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原创美文 >

原创美文

追思袁隆平,做一粒好种子

原创美文2021-11-17180举报/反馈

  11月15日上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追思会暨灵骨安放仪式在长沙市唐人万寿园陵墓举行。这位一生研究水稻、根植于泥土的老人,长眠在他深爱的土地上。在悲伤和思念中,袁隆平院士家人和生前的同事、学生等前来送别追忆千里稻香,致敬不朽丰碑。

  虽然袁隆平院士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风,为我们树立了优秀的典范,永留我们心中,值得所有人去学习和传承。他是当代中国人学习的楷模,更是新世纪呼唤的时代精神,我们学习袁隆平,要学习他的四种境界。

  学习他一心为民、造福人类的崇高品德。袁隆平院士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以来,一直奔走在田野间,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到了大幅度提高。20多年来,他时刻关心人民,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他从未停止过研究,带领团队一直走在科研的道路上,为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一定要把“为民”作为最坚定的信仰,捧着真心,带着真情,做群众路线的践行者,急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求,解群众的所忧所困所难,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记在心上,做“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的“勤务员”,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人民公仆”。

  学习他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袁隆平院士在耄耋之年,名满天下的时候,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为做完两件事而操劳。袁隆平院士是不知疲倦、不懈探索的耕耘者,坚持梦想、一心为民的拼搏者,正如一位领导对他的评价那样,他的身上体现出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处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人民的需求在与时俱进,党的事业也在与时俱进,我们应学习袁隆平老先生热爱祖国、一心为民的思想风范,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把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改革创新、造福人民,把真抓实干的“老黄牛精神”作为自己永不改变的初心本色,在困难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在风险面前敢作敢为、敢于创新,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精神,在执着追求中为人民谋幸福,在不断创新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学习他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坚强意志。袁隆平院士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他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带领团队培育出的杂交水稻,让水稻产量由亩产300公斤上升到1000公斤以上。然而,他从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而是孜孜以求,不断努力,突破自我。我们应永葆无私奉献、拼搏不止的精神钙质,将自己的一生都倾注于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在工作中就要有面对困难“不低头”精神,该吃苦的时候能吃苦,要有迎难而上坚不可摧的意志,该担当的时候勇于担当,该负责的时候敢于负责,敢于将最硬的任务接过来,踊跃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建设发展的一线、乡村振兴攻关的前沿,经受锻炼,为民服务。

  学习他严以律己、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袁隆平院士穿着十几块钱的衬衫,戴着几百块钱的手表,开着十万元左右的国产车穿越在田间。甚至,连国家送给他个人的别墅,都被他改造成为了科研团队的办公室,在这里他带领团队,继续攻坚。世界很大,可是他的世界只有小小的一亩农田。他淡泊名利,如果他申请专利的话,或许他现在是中国最富有的人,可是他却把专利无私地贡献给国家。在工作岗位,我们要学习他以俭养德、以俭助廉,修炼道德情操,保持心地纯正,做到正派做人,公道处事,言行一致,勤勉敬业、无私奉献,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党的伟大事业中,始终服务大局、不计得失、不图回报;学习他勇于创新、攻坚克难,努力创造一流业绩。

  袁隆平院士长眠在了他深爱的土地里,但他的种子精神会永远滋养着我们逐梦前行。(文/陈觉)
(m.taiks.com)

踩一下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