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随笔美文 >

随笔美文

童年养育28:“剥瓜子”中的成长密码

随笔美文2021-01-2653举报/反馈

  小菲曾经练习过剥花生、剥葵花子、剥松子,每次都很认真。这一晚,茶几上久放的一瓶南瓜子却也成为了她学习的新道具。

  她用不同的容器分装瓜子这一有趣的活动,大到矿泉水瓶、小到盛酸奶的小碗、再小到盒装橡皮泥的小盖子,就连橡皮泥模具也不放过。她观察着每一种容器的盛装方式和盛装多少的不同,也倾听着瓜子进入不同容器时的声音。我在旁边随着她的动作变换,适时地配对着一些词:如“倒”、“捏”、“抓”、“铲”(用饭勺铲)等,帮助她将系列的动作进行概念化。

  逐一试过以后,又在观察着、寻找着,直到寻找不到。

  “妈妈,你吃瓜子吗?”小身体挤到我坐的沙发旁,小眼睛望着我。而她恰巧站在或者坐在这里可以用小手抓到瓜子,因为这个地方是沙发的一个拐角橱,早就成了被默认成为小菲的“工作间”。

  看到她仍然没有睡意的样子,我克制住自己的困意,说了一个字——“吃”。于是,小菲学练习和享受剥瓜子的过程就开始了。
(m.Taiks.com)

  剥开第一粒是最难的,她的手指需要小心地捏住,观察,再挤兑着下手剥。无效,继续,无效,又继续,变换角度,变换手势,继续……她不厌其烦。十来分钟过去了,一粒瓜子剥得比较完美。小菲将剥好的这一粒放在手心,目光在上面停留,脸上露出微笑,将小手端平,胳膊伸展开朝向我——“妈妈,你看,我剥开了,成功喽!”

  “菲,你剥瓜子成功了。剥不开瓜子时,你就再试试,再试试,最后还是剥开了!为你点赞!”我看着小菲的手上这个像宝贝一样的剥好的瓜子,又微笑地看着小菲的眼睛,跟小菲回忆、核对刚才剥瓜子的过程,并肯定她。和她一起把“剥瓜子”建立概念。

  她小心翼翼地放下第一粒,小手拿起第二粒开始剥。剥的过程种还不时地看看眼前已经剥好的,似乎在跟自己对话:我已经剥好了一粒,第二粒我也可以剥好。

  第二粒这有点不好剥。只见她仔细看了看,开始用牙齿轻轻地咬开一丁点儿。仔细看了看,看上去还是比较完好无损,但却用小手很好剥了。小手仍然无法整个地把瓜子皮去掉,而是成了“碎片化”的,一点一点的用指甲往下弄,直到剥完。继续放在手心里欣赏,把第二粒和第一粒放在一起,观察、比较,让两粒剥好的瓜子摆放的方式一致:“头”朝前,“尾朝”后。

  第三粒、第四粒、第五粒、第六粒……直到第九粒。

  她不说一句话,只是在尝试多种方法,并一个一个剥的过程中享受剥的过程,体验着自己投入地“工作”而创造的成果——九粒剥好的瓜子。

  我在一旁看书,眼的余光却也一直兼顾着她。偶尔,还会和她说一句话,尽管她一直没有被我打扰到。

  最后她把九粒瓜子,放在左手的手心里,用右手一粒一粒地送到妈妈嘴边,请妈妈吃。我一边说着“谢谢”,一边吃着,一边没开始吃一粒就和小菲数着数字:1,2,3,4,5,6,7,8,9。我故意放慢咀嚼的速度,动用我的多个表情,表现出咀嚼过程中的感受和喜欢,换作这种方式表达我对她工作成果的肯定,延长和小菲在一起的亲子时光。

  看上去小菲已经投入到了继续进行的“剥瓜子”工作中,她乐此不疲、耐心细致……她发现着方法、规律,她聚精会神地反复进行着、持续探索着,她遇到困难时有克服困难的勇气,解决困难时又体验着成功的喜悦,同时有着极大的掌控自我的成就感,她是自己的身体的主人、感觉的主人、情绪的主人、心理的主人、精神的主人。这些都会注入她的生命长河里,绵延下去,这是她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成长,没有强加和控制。

  她如何学习和建构着“剥瓜子”这一概念?

  从感觉开始的。剥瓜子时手指和瓜子触摸在一起的感觉、对瓜子形状和硬度的感觉形成对“剥瓜子”的印象,进而上升到概念“剥瓜子”;在她的专注中,或许已经实现了将“剥瓜子”和以往“剥花生”、“剥向日葵瓜子”等概念与画面的区别与联系。而妈妈在身边一边看书一边欣赏孩子的“工作”,孩子在努力“工作”随时可以向妈妈展示和得到妈妈支持……这样温馨的画面感随之也刻入小菲的心里。

  这让我非常欣喜!尽管我也已经困得不行了,小菲好像也有点困了!只要小菲有需要,我依然愿意陪伴这个小生命。

  “小菲,你工作完成了吗?我们要不要下班?如果可以,再过五分钟好吗?”我试探着问了一下。

  小菲没有回应。只是继续进行着自己的“工作”,她已经可以投入其中并且不予理会妈妈的提醒。废寝忘食、自得其乐,此时用在她身上也是比较契合的。

  是什么力量让她如此投入?

  记得孙瑞雪在《爱和自由》中写到:胎儿在母体中形成的那一瞬间,他内在就有一样东西,那东西将在儿童一出生就指导儿童如何发展,指导儿童去抓什么、摸什么……蒙台梭利称为“精神胚胎”。这好像要求我们相信儿童是一个精神存在物,儿童将按照预定好的这种精神发展模式发展。儿童好像很弱小,其实他内在蕴藏着一种强大的精神能量和潜能,他的发展不需要成人给他增加什么内容,只需要给他提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妈妈在一旁的不打扰、需要欣赏时的不吝啬、适时的概念配对……此刻就是给她提供的发展环境和条件,而她自身本自具足生命成长的力量。

  多年以前,见过泰安市东方贝贝幼儿园李淑翠园长,她的那句话至今回味无穷、印象深刻——做儿童精神的仆人(蒙台梭利:我们要做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主人)。一个园长对待人家的孩子尚且如此,何况我是一个妈妈对待自己的孩子呢!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爸爸妈妈学习与修行的过程,陪伴小菲“剥瓜子”的过程又是一次让我学习和修行的过程,感恩蒙台梭利、感恩李园长、感恩我的孩子……

  当我再一次回忆起“剥瓜子”这一温馨的画面,它穿越时空一般把我的童年里的和此刻类似的瞬间紧紧关联:煤油灯下,我在写作业、读书,而母亲在缝补衣服,母亲对我没有打扰和控制,她做着她该做的,时而微笑着点点头,我则安全地、舒服地、满怀兴趣地做着我该做的。画面如此鲜活起来了……。这个过程是多么奇妙与幸福,妈妈的生命、孩子的生命,妈妈的童年、孩子的童年,可以由如此的方式交织和浸润……

  爱,在绵延和继续,成全着你我,怀着对生命深深的敬畏。

  原创:董春玲森屿杂文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