狱的大门走去了,你却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141、佛祖看到了事物永恒运动的规律,宇宙万物随时在运动中变化发展,任何一个现象,在一刹那便经历了无数个生、老、死的过程,没有什么能静止不变,你前一刹那看见的那个东西,这一刹那已经不是那个东西了;你昨天看见的那个人,今天再看,已经死过好多回了,已经不是那个人了,你现在看见的是一个全新的人,一个身心跟昨天相似,却产生了很多新变化的人。但反过来说,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不死的,每一刹那都是永恒,人们所说的死亡或消亡,只是一个概念,每一个死亡的人或事物,仍然以新的形象存活着,以前所作的善业和恶业,也在继续发挥作用,直到永远。

142、一个容貌美丽的日本女子,年轻出家,法名慧春。当时日本还没有专门给尼师修行的庵堂,她只好和20名和尚一起习禅。不料,她的到来,搅起了和尚们的凡心,好几位师兄偷偷爱上了她,还有一位写了情书给她,要求私下约会。慧春收到情书后,不动声色。第二天,师父上堂说法完毕,慧春便站起来,对给她写信的和尚说:如果你真的像信里写的那样爱我,现在就来拥抱我吧!慧春的话,吓得写信的师兄面如土色,听得几位暗恋的师兄满头大汗。他们如遭棒喝,当场就有几位开悟了。淫是佛家五大戒之一,慧春敢当场叫师兄来拥抱我,只因她一心清净、坦然无愧,且心存开示师兄的善念。

143、父母不仅给了子女生命,而且是子女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担负着教育子女的重任。在佛家看来,父母教育孩子的五件大事:第一要教孩子做个好人,第二要让孩子成为一个拥有知识、能自食其力的人,第三要教孩子遵守行为规范,或者说,做个遵纪守法的人,这三条都是无可疑义的。至于第四条,为孩子安排婚姻,在现代不一定是必须,现代的年轻人,婚姻都是自己做主了。第五条勤俭持家,也有必要,但是否将钱财留给孩子,则可探讨。比尔·盖茨决定在生前将数百亿美元的财富捐赠给社会,而不是留给孩子,这也是爱孩子的一种方式。其实父母留给孩子的最好遗产是精神财富而非物质财富。

144、心怀慈悲,与人为善,努力服务于人,不一定会受到赞赏,不一定会被他人铭记在心,有时正好相反,你默默的付出可能被完全忽略,你慷慨的善行可能遭到嘲笑,你勇敢的牺牲可能被人中伤,那么,博爱和行善,还有意义吗?当然有意义,因为博爱和行善,不仅仅是为他人,也是为自己,改善生存条件、美化环境。一个人的幸福是不存在的,一池之水污染,谁是清净的一滴?一山之木枯萎,谁能独自欣荣?一个人的幸福和许多人的幸福的关系就像天空和云彩一样,如果没有云,天空会不会寂寞?如果没有天空,云到哪里停泊?先觉者们完全清楚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因此,无论他人的态度如何,他们都会坚定不移地博爱和行善。

145、佛家认为,人道即佛道,把人做好了,胜于诵经千卷。事实上,佛经中常用大量篇幅讲解做人的道理。前段经文,告诉了我们三条人际交往的简易原则:一是爱和尊重。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你给予对方爱与尊重,得到的回报也是爱与尊重,双方彼此爱与尊重,自然关系良好,憎恨和忌妒的情绪也没有藏身之地。二是相互帮助。人类之所以组建家庭、结成团体、创立国家,是出于相互帮助的需要,正是靠着互助合作,人类才在自然竞争中胜出,成为万物之灵长。三是态度友善。做到态度友善并不难,多一点笑容,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礼貌就可以了。做不到的原因是人们不愿意去做;不愿意做的原因是认为对方不值得自己付出发善。

146、这是是对仁慈博爱四字的最好诠释——你如果行善事,人们会说你必定是出于自私的隐秘的动机。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善事。你今天所做的善事,明天就会被人遗忘。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善事。你如果成功,得到的会是假朋友和真敌人。不管怎样,还是要成功。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不管怎样,还是要建设。你坦诚待人却受到了伤害。不管怎样,还是要坦诚待人。心胸最博大宽容的人,可能会被心胸狭窄的人击倒。不管怎样,还是要心存高远。人们的确需要帮助,但当你真的帮助他们的时候,他们可能要攻击你。不管怎样,还是要帮助他人。将你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你可能会被反咬一口。不管怎样,还是要把最宝贵的东西献给世界。

147、人心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微处理器,每天接收和处理大量信息,并且非常自然地形成各种我见——我喜欢、我认为、我讨厌、我希望、我担心、我猜想、我怀疑、我判断……将各种信息以我见为标准进行处理后,会形成一些产品——观念、想法、见解,还会形成一些副产品——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人心每天转动不停,生产的产品越来越多,除一部分消费掉了和损耗掉了之外,都堆积在记忆的仓库中。由于人们的认知缺陷,生产出来的优质产品并不多,绝大多数是假冒伪劣产品,除了占用内存之外,实在没有多大的价值。至于副产品,或甜或苦,绝大部分被即时消费掉了,也有一部分积压在库。有人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可见仇恨这种情绪的保管期可能达到十年

148、在凡俗界,有两种可贵的服务观:一种是互利的服务观:满足顾客需求。每个劳动者都是服务对象,提供某种产品和服务,商人为消费者提供商品,教师为学生提供知识,歌星为爱好者提供歌声,球队为球迷提供比赛……在提供产品的同时,还要提供服务,使服务对象更方便、更快捷、更舒适、更开心地得到自己的产品。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同时,自己也借此获得利润、赢得口碑、确立市场地位,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一种是利人的服务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些人具有高度的服务精神,愿意将自己最好的产品、最好的服务奉献出来,却不考虑回报的多少。他们是先知先觉者,已经跳出了小我,融人了大我,明白服务他人即等于服务自己的道理。好比一杯水,在杯子里搁了糖,每一个水分子都会变甜。他们全心全意服务于人,增进了人类整体的幸福,最终还是会得到自利利人的结果。

149、贫穷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比方说,骑着自行车,一看人家坐上了摩托车,马上觉得自己很穷;坐上摩托车,一看人家坐上了夏利,一比自己就穷了;坐上了夏利,一看人家坐上奔驰了,马上觉得自己穷得一塌糊涂;即使坐上了奔驰,坐上了加长劳斯莱斯,还是觉得穷,人家赵本山已经坐上私人飞机了!攀比不可能摆脱贫穷,只有布施能调伏贫穷。那么,一个穷人没有多少钱,拿什么布施呢?佛陀告诉了人们无财七施之法:一是和颜施,对一切人和颜悦色、笑脸相待;二是言施,用话语助人欢乐、替人排忧解难;三是心施,用真诚的心去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四是眼施,以慈善的眼光去看待他人,欣赏他人的优点,赞赏他人的成功,怜惜他人的不幸。不要斜着眼睛挑人的毛病、看人的失误与失败;五是身施,以行动帮助他人,有时候,没钱出力比有钱出钱价值更大,例如护理病人,一般人是不愿干也干不好的,价值不能完全用金钱衡量;六是座施,在家让路人歇歇脚,乘车给老弱妇孺让个座,不难办到;七是房施,让亲友、邻人乃至路人借宿,也算救人急难。

150、人的生命得之于父母,知识和智能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得之于老师,老师是仅次于父母的大恩人,因此应该特殊对待。当然,此处所说的老师,是指那种传道、授业、解惑的恩师和以身示范、让学生懂得做人做事道理的人生导师,而不是那种照着书本讲课、下了课就不管不问的庸师,更不是指那种想方设法从学生身上弄几个钱花,乃至打骂**学生的禽兽师。老师应该为弟子做好五件事:一要让弟子尽快掌握知识。几乎每一个老师都会告诉学生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既然时间如此金贵,那么,老师不应该浪费学生的时间,应该钻研教学技术,将该教的知识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尽快传授给学生。二要让弟子胜过他人的弟子。学生求学,不是闹着玩,主要目的是学好本领,提高竞争力,以便将来在社会上争得一个较好的位置,至少要能混碗饭吃。所以,应该让自己的学生胜过他人的学生,自己的学生将来有出息,对老师是最好的赞美。三要让弟子将知识牢记在心,永不遗忘。要做到这一点,除了督促学生勤奋学习之外,还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的记忆。四要为弟子释疑解惑。让学生从无知变成有知,从无识变成多识,是老师的重大责任。五要让弟子的智慧超过老师。老师应该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肩膀上,而不是将学生挟在腋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能体现老师的真正价值。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