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感言 > 励志名言 >

励志名言

經典古代名言(精选99句)

励志名言2022-03-13190举报/反馈

1、【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2、【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以仁义存心,以忍让接物。

3、【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拥有一颗宁静的心,痛苦将不再有。

4、【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知错能改近乎勇。大丈夫行事,理当要有这种气魄。

5、【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6、【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了解自己,才能认识整个世界,也才能接受世间的一切。

7、【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无论要获得什么样的利益,信仰都是最根本的决定因素。

8、【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五浊恶世,寒热苦恼,秽相熏炙,不容一刻居住。(袁宏道)

9、【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日日是好日,年年是好年。———弗陀

10、【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无事是贵人,但莫造作,只是平常。——《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

11、【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观无量寿佛经》)

12、【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对每一件好事表示感谢 对一件好事表示感谢,同做一件好事一样伟大。

13、【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一个美满的家庭需要和谐,需要夫妻之间和睦相处。和睦相处的要诀包括

14、【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我们不一定要在心外寻找财富,真正的财富应该是内心源源不断的能量。

15、【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徒然羡慕他人,并不能让自己有所进步,反而会让我们看不清自身的长处。

16、【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心中有佛,即看他人如佛;心中有粪,即看他人如粪。——《宗教箴言录》

17、【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宽恕众生以德报怨,修心是福 充满怨恨的生活,只会把自己推向死亡的深渊。

18、【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一处透脱,千处百处该通;一机洞明,千机万机圆转。——《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19、【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来是偶然,走是必然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20、【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君。——苏东坡

21、【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佛说:“肚量如同藏金库,量大福大不可量;天包万象天宽大,地藏 万物地无疆。”

22、【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一个人能够放下对虚幻美好的执著,不因失意而忘形,便能看淡因缘无常,得失无常。

23、【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声方得知。——洞山禅师

24、【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问:“如何是衲衣下事?”师日:“石牛水上卧,东西得自由。”——《黄山月轮禅师》

25、【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最容易的是坚持,最难的也是坚持,从最细微处开始行动,一点一滴的积累也能穿透顽石。

26、【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问:“诸圣收光归源后如何?”师日:“三声猿屡断,万里客愁听。”——《仙宗契符禅师》

27、【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为他人着想就是在为自己着想 佛说,是非的原则是将心比心,要经常设身处地地为他人想一想。

28、【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与其被忙不完的工作所驱使,不如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坦然面对,做得到的就去做,做不到的不强求。

29、【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余下劣凡夫,安分守愚,平生所务,惟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今老矣,倘有问者,必以此答。(莲池大师)

30、【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通晓治理社会道理的人,宁可舍弃一个恶人来保护全家;宁可舍弃一个不好的家庭来实现对一个地方的治理。

31、【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所谓的烦恼并不是在人的生活物质中做标准,而是心境状态分别,人如不能知足就永远都在烦恼中。——《佛陀的格言》

32、【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学道之士,如鸡抱卵,须是暖气相接方可生成。或中间间隔,暖气不接,便抱十年,终不得生。——《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33、【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思想会导致痛苦,但是停止思想并不是解决的办法。我们可以运用善巧的心地法门,消除所有出于无明的恶念。——堪忍尊者

34、【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与人相处时,善意的开始必然带来快乐融洽的结果。面带微笑,心存真诚,两人相对视第一个瞬间,必定能传达出发好的信号。

35、【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虽然没有人知道远方究竟有多远,但是打开心灵之窗,让快乐的阳光和月光涌进来,宁静之心便有了一支永不熄灭的快乐之歌。

36、【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忠言不必逆耳,良药也不必苦口。在入际交往中,要学会婉转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样,你的人际关系才会更加和谐。

37、【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执著于自我而生活,自己撒下了痛苦的种子,妄想不断地扩大,终至背负不了的苦恼。这正是作茧自缚的痛苦。——梅原谛愚禅师

38、【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佛说:“人的欲望与现实之间的鸿沟永远无法逾越。”意思是说人的贪 欲永无止境,永远无法满足,人性最大的缺点也正是如此。

39、【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学佛之前,生命像一张白纸,横写竖画,随心所欲尽可由他。学佛之后,生命像在纸上学写字,要端正规格才能给人看。——证严法师

40、【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性无有异,用则不同。在迷为识,在悟为智。顺理为悟,顺事为迷。迷则迷自本心,悟则悟自本心。一悟永悟,不复更迷。一《马祖》

41、【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有些人一直认为自己不快乐,就是因为他们固执地让自己的情绪不肯离开令人不快的事情。那样,除了折磨自己的身心之外毫无益处。

42、【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坛经》上说“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 动”——*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才是真正的处世之道。

43、【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佛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是说,如果你肯把自己的全部心思、 智力、时间、精力投入到一件事情上,那么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44、【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因此不管对谁都要慈悲,都要容忍,要能够包容,要能够“和颜爱 语”,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了包容才能让整个世界变得更加和谐。

45、【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我们不要长着眼睛光看别人,不看自己。不要活在放纵、任性、自我宽恕当中,这样会形成恶性循环,使生命一天比一天萎缩。一一耕云先生

46、【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忍辱不是缩头乌龟 忍辱也是多余的,根本就没有辱,你忍的是什么?行菩萨道,就要觉 悟、平等、慈悲。受辱生嗔,斤斤计较,那有什么慈悲可言?

47、【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忏悔得美 人之居世,谁能无过?学人失念,尚起烦恼,罗汉结习,动身口业, 岂况凡夫,而当无过?但智者先觉,便能改悔,愚者覆藏,遂使滋蔓。

48、【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越亲近自然,焦虑越易消失大自然具有无穷无尽的美,能给人们疲惫的心灵带来抚慰。王维诗云: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呜春涧中。

49、【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管住自己的嘴巴。一是管住自己的吃喝, 再一个是管住自己别乱说话。佛家讲:我们的嘴巴一天到晚爱说话,这个 说话是口业。

50、【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做好小事,并非微不足道的无用功,而是做大事的开端。动手做好每件小事的过程,就是逐步深化价值认知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从消极到积极的改变过程。

51、【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其实,忏悔是一日三省吾身的坚毅,是放下屠刀的睿智,是对过去丑 陋行为的诀别。如果一个人有了忏悔的需要,也正是因为他已然发现美好 而光明的东西。

52、【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在工作和生活中,任何事积累到一定程度都会形成压力,心中背负太多东西的人往往容易乱了分寸,无法静下心来理清思路,所以容易焦躁、抱怨,甚至愤怒。
(m.taikS.com)

53、【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有一般学人,向五台山求文殊,早错了也。五台山无文殊,尔欲识文殊幺?只尔目前用处,始终不异处处不疑。此个是活文殊。——《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

54、【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药师如来佛能够医治百病,解除各种顽疾苦痛,消灾延寿,因此我国历史上社会各阶层对药师如来佛的信仰很兴盛。有的寺院设有专门供奉药师如来佛的药师佛堂。

55、【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忍辱是一种力量,佛说:“修道的人不能忍受毁谤、恶骂、讥讽如饮甘 露者,不名为有力大人。”世间上的拳头刀枪,使人畏惧,不能服人,唯 有忍辱才能感化顽强。

56、【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一个人如果不懂得舍弃,就会执著于外物,就会在做事的时候分心,在达到目标的路上绕弯子。不舍得放弃也就是拒绝简单的生活,这样只会令人不堪重负,心力交瘁。

57、【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生活中的挫折是在所难免的,重要的不是绝对避免挫折,而是要在挫 折面前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勇敢面对艰险,不怕挫折,这是一种积极的 心态,更是人生的必修课。

58、【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佛经十分推崇孝道,佛对于父母,对于师长,对于众生,无一不关怀 备至。佛经中《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说的就是要孝养父母,它告诉我 们,父母生养我们是多么不易。

59、【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天下所有伟大事业都是在统一的心灵下完成的。如果我们不能做到心 灵统一,那就不可能发挥出生命的潜在力量;不能发挥潜在的力量,就是 自己埋没自己。

60、【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以单纯自在的心态乐享自然中最本初原始的一切,从每一种花草身上看见美丽,从每一阵清风中听到时光的低吟浅唱,让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回归自然的淳朴,便能从现实的烦恼中超脱。

61、【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无论是喜怒哀乐,还是悲欢离合,长长短短的因缘际会之后,一切皆空。诸法都是空相,飘然而过不着痕迹。常人将出家修佛称作遁入空门,四大皆空,如去如来,无遮无碍,是为空。

62、【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现代人生活很忙碌,理应感到充实,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生活的重心在哪里,内心常常觉得空虚无聊,忙碌的工作、多样化的娱乐方式便成了暂时的麻醉剂,麻醉时间一过,空虚感又会袭来。

63、【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相传安徽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说法道场。成为与普陀、五台、峨眉齐名的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每年农历七月三十,即传说地藏菩萨诞辰之日,各地前来朝拜的佛教徒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64、【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抬头是白云悠悠,低头是流水潺潺。当我们俯仰之际,何等畅快!有谁听得懂这无弦琴奏出的妙乐?真正了悟人生之士,内心既无寂寞又无喧哗,纯真的天性与自然融为一体,就是心的本来面目。

65、【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既定的立场,也因此而习惯于执著在本身的领域当 中,忘却了别人也和自己一样,有着他自己特殊的一面,永远不要用自己 的思维去审视别人,更不要用我们的想法去评价别人。

66、【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琐琐含生,营营来去者,等彼器中蚊蚋,纷纷狂闹耳。一化而生,再化而死,化海漂荡,竞何所之?梦中复梦,长夜冥冥,执虚为实,曾无觉日。不有出世之大觉大圣,其孰与而觉之欤!(仁潮禅师)

67、【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保持“希望”的人生是有力的,失掉“希望”的人生则通向失败之 路。“希望”是人生的力量,这是只有人类才被赋予的特权。只有人,才 由其自身产生出面向未来的希望之光,才能创造自己的人生。

68、【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伏尔泰曾说过:几只苍蝇咬几口,绝不能羁留一匹英勇的奔马。每一 位优秀人物的身旁总会萦绕着各种纷扰,对它们保持沉默要比寻根究底明 智得多。我们应当保持一种温和平静的心态,从容地面对那些纷扰。

69、【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人生处世,要及时反省,以人为镜,不自负、不自满、不武断、不固 执,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反省自己的不足,自觉地加以克服,注意倾听 别人的意见,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这是一个人能够成才、成功的重要 条件。

70、【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佛说:厌苦欣乐是世间人的一个通病。平时只知道享受舒适安乐,却不 知享受一份安乐,就增长一份贪恋。这一份贪恋,一定会使人在临终时有一 个“恋”字。一念恋着婆娑,就不得往生。不但不得往生,还要轮回六道。

71、【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将心比心”的意思是说,用自己的心衡量别人的心,能设身处地地 为别人着想。“将心比心”就是要主动体谅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 帮助他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生活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 为善。

72、【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学禅不能离开日常生活,不能拘泥于持戒坐禅、纸上谈禅的形式。有心之人,能从日常生活中领悟禅的妙义。我们做事也不能过于程序化、教条化,灵活运用,活学活用才能从平凡中领悟出生活的真理。

73、【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心若住法,名为自缚”,偏执是束缚我们思维发展的罪魁祸首。倘若 一个人能够放下心中的那份过分坚持,破除心理的固执念头,人生将会少 许多烦恼、多些快乐。相反,如果我们过于执著于那些本不该执著的事 情,我们将会迷失

74、【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讲究孝道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优良传统,古训云:“百善孝为先,行 孝当及时。”应该说,“孝”是人伦之始,立人之本,人类有了基于“孝” 的人伦后,才开始迈向“家”的天地,从而走向文明。“孝”乃是礼仪之 邦的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75、【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一位哲人说过:“很难说世上有什么做不了的事,昨天的梦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还可以是明天的现实。”理想是每个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没有泪水的人,他的眼睛是干涸的;没有梦想的人,他的世界是黑暗的。怀揣理想,人生便可轻舞飞扬。

76、【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问:“有人问我杀猪的人可以不可以拜师,但是他皈依后还要杀猪,这样可以皈依吗?”答:“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杀猪之人,如何不许皈依?求皈依应先忏悔,方是真心。如果仍操刀杀猪,是无忏悔之心,皈依之益,恐不能得。”——李炳南居士

77、【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有媳妇对师父说:“我对婆婆已经够好了,但是她仍对我不好。”师言:“婆婆对你不好是她的事,但是对婆婆好是你的本分事。要知道你的一举一动,晚辈都在看着、学着。既然对婆婆已经好到九十九分,只差那一分,那就给她满分吧!”——证严法师

78、【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往往有许多人对失败下的结论都太早,当遇到 了一点点挫折时就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怀疑,甚至半途而废,那前面的努力 就白费了。只有经得起风雨和各种考验的人才是最终的胜利者。因此,不 到最后关头绝不放弃,一定要坚持到底。

79、【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思想家卢梭说:“你要宣扬你的一切,不必用你的言语,要用你的本来面目。”人存活于世间,应以本色天性面世,不费尽心机。过分客气是虚假的表现,繁琐礼仪是多余的形式。坦率真诚才是做人的本色。自然真实,怡然自得,就能活出一个真实的自己。

80、【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佛说:“危难时,谁不想有人伸出温暖、援助的手;你赠人玫瑰,必 手留余香。”佛的本质是让人行善,有时我们助人也并不是为了手留余香, 只是不想欠下一笔道德债而已。如果你认识不到这一点的话,也就不可能 领悟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真谛。

81、【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问:“慈悲和善的关系如何?”师言:“光有慈悲而缺少智慧,有时也会生出毛病来的。最浅近的例子,像当前社会上常发生善心人被骗的事,如此,慈悲不仅未能达到善的理想,反而助长了骗徒的罪行。我们要在智慧中发挥慈悲,才是真正的善。”——证严法师

82、【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西藏伟大的智者更顿曲派曾说:“没有腿脚的蚯蚓为寻找快乐而漂泊,没有眼睛的蚂蚁也为追求安宁而游荡,总而言之,所有一切众生都为获得快乐而生存。”我们怎么可以只关怀人类而伤害脆弱的其他生命呢?一切众生都有与人类共享地球资源的权力,更何况是属于它们自己的生存的权力呢!

83、【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慈航法师开示说:“对人要有包容性,《八大人觉经》上说:菩萨布 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学佛的人不但对亲人慈悲,对恶人同样慈悲, “宁愿天下人负我,我绝不负天下人”,就是人家有亏待我们的地方,也要 原谅他,给他一个忏悔改过的机会,把恶人感化回头,这才是真正度了 众生。

84、【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在人生的道路上,顺境和逆境往往是交错出现的,所以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挫折而灰心丧气。因为挫折就像一双手,能把正在攀爬的坚强者拉上希望的山峰,也能把气馁的懦弱者推向绝望的谷底。何况,山再高,也挡不住看蓝天白云。只要抬起来,迈开前进的脚步,就能登上山顶,看到壮观的风景。

85、【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这些无辜的生命在无比的恐惧和难忍的痛苦下被残杀,然而多数人并没有体会到它们的感受,也很少有人怜悯它们,还心安理得地享受这些肉食。尤其是举办大型宴会时,有些人为了炫耀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餐桌上会准备大量的肉食,且大部分会被浪费。这种行为是不尊重生命和对地球环保不负责任的表现。

86、【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问:“人人若离开恶人,究竟恶人要望谁救度他去归正路呢?”答:“此分菩萨非菩萨,有正知见无正知见而言,菩萨有大慈悲,一例普度,自于恶人而不远离。有正知见者,纵不能化度恶人,亦不致被恶人转变,离与不离,无益亦无害也。若非菩萨,又无正知见,试问亲近恶人,果何取乎?”——牵炳南居士

87、【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一个人想要成佛,应该在信仰佛、法、僧三宝的前提下,首先以做人开始,由道德人手。在做好人和遵守道德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建立菩萨的功德和诸佛的境界。做人失败,越学佛越容易学偏;道德缺失,越修佛越容易修邪。噶举祖师刚波巴大师说:“若不如法而行,仍种下因为佛法反而堕落恶道的因,实在无益。”

88、【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拥有势力和地位,拥有健康和亲属,生活富裕,身强力壮,年轻貌美,才华渊博,科技发达,医学高明……这些都不能成为我们可以不面临死亡的理由。人生本来就这么短暂,生命又极其脆弱,再加上全球各地灾难重重,我们随时随地都有死亡的可能,那为什么还沉迷在此生此世的名利之中,并做一些千百年后的计划呢?

89、【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我们应常发四弘誓愿,终有一天定能做到:“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由于无边的众生是我们的父母,所以应誓愿度;由于无尽的烦恼是生死轮回的根本,所以应誓愿断;由于无量的法门是趋向菩提的大道,所以应誓愿学;由于无上的佛道是自利利他圆满的境界,所以应誓愿成。

90、【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学佛不是盲目皈依,而是小心谨慎地寻找良师。学佛不是盲修瞎练,而是依教奉行地踏实修行。学佛不是沉迷理论,而是身体力行地取得成就。学佛不是好高鹜远,而是系统次第地闻思禅修。学佛不是断灭念头,而是保持觉醒地回归本初。学佛不是向外着相,而是观照自心地显露本性。学佛不是追求神通,而是智悲双运地证悟佛果。

91、【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我非常喜欢这四句:“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弘誓愿涵摄了佛法的一切精髓——大悲、大智、大愿。众生无边是苦谛,烦恼无尽是集谛,法门无量是道谛,佛道无上是灭谛。前两句是下化众生,是世俗菩提心,属于福德资粮;后两句是上求佛道,是胜义菩提心,属于智慧资粮。

92、【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实例就是说明狂言妄语自损的,那就是魏延的 死因。在当时来说,大多数能够单打独斗胜过魏延的人都已经死去了,他 因此对自己有些过于自负,以至于在被杨仪激怒,问他是否敢大喊三声 “谁敢杀我”时,他毫不畏惧地猖狂大笑而发三声“谁敢杀我”,谁知在第 三声之时,他就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命丧马岱之手。

93、【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坛经》有云:“若着相于外,而作法求真,或广立道场,说有无 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见性。”意思是说:如果执著于外在可见 的事物或现象,而且把广做法事作为追求佛道的手段,或者到处建立 法坛、道场,或者谈论或有或无的得失,像这样的人,永远不能正确 认识自己的本性。这里点明了“若着相于外”的种种弊端,目的只有 一个,那就是让人们懂得该“放下”。放下,是佛的智慧,也是人生的 智慧。

94、【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佛教的忏悔是洗刷染污了的心,使之恢复清净。《三昧水忏》说:“人 之居世,谁能无过?学人失念,尚起烦恼,罗汉结习,动身口业,岂况凡 夫,而当无过?但智者先觉,便能改悔,愚者覆藏,遂使滋蔓。”所以, 我们做了对不起他人或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后,能够补救的方法是忏悔, 勇于承认自己的过错。做了对不起他人的事,就要去向他忏悔,请他原 谅;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时,就自己责备自己,以后不再犯错了。

95、【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现实中人人都会犯错,人人都会有失误的时候,关键是能不能及时认 识到错误,能不能及时改正它,精明之人总能够做到迷途知返。人生在 世,知错能改,则为君子之道。有错不思改正,或者口是心非,那只能在 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知错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在改正错误之前,你 要发现和承认自己的错误。一个人要是尚未认识到自己在做错事,他不会 想到纠正错误,那只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聪明的人总能够做到 迷途知返,自我拯救。

96、【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问:“佛经既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作佛,又云即心是佛,即心作佛,那又何必修呢?不需要智慧功德庄严,因为当下即是的原故,然又说‘三祗修福慧,百劫种相好’,岂不是多此一举吗?”答:“众生有佛性,譬如矿中有金,金被尘沙包裹,似性被无明覆盖。金不淘汰尘沙,金虽仍是金,然不能成器,性不修断无明,佛性虽仍佛性,然不能证佛,淘汰乃对尘沙,非淘汰其金,金显方能成器,修断乃对无明,非修断本性,性见方能证佛。”——李炳南居士

97、【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一个人只要有一项特长,一处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可以脱颖而出, 拥有其他人不能获得的东西。如今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走人一个误 区,就是求多不求精,比如小学生们忙着学各种才艺,哪一样都是 “入门水平”,结果多是半途而废。大学生们忙着考各种证书,证书一 大摞,毕业之后却很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原因是由于他们分散了 时间和精力,没有专注于一件事情,结果没有专长。专注于某一件事 情,尽力把它做到无可挑剔,你将比技能虽多但无专长的人更容易获 得成功。

98、【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要想让“后悔”具有积极的力量,首先就要坦然面对现实。人的一生充满了许多未知,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变的,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或改变一定的条件而使之转化;另一类是无法改变的既成事实,无论我们作出何种努力,也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当我们面对后者时,就得面对现实,做出积极乐观的反应,这才是一种可取的态度。其次,不要为做了一件错事羞愧万分、一蹶不振,或自惭形秽、自暴自弃。要知道,生活没有返程票,世上亦没有后悔药。再次,好好把握现在,珍惜此时此刻的拥有。最后,豁达一点,学会原谅自己。

99、【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一般人认为忍就是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对痛苦硬吞硬咽,其实,忍 辱不是苟延残喘、退缩压抑,而是智者的涵养,仁者的心量,越是勇敢的 人,越能够忍受难堪的侮辱。然而,勇敢是需要智慧支撑的,不是以脾气 支撑的,有人因为一时之气而逞匹夫之勇,最后坏了大事。智慧来自冷静 的分析和细密的思考,在遇到事情时,忍住心中的“怒气、义气、傲气、 暴躁之气”,才能把其中的是非得失、前因后果思考清楚,以最佳的方式 解决问题。“包羞忍耻是男儿”,忍辱不是卑躬屈膝、出卖人格,而是高尚 的、难能的功夫,唯大智慧、大度量的人才能做到。周瑜忍不了“诸葛亮 的三气”而短命身亡;韩信能够忍受“胯下之辱”,最后成功辅佐汉王刘 邦,成就霸业。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