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车夫
走进古城洛阳,顿时被洛阳的文化底蕴所感染。这是一座静谧的古城,处处可见岁月车轮的辙痕,街道、建筑、树木都散发着一种特别的韵味。 游洛阳,一定要去老城十字街逛逛。 2006年,我带妻子游洛阳。下火车时,正值下午,天色尚早,我们便想坐公交车去老城。这时,路边的三轮车夫上来套近乎,一口纯正的河南话,满脸热诚的笑。 车夫是个中年人,一路上跟我们说些闲话。他说凡来洛阳旅游的,大都会到十字街转转,看一下有数百年历史的街道,体验一下风土人情,品尝一下特色小吃。他还说,他就住在十字街,对十字街了如指掌,可以给我们当导游。 不多时,十字街到了,我们下了车,让车夫在车上等着,可他执意陪我们同游。西大街两旁的房子大都为明清时期的老建筑,路很好走,青石板铺就,沿路店铺的布幌招牌随风飘扬,稍不注意,一座百年老店就与你擦肩而过。 我们一路向东走,走到了东大街的鼓楼,这是古时白天报时、夜间报更之楼,即所谓晨钟暮鼓。不过,这个鼓楼没有鼓,只有钟。 车夫说,关于鼓楼有一个曲折的传说。明代福王到洛阳后,听信延福宫道士之言,曾将大门东鼓楼上的大鼓撤去。因说暮鼓设在大门东不吉利,对后人仕途不利。此后,鼓楼上就不再设大鼓,而把大钟挂在二层中央。明崇祯十四年,李自成攻克洛阳,因守楼官军半夜弃楼逃走,从而保全了鼓楼。洛阳旧时八大景之一的马寺钟声,也和鼓楼有密切关系。因当时洛阳东郊无高大建筑,田野空旷,人烟稀少,白马寺大钟和鼓楼大钟产生共鸣。后来城市发展,人口增加,建筑密集,这共鸣就消失了。 车夫还真是深谙老城十字街的文化,介绍起景点头头是道,又不像别的导游那样喋喋不休,只是恰到好处地在必须的时候介绍一些,余下的时间只是默默地陪伴着我们。 夕阳西下,车夫拉着我们来到一家物美价廉的宾馆后,终于要跟我们说再见了。念及车夫陪了我们小半天,还额外导游,给我们讲了那么多故事,我给了他25元,谁知他坚持按约定只收20元,道声再见,从容而去。这让我有些意外,这年头,哪有顾客主动给小费而不收的呢? 目送车夫渐行渐远的背影,我觉得他似乎就是洛阳古城的精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