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写文化的经典随笔
内容简介:最近,河南卫视播出的《汉字英雄》在文化类节目的喧嚣中突围而出,以一种新鲜气息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在网络...如果觉得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以下是由小编推荐的《高三写文化的经典随笔》,欢迎大家阅读交流! 第一篇:娱乐与文化须兼得(高三随笔) 最近,河南卫视播出的《汉字英雄》在文化类节目的喧嚣中突围而出,以一种新鲜气息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文化热潮。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空洞的娱乐却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消遣的“夜宵”和“小食品”。而人们对不断涌入视野的各类空洞娱乐产生审美疲劳后,《汉字英雄》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给人们带来了别样的气息与感受,让人们在娱乐中领略到了汉字之美,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古人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而对此,我却要说,娱乐与文化可兼得,亦须兼得。 若娱乐代表的是物质,那么文化便代表着精神。“物质上的不足是容易弥补的,而灵魂的贫穷却无法补救,”法国文艺复兴思想家蒙田如是说。缺了娱乐,或许人们的精神不至于贫乏,可文化一旦缺失,精神注定要颓败。试问,没有了文化这一主心骨,人们要如何在物质建设的道路上走下去?有了文化,娱乐便可从中汲取其丰富意蕴,来陶冶人们的情操。蕴含了文化气息的娱乐节目,同文化一般,能让人们感受到健康与阳光。 文化作为人类必要的活动,会越过一切隔阂,寻找人们的心的共鸣,而娱乐可以让这一共鸣无限扩大。正如最近让人们在看了众多娱乐节目后找到新鲜感的《超级演说家》,以简朴的方式来比谁说得好,从而选拔“中国最会说话的人”。在赛制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职业、不同领域的新锐精英、意见领袖在舞台上诚意演说,以个性表达自我。各种感人励志的选手故事,无数次激发了现场观众的情感共鸣,让人们大呼“说的比唱的更好。” 文化的核心本来就是最有普遍性的、人的生命的脉搏的跳动。缺失了文化的娱乐,便如同夜空失去了浩瀚星辰,时代失去了脉搏。浙江卫视明星跳水真人秀《中国星跳跃》为赢收视率,不惜重金请来明星跳水。它在引起人们关注的同时也招来了无数质疑:“跳水是高风险的运动,明星是娱乐时代的玩具吗?”《星跳跃》让人们感受到的是明星们从跳台上跃下的惊险而非让人欣赏的文化魅力。而后发生的训练基地人员溺水身亡事件,更是引起了无数网友的质疑。 文化之链条迂回曲折地穿过所有的文明民族,只有文化长久不衰,我们的民族才会兴盛繁荣,这是单纯的娱乐无法给予的。 不伴随文化的娱乐,不久将成为灭绝,我们何不将二者相结合,把文化的意蕴与精髓植入娱乐,在大众娱乐中发展文化,让我们的民族繁荣昌盛呢? 第二篇:文化底蕴(高三随笔)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大国,英雄人物辈出不穷,文人骚客更是多如牛毛。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是老祖宗们留给我们这些后辈的无价之宝,从根本上来说我们的文化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具备的。但是现在我们却在争相学习外国文化,岂不是守着金山而要饭?可笑至极么? 我有个朋友,关系很铁,有一次他来我家做客,由于太晚了,就住了下来。第二天清晨,他把我摇醒,我正在神游中的时候,他突然来了一句:“今天七月七,赶紧给你对象打电话!”我拿起了手机一看,顿时无语,7月7号,这位大神居然不知道七夕是阴历。从这可以看出,我们这一代对中国古老的节日渐渐不重视,有多少人不看日历就知道清明节,端午节是农历几号?相反我要是说愚人节,情人节,可能你的脑海里会迅速反映出是多少号吧!还有很多关于节日的习俗,这些古老的习俗也在渐渐消失。西方节日的习俗我们却铭记在心,作为中国人的我们难道不感到羞愧么? 现今不论是学生也好,还是成人也好,都在火热的学习英语。各种英语教辅层出不穷,相反《论语》,《老子》,《春秋战国》等书却是少的可怜。《论语》,《老子》,《大学》,《中庸》我们这几代人有多少人还能背出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又有多少人还记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又被多少人歪解?有些人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中国话从小说到大,考试也好、人际交流也好肯定没问题,于是乎开始玩了命学习英语,跟上潮流。我只能说太可悲了,谁敢说他自己国语说的一点问题都没有?有多少人英语说得是滚瓜烂熟,而中文却是颠三倒四?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流行幼儿英语,各种补习班接踵而至,我很费解,一个连中文都说得不利索的小孩学的哪门子外国话呢?在高中,很多中学生不重视语文,仅仅当作任务来学习,完成书本上的要求就万事大吉,上课也是敷衍了事。相反数学,英语等学科却是忙的热火朝天。 外国固然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西方各国以区区几百年的时间迅速崛起,超越了中国,定有他的过人之处。但是我认为学习外国是以不失去本民族特色为前提的,诗书礼仪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族魂!外国人的思想开放,敢想敢做以及开放的政治管理都是我们的榜样。老夫子固然不好,但是身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去了解先辈们的思想,毕竟那是经过五千年洗刷所提炼出来的。美国总统里根曾经说过:“让每个人的智慧发挥到极致。自由市场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如同中国古代哲人老子所言:‘治大国若烹小鲜,不要过多的干涉它’。”孔圣人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西方文化好处很多但也有许多弊病,中国文化亦是如此,但是我们非得连通弊病一起学么?答案很显然。 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得兼,国家需要发展,时代需要进步,如果不想像几百年前那样被人轰开国门就需要接受世界的潮流,国家就需要与世界接轨。既然接轨,一些弊端也就会从中产生,能不能使熊掌和鱼得兼,不是一味的依靠政府部门过滤,而是建立起属于我们的价值观,教育部门,各行各业的老板们,各个孩子的家长等等我们这些人必须树立属于我们中国人的价值观,接受外国优良文化的同时,也要开始重视那被我们这代人所遗忘在角落里的中国国学。 高三:刘金泽 第三篇:缤纷文化中国情(高三随笔) 当你在伦敦街头看见独具中国特色的黑头发黄皮肤时,你的心中是否会涌起久违的感动?当你在路旁听那婉转悠扬的茉莉花时,你是否是否会想到故乡江南的吴侬软语,橹声咿呀? 当你手捧一份古籍,透过陈旧的书页,受到中华文化的芳香,你是否会升腾起莫名的冲动与敬畏? 中华文化是五彩缤纷的,他自五千年的历史走来,伴着长江黄河氤氲的水汽,涂染了炎黄子孙的色泽,古朴温润而又华丽,就如谦和低调的中国人一般,怎能不爱? 汉字,应该是沉稳敦厚的土黄色,这是华夏农耕文明的色彩,更是五千年历史的重色,汉字,自诞生之时,就是在黄色的土地上的一笔一画,方方正正,带着人们对土地的敬畏,亲近与热爱,汉字也记载了这黄色大地上的桩桩件件。一个字,便是一幅画,有结构对称的阴阳之美,有删繁就简的朴素之美,有灵巧俊逸的飘逸之美,汉字就这样成为了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他与这片土地一样,宽厚沉稳,厚重古朴。 古籍应该是深厚博大的蓝色,这是中华大地天空的色彩,更是囊括一切包容一切的象征,从古至今,古籍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一本本蓝色的封面,和其中中流淌出的思想精髓,在这里我们的祖先发现了,天人合一,执着的追寻着臻于完美的最高境界,在这里诸子百家的思想碰撞出耀眼的光辉,吸引后世不断走在朝圣的路上,在这里一个个古典人物,自历史走出,给我们最大的启迪和智慧五彩缤纷的中华文化,还有微微桃花色的桃花源,黑白相间的水墨画,大红的中国结和红蓝白黄的京剧脸谱,有人说中华文化是一条河,我们注定要在其下游土吸其芬芳,接受其哺养,绚丽的中华文化,怎能不爱? 如今时代的车轮不断的轮转,却有太多的传统文艺失去了它们缤纷的色泽,它能变得模糊而褪色,老地名与我们渐行渐远,传统节日越来越被淡忘,就连深入中国人血液的汉字,也陷入了提笔忘字的尴尬,我们呼唤高慧云一般的人物,他默默无闻,他宠辱不惊,却肩负起复兴中华文化的重任,他兢兢业业,他庄重肃穆,却未褪色的文化注入老鲜活的色彩,重获生机的中华文化啊,怎能不爱? 大风泱泱,大潮傍傍。 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磐凤凰,文明圣火,千五而未绝者,唯我无双,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光,五彩缤纷的中华文化啊,且看今日华夏! 第四篇:巍巍中华,千年文化(高三随笔) 想我大中华从远古黄帝时期到现在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历时几千年。中间虽稍有波折,甚至差点沦为殖民地,这些挫折都挺了过来,靠的是什么?就是这些经久不衰、沉淀千年的中国文化。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京剧,被誉为中国之国粹,向来以其独到的文化特点博得了不少国人的喜爱,让许多人为之沉醉,为它的声音、为它的服饰、为它的内涵,为它的一切。当然它不只是在国内出名,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它也吸引了不少的外国学者,去学习和研究它,并借此了解了更多中国文化,并乐在其中。例如诸多表演,只要京剧一亮相,掌声之热烈,由此可见京剧的影响力不同一般。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说到中国文化必不可少的当然还有古诗词。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因社会的影响,借诗词来表达自己内心的那些或因壮志未酬,或因思乡怀亲,或因与人离别,或因国家危难等产生的情感。虽然到了现代作诗之人少之又少,但人们并未忘记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事实。例如一些电视台举办的以诗词为主题的节目,吸引了大多数人的眼球。让人们对古诗词更加喜爱,让更多人乐于去了解它。 “麻婆豆腐,北京烤鸭,东坡肉,饺子……” 自古以来,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中国文化中自有美食文化。一道美食的制作,从选材开始就有讲究,做出来又有其独特的意义。美食不光是用来吃的,一部名为《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就曾以各地美食为例,表达了不同地方的不同文化和风俗。又曾有一个外国小伙,来到中国吃了一次中国美食!便立志吃遍中国美食!三年时间过去了,就没走出过四川。 其实说到中国文化,根本就如那一江春水般说不尽道不完。它那独特的魅力自在那里就吸引了各种各样的人去接触它、了解它,它的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最是让人着迷。 第五篇:拯救文化并非消费和娱乐(高三随笔) 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纵横交错,蜿蜒绵长,勾勒出传承千年华夏文化的纹路和脉络。这图线与精气的水**融,造就了中华民族的图腾。这充满灵气与智慧的语气符号,便是汉字。 然而,随着现代生活在科技创新的裹挟下高速发展,汉字所占有的精神文化领域和地位正逐渐沦丧。提笔忘字,遇结构稍复杂、使用略冷僻的汉字便杳无印象的情况实在是家常便饭。手指运转轨迹不再是推动笔尖在光洁的纸面上纵横捭阖,而是在屏幕上轻灵跃动,令人眼花缭乱。大数据时代飞速流动的信息,匆忙的生活节奏逼迫着我们在沟通交流、叙述记录时只注重高效、实用至上。于是,贯穿于我们生活中间的汉字愈发单调,传统汉字应用的重音、形、意原则完全被忽视,各种自创的同音字、词、句广泛流行于各个社交网络平台 试想,在现代文明程度如此之高的今天,人们对于汉字辨识率反有下降,这是何其荒谬的一件事?因此,在一片拯救汉字呼声中,《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应运而生。 作为当下最具代表意义的节目《汉字听写大会》似乎承担起了唤醒人们对汉字文化保护意识的重任。在选手的精彩角逐中,专家评委的专业评析中,汉字的重要性蕴藏于竞技趣味之中感染着观众,一时间,汉字逐渐成为人们之间的热点话题。青少年看到同龄人于舞台上运筹帷幄,自然跃跃欲试而展开与同伴的较量;成年人被引发对以往学习生涯的缅怀以及自身素质提升的心理诉求,同样会在日常生活中开始刻意着重注意于汉字的使用种种迹象表明,汉字作为汉文化的代表将会迎来新的繁荣。 然而,在我看来,这种繁荣即使会出现,也只会是非理性繁荣,是短暂的。我不禁想起前一阵子风靡一时的“冰桶挑战”活动,从最初的美好初衷到最后的娱乐至死,社交媒体再次展现了利用文化壮大己身的力量。而同样感受也能在这类汉字节目中感受得到。首先,必须承认《汉字听写大会》对拯救汉字文化的积极意义,它在警醒人们应该重视和热爱汉字文化方面起来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但是我想这种影响终究是有限的,短暂的。毕竟以汉字难度等级建立起来的智力挑战虽能激发人们挑战自我的精神以及因长期文化缺失的所引发的心理补偿,但这无法从追根溯源的角度让人们感受汉字真正的魅力,所以必定不会长久。走出赛场,回归生活,人们对汉字的热忱又会保持多久?因此,将希望寄托于如此娱乐性的节目是不正确的,它又何其能担当起拯救汉字文化的重任? 或许,我们应该明白:让擅长书写汉字,天天与汉字打交道的学生群体参与竞技只是徒增趣味,是消费文化的节目罢了;而让大部分已对汉字生疏、遗忘的人重拾手中笔才是真正的公益文化事业。拯救汉字,决不可将其作为一个话题来过分消费和娱乐。 正如哲学家齐奥朗于《在绝望之巅》中所言:唯有灵魂的震颤才能奏出生命的华章。让我们的心灵透过当今社会生活的浮躁,重拾遗失于岁月的美好! 最后:关于《高三写文化的经典随笔》的内容小编就推荐到这里,欢迎同学们持续关注,感谢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