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随笔美文 >

随笔美文

四土地的鼓声

随笔美文2021-12-0389举报/反馈

一场雪后,起伏的丘陵朝气蓬勃地挺立在豫西大地上,护围着一个个小村庄,厚实的红土松软而潮湿,一畦畦麦苗整齐地昂首在冬日寒风中,运粮河中清清的溪水淙淙地奔向洛河……

转过一个山坡,从村部方向传来一阵欢腾的鼓声,小山村过年的氛围一下子浓郁起来。走进村部,十几个村民正热火朝天地擂鼓拍镲。鼓槌一上一下,上下翻飞,声声悦耳;铜镲一开一合,开合有韵,音音入心。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他们似乎要借这鼓声擂走过往的辛劳,擂来对新一年的希冀,擂出脱贫致富后的幸福。两名擂者你一通我一通接连擂打,清亮的鼓声引来不少群众围观,并不时为他们鼓掌喝彩。听得出,他们每一次的擂法有所变化,快慢交替,抑扬顿挫。擂到高潮处,鼓声排山倒海,惊天动地。

间歇中,我问其中一位中年汉子,他介绍说,自幼就喜欢民间社火。擂鼓要依照歌谱,像“珍珠帘”“致富乐”“满堂红”“马连川”等,这些歌谱是他从县城一位老艺人那儿抄来的,复印了十几份,分发给了村里的爱好者。在外打工一年,过节回来就想和乡亲们欢聚一下、热闹一番。说完,又精神抖擞地组织大伙擂响了新的鼓点。

站在一边的村委主任李万子(我叫他“老李”)向我介绍说,擂鼓者叫黄友子,是个贫困户。夫妻二人这两年都在无锡打工,两个孩子在家读书,都享受了教育扶贫资助,每年分别享受1000元、1250元的生活补贴,还享受800元的营养改善计划课间加餐。友子因掌握了电工技术,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家庭生活一年好似一年,2017年已光荣脱贫。像他这样经过培训靠一门技术在外打工的贫困户,村里占到了四成以上。

又是一通鼓后,作为扶贫工作二级网格员的我,随驻村第一书记霍总孝及老李一起到摘帽的贫困户家中进行走访。前面是一条曲折的通户水泥路,绕过一个小土坡,有几户人家。屋前空地上,一头老黄牛悠闲地啃着干草,三五成群的家鸡在附近互不相扰地觅食。老李指着一户说,那就是友子家。走到近前,只见大门两侧贴着红联“福惠苍生春意美,财通百业水源长”。友子的爱人正在打扫院落,洗衣机里洗着衣服,屋内的电视正播放着文艺节目。见我们进院,女主人忙打招呼。我们说明来意,主要是核实更正一下个人脱贫信息,再宣讲一下扶贫政策。说着,霍书记从手机中打开国办系统建档立卡数据,对照墙上的精准扶贫公示牌和手中的明白卡逐项进行核实,对年度人均纯收入一栏作了修改。

走出友子家,已近午时,老李邀请我们去吃他老伴做的黄菜面。我们沿着刚修的四米多宽的水泥路边走边聊。道路两侧干干净净,保洁员在收集清运垃圾。我问老李,四土地名称的由来。老李说,多少代了,咱们村南一直有四个大土堆,起初咱们村就叫四土堆,叫着叫着叫成了四土地。村里居住分散,仅四土地就有9个自然村。这儿属丘陵地区,土壤多为红黏土,属中等肥力地,往年种烟叶较多。村里现在有近50户靠种植花椒、花生、辣椒、西瓜、中药材等增加收入。2018年又实施了土地提升项目,将500亩荒田改造成了良田。老李又指着村里小学楼顶的“一片蓝”说,那是上级为我们村投资建设的分散式光伏发电站,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2万多元。现在村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健全,群众安居乐业。我们还将继续加大培训力度,让适龄人员都学得一技之长、外出务工,实现转移就业。目前,全村5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脱贫51户,根据政策,剩余两户实行政府兜底保障,贫困帽子将如期全部摘掉。

很快便到了老李家,他的院子紧靠着山坡。院内盖有六间厦房,种有三棵桃树,看那树枝已然泛青。站在桃树前,我仿佛已看到了如霞般盛开的桃花,迎着春光,灿烂地开在春风里……

走进依势而筑的窑洞,一下子便暖和了不少。但见窑洞里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有序。我们一边吃着用沙子炒的花生,一边说话。交谈中,我了解到老李的儿子在部队已是团级干部,女儿在校任教。儿子曾多次劝父亲,村里工作辛苦,让他到城里颐养天年。可老李说,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生活上不愁吃穿,群众推选自己出来为大家服务,咱应对得起群众的信任。脱贫后还要实现乡村振兴,怎能歇得下来?今年将用好村里的文化广场,组织更多的群众利用农闲时间,排练文艺节目,丰富文化生活,改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单调生活方式,让四土地富起来、美起来、沸腾起来。

午饭后站在坡高处,环望四周的一个个小村庄,在雪日午后阳光的照耀下,一派生机盎然。老李指着泛着银光的运粮河说,当年这条河曾为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兵团(陈谢兵团)解放豫西运输军粮,现在这条光荣的河,也必将助力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时,坡下村部里传出来阵阵冲入云霄的鼓声。我知道这是友子和村民又在练习打鼓了。这激越的鼓声直抵人心,让人振奋;这充满豪情的鼓声,将伴随着初春的气息,飞出村庄,飞越山坡,飞向更美好的未来……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