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忧我思
我忧我思 陈墨 车窗外的雨未曾停过,淅淅沥沥淅淅,将路灯昏黄的光湿作一团光晕,听听那冷雨,蓦地,便想到了余光中。 从《就是那只蟋蟀》出发,穿行过《四月,在古战场》的萧瑟,踏进了《听听那冷雨》中的连绵忧郁。瑟瑟的叹息,潺潺的思念,乡愁诗人的文化失落感纵横驰骋,一览无余。余光中思念的古中国确已黯淡于渐远的渡口,古屋不再,前尘隔海。 文化危机在中国历史上几次发生,却最终化险为夷。六朝骈文靡丽,错彩镂金,文字成为“倚门卖笑之伶,人皆得以亲近,故人皆得以狎戏。”,是欧阳修扬起“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顶风大旗,以唐宋八大家之首的身份躬身“文章合为事而作”,让文化褪尽虚假的铅华,重归正道。 无独有偶,旧上海的浮华使“鸳鸯蝴蝶派”迅速成长,才子佳人的陈词滥调,十里洋场的喷薄欲望被装订成册,流入千门万户空虚灵魂中。战火纷飞看不见了,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幻像;中华危难看不见了,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飘渺。国人在书中虚幻世界中自欺欺人,日益“迂缓、麻木”。如一道阳光劈开木门,鲁迅用含血泪的笔披荆斩棘,他留下的不是伤痕,而是刻骨铭心。一个个中国人觉醒了,他们站直脊骨,投身战斗。郑振铎、赵树理、丁玲……后来者奋勇争先,结果鲁迅手中紧握的文化之剑,重燃中华之魂。 纵观历史,扶文化大厦于将倾的人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读书人;唤国人良知于未泯的人有一只永恒的火炬,中华魂。可是,当“兰花局长”收万金贿赂于私囊,“御用文人”的无情揭露何在?当盗版书刊呈不可遏制之势流入市场,中华美德的高声质问何在?郭敬明的小说中拜金思想充斥全文,安意如的随笔中文化曲解随手可摘,读书人风骨和在?中华魂刚直何在? 化流失的同时,中华魂也日益衰落。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所书错字被出版社百般文过饰非,读书人传承者青少年疯狂“崇洋媚外”,呜呼,我忧我思,孰人能解? 下面是丫头的一篇月考作文,要求对“每个人都会死去,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曾经真正活过。”的阅读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比一模还惨,直接得了末类分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