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养是不多管闲事
以前赶早高峰上班的时候,都会在同一部电梯里碰到一位大姐,每次进电梯时都会很快感觉到自己首先接受了一遍来自于对方从上到下的目光洗礼。如果当天乘电梯的人中有她认识的同事,会马上听到这样的话: “你今天带餐啦,隔夜的吗?这样不好,有致癌物质,对身体不好。”“你今天穿得有点薄啊,多穿点衣服。”“你脸上冒痘了,多喝点水。”“你又带这么多零食,太会花钱了。”“你太瘦了,要多吃点。”…… 一幢写字楼不同楼层每天都会有不同的面孔,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里,大家再熟识点头示意就好,如果想要进一步说些话,一般就尽量压低声音聊些无关痛痒的话题就好,这样也算是对谈话对象和电梯里其他不相干的人的尊重了。一直以来我以为这应该是常识。 但每次碰到这位大姐,我常常就会有些头痛,不知道她随时会冒出哪些令人尴尬的话题。 令大家更难以忍受的是每到一个楼层,随着电梯开门,到对应楼层的人陆续走出去时,就会听到她转而对身边的人说,“你看她高跟鞋穿得那么高,对子*不好的。”“看到那个人背的包了吗?网店上有爆款,你要买我给你链接。”“那个人的发色明显就不衬她的肤色啊。”…… 每次我都恨不得快快到达公司所在的楼层,电梯门一开,几乎想立刻就跑出去。那种感觉有种走在农村的街头巷尾,从一群闲来无事摇着蒲扇互相吐露东家长西家短的妇人们中穿越而过。 想必遇到这样的人,那些带餐的,穿太少的,冒痘的,带零食的应该一早上的心情都不会太好吧。而那些还呆在电梯里的不相干的陌生人心情应该不可避免也受到影响,担心待会自己一走出去,就会被冠以什么样的评价。 狄更斯说,最好的礼貌是不多管闲事。我觉得这句话算是客气的,在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里对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人评头论足,指手画脚,表现上打着一幅为了对方好的旗号,但实际上是很没有教养的行为。 以前在报社当记者的时候,做过一份调查,问大家在办公室一般不喜欢哪一类型的同事?结果出乎意料,大家都指出了同一类的同事,就是好管闲事,越界越级酸其他同事的人。 比如最不喜欢听到这种人捧着水杯站在你身边说,“还是你们岗位好,上班时间还能上QQ,逛淘宝,不像我们这样的岗位都忙死了。”“我看你们部门同事之间也很少交流啊,不像哪个部门讨论热烈……”“听说谁谁谁的方案还没出来,太拖拉了,听说哪个部门都等着呢!”…… 碰到这样的人不知道是公司的福报还是毒药,但对于同事间来说绝对是毒药般的存在。这种看来闲来无事的随口一说,言辞间听起来热情、羡慕、劝诫和鼓励,实际上却十足挑拨离间同事间的关系。 以前每次网络上爆出一个明星离婚的消息时,就一定会有大批的网友奋起围观,指责男方不负责任,推测女方是否出轨,以前我常常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有那样的一份闲心为自己不相干的人发起实实在在的口水战,后来我渐渐明白了,不管现实世界还是虚拟网络,管闲事是很多人骨子里就具备的天赋异禀,他们是随时随地都能找到视野所及的管辖对象的。 我是一个不太爱管闲事的人,特别是对于够不上朋友的泛泛之交,一般就止于点头微笑,彼此客客气气相安无事就好。但在事实上在好朋友之间,我发现自己其实大部分人一样,也是一个多管闲事的人。 以前好友L经常把我当成一个情感垃圾桶,跟我抱怨男朋友对自己并不是十分在意。她说对方甚至风雨无阻接送某个女同事上下班,态度很暧昧。 我几乎拍案而起,当下跟她说,分开吧,不要再继续交往了,要不以后辛苦的是你自己。 但他们非但继续交往,最后还决定结婚了。 结婚的前夕,她又十分焦虑和悲伤地跑来跟我说,他和那个女孩还是没有彻底断舍离,前几天深夜还互发了短信。信息极端暧昧。 我跟L说,考虑清楚好了,这婚还是不要结了。对方婚前不忠,婚后也不要奢望他会忠诚了。 L似乎听进去了,但无力的是,她根本没有主意,父母反对的事,她是绝对不敢自己做决定的。 后来他们结婚了。 婚后的生活就开始进入无比狗血的拉扯。她总是患得患失,无时不刻在追踪他和那个女孩的信息,两个人因此不断爆发争吵。直到有了共同的小孩,这种战争也没有停止过。 终于有一天,她不是跑来跟我哭诉,而是斩钉截铁地说,自己太累了,这个算是婚离定了。 我也鼓励她走出来,并跟她分析了一大段关于她婚姻不顺的缘由始末。甚至忍不住帮她骂了那个男人。 没想到回去后,她又再一次妥协了。她说自己还是希望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那一刻,我的表现比她还要崩溃,然后跟她说了一长段我至今都后悔无比的话,我说每次在我觉得你们是时候分开时,你都能再折回原路。你根本是在毁掉你自己的人生,表面上是要给小孩一个完整的家,但实际上是你不够坚强,太过于懦弱不是吗?你这不是为了孩子好,相反,只会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认为所有的家庭和婚姻关系就是一种表里不一,表面上完整,实际上支离破碎。这种生活状态下,你是不会幸福的,小孩也不会幸福的。 L沉默了,然后销声匿迹很长一段时间。 后来在朋友圈里频繁看到她所更新的状态,发布关于孩子的消息,老公的消息,营造一种其乐融融的感觉。但每隔几天又会出现一条无奈的抱怨。反反复复无常。但感觉得出来,这种状态下的生活她算是愿意隐忍地坚持下去了。 后来我才开始反思,该骂的不是那个对她不好的男人,而是好友L。 但最最该骂的不是L,其实是我自己啊。 我无法站在自己的角度为她做出任何决定,谁也不可能是谁的救世主,每个人的人生本就不同,我不应该把自己认为对的那套价值观强加在她身上。她自己的人生无论对错,都得由她自己去丈量,去把握,谁也不可能代替她走完的。 我们总是说不要太过于干涉别人,也不要太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但是有时候我们往往忽略掉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在表达对别人的关怀时,总学不会适当克制。 我们常常会忽略一件事,就是其实管别人的闲事,即便是好友的闲事其实也是一件需要经过自我训练的事。我们不能遇到别人一倾诉,就开始不假思索滔滔不绝地反馈。 倾听能力是需要训练的,去听到别人的潜意识和潜台词,去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揣摩到别人深层次更想要你支持她的东西,你能做的只是顺着这个逻辑支持就好,而不是推翻对方的,去强加你的价值观。 现在L依然有事没事给我发来一长段信息,跟我倾诉她的现状,但现在我开始变得理智,不再轻易给出回答和代为作出决定了。 虽然有时她也会表达郁闷,以前我还会自责,但现在我开始学会弱化自己内心上的这份自责,我只是不断以此提醒自己:不要轻易评价别人,更不要轻易为别人的人生指手画脚。 人和人之间的见识,经历,未来导向等种种本来就存在不同,我们总以为自己所认为的为朋友好的就是好,其实很多时候无非是自己的圣母心在作怪而已。 对于好友L的人生,换位思考一下,很多时候也许并不是她不想,而是她觉得条件真的不允许,什么时候合适分开,什么时候她能够承受,她内心上一定有自己的判断和衡量标准。作为朋友能做的最大限度的帮忙就是列出利弊,让她自己做最合适她的选择,一旦她做出了选择,无论好坏,我们也只能支持,仅此而已。 以前我觉得一个人多管闲事是因为从小的生长环境造就的,越是在农村,越是闭塞的村庄里越会存在这样的现象。 记得小的时候最喜欢放暑假,那时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水稻,每到夏季稻谷收割,外婆家就会格外热闹。因为邻居和亲戚都会过来帮忙,有的负责收割,有的负责拾稻穗,然后外婆会负责烧水和做一顿丰盛的大餐犒劳前来帮忙的人。 我问过我妈为什么大家都愿意无偿过来帮忙?记得我妈告诉我,家家户户都有稻谷要收割啊,等过几天别人家里要开始忙碌,这些人又会过去帮忙的,你帮我我帮你,生活才能顺利过下去啊! 当然农忙时候邻里之间的互相帮忙并不能算是一种多管闲事。但这种农耕时代里长久形成的互帮互助慢慢就衍生出了越来越多逾距越界的行为,大家在一边忙碌时,就能一边将家事对外透露得干净彻底。同住在一个大院,一条街道的几乎没有关起门来的秘密,生活中人人都可以是闲人马大姐。 但农耕时代逐渐过去,我们的生活环境和人们的意识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什么生活中还是避免不了多管闲事的人,甚至很大部分人都普通存在爱管闲事的心理? 记得以前看过一份心理调查,其中一个答案这样说,因为我们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每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是有边界的,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是有边界的。 边界是心理学上的概念,有生理边界和心理边界之分。生理上的边界指人体的皮肤,皮肤之内是我们的肉身个体,皮肤之外是大环境,我们能够很快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是否受到侵犯,对于自己的生理边界是清晰的,但对于心理边界却常常模糊不清。 心理边界不清的人自我界限建立就不完整,无法清楚了解自己与他人的空间是不一样的,因此就很难做到保护自己的心理空间不被侵犯,同时不侵犯别人的心理空间。 其实我们大部分人都存在心理边界不清。这是我们从孩提时,从妈妈那里就没有建立好的一种关系。我们从小和妈妈之间的天然纽带是心理距离,年龄越小,越没距离越依赖,随着年龄越大,距离越拉开。成长的过程也是这种距离不断拉开的过程。但很少人能够真正做到。 我们和妈妈之间和家人之间无法做到边界清楚,即便独立成立小家庭都是互相干涉,互管闲事。这种状况投射到相对应的人际交往中,比如亲密一些好朋友之间,认识的朋友和同事之间,就没有办法做到不互相干涉。 这一段心理学上的信息虽然枯燥,却也点醒了我,多管闲事这件事真的是家庭教养的问题,每个作为妈妈的人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需要有意去注重边界距离感的养成的。 要说这种边界距离感把握得很好的一个例子,是最近剧终的《欢乐颂》,我在看小说的时候,尤其喜欢安迪与其他姑娘之间的相处方式,在小说第二季里,邱莹莹和喜欢的男孩应勤之间产生了情感问题,樊胜美首当其冲作为情感导师,关雎尔也时不时忍不住帮忙。但安迪不同。 小说里有一段安迪的话我很喜欢,她说,“两个成年人,我们作为朋友,尊重他们的价值观,遇到不同意见,我们提醒,但不插手,但我们必然在他们困难的时候提供适当援助。只能如此。” “看着小邱走错路也不管?” “不管。许多干涉都是打着关心和爱的旗号。” “现在是小邱面临崩溃。” 安迪耸耸肩,“成年人需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 这样的安迪换作在生活中存在,以前我也会认为她是不是有点冷血了,对于朋友之间的界限过于刻意保持距离了,反而让人觉得没有人情味。 但现在我越发觉得这相反才更是一种恰当合理的朋友间的界限,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人生之路要体验,我们不能贸然去剥夺,更不能以为对方好的名义去绑架,不多管闲事,不贸然干涉和评价他人的生活,是对每个人最起码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人生最好的负责。 就像小说《偷影子的人》里有句话说,你不能干涉别人的人生,就算是为了对方好。这是他的人生,只有他一个人能决定他的人生。你必须顺应事实,放手成长,你没有必要医治好在成长路上与你擦肩而过的每个人,即使你成为最顶尖的医生,也做不到这样。 我们更要提醒自己的是:我们每个人要过好自己的人生已经都要全力以赴了,哪里还有资格干涉别人的人生。 最好的教养是不多管闲事,最好的人生是过好自己的人生。 唯有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