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朋友圈”里的朋友
前些天一个很久没联系的朋友打电话,问我的朋友圈怎么一直都没动态呢。我说好久都没打开看了,也懒得发状态了。结束通话我打开自己的微信相册翻了翻,一下就到了大半年前。相比起现在,以前的我和朋友出去吃顿饭会发张图,到哪玩看见漂亮的景随手一拍发张图,就连看个电影也会写上一长串观感。我把朋友圈当成了一个可以记录生活点滴的地方。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渐渐地不再在朋友圈里发这些配图的文字了。倒不是生活忙碌到没有时间,而是我的通讯录里多了许多与我生活不相干的人,而我的一些想法、情绪潜意识里根本就不想被他们看到。 点开微信通讯录,里面的“朋友”数量在递增,而我们之间的熟悉度却是递减的。有某次聚会上“扫了一扫”的不熟悉的人,有某个群里说过几句话然后互相关注的陌生人,或者因为某件事要联系而临时加上的人——有些甚至连面都没见过。 如今,有多少朋友之间的情谊是被一个微信账号牵系着,又是被这一个账号疏离着?朋友圈让我们同朋友之间的距离变近了,也变远了。我依然记得曾经看到失联已久的旧友加我的提示信息后那一刻的欣喜与感慨;也记得看见某人评论栏里有另一个朋友的留言,而得知我们原来有共同好友的激动和意外;还有心情不好或受挫时发的状态,得到朋友们的安慰和鼓励。但是现在,我必须接受,当微信用于联络通讯的功能越来越普及时,就不能只指望它起到交流情感的作用了。我们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深交的人却越来越少;通讯录里的名字越来越多,却渐渐失去了我们真正想关心的人的消息。我们习惯在某个人发的照片下说一句“改天聚聚啊或找个时间一起去啊”。然后,便没有了“然后”。有时候,忽然的一个瞬间,我们会想起很久又没有某个朋友的消息了。 曾经在一本书里看到过,说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所以在一段时间里面能维系的朋友关系至多只有15个。我们总是误以为把某个人加进自己的通讯录,他或她就成了自己的朋友,这种错觉如同我们买了一本书放在自己的书架上,就以为自己看过了这本书似的。 互联网时代,我们习惯互相交换各种社交账号。我们的社交账号里添加了很多人,但是除了逢年过节群发的祝福,便再无交流和往来。日复一日,我们渐行渐远,直到某一天,又重新变回了茫茫人海之中的陌生人。 朋友圈泛滥的时代,我们需要更直接、更走心的交流。因为,没有什么比面对面的沟通更交心更有乐趣了。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在你疲惫不堪时借你肩膀给你依靠的人;朋友是当你在外面遇到麻烦时一个电话就能飞奔过去替你解围的人;朋友是在你彷徨无助时伸手拉你一把的那个人。让朋友住在我们的心里,而不是“朋友圈”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