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一枕幽兰风
陈高至宜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偷得片刻闲时,一梦昆曲小园,细丝般飘悠的是那圆转清丽的水磨腔,爱牵情丝。我爱我的家乡戏,爱那小桥流水间的莺声呖呖,素手纤纤,正如爱那恬淡隽秀的幽兰。 对昆曲最早的触碰是小时跟妈妈一起听戏。那时也听不懂什么,只觉得音调柔柔的,整个旋律就像很清澈的水里滴了很剔透的蜜,漾起温和的梦在身边流淌。 只是那时对我来说显得诘屈聱牙的唱词又让我想逃离。 但总算是有了一面之缘。 后来长大了些,也在别的书中偶遇了昆曲选段的惊鸿一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最耳熟能详的一段也是我沉浸戏文的开始。好想融进那“雨丝风片”,好想走进“园林”一醉那如许春色,邂逅心中似乎总有兰香相随的儒雅书生,小家碧玉。虽听得不多,但在“看”这方面还是挺疯狂地寻寻觅觅,其中自有无限美好。每一个小小角落都是个可爱的小天地,现在江南都见不到了的江南景在书页间轻歌曼舞,引我到了一个温婉的梦境。 总是想着,这么动人的唱词,如此婉转的曲调,爱昆曲的人该会很多吧,可现实并不。 最近听音乐老师讲到,昆曲因有太多士大夫气质,太文学化,不易理解,而在清朝时逐渐没落,京剧等富有生活气息的剧种便取而代之,风靡全国。听完,惊诧之余,随便一问,果然光是喜爱昆曲唱词的同学我都未能遇见,挚爱这份艺术的便该更少了吧,突然很有些伤感。 但真正美的事物从来不会黯淡无光,我感觉昆曲的意韵一直都未平淡,热爱它的人总还是有的。 在我的心目中,昆曲是那么的优雅清澈,兰花般从容不迫地暗自芬芳,随便在哪,靠一只舒适的椅子,泡一杯舒缓的茶,对一本轻快的书,同时感受柔和的水磨腔在耳畔心中萦绕、氤氲,恍惚幽兰摇曳。一旁那个快节奏的世界与自己无关,有的就是眼前明媚的清欢,不亦快哉!也难怪公园里会见有人信步闲园,哼唱昆曲呢,他们看起来都很从容,都很雅致。 温暖细腻也就是根植于昆山人灵魂深处的情调吧。 比如我妈咪,那个少年时爱听昆曲的水乡女子,也爱独自坐在图书馆里,爱写写画画,应该是个很可爱,很雅致的女孩。小时候的梦一直都不会破灭,到了现在,已到中年的妈咪还是那么喜欢听戏,写字,并把这份可爱优雅的气质送了份给我。 这就是昆曲气息的传承吧。 一位跟我关系很好的女生从小学唱昆曲,柔和甜美的嗓音,很适合软侬吴语,她每次开口都令人沉醉,举手投足间依稀可见往昔风流,昆曲的美在柔柔水磨腔中悠扬,如袅袅轻烟,很羡慕她能把昆曲演绎得如此美好,很羡慕她能唱着昆曲变得越来越优雅。相知昆曲真是人生一大幸事,看着她和团队的一次次演出,我想昆曲定能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痴迷。 这就是昆曲传统的弘扬吧。 电视中常闻昆曲,公园中时见吟唱。温柔的昆山人祖祖辈辈浅唱低吟,温柔的昆曲早已融进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同时润物细无声地塑造了我们的精神气度,成为我们血脉中难以割舍的一缕幽幽温情,似有兰香。难怪去西安研学时,西安的老师说我们好安静好温柔呢,也难怪昆曲逐渐重又兴盛后我们昆山人也雅致了不少呢,看来这就是昆曲情韵的熏陶吧。 更好的是经历了五百多年人世变迁的昆曲并没有渐渐冰冷、尘封,而是一直温暖恬淡地浸润在日常点滴中。这不,昆山又有演出了。隔壁老人闲来又唱上了。昆曲一如柔而有骨的水乡才子,盛,不浮;衰,不凋。安安静静地欣赏美好,从从容容地暗自优雅,缓和了不少现代生活的匆忙躁动。静静感受,看冷峻的高楼间逸出些许兰香,真美。 真爱咱家乡戏。 热爱传统文化并乐于传承的昆山人一定不少,看我们的昆曲又兴盛起来了,好期待她在年轻一代中的流行啊。我们为民族自豪,我们爱昆曲! 品一曲牡丹亭,卧一枕幽兰风,邂逅那书卷气的绝美,“怎相逢不’吟’空归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