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作文 > 初中作文 >

初中作文

闲话清明节

初中作文2021-06-01129举报/反馈
闲话清明节 (随笔)

四川省中江中学 彭千里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余年历史。它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它还叫“踏青节”,按阳历它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大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它古时候还叫“三月节”。
它与农历的24节气有不解之缘。一年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和冬至可以享有此殊荣。《淮南子.天文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岁时百问》则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最佳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秧子谷雨花,立夏包谷顶瓜瓜”等农谚流行于农人口中。
说到清明节就不能不提寒食节。寒食节,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是距冬至105日,也就是距清明不过一两天,按我们四川的风俗定在清明前一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名。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想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能安然回国当政,并勤政爱民。十九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过他的人,却忘了介之推。经旁人提醒,他才立即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可介之推却只愿和母亲到深山隐居,不肯出来领赏。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了介之推背着母亲死在一起的尸体。晋文公又伤心又懊恼,遂将他们母子二人安葬在柳树下,并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此纪念介之推的忠诚。
在春秋战国年间,寒食节是比清明节名声大得多的。到隋唐年间(581—907),两个节日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专事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从此,反客为主的清明节踏青扫墓便堂而皇之地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而寒食节则几乎被人们淡忘了。
说穿了,清明节承载着三大人文内涵:扫墓、祭祖、踏青。一年下来,人们通过此活动聊表对先人的怀念之心;略陈对祖上的感恩之情;再活动活动筋骨,观赏观赏万物复苏之后的大自然美景——既传承孝道之风,又弘扬感恩之德,还颐养身心,此举是百益而无一害的。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无怪乎,千百年来的文人墨客用他们手中的生花妙笔对我国这一传统节日作了生动的描述和倾情歌颂。仅仅查阅《全唐诗》和《全宋词》,光内容中有“清明”或“寒食”字样的唐诗就有335首之多,而宋词更多达520首。这之中尤以晚唐“小李杜”中的杜牧的《清明》一诗脍炙人口。当代教材编写者又将其编入小学教材,就连孩子们对此诗都达到了耳熟能详的境地。它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短短28字,便将清明时节人们去扫墓、祭祖的那情、那景淋漓尽致地勾画了出来,岂不美哉!
无怪乎,《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次修订)规定:清明节全体公民放假一天!真是上合国情、下顺民意的壮举!
在今天看来,清明当有三重涵义:一是大自然的“清明”,二是心灵境界的“清明”,三是人们最期待的“政治清明”。写到此处,偶得小诗一首,权当是结束语吧:
携带感恩去上坟,聊借纸钱慰先人。
满眼春光惹人醉,企盼河山更清明。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