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无障碍电影”惠及特殊的他们
在日前举行的2021“无障碍电影论坛”上,政府、影视制作、无障碍内容制作、艺术高校等代表就中国电影的无障碍化发展进行交流与探讨,共同推动中国无障碍电影事业的发展。在业界看来,中国无障碍电影事业发展需要整个影视制作行业加入。(6月23日中国新闻网) 无障碍电影是指在不影响原作品内容的情况下,在电影声音空白的地方,用口述影像的方式,将电影的画面进行解说,使视障人群能无障碍地欣赏电影;同时添加听障字幕、手语翻译画面,使听障人群更好地理解电影。中国电影的无障碍化发展,的确需要多方努力来共同推动,因为它是一项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的良心工程。 据调查,在我国,视力障碍和听力障碍群体分别达到1731万和2780万,这还是多年前的数据。他们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与普通人一样拥有享受优秀电影艺术作品的权利。而无障碍电影,是视听障碍人群重要的精神文化生活来源,尤其是接触主流文化的重要渠道,是残健平等、共享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标志。可以说,无障碍电影事业的发展状况,关乎这类人群的获得感、幸福感,考量着社会的文明程度。 如今,让视听障碍人群能经常看上无障碍电影,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一些地方在政府提供支持之下,偶尔有残联、文化部门、公共文化场馆、电影院、公益机构等组织这类活动,但不是常态。在有的地方,无障碍电影的推行依旧依靠志愿服务,招募撰稿人、主持人、高校学生等志愿者,为视听障碍人士提供电影的解说词编写、现场解说或手语等服务。这种状况,与视听障碍人群的需求还有不小差距。 无障碍电影的推行之所以不是常态,一方面在于个别地方不够重视,没将这项工作上升到保障特殊群体文化权益的高度,亟待改变。正如专家所说,随着老龄化加重,这一群体有扩大趋势,如何满足视听障碍人士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日益重要的议题。地方政府、残联、文化部门、公共文化场馆等在尽最大可能给视听障碍人群创造看电影的机会时,可以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爱心人士出手相助。 另一方面,缺少真正的无障碍电影,制约了视听障碍人士看电影。为特殊人群专门创作无障碍电影极其少见,只能筛选已公映的电影或经典老片二次制作,有的又涉及复制权、改编权、放映权,惹来版权纠纷。故有识之士呼吁,无障碍电影事业需要影视制作行业加入,将无障碍加工纳入后期制作,推出普通版本电影和无障碍电影,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予以支持,同时减少对于无障碍电影的版权限制。 此外,无障碍电影既需内容无障碍,也需平台无障碍。据报道,上海已有多家影院开设“无障碍电影专场”,但其他地方并不多见,甚至处于空白。各地应资助实体影院常态开设这类公益性专场,让特殊人群也能经常进普通电影院观影,并利用音频、视频网站和数字机顶盒等建设线上无障碍电影院。在一些发达国家,盲人只需带上特殊接收器,就可与普通观众一起进普通电影院享受。这也该是我们的追求。 总之,推动中国无障碍电影事业更好地发展,能让视听障碍人群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体验到生活在我们这个大家庭中的幸福。这应成为各地在文化发展方面的一个重要追求目标,并为此创造更多的保障条件、更浓厚的社会氛围,并拿出更多的实际行动。(何勇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