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原创美文 >

原创美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原创美文2021-07-22100举报/反馈

  摘要:“不会写的字请查字典,不要喊妈!”“早起自觉洗漱后打开衣柜找衣服穿,不要喊妈!”……暑假到了,7岁的儿子无论大事小事都喊妈,让成都一名宝妈直呼崩溃,于是她跟孩子签了一份《不要喊妈平等条约》,直接冲上了微博热搜。

  成都这位宝妈长期居家从事文字工作,由于写作思路缕缕被孩子打断才出此下策,作为同样靠码字为生的人,此种焦躁和痛苦笔者也能感同身受。但说到底,这样一份《不要喊妈平等条约》之所以能引来八方点赞,甚至还有不少网友表示适合全国推广,则是因其触及万千家庭的育儿痛处,那就是孩子过度依赖母亲,让妈妈们常常觉得分身乏术。

  有调查统计表明,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不同语言之间,虽然都有较大的差距,但大多数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词汇,且发音和意思也极为相近,这个词汇就是“妈妈”。可见,母爱是世界共通的语言,“喊妈”也几乎是子女遇到困难时共同的本能反应。揆诸现实,除了在孕育孩子的生理条件上女性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外,妈妈们也常是家庭中教育子女的主力军,往往要比父亲付出更多的心力,从而使得孩子对妈妈有着更大的依赖性。

  就此而言,一份《不要喊妈平等条约》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普遍缺位。因此,“条约”中“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等爸爸回家后,喊‘爸’!”的条款,才会赫然在列。从曾火爆一时的综艺节目上,我们也能一窥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那就是“消失”的爸爸和无所不能的妈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因如此,在家庭教育中呼唤父亲角色的回归,也是这份“条约”的闪光点之一。

  此外,这份《不要喊妈平等条约》的另一可贵之处,则在于其摒弃了高高在上的家长姿态,妈妈和孩子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是通过以契约的形式去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与独立精神。众所周知,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常是以教导者的面貌出现的,而孩子往往是理所当然的受教育者,彼此间缺乏平等沟通的渠道,长此以往则让孩子的成长在顺从与叛逆间两极摇摆,对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亦是弊大于利。

  显而易见,在家庭教育中从单纯的说教向培养规则意识递进,是这份“条约”能引发广大家长情感共鸣的真正原因。在缺乏界限感的多数中国家庭中,父母越俎代庖地包办孩子的一切事物是常见状态,这也导致缺乏自主意识的“妈宝”和“巨婴”越来越多。今天,当我们在抱怨孩子为何老是长不大时,家长们也要反躬自问,自己是否给了孩子独立自主的机会和空间,让他们在心理上真正断奶。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育儿的过程其实也是父母与孩子在教学相长**同成长的过程。现实生活中,部分父母常将孩子的教育等同于单纯的知识教育,却忽视了对孩子规则意识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从而使得家庭教育重智轻德的现象普遍存在。其实,养育和自立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毕竟,父母只是孩子生命中的引路人,人生更长的路还是要靠他们自己走下去,亦如古语所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踩一下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