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行山的精美散文随笔
太行山位于河北省与山西省交界地区,向南延伸至河南与山西交界地区。山脉北起北京市西山,南至濒临黄河的王屋山,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数百公里。下面是美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太行山的精美散文随笔,供大家欣赏。 关于太行山的精美散文随笔:冬天的太行山 有人喜欢春天的山,嫩绿中透着生机盎然;有人喜欢夏天的山,郁郁葱葱中积蓄着蓬勃的力量;有人喜欢秋天的山,成熟中孕育着新的生命;我,却喜欢冬天的山,它似一巨赤条条的卧龙在酣睡。 冬天,我行走在太行山深处,满眼都是景。这景,不是春天的绿,也不是夏天的红,更不是秋天的黄,它是灰,是黑,是它本真的面目。它暴露的肌肉上散落着一座座被废弃的石头屋,一片片残墙断垣的荒草坡上荆棘密布和野草丛生。这景,因原始而美!因野性而美! 我站在高山之顶,俯瞰整个山沟,我看到,送我到达山巅的那条蛇道,正匍匐着绵延的身子向我展示着它的力量和勇敢,在它艰难的爬行里我看到了筑路人的信念和希望。当我顺着山路穿山林、过山洞、走峭壁、爬坡而上时,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它与名利无关、与金钱无关、与官场无关、与物质无关,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精神享受。 有道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喜欢大山的我每次登顶,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这感受来自山里不断变换的风光。当百米高的瀑布飞流直下呈现出水的动态,当悬崖峭壁上的冰挂完美呈现出水的静态,当大雪覆盖后整座山成为一条银龙,当冬日阳光洒在河面泛起金光时,一种“天地悠悠、高山仰止”的情怀充盈着我跳动的心。那一刻,真想豪饮!高歌!起舞! 整整一个冬天,我转遍了大山小山,踏遍了沟沟坎坎,总想要寻觅什么,可是又不知道自己想要寻找什么。驴友说,你莫不是要找一种仙气吧?他这么一说,我还真有点赞同。我一直觉得冬天的山就像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它脱去了身上的累赘和人的装扮,披一身绒布似的猴毛,在寒风中抖擞精神,一跃千里,把它的七十二般变化尽情展现在了茫茫大山之上。这猴头,给冬天的大山带去了仙气。这仙气,又吸引着山下如我一样的一群探山行者。 冬天的山,太过赤诚,又太过无情,它把深藏在身体里的能量一倾而泄,它把曾有的繁华和喧嚣一抛而去,它把书写它、宣扬它的画家、作家、旅行家一一赶走,只留一个无色、无味、无关风月的轮廓。那些被赶下山的艺术家,写了一辈子山语,描了一辈子山影,却说了一句这样朴实的话语:冬天的山似老娘烙的干巴巴的玉米面饼。是啊!这面饼,不耐看,却充饥。 “山不在高,有水则灵。”这冬季的太行山,大多是无水的山,即使有水,其声势大不如夏季的山,其姿态也不如秋装下的婀娜。冬天的山是卸了妆的山,它自然、原始、不娇柔、不造作,纯粹而又坦荡,让我心生向往,让我竖然起敬。 跋涉了山水,翻越了叠嶂,歇脚处还是那间小屋,接待我的还是那对山里夫妇,他们还是一如既往的热情。二十年前,我结交了这一家山里人后再也没有换过别的人家,驴友说我像一棵山药,扎了根就往土里钻,越钻越深,直到拔不出来。是啊!这一对山里夫妇待我如亲妹子,二十年前他们在自家的石头房里开家庭旅馆,把我当家里人一样招待,现在他们盖了宾馆,住了小楼,依然待我如亲人。尤其是冬天,当家家旅馆关门歇业,只有他们家的门是敞开的,温暖如春的笑脸,还有他们亲自为我做的手工吊坠,真是让我如沐春风。这一冬,我都不会再寒冷了。 冬天的山因为有了温情而动人,冬天的山因为瘦身而从容。冬天的山,是简单的,也是厚重的;冬天的山,是冷酷的,也是灵动的;冬天的山,少了一些浮躁,多了一些冷静;冬天的山,是安静的,静的只有一草一木;冬天的山,是空旷的,空的只有一山一水;冬天的山,又是温暖的,因为有了山人在守护。 冬季到山里走一趟吧!你会如脱俗的仙人一样不知归,不知愁。 关于太行山的精美散文随笔:春日行走太行山 东入黄河水,茫茫泛纡直。北望太行山,峨峨半天色。 太行自古就如其名字一般,矗立北国,雄视中原,俯瞰燕赵,拱卫三晋,横亘着北方的半边天。 旅游,就是从一个我们住烦了地方到一个别人住烦了的地方。而我就是一个从记事开始就看着太行山长大的人,对于太行山,更是没有丝毫新奇,腻着腻着,往往看到却不明白数不清的黑人白人为何会不远万里来看这几座大石头。直到我大学期间前往台湾交换,第一次真正离开家乡的怀抱,与一个台湾学长一起去乌来,看到了大名鼎鼎的乌来瀑布,睹物思乡,只一刹那,鼻子一酸,看着面前的小太行,想起了万里之外家乡的太行,和太行山下的家人。自此往后,挺拔的太行山于我再不是一个单纯的地名,更是血脉的渊源和梦里的故乡。 回到家乡,重登太行,虽无台湾的满眼青翠,却满心亲切。 花儿将谢,芽儿未出,此情此景一点也不美,没有花儿灿烂的海洋,没有树木青葱的世界,只有那褪去死皮的枯树,长出似有似无的嫩芽,似一个毛发尚未长齐的毛头小伙,对这个世界充满着无尽的期许与向往,而那嶙峋的山路,如老者坚实但略显苍老的身躯。沧桑的躯体与稚嫩的外表,大自然这奇妙的搭配很是突兀,但却不乏死地后生的希望之美。 路遇一汪水潭,为这尚且荒凉的山路增添了一丝灵动,人工饲养的虹鳟鱼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天性,一条条争相洄游,前往自己出生的地方,祭祖怀胎,好似也懂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道理。同行之人交相议论此鱼肉味鲜美,尤其是鱼籽嫩滑,想来“劝君莫食三月鲫,万千鱼仔在腹中”的古训早已被这商业化的时代所玷污,我默默走开,不愿看到万千小生命葬身人口的悲惨,偶尔,也需要做王阳明式的唯心主义者,眼不见为净,只得在心中为这些小鱼祈福。 继续上路,难得地看到一树依然盛开但略显老态的桃花,仿佛在告诉我们春日即将离去,古人总是伤春悲秋,想来伤的应该也就是这花将落之时吧。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人们习惯了年年复复花开花落,感慨自己的年华老去,却没看到老树所开之花最丰韵,淡去了初生的粉,抹去了少时的艳。想来人又何尝不是如此,阅历的丰富抹去了年少的轻狂,苍茫的双眼阅示过人间的百态,岁月洗涤过的故事引人入胜,时间沉淀过的经历发人深省。人确实不会再少年了,但脱去了稚嫩的外表依然掩盖不住生命的向往,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日薄西山,倦鸟归巢,恰逢吾等登至高处,看远方太行脊梁山峦叠嶂,感叹我中华真如太行山一样,壁立千仞,傲视东方,借着太阳落山前回光返照的惊鸿余晖,矗立此山,遥望彼山,脚下这坚实的土石承载着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也如屏障一般帮助我们抵御外侮,保全家国。这是中华民族高高站立的灵魂,如中流砥柱一般从不妥协,静静地站着,看着这里的人民如何像他一样挺起胸膛站在世界的中央。 这就是我住烦了的地方,很庆幸我还算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厌烦过后会想念会感激,人只有爱一个地方,才会不断把美景看得更美,把一草一木赋予灵魂。我爱这里,我的太行。 关于太行山的精美散文随笔:结缘太行山 最初认识太行山是因为一篇文章——《愚公移山》。其中语云: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励志移山,而其结局是帝感愚公之诚,把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神话意蕴深厚,乃人寻味。而其中对我而言,太行的概念更深植于脑海,并浮荡着神话故事的瑰丽与神奇。 渐渐地,随着对地域文化理解的深入,作为生长在山东这块土地的一员,如果以齐鲁命名地域的话,原因在于山东这块土地存在着两个国家;而“山东”的称谓则来自何处呢——太行山以东的土地。是的,当从典籍中得知自己生活的土地及与太行山的向往、仰慕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一种骄傲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于心际。 山东的地名由来,因之太行山,但山东与山西的疆界却不相接,围绕太行的省区主要是三晋和京冀豫,但这丝毫不会影响我对太行地区自然与人文的感情,于是我努力地搜求着、寻觅着这生命之山的久远,这英雄之山的峥嵘,这绝美之山的峻伟! 我与山西结缘还来自历史所载的移民大迁徙,来自那魂萦梦绕二十几省移民后裔们心神向往的洪洞。是的,生活在鲁南的绝大多数先民们来自洪洞,几百年前,先民们跋涉万里、翻越太行而来到目的地,所经所历是多么艰辛与漫长啊!为此2009年山西洪洞纪念大槐树移民征文时,我特地写了一篇《洪洞大槐树赋》来缅怀先民,在文化的征途中重温那段历史,再寻觅徜徉在太行山的佳梦。 缘分——是的,我与三晋大地,与太行是有缘的,有缘在我结婚后成了山西的女婿。妻子是山西平遥的,平遥虽在晋中,与太行相接有些许远,但在长治医学院毕业的妻子,最爱和我讲述在长治、在太行山麓的所见、所闻,从她的口中我知道了太行绿浪滔天的林海,巧夺天工的壁崖,姿态万千的山石,还有峡谷、溶洞、瀑布、深潭、庙宇……林林总总,自然的、人文的……总之,我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了那份壮丽与瑰伟。而我有机会领略她雄伟身姿的时候,是在陪妻子回山西的路上。沿着陇海线,再从河南北折经晋城到长治的途中,当列车在群山万壑中奔驰的时刻,视野在山巅与山脚游移、徘徊、审视、惊奇……是的,我看到了几许年前,萦纡在我头脑中的这座充满自然与人文深厚底蕴神秘而传奇的山。雾霭氤氲,群峰拔霄,身下是清溪如带,近处是叠嶂崔嵬,列车在隧道中不时地穿梭,当明暗相接在眼前,当一山过后另一山更迭时,我宛若进入时空隧道,想到了古老的神话,想到了往昔的刀光剑影,想到了英雄的史诗,想到了抗战的豪情…… 是的,我与太行结缘了,我是山西的女婿,太行的故人新知,每当我从山东到山西,驰骋于晋鲁之间的时候,总爱吟咏自己写给三晋大地小诗——《行在山东、河南至山西的路上》: 火车的每一次颤动 都抖出我的思念 夕阳已渐渐远去 留下我慢慢向你靠近 阡陌在大地上交织着您我 铺天盖地的网 山东到山西就隔一座山 河南到你的身旁 也就一条河 太行是凝固在我心中的千古难泯的梦,她承载的是天地间造化的瑰伟,蕴育的是古往今来的丰盈和壮丽的人文;在她擎天拔地的雄伟中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在她钟灵毓秀的锦绣中,我领略到华夏的博大与辉煌。与太行结缘——我的祖先来自太行脚下,而今日我又作为山西的女婿,回归三晋大地,这岂不是缘分?——自古及今的,横跨太行表里的缘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