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随笔美文 >

随笔美文

我与后进生小学语文教育随笔

随笔美文2021-01-26180举报/反馈

  导语:对后进生的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又艰难的工作,同时又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科任老师积极配合与支持,更需要班主任的辛勤劳动及一片关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与后进生小学语文教育随笔》,欢迎阅读。

  我与后进生小学语文教育随笔【第一篇】:给“后进生”一点温暖

  所谓后进生也就是差生,一种表现为成绩差,一种表现为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优生则相反。而介于优生和差生之间的则为中等生。由于中差生的种种表现欠佳而影响集体,作为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他们会不同程度受到师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差生更差。

  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已经一年多时间了,并且我所担任班级,学生学习成绩基本上都比较差,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有时,使得我教育不知所措。针对班级学生经常性违纪、不学习现象,经过大量思考并从中得知:后进生在班级里人数虽少,但对整个班级良好氛围的形成却有很大影响,所以为了消除这种不良现象必须从这些学生抓起,给他们一些温暖;才可以提高全班整体素质。

  任何一个班都免不了有“后进生”。所谓“后进生”主要是指学习差和品德差的学生。严重者则是这两者兼而有之的“双差生”。只要我们稍稍留意,就会发现“双差生”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双差生”。普遍情况是由于学习或品德差,却未得到正确引导,而逐渐导致了另一方面也差的“双差生”。作为班主任,我们就要尽量避免“双差生”的出现。当然这需要班主任针对不同的对象作大量细致而耐心的工作。

  形成学生学习差而品德并不差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基础差,二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得当。对这种“差生”我们不能有半点歧视,否则就会促成其为“双差生”,严重者会造成其心理的不正常发展。

  他们大多数都很用功,可收效并不大。对这种学生的教育主要采劝开“小灶”的办法,这个工作由老师或成绩好的学生承担,采取优生带的效果更佳,因为学生之间的思想及语言表达相互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因此,老师指定一个或两个成绩优秀的同学去帮助。同时,对这种“后进生”要时时给予鼓励或温暖,因为这种“差生”往往由于自卑(总认为自己笨)而造成学习上非常被动,心里也很压抑,这样,学习便成了他们的沉重的负担。若班主任未进行及时调节与帮助,那么长此下去,他们就会崩溃。他们要么与品德差的学生成为朋友,把学习看得无所谓,压抑的心理开始变为松驰的心理,对学习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逐渐就会以捣蛋破坏纪律的形式扰乱他人的学习而发泄其对学习反感的心理情绪;要么就彻底自暴自弃,因为通过多次的所谓“自己努力”都毫无进步,那么他就会认为“自己确实太笨了”。所以,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时时注意这些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行及时地纠正与引导,防止其成为“双差生”,对他们的进步,那怕是一点点,甚至只要没有落后,都应给予鼓励。

  另一类学生就是“品德差”而导致学习差。对这种学生的教育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工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思想品德不是一时半载就形成的,对其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家庭、社会及所结交的人的影响。对这种学生的教育切忌用“暴力”的方式进行教育,因为这种学生的逆反心理特别严重,而“鬼点子”又特别多,如果他一旦认为你不尊重他并歧视他的话,那么就会想些“鬼点子”与你作对,变得更加的对立和落后,较好的方式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老师不必把自己摆得太高,相反,可让该生与班主任交换角色,假设让他来处理一些具体事情,这样会不自觉地引导这种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端正自己的行为意识。同时,对这种学生要长期教育,并和家长交流,控制和调节其交朋友的范围,因为同学或朋友对他们的影响往往比老师更大。

  总之,对后进生的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又艰难的工作,同时又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科任老师积极配合与支持,更需要班主任的辛勤劳动及一片关怀。

  我与后进生小学语文教育随笔【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双差生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品德、学习等方面相对落后的学生,主要表现为缺乏理想,道德观念模糊、知识贫乏、行为粗野、自制力差、不团结同学、集体荣誉感不强,有的甚至与老师产生抵触、对抗情绪等。每个班级都或多或少有几个双差生,虽然双差生一般在班上为数不多,但他们能量不小,破坏性很强,成为班上的消极因素。因此双差生转化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于树立良好的班风,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而如何的转化双差生,几年的班主任工作,我认为双差生的转化工作有这三个过程。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的关系。

  如果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那么谈转化双差生就只是一名空话。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尊重、平等。特别是双差生,因为他们经常受教师的批评、训斥,同学的冷眼和恶意讽刺挖苦及家长的打骂,导致他们心理抵触。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了解双差生的心理特点,他越是差,我们越要真诚地尊重他们的人格,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双差生,克服对待双差生的厌恶和偏见,耐心地教育转化他们。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和老师接近,愿意亲近老师,才能愿意和老师敞开心扉谈理想、谈人生;才能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唤起他们走向新生的信念,增强他们改正缺点、错误的信心。

  二、把握双差生上进的契机。

  一般来说,双差生意志薄弱,积重难返,但从每个人来说,也不一定事事差、时时差,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双差生,不能光抓他们的缺点、错误,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身上的积极因素,启发他们的自觉性。即常说的转变的契机。转化契机出现可能性较大的情况有:1、后进生长期受到冷漠和歧视,突然感到温暖时;2、后进生长期遭受失败,偶尔取得某一胜利时;3、后进生偶尔受到某种启示,对自己的坏行为、坏习惯引起某种思考时。班主任除了用心寻找这种转化契机之外,还应当根据契机形成的规律,积极创造条件,促使转化契机的早日形成,以加速后进生的转化。

  三、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双差生往往是由于缺乏学习兴趣,成绩较差,才导致他们思想品德差的原因之一。因此,班主任不当要做好他们的思想品德工作,还要围绕着学习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彻底改变他们差的状态。

  在教学中要善于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双差生的学习氛围,抓住每一次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通过给他们补课,指导他们学习来提高学习成绩。他们的学习兴趣也随之提高,学习积极性、自觉性也会进一步提高。学习上的进步,必将促进其思想上的进步。

  转化双差生的工作,是一长期反复进行教育的过程,当出现反复时,班主任应清醒地认识到这是正常的,要在反复中看到成绩,耐心地反复地做好转化工作。

  我与后进生小学语文教育随笔【第三篇】:学困生转化案例

  一、基本情况

  高杜驰:男。上课时总是做小动作、睡觉、捣乱、作业经常不完成。但是一到下课,他就生龙活虎玩耍开了,有时还特别淘气,惹来其他孩子告状。有逃课,吸烟、惹祸、上游戏厅玩游戏现象,这样的学习态度,他的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二、成因分析

  (一)自身因素

  态度不够端正。他比较好动、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都很正常,但导致成绩低下的主要原因是自制力比较差,基础不够扎实,基础知识的不巩固,并且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这样极大地影响了新知识的学习。

  (二)家庭因素

  家长不够关心。他的父母都在临河打工,父母很少去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平时,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正因为如此,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不爱学习的坏习惯,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学校因素

  他小学老师对他放任自流,好习惯没有养成,坏习惯却愈演愈烈。现在进入初中老师对他的要求比小学略高些他的承受能力受阻碍,从而使他对学学校有一种逆反心理所以导致他在学习上兴趣不浓。

  三、转化措施

  (一)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公平地对待班中的每一位孩子,对孩子不忽视、不歧视、不疏远,关心他的学习、生活,经常性地与他沟通交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公平、公正的。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树立自信心。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放大镜去捕捉孩子的优点,用所小镜去看待孩子的缺点。努力架起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用点滴的情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二)用“偏爱”去激励

  课堂上,对他特别关注。把简单的题目留给他,让他跳一跳也能摘到苹果,尝到成功的喜悦。在布置作业时,对他要有所照顾,在作业的数量上适当减少,在难度上适当降低。尤其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演讲别的同学必须保证三分钟并且语言表达能力必须达到标准水平,但他以特殊的方式用歌声达到标准,因为我们采取这种方式的主要目的就是给他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树立他语言表达的自信心,并鼓励他多参与活动,通过多种表达方式方法使他的自信心及潜能能够正常发挥。

  (三)课外辅导

  认真分析孩子原有的基础知识,查漏补缺。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重点教给他必要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他的基础知识水平,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开展“一帮一”活动。安排学习成绩优秀、各方面表现较好的牛雨露同学为他的同桌,做他的榜样,让他学有榜样;当他的“小老师”,必要时,提醒、督促他遵守纪律,认真完成作业。课余时间,“小老师”还可以帮助教师辅导,向他介绍良好的学习方法,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四)重视与家长沟通交流

  通过打电话、开家长会等形式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交流,并且告知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之处,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教育孩子要多鼓励,多关心。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改掉自身不良的习惯,做孩子的好榜样。

  通过本学年的教育和帮助,他的进步是明显的,首先是迟到、逃课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在课堂上能自觉遵守纪律,跟随老师的思路完成学习任务。课后基本能按时完成作业,在课代表的提醒下及时上交相应的作业。学习成绩有较大的进步。各任课教师认为该生进步很大,转变明显。

  学困生转化

  学生情况分析

  刚开始担任这个班的课时,我就发现班上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翻书包找东西好像成了一种习惯,上课回答问题好举手,但叫起来却不知回答什么,课堂作业只做1—2道题就停下来不做了,课堂练习不能当堂完成。课堂之上,常为一件小事与同学争执不休。因为学习效率低,其学习质量可想而知,在第一次小测验中只考了30分。

  转化过程中的措施

  对他的情况基本掌握清楚之后,在充分分析导致成为学困生的成因基础上,制定了对其转化的方法和措施,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积极进行实施。

  一、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对张俊霄同学多关注、多提问,及时掌握张俊霄听课的情况,我和他说好:如果他走神了,我就用眼神提醒他,他的注意力逐渐有了好转。也能把当堂学的知识理解和掌握。

  二、对课堂上布置的作业,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发现他不懂的地方,及时讲解,直至理解了为止。

  三、课余时间,及时关心张俊霄同学,单独给他开“小灶”,了解他对当天讲的知识的掌握情况,若有问题,再进行讲解,手把手不厌其烦的教,直至弄懂才罢休。

  四、建立同学“兄妹搭档”。其实张俊霄还有一个双胞胎哥哥叫张俊雄,学习踏实,是班里的优秀生。我就让他们结成兄妹组,坐同桌,帮助他,平时张俊霄同学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直接询问哥哥,并安排张俊雄课下或早晨晨读、课外活动时间,检查他的作业完成情况,为学困生和优等生建立了友谊的桥梁,也促进了班内和谐学习气氛的形成。

  五、为增加家长的监督力度,与张俊霄同学的家长取得了联系,及时掌握他在家的学习情况,并与家长探讨转化孩子学习的措施及方法,建议家长在家不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掌握孩子学习的动态,及时与老师交流沟通。

  六、根据学校对学困生助学转化安排及家长的强烈要求,让张俊霄同学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助学班,使张俊霄同学通过助学班,促进自己学习的进步。

  七、多方关心和爱护。他由于学习差,心理上产生了自卑感,疏远老师和同学,封闭自我,如果这样长期下去,他的学习会更差。因此我主动与张俊霄同学接触交谈,发现张俊霄同学那个地方进步了,我就抓住这一“闪光点”,在同学中大力表扬、鼓励,这样树立了他在同学中的威信,也树立了他的进取心和自信心。

  转化效果

  一学期来,经过老师、家长、同学的共同帮助,他上课敢于主动回答问题了,不会做的作业也能主动问老师和同学了,课上我安排他担任收作业的“小组长”,学习的主动性更强了,他知道,小组长的作业首先要带头保质保量并按时完成,从此以后,他的作业,书写的比以前工整了许多,与同学的关系也融洽了,虽然成绩不高,但他已逐步走出了学困生的队列。

  表扬形式多样化

  让学困生感到只要努力就有收获

  一、学生情况

  王昱力做事总是拖拉,不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二、转化方法

  每位学生都有进步要求,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个好学生。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除常规考核外,在每期黑板报中,我都要为“班级之星”留一定空间,每周评一次,学生参与热情非常高,最受欢迎的要数“进步星”,学困生也要争取自己受表扬。这无形中也促进了学生积极上进意识尽管学困生有很多不足之处,但他们身上也都有些“闪光点”,需要我们充分肯定他们身上的优点和每一次的进步,哪怕不太突出,很微小,甚至只是一些苗头,也要加倍去鼓励和扶植。积极的评价能使学生的进取之火燃得更旺,使学困生重新找回自我,获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

  三、转化过程

  尽管我绞尽脑汁对他软硬兼施,但对他仍无济于事。一次我无意中发现他字写得好。于是让他为全班同学在黑板上抄数学题,他开始很不好意思在大家鼓励下他自信的答应了,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时我也趁热打铁鼓励他,希望他在其它方面也要努力如此。诚实守信主题班会上,给他机会参加表演,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他表现得还不错,同学们鼓励他,我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他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以后,他像变了个人似的。课堂活动时主动参与,当然我也毫不吝啬地给他表现的机会,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渐渐的,他能积极完成学习任务了。在评选班级之星时,同学们也一致表决,进步星应该评给他。

  四、转化反思

  只要找准学困生的亮点,也能发掘出他们身上的潜力。面对王昱力的成功,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因而,针对类似这样的学生要循循善诱,更多地关注他的优点和特长,使之正确评价自己,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争取更大进步。

  家校共管增加学生进步的动力

  一、学生情况

  王运杰留给我的印象是沉默无语

  二、转化方法

  教育学生仅靠教师或家长某一方面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经常家访鼓励家长关心学生学习,不定时向家长发放喜报,汇报学生成绩、在校表现以及家长在关心支持学生学习方面的突出表现。

  三、转化过程

  前一周,他周末作业没写,理由是忘在家了。从他的表情及同学们的反映,知道他在撒谎,于是我到他家进行家访。与家长沟通了解真实情况,详细分析他在校的表现及原因,是家教过于专制,学生缺乏信心。我与家长约定齐抓共管,家长在家督促完成学习任务,到校后老师检查鼓励。我也建议家长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进步,夸奖他的闪光点。让老师和家长共同分享他进步的快乐。在评价中,他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渐渐他转变了,还有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在“乒乓球比赛“的活动中,王运杰积极参加而且表现的顽强机智,得到同学们的刮目相看,他一下变得融入集体了。

  四、转化反思

  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转变学困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对他们以爱心、耐心、诚心相待,用浓浓的师爱激励他们成长,多一份爱,少一份斥责,我确信一定会取得好的收效。

  我与后进生小学语文教育随笔【第四篇】:二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一、以写字教学为切入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小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开学初,我就注重了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培养。通过观察、模仿、练习,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利用写字歌:“学写字,要注意,头要正,肩要平,身要坐直,纸放正,一尺一拳要记清,手离笔尖一寸高,写字认真要心静”,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除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写好字。每课的写字练习,不可忽视,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良好的写字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必须耐心细致、精心地指导,并严格反复长期的训练,从而让学生把字写端正写漂亮了。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语新课程标准认定,“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而,“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孩子的成长基本上得益于自己的学习,课堂上的收获实在是微不足道。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决心真心实意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握训练主题,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新教材旨在使学生不要死读书,读死书,而是要把书读活。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又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拿口语交际这一训练来说吧,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概括、说话等能力,更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天地,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从而也为夯实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教这类训练时,要精心组织,重“说”和“演”的训练。

  三、多读、多看、多思考,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能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的论断。言尽之意就是说“名师出高徒”。当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会,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有时提出的问题,老师也会觉得束手无策。新教材的内容更是从古到今,包罗万象。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力争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在学生眼里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无事无物不晓。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我认为平时应该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

  总之,新教材充满着时代的气息,内容上的更新,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法上如何去创新。努力帮助学生从小练好语文基本功,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体现新教材的真正价值。

  我与后进生小学语文教育随笔【第五篇】:学困生教学随笔

  学困生一直是教师们头疼、也是最疑惑的症结。尤其是高年级的学困生,其“困”之程度更为明显,主要为以下几方面特征:

  1、困之广。从横向的角度上看,几乎门门科目都很吃力。

  2、困之深。从纵向的角度上看讲,学困生几乎每个知识体系都极其薄弱。比如数学,学生的应用题分析能力、解题能力都很差;同时,计算能力、背诵能力都要比他人低。

  3、困之顽固。学困生是补了旧知识,落了新知识,补了新知识,旧的又忘了。新新旧旧,步步薄弱,一旦脱节,就会全部溃散。

  那么,学困生“困”的最本质原因是什么呢?可归为两方面原因:

  1、理解语句、题意的能力非常差。

  学困生对于文字类题目十分打怵,首要问题是读不懂什么意思,然后才是题的思考方法。所以老师们对学困生补习的第一步就是一字一句、有重点、有突出的先给学生读题,然后再对题意作进一步的“翻译”解释,最后才是思路上的导入。

  所以,“翻译”题,明白题意,是学困生的首要障碍。

  这就是为什么,老师给学困生讲题,学困生当场就明白,但,一旦脱离了老师的“翻译”,把有关的“白菜”题换成“萝卜”题,学困生就会困陷于“读不懂”的状态中,又迷糊了。

  2、没有独立的、成熟的、自我的思维分析体系。

  应当说,经过老师的点拨和帮助,几年学习下来,每个学生的思维中都会逐步形成比较独立的、适合自己的问题思考模式,这种模式日积月累,便会构建成具备学生个人特征的思考体系。这种思考体系犹如一个“无形”的加工厂,一旦建立,学生就会依照它的“运行”规则进行有序地思考和问题解决。而且,越是到高年级,这种体系就越成熟化、完善化、自我化。思维体系构建的质量决定了学生不同水平的发展,决定了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分化。

  因此,学困生“困”的第二个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自己独立、成熟的问题思考体系。由于体系没有建立,所以,他们必须依赖于他人的帮助,“翻译”且“解释”问题本身和问题的深层次含义。日子久了,他们的思考体系依旧是支离破碎,不成一统。

  例如,对于应用题教学。一般情况下,学生用1~2遍的默读即可明晓题意,并且能迅速捕捉到题中所反映出的主要知识区域及明显的数量关系。但学困生则至少需要2~4遍、一字一字的阅读方可明白题意。从这个阶段看,学困生就会落下一大截。在接下来的分析解决中,大部分学生会利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及自己特色的思考方式来接答题。所以,不同的思维体系决定了不同方法的解。学困生则较为困难,他们“碎片”式的思维体系只能助他们解出一步或两步来,也决定了学困生很难列出综合算式来。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学生语言的学习是理性分析能力完善与提高的重中之重。所以,

  1、从长远的角度来讲,从低年级就要加强每个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理解水平。

  2、从近期的角度来讲,解铃还需系铃人。数学教学中,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注意减少教师的“指导”作用。具体为,老师少读题、少释题,让学生自己去想。

  3、增加学生说题能力的训练和强度。即学生看过题之后,能大体说出题意。通过说题,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抓重点的习惯,低年级起,可以每天让学生练习用数学语言说一句话。这样日积月累,就会逐渐构建起学生自己分析问题的思维体系。

  有一句话讲得好“恨铁不成钢”。既然每一个学生都不可能变成钢,那我们可以进我们的最大努力,让学困生变成一块好铁。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