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随笔美文 >

随笔美文

离异家庭儿童教师教育随笔

随笔美文2021-01-26165举报/反馈

  我们要关爱离异家庭的孩子,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老师们的教育随笔吧。

  离异家庭儿童教师教育随笔【第一篇】:教育随笔

  我班有三对父母离异的孩子,他们的性格不同,有的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有的活泼好动,没有自控能力。他们都是由爷爷奶奶抚养的,缺少了母爱,我常常觉得他们很可怜。因此,在幼儿园了我会更加关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母亲般的爱。

  记得一次活动课上,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我的一家》这一课,我问孩子们:“你的爸爸、妈妈叫什么名字?他们干什么工作?”孩子们个个举起了小手,争先恐后的说着自己爸爸和妈妈的名字,自豪的说着他们的工作:“我爸爸开汽车、我妈妈卖衣服”。“我爸爸和妈妈玩大棚”。“我爸爸盖大楼、我妈妈在家给我做饭”。这时,张晗站起来说:“我爸爸和妈妈离婚了”。我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我又问:“张晗,你说什么?”“我爸爸和妈妈离婚了。”说着,张晗伤心的哭了起来,我望着留着泪水的小张晗,不相信这是真的,急忙安慰她说:“他们没有离婚。”张晗说:“妈妈走了,不在家了。”我说:“妈妈是出去干活了。以后会回家的。”“真的,他们离婚了。”我看到伤心的张晗,真不知道,说什么来安慰她。

  下午,离园时,张晗对我说:“老师,妈妈今天不来接我了,妈妈回姥姥家了,她在姥姥家吃饭,不在我家吃饭了”我看到张晗不高兴的小脸,鼻子一酸,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以前,离园时都是妈妈来接她,吃饭时有妈妈陪着,可是现在,妈妈去姥姥家了,在姥姥家吃饭,不能来接她,也不能和张晗一起吃饭了,她能不伤心吗?要离园回家了,张晗是盼着妈妈来接她。我该怎样来安慰她呢?此刻,在张晗面前,我的一切语言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这件事虽然过去很长时间了,但是,张晗那稚嫩的声音却时常萦绕在我的耳边,也常常提醒我,要给父母离异的孩子更多的关爱。父母的离异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啊。孩子等你长大了,也许你就会理解父母,也许你就不会这么伤心难过了。孩子,我只能给你更多慈母般的爱,用心呵护你、关心你。

  离异家庭儿童教师教育随笔【第二篇】:教育随笔

  案例背景:

  小怡的父母离异,法院判给爸爸抚养,现在她跟爷爷、奶奶一同生活。爸爸在平湖市里工作,平时由于工作原因,只有周末才能回家。小怡的奶奶目前也不清楚她的妈妈身在何处,我曾与孩子谈话中得知妈妈目前已从上海回到本地工作,过一段时间小怡就会到妈妈那里小住两天。由于爷爷和奶奶的怜爱,孩子有些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又因老人经济条件有限,小怡相比其他孩子缺少物质上的支持与鼓励,没有漂亮的衣服和好吃的零食,孩子经常盼望着妈妈给她买漂亮的衣服、好吃的东西。小怡父母关系紧张的那段日子里,奶奶为此非常担心,交代老师除了她谁都不能接孩子离园,也希望老师多多关心这个孩子,在幼儿园的熏陶和老师的教导下,改掉她不良的习惯。

  案例回放:

  小怡平时算是比较外向的孩子,现在的她乐意和小朋友及老师交往,在班里算是乖巧的孩子。刚入园时,爸爸带她来园报到,她不是很开心,就瞪着眼睛伸手打爸爸,这一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入园后,通过观察我发现她和大多孩子不同,刚来园的她不哭不闹,偶尔有些自私、任性、霸道,还会因和同伴争抢玩具出现打人的现象。

  案例描述一:

  一次区域游戏时,老师组织小朋友进行区域活动,小怡径直走到了“表演区”,拿起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玩具吉他,忙着在那里演奏,她边弹边对我说:“老师,我也可以像你一样弹琴,你听呀。”看到我肯定、赞赏的目光后,她更起劲儿地弹着,玩得不亦乐乎。这时她的玩具吉他深深地吸引着婷婷,婷婷放下手中的彩绸来到小怡身边。只见婷婷刚要伸出小手去摸一摸玩具吉他时,小怡便大声地斥责道:“这是我的吉他,你不能碰,我不给你玩。”婷婷被她大声地斥责吓得立刻把小手缩了回来,不情愿地走开了。

  案例描述二:

  户外游戏时,孩子们都拿着玩沙工具在沙地上玩,小怡也不例外。只见她拿着小铲子一会儿铲,一会儿装,一会儿在倒……玩得兴奋极了。忽然,她像找到了什么宝贝一样,赶忙用力挖,原来是一块鹅卵石,她得意极了,于是向旁边的小朋友炫耀自己的收获,这一“寻宝”的创意玩法立刻吸引了许多孩子,于是他们纷纷模仿着挖起宝贝来。这时,琪琪挤到她的旁边,想要看看她找到的“宝贝”,可是却被吃了闭门羹,一口遭到了拒绝:“不行,这是我找到的宝贝,不给你看。”琪琪只好扫兴地走开了。见此情景,我故意问琪琪:“琪琪,你怎么不开心了?”她嘟着小嘴说:“小怡真小气,她的宝贝不给我看。”我望着小怡问她:“是这样吗?”只见小怡理直气壮地辩解道:“不是的,我是怕她给我弄坏了。”随后,她又想了想补充道:“好吧,就给你看一次吧,不过你要当心。”只见小怡小心翼翼地把鹅卵石递给琪琪,琪琪不时地发出:“小怡,你的宝贝真好呀!”这是,小怡的小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神情。

  案例描述三:

  在感知图形的活动中,小怡和辉辉、小豪等小朋友围坐在桌子旁边,用老师提供的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饼干制作“好朋友夹心饼干”。小怡正在忙着制作圆形夹心饼干,她的动作很快,不一会就完成了,她很是感兴趣,于是又拿起一块三角形饼干准备制作,她在放各种饼干的盆子里找了起来,想找一个大小一样的三角形饼干。找来找去像是找到了,她刚要伸手去拿的时候,碰巧被小豪先行一步先拿走了。这时,只见她瞪着眼睛,生起气来,刚想去夺回三角饼干时,突然像想到了什么,便又将小手收了回来,继续在盆子里寻找,终于又找到一块合适的三角形饼干了,她高高兴兴地把两块三角形饼干用果酱粘在了一起。

  案例描述四:

  自主活动时,许多孩子都在“宝宝之家”里玩自己的毛绒玩具,涵涵嘟着小嘴说:“我没有玩具。”说完,她羡慕地看着别人玩。我正想招呼其他小朋友把自己的玩具和涵涵一起玩,却发现涵涵手里正抱着一只大大的兔子。我知道这只班里最大的毛绒玩具是小怡的,是上次她去妈妈那里买的。于是我装作不知道的样子轻轻地走到涵涵跟前,问道:“这只大兔子是谁的呀?涵涵指了指小怡说:“是小怡给我玩的。”我朝那边看过去,发现小怡正在开心地和旁边的婷婷一起玩帮娃娃化妆的游戏呢。活动后,我请涵涵、小怡等小朋友说说自己玩得高不高兴。涵涵说:“我玩了大兔子,真好玩。”我又故意问:“这个大兔子是谁的呀?”“小怡的。”我又转头问小怡:“你怎么把自己的玩具给涵涵玩呢?”“她没有带玩具呀。”小怡答道,“你把玩具借给涵涵了,你玩了些什么呢?”她指指婷婷说:“我们一起给娃娃化妆了。”

  案例分析与反思:

  在案例一区域游戏中,我在事后采用了行动上的干预,将婷婷小朋友重新引到表演区内,请她与小怡一起进行表演,一个弹玩具吉他,一个跳彩绸舞。我发现小怡兴致很高,于是我就提议让她和婷婷交换角色进行表演,随后我又对游戏进行讲评,让小怡明白与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与此同时,我还注意语言上的疏导,将婷婷引回表演区后,我对小怡说:“小怡,你不是说你会弹吉他吗,那你和婷婷一起表演给老师看,好吗?”小怡在我的暗示下,欣然地点点头,开心地弹起玩具吉他,婷婷拿着彩绸跳着欢快的舞蹈。不一会儿,小怡发现彩绸舞也很有趣,就主动用玩具吉他和婷婷的彩绸进行交换。游戏后,我故意表扬小怡:“小怡真了不起,吉他弹的可好了,而且还给其他小朋友弹自己的吉他呢。”在以后的区域游戏时,经我观察,小怡鲜见拒绝同伴的现象了,而且每一次都能和小朋友玩得很开心。

  这个案例我感觉,小怡由于爷爷、奶奶的怜爱和父母离异导致的关爱缺乏,造成了其自私、任性的性格。在幼儿园的这个大家庭中,作为老师必须要帮助她克服这些不良品性。在帮助她改变的过程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先引导再表扬。这个案例后我就发现她在变化着,从开始的拒绝同伴到慢慢的接纳同伴,并愿意与同伴分享。这个变化过程显示出了小怡在点滴的进步着。

  在案例二户外游戏中,虽然小怡依然拒绝同伴,自己独自占有着发现的“宝贝”。但与以往的行为相比,已经是有所进步了。首先,以前的小怡拒绝同伴是没有理由的,而现在她因为担心同伴把她找到的“宝贝”弄坏的原因下拒绝小朋友。其次,以前她是自己玩了满足后也不愿给其他孩子玩,现在她能在老师的提醒下感受与他人分享的自豪感。尽管小怡的这些进步与有些孩子相比,还有所差距,也不能做到主动地与同伴分享,更不能做到先给同伴玩自己再玩的程度,但是,从她的发展过程来看,已经是在慢慢地进步了。

  身为教师,我为小怡的这些进步感到欣慰、感到自豪,孩子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给她留出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她在与小朋友的交往、纷争、磨合中感知该如何与同伴相处、体验与他人分享的乐趣。

  在案例三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小怡已经慢慢学会了克制自己任性、自私的争抢行为了,也能和同伴一起友好地进行活动。这次活动后,我请小怡、小豪等小朋友上来介绍自己制作的“好朋友夹心饼干”,还赞扬小怡做的夹心饼干又多又好,及时肯定了她控制自己的行为这一进步,还鼓励她将自己制作的饼干分享给好朋友,并引导小朋友对她进行感谢,让她进一步理解现在的做法才是今后的努力方向。

  在案例四自主活动中,我发现了小怡身上增添的闪光点,她现在乐意把自己的玩具借给小朋友玩了,而且还会和朋友一起结伴游戏。小怡的转变,验证了一个道理:孩子是在发展变化的,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通过入学到现在这一个多学期的学习、生活,小怡的变化说明了只要教师给孩子留一点时间、一点空间,对孩子多一点耐心、一点提示、一点鼓励、一点肯定,相信孩子会有所变化和发展的。

  我感到欣慰的是以前在班中有些自私、任性、霸道的小怡在这一个半学期的集体学习、生活时能有如此大的进步。离异家庭的孩子与正常家庭的孩子相比,的确存在着差异,他们一般比较任性、自私、固执,自制力较差,比较极端,不会考虑后果。在性格上孤独、冷漠、不易合群,早熟,防范意识强,有抵触和敌视心理,不愿对人敞开心扉。对于离异家庭的孩子关键还在于该如何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我认为以下几种教育策略是必要的。

  首先,离异后的父母双方都要对孩子负责,尽可能一致态度为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与教养。

  离异的父母对孩子的教养问题应得到正视,虽然离异结束了夫妻间关系,但是亲子间的血缘关系却是无法改变的,孩子是父母间的纽带,离异父母要合力的正确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从而使孩子幼小的心灵获得慰藉。父母在教育方法上也要合理与统一,应尽量达成统一、合理的教养方式。父母还要经常与孩子保持联系,不能在孩子面前谴责对方,要让孩子感受到虽然不能在一起生活,但父母仍然是想着她、爱着他的。其次,教师要正视离异家庭的幼儿,为孩子创设亲切、温馨的环境。离异家庭的孩子虽小,但是他们会很敏感大家对她及其家人的态度,作为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孩子,理智地对待父母与孩子间的亲情,为孩子创造更多与父母亲近的机会,更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温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最后,经过对我班离异家庭幼儿小怡的观察与反思,我总结了一些自己的想法。1。尊重和关心是必要的。

  教师不宜经常询问孩子其父母的关系情况或其对父母离异的态度,也不宜在语言和情绪上过多的流露出对孩子的怜悯之情,因为这样只会强化他们对自己不幸的自卑感。应当尊重和关心孩子,根据他们真正的需求,给予必要的满足与支持。2。良好的发展环境是重要的。

  家人要经常与孩子交流,陪孩子学习、玩耍,多带孩子外出游玩;教师应尽可能多的给孩子提供与同伴、老师接触、交流的机会。离异家庭的幼儿孩子往往不合群,不爱与人交往,性格孤独冷漠,有时还会发脾气、自私、任性、固执等,造成同伴不愿与其交往。教师要引导离异家庭的孩子为小朋友们做好事,帮助他们在同伴中形成良好的形象,使小朋友们乐意接受、亲近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活动,给孩子提供相互交流、沟通的机会,帮助离异家庭的孩子融入同伴、班级之中,还要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绪,采用游戏、交谈疏导等方式给予孩子有效的帮助。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给予这些孩子更多的亲切关怀与照料,及时发现孩子的情绪变化,并作出积极的反应,对孩子表达关爱之情。多倾听、多肯定、多交流,用微笑、用爱抚、用亲切的表情和语气,引导、影响、教育这些孩子得到更大的发展与进步。

  离异家庭儿童教师教育随笔【第三篇】:教育随笔

  在离婚的人群中,有不少人认为离婚是大人的事,与孩子关系不大,然而,这种想法导致的行为结果恰恰是忽视了孩子的感觉,给孩子造成各种伤害。表现为抑郁寡欢、心事重重,容易激怒,与同龄孩子关系紧张,甚至自暴自弃,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的偏差。离异父母调节自己的情绪,学会科学的教育教育孩子呢?

  一、不要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有人离婚后,为了孩子,不再婚,所以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学习、生活、身体什么都不能有问题。东东的妈妈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她整天让东东练书法、练钢琴、总想让他在各个方面都是很优秀的,不允许有一点点不完美,她认为,她的人生不完美,不能让孩子再出问题,她自己的不如意,不能让孩子不如愿。结果由于对孩子要求太高,孩子会感到压力很大,到了一定时候,压力太大,会产生情绪爆炸,这时候的孩子就会出现心理问题。所以,父(母)亲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和,要因人而异,自己也要有人生目标,不要把目标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样,一旦孩子的出了问题,你自己就找不到目标了,就会茫然不知所措。

  二、不要把气“撒”在孩子身上

  有人离婚后,稍有不顺心,就拿孩子出气,孩子过去是爱的结晶,现在成了出气筒,

  成了对方的化身,搞得孩子不明不白、无所适从,不但如此,还把自己的不幸福归于对方,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坏话,宣泄自己的情绪,仿佛这样自己就舒服了,久而久之,孩子也会找个“替罪羊”出气,这样孩子的人格形就成了问题,有的孩子渐渐形成了心眼小,没有肚量,遇事不冷静,常在外面打架、惹是生非,甚至偷盗等不良习惯。夫妻在离婚前后,一定要给孩子多沟通,即便是孩子不懂事,也要给孩子说个明白,否则,等到孩子懂事了,这时候对孩子的伤害远远不仅仅是父母婚姻悲剧问题了。这样的孩子会形成偏激、易激怒、易发火、易冲动的人格特性。作为单亲家长,自己要想办法排除烦恼,当你的情绪不好的时候不要和孩子交谈,当你和对方产生分歧的时候,最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生气和吵架,应该展示给孩子人生最积极和阳光的一面。

  三、不要把孩子“绑”在自己身上

  夫妻之间虽然离了婚,虽然解除了法律意义上的依存关系,但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永远不会因为离婚而改变。有的人离婚后,禁止自己抚养的孩子与前配偶及其亲戚之间来往,逼迫孩子不认这些亲戚,以发泄自己的对对方的不满,这都是不可取的。抚养孩子的一方不让另一方探视孩子,为了探视孩子,双方相互对骂、相互诋毁,给孩子小小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孩子很小年纪就仇恨满腹,长大以后不是埋怨抚养的一方对自己不好,就是埋怨不探视的一方没有管过自己,对自己所有的不如意,都归因于父母,从而忽视了自己责任。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缺乏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认为别人为他干什么都是应该的,都是别人欠他的。离婚后的双方都为孩子的人格完善给予更多的关怀。孩子是无辜的,离婚后的父母更应该给他们更多的爱,更多的关怀,不要让孩子因离婚而受到伤害。即使有一方再婚,也应该定期的探视孩子,给孩子完整的爱。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还应该和对方交换意见,制定一定的计划,两人同时参与孩子的教育。孩子不是私人物品,不是一个人的,所以要共同努力教育好孩子。

  四、把孩子“扔”在别人身边

  有人离婚后,为了自己再婚,把孩子扔给父母,不管不问,还有的干脆就不要孩子了,把孩子扔给父母或者其他亲戚。这样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感觉自己是被父母遗弃、抛弃的,人格形成过程中,产生自卑、怨恨、不如意。他们从缺乏自信心,进而悲观失望、悲观厌世、情绪低落、敌视社会。稍有不如愿就心恢意冷,在众人面前不敢说话等人格特点。父母在离婚前,就应该考虑好孩子的抚养问题,在离婚后这些问题就应该按照计划去执行,而不是去推卸责任。至于谁抚养孩子,这要根据夫妻双方的具体情况、家庭环境等等来决定。总之,不管谁带孩子,都不要把孩子扔在别人身边。

  五、不要过分的“溺爱”孩子

  离婚的家庭中家长带孩子很辛苦,带孩子的一方总有一种负罪感,认为孩子缺少了另一半的爱。在日常生活中,以最大的努力去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只有给予和爱,没有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没有爱心,不关心别人,只会索取,不谈回报,没有社会责任感。不带孩子的另一方,由于长时间不见孩子,见一次孩子,觉得有说不完的话,有诉不完的情,有带许多许多好吃的好喝的要给孩子,甚至无原则的给钱。因为父母)想用这些来弥补平时的不关心,来弥补长时间亲子分离的痛苦,这样孩子反而会产生依赖、甚至出现,逆反心理等。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都要遵守一个“适度”的基本原则,让孩子做的事情一定要他做到;孩子不能做的事情一定不能让他做,做了就要惩罚他;对孩子的要求,合理的要求父母可以满足他,不合理的要求绝对不能去满足,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离异家庭儿童教师教育随笔【第四篇】:教育随笔

  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文明、进步单亲家庭的孩子也越来越多。父母离异后,有的孩子由父母一方领着生活,有的是住在父母重新组合的家庭里,还有的则是依附着爷爷奶奶。单亲学生的增多,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必须重视单亲学生特殊的心理现象并采取合适的教育手段。

  真真是一个非常漂亮、有着精灵般班脸庞、人见人爱的小女孩,初次见她是在小班入园的时候,当时她爸爸妈妈还在一起,性格有点柔弱,常常被别的小朋友欺负,由于她爸妈感情一直不好,在去年年底离了婚,她跟了妈妈,今年一开学,老师们都说他的性格变了,变得调皮、好动经常去别的小朋友。

  毋庸置疑,父母离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极大的创伤,单亲家庭的孩子常常孤僻、忧虑、失望,烦躁、冷漠、自卑。有的则暴躁易怒,遇事易冲动,攻击性比较强,欺小凌弱,这些心态如不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首先,为单亲孩子心理健康创造良好环境,作为单亲家庭的家长,首先要特别注意为孩子创造一种愉快的家庭氛围。这就要求单亲家庭的家长要学会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使孩子在急风暴雨中也能健康成长。

  作为单亲家庭的家长,首先要特别注意为孩子创造一种愉快的家庭氛围。这就要求单亲家庭的家长要学会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使孩子在急风暴雨中也能健康成长。第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作为单亲家庭的父亲或者母亲,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不良的习性,如说谎、失信及不负责任等。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孩子尽快地从失去父爱或母爱的痛苦中走出来,逐渐养成开朗、自信的性格。

  第四,注意性别角色教育。在孩子心理成长过程中,性别角色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性别角色的学习中缺乏最直接的模仿榜样。所以,单亲家长应注意调动亲戚、朋友中的性别资源,给孩子适宜的影响,让其性别角色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展,培养其健康高尚的人格,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离异家庭儿童教师教育随笔【第五篇】:教育随笔

  作为教师,我们更会积极主动向家长寻问孩子在家的真实表现,以此作为我们和孩子进一步交流和沟通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孩子,教育孩子,让孩子在幼儿园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有了您把孩子交给我们时的信任为基础,我相信,在我们多次就孩子行为表现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我们之间的关系也会逐渐变得越来越融洽友好。这融洽、友好的关系也必将有利于巩固我与孩子的关系以及您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有这三重的充满爱、关心和信任的关系做后盾和基础,有这三重的心理环境为依托,相信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必将成为可能,孩子无忧无虑的童年也必将成为现实。

  亲爱的家长,当您把孩子交给我们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您对孩子成长的这份期望,您对孩子拥有幸福快乐童年的渴望,通过您的语言、通过您的神情有声无声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会牢记在心、也会努力在日常的教育活动当中尽心去做的。同样,当我们将孩子还给您的时候,您也成了孩子的教师。您的身上,也寄托着我们的一份期望。而我们各自的期望指向与行动,都是为了使孩子能够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美好童年。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离异家庭儿童教师教育随笔》,感谢大家的浏览。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您在下方进行评论哦~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