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优美诗歌 >

优美诗歌

欧阳修“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

优美诗歌2021-01-26182举报/反馈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4岁丧父,家境贫穷,母亲曾含辛茹苦地教他学文化。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24岁的欧阳修考中进士,从此就开始在地方和中央做官。曾任西京留守判官、河北都转运使等职,还在滁州、颎州、青州等地做过地方官。在朝廷中,他担任过翰林学士、礼部侍郎,后来又升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

  欧阳修是一位比较开明的政治家,他反对佛道,主张澄清吏治,减轻百姓负担。他很重视人才,曾向皇帝上书,评列文官武将之短长,以备任使。他也是一位散文家、诗人、词人,是当时文坛的领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的文学活动和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他在史学和考古方面也有相当的成就。他曾经主持过《新唐书》的编纂工作,而且独自写成了一部《五代史记》和一部有价值的考古学专著《集古录》。他的大部著作收在《欧阳文忠集》里。

  欧阳修在体育方面重视军事武艺,有自己的养生主张,重视游憩并经常参加旅游、射箭、下棋等活动。又曾删正《黄庭经》,专著《九射格》。看来,他对体育和养生之道也有比较深的研究。

  欧阳修讲养生,其主导思想是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基于这种思想基础,他首先批判了神仙长生,反对妄意贪生。欧阳修自号“无仙子”,他说:“其自号无仙子者,以警世人之学仙也。其为言曰,自古有道无仙,而后世之人知有道而不得其道,不知无仙而妄学仙,此吾之所哀也。”他认为:“道者自然之道也,生而必死亦自然之理也。”神仙是不存在的,长生不死也是不可能的。“长生既无药,仙境不可到,人生不免死。”他认为神仙长生只是自欺欺人之谈。他说:“空山一道士,辛苦学延龄;一旦随物化,反言仙已成。开坟见空棺,谓已超青冥;尸解如蛇蝉,换骨蜕其形;既云须变化,何不任死生!”又说:“仙者得长生,又云超太虚;等为不在世,与鬼亦何殊。”他明确否定神仙的存在,批判长生不死的迷信思想,这种认识是科学的。

  在此基础上,欧阳修提出了“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这是他养生思想的核心。欧阳修认为,“天地任物之自然,物生有常理”。人若善养其生,就必须顺其自然之理,绝不妄意贪生伤害自己,这就是他说的“上智任之自然”。他在《赠无为军李道士二首》中说的:“唯当养其限,自然烨其华。又云理身如理琴,正声不可于以邪。”就是这个意思。

  对“上智任之自然”,欧阳修没有做更多的具体解释。从他在有关论述中提倡的养生之道是以静以养气为主。他说“厥生而静谓之性,触物而动感其欲”。静是人的天性,而动是受物欲影响产生的。基于其主静的思想,他对养生中“有以此外物不足恃,而反求诸内以者。于是息虑绝欲,炼精气,勤吐纳,专于内守,以养其神。其术虽本于贪生,尚或可以全形而却疾,犹愈于肆欲纵情从害其生者,是谓养内之术。”对这种养生之术,欧阳修是持支持态度的。因为他认为人绝大多数都要寓心于物,“不寓心于物者,真所谓至人也。”只有这种至人才能做到“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但必须是寓于有益之物,在养生中能息虑、绝欲、炼精气、勤吐纳、专于内守,以养其神;既可以“全形以却疾”,又不害其性情。这种主静以养气的养生之术,是欧阳修重视并支持的。从中可以看出,欧阳修的“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是以主静为前提的,是“静以养气顺其自然的”。

  欧阳修提出的“静以养生”,并不是不要活动,而是要“寓心于有益之物”。欧阳修很重视游息活动。他经常郊游,并创造条件和百姓一起活动。他写了《九射格》,经常做射箭游戏,还很喜欢下棋。他的游息活动,四季不停,内容多样。他为了吸引百姓郊游,把韩稚圭送给他的芍药花种在丰乐亭附近,吸引更多的人郊游。欧阳修还在郊游中搞射箭,下棋等活动,把一切活动都游戏化了。当然,欧阳修热心于郊游、棋、射活动,并不是单纯的为了玩,而是为了寓心于有益之物,以有利于养生。他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他并不醉心于酒,而是醉(寓)心于山水之间,他把游息作为寓心于有益之物的养生手段。可见,欧阳修的养生之道,在古人当中是比较独特的。

  在欧阳修的养生思想中,批判神仙长生,反对妄意贪生,从自然之道出发,提出“人生不免于死”,主张“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并且应“善养其生”,有不少合理因素。至于他的“命有长短,禀自于天,非人力之所能为”的思想,就是完全错误的了,这是他客观唯心论的世界观决定的一个必然结果。
(m.Taiks.com)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