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我们的距离有多远
突然,他在微博上发现了她的名字。信息显示,她在遥远的异乡。时空分隔,心灵的距离却陡然拉近。不停更新的简短文字,诉说她每天的生活,喜怒哀乐。他远远地感知,不去惊扰,却心有所念。 彼此的远近,不仅在难以改变的有形时空,更在说不清道不明的无形感觉。两者之间,时常并不同步。 他们在微博的私信里,几乎无话不谈。她的微笑、娇嗔、小小的愤怒,在屏幕上伸手可及。等到了同一个城市,哪怕已经站在他的楼下,却失去了相见的勇气。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他的忙碌忧喜,那些她在网络上熟知的情节与感受,统统与她无关。 事业失败的他,只得选择开出租车。他专跑机场,逃避以前的熟人,心理暗藏奢望:如果前妻带着孩子们偷偷回国,说不定能见着。 没想到竟然遇着了昔日的恋人。 车子才靠近,他就认出她来。除了发型,好像一点儿也没变。终于到了目的地,他还犹豫着要不要跟她收费。她却笑着用极其平静的语气说:“我都已经告诉你所有的近况、告诉你现在的心情、告诉你对一些人的思念……什么都告诉你了,而你……连一声简单的问候都不肯跟我说?” 不免动容。感慨之后会想,就算知道了那些——近况,思念,又能如何?那俨然是别人的生活,你无法进入。就像隔着一扇玻璃门,你能看到里面的“演出”,却没有参与的可能,永远只是旁观者。(经典语录 www.taiks.com) 也许,这就是距离的悖论。时空可以很远,心灵可以很近;不同时空的相同感受,却在同一时空里,荡然无存。很多时候,空间的接近,却意味着心的疏远——同一屋檐下的两个人,有多少心有灵犀,彼此相知? 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情形,两个人沉默相对,几乎没有目光的交汇。各自摆弄手机,刷微博。此刻,他们与陌生的关注者、评论者、转发者的感应度,远远高于眼前的自家人。 微博上,情感世界里,往往近在咫尺,却远隔天涯。有些人放弃朝夕相处的同床异梦,宁愿天涯相隔的心意相通。而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相依相伴才能唯一的情感归宿。 可惜,我们能够掌控和“粉丝”的远近,却很难把握与伴侣的距离,不是近得令人厌倦,就是远得无法触及。其实,婚姻如同微博一样,不是完全封闭的私人空间,它更像一个需要不断调节的半封闭系统,过于密闭,容易让人窒息;过于开放,又难以操控。我们需要寻找的,是合适的“封闭”尺度,好让彼此有足够的空间相安无事。 他没有告诉他自己的微博名。他在“小圈子”里如鱼得水,分享驴友的经验和旅行照片,接受别人的赞美。他不想被追问那些发私信、写评论的网友都是谁,“粉丝”们的追捧,让他心满意足。 她保持着沉默。没有哪个微博“粉丝”,能真正了解生活中的那个“旅游达人”。人有时总想变一个样子,过另外一种生活,改变现实的代价太大,不如去虚拟世界实现梦想。对于这样的角色扮演,完全可以视而不见,只当它是平淡生活的调剂,释放被压抑的“表演欲”。 男女之间,亲密有间。远近的边界并不确定,衡量的标准也因人而异。所谓的距离,实际是一个充满弹性的空间,在不断的调整中,实现动态的平衡。 编后语:有人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现在人们之间的距离这个名词,已经不单单的是现实距离那么简单,而是指人心里的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