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水街
入秋以来,雨偶然间停歇一下。天总是阴沉沉、灰蒙蒙的。草木经充足雨水的滋润比往日更苍翠、更浓密了。渴望出去走走的心思更强烈了。 曾经雨天路过周至的沙河水街,水烟缭绕,薄雾轻笼,柳映竹船:一眼万年。在一个休息日的午后,独自乘车穿过雨幕,终于站在了水街的大桥之上。 恍惚间,视线处一个撑着水墨色的油纸伞、着墨绿色的旗袍,发髻低盘的身影翩然而过回眸处的温婉演绎了“水是眼波横,山如眉峰聚”的诗情画意:江南的烟雨女子大抵就是如此行走于山水之间! 站在桥上,极目之处,南面的秦岭山脉绵延于雨雾之中,远远的似一弯蹙着的眉峰,眉尾隐没于西边的水天交接处。正东方向,平日里的高楼只剩下一片青白色的影子,“雾失楼台”的景致迤迤然映入眼帘! 水街的两岸高处是一些带有关中风情的建筑,不高却别有韵致,青色的石墙、黑灰色的瓦顶,在树的掩映下不时翘出一个檐角、一挂红灯笼、一幡酒旗。树多是弯弯的杨柳,水街的杨柳高大而不失婀娜,柔枝轻垂,颇具十里翠微掩长堤风采。每棵树的枝干上都会挂一个红红的灯笼,远远的水岸随红色的线条蜿蜒地消失在水雾里。 水岸边,平日里孩子们游乐的各种形状的电动船一排排整齐的停着。水面上几许土黄色的竹船停泊在烟雨中。竹船有两种:一种形似画舫,一种形似乌篷船。不管哪种都能让人联想到江南水乡的情韵,只是如今谁人在画船听雨呢?不远处,水中小岛上小小的禽舍里不时传出鹅的“哦、哦……”的鸣叫声。 下了桥,踩着青石台阶,步履杂乱,不时有水花溅起。同样的雨天,穿着细高跟的鞋子走在江南的青石街上,水花应该会和着达达的声音起舞吧! 沿着木质的水间行道慢慢前行,看到一片荷,面积不大,也没有了荷花。在这清秋之日,细雨如丝,水街的荷有“水面清圆”之姿,却无“一一风荷举”之态。绿透的荷叶密密的挨着、挤着、叠着,托着颗颗圆滚滚的水珠子浮在水面上,看不见一些中通外直的叶柄。秋风忽起,垂杨舞动,荷心嗒嗒的万点声响交织入耳了。怎能想到清秋的冷雨竟然在细风扶弱柳之时触摸荷心,奏出水街的恋曲? 行至竹船处,几经周折找到了撑船的师傅,坐上了四面皆开的形似画舫的竹船,漂浮在水面上,想起小时候学过课文里的一句话“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那应该是描述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胜景啊!可是啊,桂林的山水里没有火红的灯笼,没有招展的酒旗,更没有夜间璀璨如群星的灯光。 晴天里,许多游玩的人无论来多早,都会等到晚上看水街的夜景。水街的每一级台阶、每一束花丛、每一棵树都配有灯光,每一处屋角檐头都挂有火红的灯笼。夜色垂垂地下来时,各处的灯光都亮了。火红的灯笼浮在了水面上,紧贴岸堤的灯,花间、树间的灯,在地上、水里映衬着、交织着连成一片。竹船、两岸的房屋用灯光走了外形,这样的雨天,如果能在夜间躺在竹船里的竹椅上,观水街夜色,听划桨水声,那一定会飘飘然,似有了桨声?灯影?秦淮河的梦境了。可惜夜色里的水街竹船是不接待游客的。 比起画船听雨而眠的人生际遇,郭少杰的《一曲红尘》、周杰伦的《天涯过客》等MV唯美的画面,饱含深情的唱词让水街多了一份情缘,少了一份寂寞。 漫步水街,随处可见的来自农家的青石拴马桩、推磨盘、碾盘子、水槽子等各种农用器具历尽千年风雨,沉淀了农耕文明的沧桑,展示了关中特有的风情。叠瀑就是一层层的碾盘子堆叠形成水位落差造的景,自然之中蕴含着智慧。秋日蓄积的水量使得瀑布的态势比夏日的大了许多,溅起的水雾和落下的细雨融为自然与人文的画卷。 行走于沙?沙河的烟雨水街,可以在北方的故土里,在展示关中风情、农耕文明的脉络里,领略了江南烟雨锁重楼的婉约雅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