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原创美文 >

原创美文

《思想真的有用吗》读后感精选

原创美文2022-02-14142举报/反馈

  《思想真的有用吗》是一本由张远山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思想真的有用吗》读后感(一):思考是必然,思想是有用

  书名的答案,我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用吗的问句就包括没用的结果。我笃定的认为:思考是有用的。带着对书名的疑惑翻看张远山老师的著作。

  作者谈古论今,从历史、哲学、宗教、文学等各个知识层面论述,深邃的思想让我如饮了一杯醇香浓酒,渗入我心回味绵长。

  上卷开篇:跟随你自己。引用尼采名言“不要 跟随我,跟随你自己”扩展,思想家全然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也会温情的提示,要认识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成为精神上的自由人,学会 独立思考,因此能跟随自己并实现自己。带着作者善意的开篇提示细品。
(m.Taiks.com)

  《人生如牌局》上帝洗牌,他人发牌,自己出牌。每个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性别,长相,家庭。按照上帝指示落入凡间。他人发牌,就会面临发牌者作弊风险,出牌人难免有抱怨,不满和愤怒。可以有多个选择:努力成为发牌人、**规则的出牌人、接受规则的出牌人。作为出牌人,有可能拿着好牌打臭了,拿着坏牌打赢了。什么又是好又是坏牌?出牌时受机会的把握,对手了解情况等因素干扰,也跟打牌人的心态,预见性和智慧大有关系。这个思想表达的有意思,要努力做少数的智者,无论牌拿到什么,都能越打越好。

  《永远的风花雪月,永远的附庸风雅》,看这本书的同时,也会在临睡前看汪曾祺先生的《人间小暖》,思想冲击猛烈对入睡不利。汪先生文章中的静与美让我会觉得世界温暖。张远山老师是抨击有些哲学家认为附庸风雅是低级趣味,革命家会认为风花雪月不能填饱肚子。现世人们努力上进,想通过看书学习长十八般武艺。物质的货币远远比精神的货币有价值。 不是不革命,不是不努力。只是想说,混沌的社会,给自己的灵魂有个放松的方式,多些附庸风雅会提高 感悟力、鉴赏力乃至创造力,在风花雪月中体悟幸福 快乐。

  下卷:告别五千年。从尧舜禹到二十一世纪,历史文化的贯穿,我们华夏儿女不仅胸膛拍的响,更是腰板挺着直,过程中头脑丢失过,四肢分裂过。以史为鉴,更需要我们用自己的头脑 自由思想。

  思想有用,是指导你辨识道路,勇敢向前的明灯,最终:做你自己,不要做做不到的你!

  《思想真的有用吗》读后感(二):思想到底有没有用?

  提到“思想”不知道大家会想到什么?有的人觉得思想每个人都有,有什么可谈的;有的人觉得思想高深莫测,不是普通人日常可谈的。大家对思想的想法和认知千差万别,可是很少有人想过思想是否真的有用。实话实说,我之前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直到看了《思想真的有用吗》这本书。

  这本由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职业作家、学者张远山所著的《思想真的有用吗》,是一本集合张远山先生自1992-2010年近20本书和上千篇文章中挑选出来的文章所形成的一本思想文化精选集。这本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跟随你自己》主题为哲学,探讨精英与大众;下卷《告别五千年》主题为历史,探索古典与现代。以二十世纪四位现代思想者、践行者鲁迅、顾准、钱锺书、资耀华为个案,思考一个人和他身处的时代、社会的复杂关系。从不同、多维的角度让读者认识思想、了解思想。

  初读《思想真的有用吗》这本书觉得略显枯燥、稍显无味,可随着阅读的深入,却开始逐渐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思想”这个听着深奥、貌似无味的东西,是否有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貌似毫无关系。但是通过阅读,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文化是如何形成的,貌似遥远又神奇的吉普赛文化为何从未沿着丝绸之路踏上过中国这块定居性最强的土地,又是什么让张远山先生觉得名家的消失算是中国文化的遗憾之一?在《思想真的有用吗》这本书中我们都能找到这些我们不知道或是未曾想过的问题的答案。

  思想的用处到底是什么?是拓宽人们的思维宽度和维度,还是让人们的思想更有深度,我想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也不是《思想真的有用吗》这本书的主旨,这本书用跨越时间的文章累积让读者获得知识的同时,用知识和头脑去思考和判断。

  就像我们读了很多书也不能为“读书到底有什么意义”这类问题一样,张远山先生的《思想真的有用吗》也不是一本为大家给出答案的书籍,而是一本与思想有关的书籍,让我们了解思想、认识思想,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思想”产生属于自己的认识,也对思想是否真的有用有属于自己判断。

  这就是读书的意义之一,是在阅读中积累知识,也是在阅读过程中对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找到答案的过程。

  《思想真的有用吗》读后感(三):思想有用吗?思想者有价值吗?你的答案是什么?

  远山先生用一个问句做题目,私以为,这二十篇文章,20年的思考结晶,近二十万字,就是回答。

  当然,这是作者给出的他的回答,至于读者在他的回答中得到的自己的答案,思想者笑而不语——这不正是他的目的吗?

  思想是需要交锋的,思想是需要交流的,思想是需要精进的,思想,是需要很多很多人,建设独立的思想体系,一旦真的实现了百花齐放,那么,本书的问题就不再是个问题,它是这个问题的指向。

  从古至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

  从思考今早吃什么,到思考明天上班穿什么,那么思考和思考到底有什么不同呢?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思想者,而什么样的思想者的劳动产品——思想,才可以称得上物有所值的物品呢?

  思想者贡献给他的用户的是“方法论”,也是“平衡称”,就像快乐有级别层次,思想也有。喝酒吹牛的快乐和独处的快乐不可同日而言,想着怎么在麻将桌上胡牌的思想和做你自己的思想也有云泥之别。

  说得简单直白点,在这个世界上,精神世界的快乐密码只有一些人有,思想作为产品,是这一类人的消费品,但是这种消费品却未必是人人能够消费的。

  思想供给者,其实也在艰难地做着市场营销。

  激进者,如我迅哥。狂怒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然而,作为后来的思想者,远山先生说,“文明的进步,国民性之改造正是一个长期而且有反复的过程”。以今人眼光看,先生是有些急躁,他的鼓与呼就像市场营销做过了头,让某些客户反感了起来,然而,这也是时代的急迫性使然。不过,不要忘记思想产品一旦进入市场,正是那些能够经历时间洗礼的,也会长久持续地焕发出更多活力,越是那些真正优质的思想,越是会一直有用,越是会被时间证明其有用。

  所以,思想者这个职业,想要被证明其“有用”,还需要从业者有超越时代看向未来的强大内心啊。

  远山先生提到的鲁迅先生、顾准先生无外如此。我也是第一次在书里看到那么详细写资中筠女士父亲资耀华的人间往事,读过资中筠女士的书,对她的父母却没有概念,看到远山先生的文章,还真是感慨,只有这样的思想者才言传身教,孕育思想者吧。

  在这本关于思想的文集中,思想者提到不止一二,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思想者略去不表,先生给了名家公孙龙以重笔墨,无独有偶,在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中也看到先生对名家的喜爱,思想者大概也是惺惺相惜的。

  毕竟,这个世界上,真正独立的思想者,是稀缺的。

  所以,思想不但有用,还非常有用;思想者不但有价值,还必须有价值。

  《思想真的有用吗》读后感(四):白马非马与坚白难一,探索先秦时代的逻辑学

  《思想真的有用吗》是作家、学者张远山思想文化精选集,是从作者近二十种书、上千篇文章中选取的一些文稿,写作时间从1992年到2010年。

  不过在编写上,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而是将文章分为了上下两卷。

  上卷主题为哲学,“跟随你自己”,其中一篇就是《思想真的有用吗》。这一题目也反映了张远山先生对于哲学与时代的思考,从尼采到审判苏格拉底,从精英到大众,如果思想有用的话,那么,成为一个思想者,就是能享有一个自由人的真正幸福的基础。

  下卷为历史,其实也是文化,这里面有很多是我们熟知的人,但重点不是放在其作品,而是其历史,比如鲁迅、顾准、钱锺书等,当然,还有张远山先生最喜欢的庄子与轴心时代。

  由于文章写作的时代跨度比较长,同时写作的主题也比较宽泛,个人认为还是有不少bug可以给不喜欢的人来找的。

  比如吉普赛人。张远山先生就说“吉普赛人却从未沿着丝绸之路踏上过中国这块定居性最强的土地”,实际上中国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吉普赛人。

  也就是说,元史中记载的“啰哩回回”就是吉普赛移民,他们在中国也保持占卜、卖唱、驯兽等活动,只是后来渐渐接受中国的文化,渐渐消失在中国人中了。据说现在的阿克苏等地的一些居民仍具有每半年搬迁的习惯与其他新疆地区有明显不同,可能就是啰哩回回的后裔。

  当然,文集里面只说最喜欢的还是关于公孙龙的文章,一篇为《沉埋两千年的语言哲学》,一篇为《语言的创世和哑巴的创世》。

  在张远山先生看来,名家的消失算是中国文化的一大遗憾。

  以我们熟悉的白马非马来说,实际上就是能指和实物的区分,白马是能指,而马是实物,当我在说白马时,白马所指向的不是马,所以白马非马。

  而公孙龙还有一个不为广知的坚白论实际上也是指向语言与实物的区别,当我们说这块石头是坚固的,那是因为我用手触摸了,所以感知到是坚固的,当我说这块石头是白色的,是因为我用眼睛看到是白色的,按照能指与物的关系,我不能说这个物体既是白的,又是坚固的。

  其实,现在很多人都将公孙龙的名家作为诡辩派的代表。

  但张远山先生说,正是公孙龙区分出了语言和现实,将语言世界独立出现实世界。这种观念其实在西方的神话中也常出现,比如哈利波特,或者黄金罗盘中,都强调不要让人知道你的真名,知道真名了就能控制你。是不是有点像《西游记》里面的金角银角大王的宝葫芦?

  但张远山先生也可惜道,后来不管是庙堂的儒家还是江湖的道家,都刻意忽视了语言的作用,比如孔子的述而不作,直接用大义来压倒了语言逻辑的正确性。这恰好是我们现在所需要补充的。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