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随笔美文 >

随笔美文

11月托班安全教育随笔

随笔美文2021-01-26118举报/反馈

  托班的孩子对很多日常现象喜欢似人化,他们认为一切事情都会言语,只要根据孩子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加以引导,这样的教育效果才会更好。抓住托班孩子的特点,运用到安全教育中,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更好地让孩子们健康成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11月托班安全教育随笔》,欢迎阅读。

  11月托班安全教育随笔【第一篇】:托班安全教案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爱护小手,不玩尖利的东西。

  2、知道手划破后简单的处理和保护方法。

  3、知道哪些东西尖利不能玩

  二、活动准备:

  1、手受伤的小熊玩具2、挂图

  三、活动领域:

  1、语言领域2、健康领域

  四、活动过程:

  1.出示小熊玩具,通过故事导入:

  师:“今天小熊在玩的时候可不小心了,弄伤了自己的手,它自己很疼,都快哭了!”

  2、教师组织幼儿讨论:

  师:这个小熊的手怎么啦?(出血了)好好的小手怎么会出血呢?(被东西划破了)什么东西会把手划破?为什么?(玻璃片、针、铁钉、铁丝、剪刀等。因为这些东西很尖,很锋利。)

  3、启发幼儿回忆:

  师:自己的手有没有被划破过,手划破了疼不疼。

  4、讨论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小手不受伤。(平时不玩剪刀、小刀、针、玻璃片、铁片等尖利的东西。)

  师:我们周围有很多东西,有的是很尖的,有的是很锋利的,如果我们去玩这些东西,就会把手划破,给自己带来危险和许多不方便。所以小朋友们不要去玩这些东西,以免我们的手受伤,影响我们的活动和生活。

  3.讨论怎样保护、处理小熊(或自己)受了伤的手。

  1)如果手不小心被划破了,能不能用没有洗过的手去捂伤口?为什么?(不能,因为没有洗过的手有细菌,会使伤口感染、化脓。)

  2)手受伤了怎么办?(如果擦伤了皮,要先清洗伤口,然后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严重的要找医生处理。)

  3)手包扎后还要注意哪些事项?(不能把伤手浸在水里,不能随便揭掉包布,要按时找老师、医生换药等。)
(m.taIks.com)

  五活动结束:

  总结:如果我们的小手已经受了伤,就更要好好保护,这样才能使它快快恢复健康,为我们服务。

  活动反思:

  幼儿刚入园时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不会用勺,进餐过程中撒饭粒现象严重;洗手时有的幼儿不挽袖子、不知道搓手;穿脱衣服、整理衣服都要等别人帮助。在欣赏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时,孩子们说:“我的小手会穿衣。”“我的小手会洗脸。”……孩子们有这样的热情和愿望,但还做的不是很好。安全领域,引导孩子保护自己的手。幼儿经常在生活中不小心将自己的手碰伤,然后难受的或害怕的告诉成人自己的手破了,教师从幼儿生活中寻找教育内容,鼓励孩子爱护自己的小手,保护自己的小手。

  11月托班安全教育随笔【第二篇】:请别推我

  最近自由活动的时候,我发现有好几个调皮的孩子推小椅子跑。为了孩子们的安全,我立马让孩子们围坐在我身旁,我给他们讲不能推小椅子跑的原因。

  对于托班孩子,他们认为周围的所有东西都是有生命的,我抓住孩子的这个心理特点,用小椅子的口吻对孩子们说:“小朋友,请你们以后不要推我了,你们可以用两只小手把我搬起来,你们推的我还难受,你们有时候用力推我的时候,都把地板阿姨的脸划伤了。”孩子们一起说:“以后不推小椅子了”。

  午饭后,我组织孩子们把小椅子带回去晒太阳,我惊奇发现,以前推椅子的那些孩子,都轻轻的搬着椅子,把椅子摆的整整齐齐。

  我感悟到:托班的孩子对很多日常现象喜欢拟人化,他们认为一切事物都会言语,只要根据孩子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加以引导,教育效果才会更好。

  11月托班安全教育随笔【第三篇】:托班安全教育随笔

  区域活动是幼儿按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性质的游戏。它不是由教师事先设定教学程序,而是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在开展托班区域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创设安全有序的游戏环境,提供多层次、多用性的活动材料,并以同伴的身份对幼儿加以适时点拨。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有了较大的进步。

  本学期,我班创设了图书区、操作区、娃娃家和纸工作坊,我们根据托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制定了活动计划,安排了丰富的很多内容。比如:图书区,我们请孩子们带来自己的图书和同伴分享,孩子们带来的图书,很多都比幼儿园的图书更适合托班的孩子,我们发现孩子们有一些手偶、指偶,就请孩子们带来投放到图书区,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兴趣很高。操作区中,我们有最初的喂娃娃、插鱼鳞、插花、夹夹子等,接着又增加了找对应的盖瓶盖、鞋子配对等,然后增加难度,让孩子们包糖果和用橡皮泥制作糖果等。在娃娃家,增加了很多娃娃,让孩子们给娃娃穿衣服、围围巾、戴帽子,从而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但在活动中发现,幼儿的自理能力比较差的。纸工作坊中,我们安排了撕面条、碎纸撕贴画、按轮廓撕贴等活动内容。

  但在开展活动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问题,这时我们会根据情况随时调整,使活动内容更适合孩子。比如:在操作区中,我们发现包糖果和制作糖果对幼儿来说有难度,于是结合园创设“思维数学区”,我们在操作区中融入了数学区的内容,如“穿项链”、“图片分类”、“按颜色插花”等。另外就是我班的班级特色区—纸工作坊,我们在计划里安排了按轮廓撕贴,但在两次尝试过程中发现,托班幼儿要按轮廓撕很困难,因此,我对计划做了调整,把按轮廓撕的内容换了,基本以撕碎粘贴为主,或是随意撕纸,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粘贴画。孩子们经过多次的练习,有三分之二的幼儿都能按要求粘贴,还有几个能力弱的还不能很好的完成作品。

  区域活动,孩子们都很喜欢,活动的常规也有所进步。回想第一次区域活动,孩子们都不会玩,到处乱跑,还把教室弄得一团糟。但经过了半个学期的区域活动,发现幼儿对区域活动有了初步的了解,基本上的幼儿会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大多数幼儿能遵守活动规则,当然,个别能力弱、自控能力差的幼儿还有待培养,但是,在活动中真的觉得孩子们进步很大。接下去,我们会根据幼儿的能力,实际情况,继续丰富区域内容和活动材料,并逐步增加活动难度,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托班的区域活动为发展不一的托儿提供了充分表现能力的机会,形成一个宽松、愉快而有要求的氛围,孩子们在活动中通过亲自摆弄、操作去感知事物,增长知识经验,他们没有负担,不当陪客,不用等待,都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而且经过自身努力达到的进步和需要的满足,又进一步激起他们主动活动的动机,产生更高级活动的需要,促进孩子身心和谐的发展。

  11月托班安全教育随笔【第四篇】:孩子为什么在幼儿园“打架”

  经常看到网络帖子说到幼儿园孩子的“打架”事件。之所以对打架二字加了引号,是因为我们不想为3左右的孩子过早加上这个标签。在我们幼儿园孩子之间也偶有发生冲突和矛盾,比较而言,国内幼儿园打架的事件比国外更多更频繁些。为什么国内孩子在幼儿园的打架事件更多些?这其中的原因我想家长们也了解一二,但不指出来不能引起更多家长的关注,思考以及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孩子。

  首先要阐明的是,我们深信目前众多优秀幼儿教育法里卓越的、先进的、科学的、可操作的、成熟的、well-tested的幼教法对孩子成长有很大帮助。但很多人对幼儿自由有误解,有些家长认为,自由就是可以任意为之。这样的想法产生的结果是放纵孩子,溺爱孩子,让孩子失去了规则和道德底线。我们不希望家长们因误解而放纵孩子,而对自由的误解正是不少家长放纵孩子的主要原因。与之相比,国外家长在这方面的做法更坚决,更有效些。不少家长也曾跟我们说起,怎么外国孩子就是感觉听话些、规矩些,人家一个妈妈可以从容优雅的带几个孩子,而我们几个人带一个孩子却力不从心。这可能与我们对规则的执行,对孩子的抚养方式方法都有关系。规则一旦建立就必须执行下去。

  幼儿教养笔记:孩子为什么在幼儿园“打架”

  第二,通常家庭都以孩子为中心,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备受照顾、谦让和关爱,孩子自然而然地渐渐觉得一切就应该这样围着他转。这种环境使然的孩子“自我为中心”让孩子们在身处幼儿园环境很不适应,很容易和其他小朋友产生冲突和摩擦。例如:孩子在家里想玩某个玩具,想看任何一本书,即使这本书这个玩具正在大人的手中,大人这时候都会让给孩子(请仔细回想自己的实际情况)。这样的结果是孩子没有等待的机会,需要任何事物时都能即刻到手;孩子没有任何社交技巧来处理这事(因为他不需要为这事和你们商量)。当孩子入学以后,他所面临的处境变了,他需要面对的是一群跟他差不多的孩子。当孩子要和其他孩子协商分享玩具、教具、故事书或零食时,矛盾出来了,谁也不会再像家里的大人一样无条件立刻让他。这时候孩子急了,出手了,打架了......这样的时候,即使每个孩子有一个贴身的老师,那这抓扯的也可能会发生。

  第三,家庭教育给孩子的影响。孩子在早期并不知道如何处理表达自己的需要、情绪。家人应就孩子的初期打人事情做出及时的制止和引导。孩子的道德,行为习惯都需要大人给出正确的示范和指导。如果孩子在做错以后从来没得到大人正确而严格的引导,孩子就失去了标准,在几番试探后就会越走越远。我曾见过家长指责自己的孩子打人是不对的,但其讲话的语气、态度以及事后的解释说明并不严肃。孩子在每次打人后都自己会说打人是不对的,说完没几分钟又会去推推打打另外的孩子。这给孩子的信息是打了人也没什么。

  第四,孩子的模仿行为。它可能来自大人,如大人喜欢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打孩子屁股一下;其他周围的孩子有打人的行为习惯。关于模仿其他随笔中有介绍,这里不累述了。

  第五,有的家长怕孩子吃亏,遇到孩子之间有打架的情况会教自己家的孩子还手打回去。绝对不能吃亏。遇到事情总要争第一,争赢,比较占强。

  11月托班安全教育随笔【第五篇】:一次随机安全教育

  饭后散步活动时,波波透过院墙看见焚烧树叶的烟,他大叫起来:“老师,着火了!”我没有直接理会,而是弯下腰来问他:“你怎么知道着火了?”我们的交谈吸引了其他幼儿,有的幼儿呈现紧张表情,有的幼儿紧张大叫(这说明幼儿已有初步的自护意识)。为保护幼儿这意识,并在随机中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我立刻蹲下来和幼儿聊了起来:“着火了我们该怎么办呢?”幼儿的回答是找消防叔叔,打110,甚至有的幼儿还真的表演起来。“消防电话到底是多少呢?”幼儿的回答各种各样:有120,有110,就是没有119。这说明:(1)平常的安全的教育还是有效的,(2)实际联系不够,需要在随机教育中加以强化,做到不但有意识,还能助帮幼儿形成自护能力,尽最大能力离开火源,找大人寻求帮忙。我便带幼儿去观察火源,让幼儿知道火有好处,也有坏处。看到枯叶还在燃烧并发出很多烟,幼儿的反应还是以为真的着火了,需要请消防叔叔,打119电话。我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烧的是什么?为什么烧它?烧了有什么用处?这种火有没有危害吗?”幼儿七嘴八舌,我相信他们已经明白这种火的意义。正好前面有一片枯草被调皮男孩烧掉,我趁势带他们来到此处观察,“这一大块黑黑的地方怎么了?周围的草漂不漂亮?柔软不柔软?”引导幼儿明白随意玩火的危害。

  回来的路上,还讲了一发生在大哥哥身上的事,由于玩火,点着了稻草堆,引燃了房屋,最后是在消防叔叔和大人的帮助下这场火才被扑灭,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我相信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已经种下了安全意识的种子,使他们明辨是非,知道什么能玩,什么不能玩,知道如何自护。

  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是教师的责任,而过分消极的保护有时会产生不良后果。只有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才能使幼儿避免伤害,甚至终身有益。教师为了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使幼儿健康成长,除了常规的安全教育还应该抓住一切直观机会从小班就坚持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