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随笔美文 >

随笔美文

描写西湖雨的散文随笔

随笔美文2021-04-20164举报/反馈

  远眺西湖,似乎东坡当年站在船头,把手浮须,把酒邀月,对湖吟唱“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情景,还忽隐忽现的飘荡在西湖上。下面是美文阅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描写西湖雨的散文随笔,供大家欣赏。

  描写西湖雨的散文随笔:烟雨西湖

  相思西湖,已达数年。

  公元二千零八年九月十五日,终得雨中一游。

  我看到的是一幅水光潋滟、山色空明、烟雨朦胧、霖露甘甜的富有神韵的绝美的写意画,那份欣喜,绝对是现代文明和自然灵性的交织融合。

  西湖仿佛通灵性,知道有朋自远方来,尽展她的千般风采、万般娇柔,就像一位蒙着面纱的少女,慢慢地揭开她的盖头,露出美丽的容颜,淋漓尽致地展现着“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如画美景。

  沿着著名的苏堤款款慢慢地踱进湖区,只见一条湿漉漉的小径蜿蜒深入,两岸垂柳、翠竹在雨幕中摇曳,如同飘拂的绿色彩带;拥在绿叶中的细碎桂花,散发出清冽的芬芳,就像黄色的火焰,装点着这个繁盛的季节和幽静清凉的湖山;晶莹剔透的雨珠,在柔美的树叶上滚动、颤颤微微地滑落,不由得不让人沉醉。我悠闲地展开花伞,让毛毛细雨无声、无影、无形地落上去,再悄然地滚落到草丛中、花瓣上、碧湖中。远山近水,楼台亭阁,一片静谧。湖面无波,不见明丽,只见含蓄空明。把手伸出伞外,顿感湿意,这样的意境,我不能不想起“沽衣欲湿杏花雨。

  ”的诗句,回味着这句诗的味道和意境,想起眼前已不是杏花盛开的季节,而满树的桂花正在雨中尽显娇媚。细雨在她小小的黄色的花瓣上,凝聚出无数颗晶莹的小水珠,颤颤地滑落下来。

  清人张云敖的七言绝句涌出脑海:“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满觉陇旁金粟遍,无风吹堕万山秋。”几番金风秋雨,梳理着西湖的美,孕育着西湖的神韵,仿佛所有的景物都在潇潇秋雨中,为西湖打开了心灵,树木多了几分苍翠,桂花多了几分娇艳,雨滴也多了几番轻柔,游人更是多了几番的风采和柔情。

  雨中的西湖,更加妩媚了。

  我呼吸着这里的草木的幽香,承受着大自然的爱抚,心灵在毛毛细雨中,与这位神奇潇洒的西子,悄悄而语。

  “淡妆浓抹”之句,又一次脱口而出。

  站在苏堤的美景中,抚摸柳丝,这婀娜的枝条含着雨水,将手浸湿,顺臂流淌。我不顾湿凉的雨水已经流进袖管,只在朦胧的烟雨中,抬头仰望苏东坡的巨大石雕像,遐思飞扬。

  他的诗句和雨水,已经打湿了我的西湖情结和飞驰的情思。

  人间天堂杭州的西湖,与北宋大诗人苏东坡的名字紧密相连。是他与西湖有缘,还是西湖与他有缘呢?我只知道,苏轼使西湖更加风光。他的著名诗句,使西湖名垂万世。

  公元1089年,不苟时不阿附的大诗人苏东坡,厌倦了封建朝廷里的那种倾轧险恶的政治环境,来到风光丽人、人才荟萃的杭州,任杭州太守。他沉醉于迷人的西湖景致之中,尽情地抒发心中的美好情感,描绘西湖之美,并留下了千古绝句。同时,造福于人民,主持疏浚西湖工程,用湖泥和葑草筑成了著名苏堤。不论是他的诗,还是他对西湖的治理,都把西湖永远地定格于至美的境界之中了。

  站在这著名的苏堤上,吟诵着后人留有“苏堤十里柳丝垂”的著名诗句,西湖早已是我梦中“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了。

  那一天,诗人在湖上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雨意西湖,山中云雾朦胧,飘飘渺渺,显出别一番奇妙的景致,善于捕捉领略自然美景意境的诗人,写下了西湖的晴姿雨态。他用奇妙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子,即西施。春秋越国美女,原为浣纱女,后被越王勾践选入宫中,献给吴王夫差为妃。诗人之所以把西湖比作西施,不仅因为两者同在越地,名字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资质,不用借助外物,不用依靠人为的修饰,即可展现美的风姿。

  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都是风姿绰约;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诗人的比喻得到了后人的公认和喜爱,“西子湖”也成为西湖的别称。苏轼诗歌的流传,也给西湖增添了光彩。只要一提西湖,人们自然就会想起他的诗、他的人以及著名的苏堤。

  此刻,我在西湖的岸边,吟诵着他脍炙人口的佳作,怎能不对这位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家巨匠肃然起敬呢?

  “东坡原是西湖长。”他已使这片湖光山色,享誉不衰千百年。

  那应该是烟雨飘飘的上午,我与伫立在西子湖畔的苏轼石雕像合影。我感觉他的胡须在飘动,他的衣襟也在摆动,他仍然吟诵在西湖的岸边吗?

  他真的就站在这片神奇的湖光水色之中。他曾经驻足在这里,从容自如地展露他的诗情;修筑堤坝,展露着他的政治抱负;然后,他静俏悄地离去。几缕云霞,几缕烟雨,早已随轻风渐渐地弥尽,留在这里的,只是他深深的足迹,一个打印在这片山水之间的文人的魂。

  石阶苔滑,檐雨滴答。濛濛细雨挟裹着历史的烟云,荡涤着风姿绰约、犹如出浴美人般的西湖,也拍打着岸边的细柳、芭蕉和冬晴树的枝叶。“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终于,这位文学巨匠隐湮于迷离的烟霞和唐宋的风采之中,而他笔下的一碧万顷的绿水青山,却永恒与世间。时过境不迁,人去景长存。诗人不在,西湖依旧。

  那绿水凝碧,青山苍翠,秋雨飘忽,雾凇扑面,水天一色,孤舟湖上的景致,怎能不让我发出思古之幽情?

  其实,苏轼与西湖同在。他的诗句,他的魂灵都与西湖同在。
(m.tAiks.com)

  这就是永恒!这就是不朽!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洲。”细雨仍在紧一阵缓一阵地下着,雨声也重一下轻一下的响着,淅淅沥沥,哗哗啦啦。雨点如同音乐般地砸在树上,枝叶一阵阵地微颤,把小雨珠摇落到小径上或西湖里。水天在雨中显得悠远、神秘。西湖美景若隐若现,模糊的美,把我带到了朦胧的世界。游人们熙熙攘攘地顺径而行,任秋雨打湿了衣衫打湿了思绪。将所有的生命渴望都唤醒起来,舞动起来。透明的湖水,葱翠的草木,湿润的土地,都在雨中散发着一种青翠的气味,那是西湖特有的迷离之美的气味。

  雨给了美丽妩媚的西湖平添了许多的雅趣,好像整个杭州的云都铺陈在这里了。它们层层叠叠地把西湖缠裹覆盖得风情万种,暗香浮动。一棵繁盛的树,一朵盛开的花,一条湿漉漉的小径以及一片涌动的碧波,还有远处朦胧的山峦和湖岸上起起伏伏的建筑,都抒写着最美丽、最动人的诗句。

  雨雾迷茫,山色朦胧。坐上游船,缓缓款款、渐渐慢慢的畅游在一泓碧水之上。大家聚集在船舱内,依窗观看湖上风光。深远的湖面一片模糊,晴天极目可触的明朗,此刻却是一幅深不可测的令人迷茫的东方水墨画。我选择了临窗的位置,透过如帘如雾的雨丝远眺,雷峰塔远远地伫立在湖的岸边,苍郁的树木簇拥在塔的周围,越发显得朦胧神秘,与湖周围若隐若现的建筑群一起,默默地观看着在湖上游玩的人们。如同一个个起伏的音符,烘托出了西湖的魅力。

  窗外,三个女孩和一个男孩嬉笑着穿梭拍照。男孩依靠着船舷,健硕的身躯挺拔、健美。三个女孩依次与他合影,每个女孩都与他有非常亲昵的动作,或搂住他的脖颈,或依在他的胸前,或抱住他的腰。我不知道这三个女孩与他的关系,兄妹?还是朋友?

  远处,著名的断桥在雨丝中静立,好像在默默诉说着白娘子和许仙坚贞的爱情故事,不禁怅然若失起来。现代人的开放和古典爱情故事交错地闪现,就连迷朦的雷峰塔,都越发地腼腆和温柔起来。

  难道当年的白素贞和许仙的爱情没有炽热和灵性吗?

  被法海压在塔下的白娘子,去深山为丈夫许仙寻找灵芝的白娘子,与法海大战金山寺的白娘子,一个个的镜头在我的眼前闪现。这条修炼了千年的白蛇,对爱情的渴望、执着,是多么令人向往!那刻骨铭心的爱,是那么的纯洁、经典。美妙的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含蓄的情感表达方式。此时,雷峰塔和断桥不再是自然景物,不再是一张退色的老照片,也不再是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而是一支清醇的古老爱情之歌的余韵,它是自然之心的清晰的实相,是人类心灵美好的图腾和栖息地。她穿越西湖之风千百年的岁月,唱响着千年等一回的爱情经典乐章,流传千古。

  “雨心碎,风流泪。梦缠绵,情悠远。我愿意与你一起化作一团火焰。”这发生在西湖之上的爱情故事,像灯火一点一点地亮起来,水波与灯光,互相辉映,如幻如梦。这景象真的使人息虑忘忧,物我两契。仿佛心灵得到一次洗礼,净化成一道不可或缺的独特的风景。

  西湖水,你纯美的波纹,像黑夜里的火把,让我找到了绵延千万年的灵魂的焦渴。

  西湖水,你美妙的爱情故事,让我的心胸为之一阔,眼睛顿时明亮。

  西湖水啊,此刻,我多想投身于这茫茫的烟雨之中,成为你雄浑磅礴、舒缓恬静的乐章,成为这乐章中最为生动的音符。

  从弱水三千中取饮一瓢吧,美丽的西湖之水,会在你的心上浇出千瓣纯洁的莲花。

  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船还在湖上*行,天地间烟雨茫茫,悠远而朦胧。苏堤和雷峰塔只露出若隐若现的影子,湖的四周的建筑也疏疏落落的,雨的美和西湖的美交融在一起了。这是浑然一体的朦胧梦幻之美,似置身于无垠的空间之中,水朦胧,景朦胧,人也朦胧,我在朦胧的美中,进入了朦胧的梦境。那些历史上的纷纭的攘争、烦恼、是非,统统地淹没在时间的长河里了,剩下的是山水的美、文人的魂,以及像西湖珍珠一样晶莹剔透的诗句,长存与记忆之中,成为不朽和永恒。

  描写西湖雨的散文随笔:西湖夜雨

  七月流火,但暑气尚未消散,初临秋初的杭州,潮热的气息在窒息的氛围之中氤氲,营造出犹如苦海的沉沦。

  在这闷热的杭城,且行一二,毛孔在蒸发的牢笼,仿佛刹那之间便被洗涤,得以沐浴与洗礼,时间游离,日移光转,窗透光连,便是焦灼的温度,阳覆白地,便是向背的隔绝。稍歇静待,未然沉殇,便悻然起身而出,漫步御街之中。

  街巷相连,大街架有天桥,几遍踱步漫游,觅得路行窄处,古风顿生,茶肆屋宇相向之间,左右行人匆匆各异,横街乃是流水潺潺,绿意轻缓,恍然便直下而泻,间或道路交错,相通之处,水声戛然,然仍通于路底,而到一处,倒是无影了。期遇便所求不得,人流攒簇拥杂,淑浅的流水在慌乱的踏行,延伸便是指向幽幽,于是未果泠泠而聆听所欲,所行的际遇,到底是察觉不到了,潜行将行者,又到底是茫茫罢了。

  颜色渐渐暗了,潮热不减,时光也暂时隐匿了声音,却依旧在循环不息,金霞远逸,亘天蓝灰。少倾乌云横积,天兵亲临,荧煌止兮欲雨潇潇,浮空荡兮得风阵阵,便是解衣欲睡,仍不敌秋风扶户,阖云闭月之感,料烟雨朦胧之际,翠岫绿衣之时,能得其一二,不枉阖家同游一聚,料想机会稍纵便难再续,时光相错便不复有,遂即未归宿榻之所,秀伞一撑,便同父母径直西湖而去。行程未得几步,雨势变大,胜景难从,街亭止步,车流横向,凼起积水,素衣周身,雨落如注,便如沐浴而归,悉湿得水,所谓心血来潮,望眼止于茫茫,欲雨郁郁,而又有何人拾欢。相离不过一二街坊,然不得其景其情,或诸沐雨以往,飘得晚风斜雨,玲玲飒飒,尽显的这一带方域,兀地萧条了许多,难以道尽心中的幽帘,便教这漫天的垂帘,做了完美的释义:

  万重九天飞来,生者为云飘渺苍峰,逝者为澍层染千山,到底弹指一挥,谷壑清秀,说罢须臾一晃,街巷明明。斯景景至,思绪游远——抑或九州风雷气宇嚣嚣,乍烈之后所余便是摧枯拉朽,电光火石亦有,惊雷亮闪也具,冲破者云光,糜烂之彩霞,日月之辉悉然为之一隐,天地之色皆便潜仪无光,空若长横匹练,雨若烟笼山居。

  厉雷滚滚之后,夏风肆虐之余,势渐缓而雨不住,式微式微,轰鸣光掠,匆匆一行便转目即逝,引得四野绚丽一时,犹如深夜寂静之时,昙花现影,于是一别便是恒久,散落在花开铁树的印象之间,光阴流转,长者非长,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烘托于时间的背影,渺小如斯。

  倘若候馆流雨,窗临暗夜,和烛火之微晕,摇晃影之青光,寸寸断肠所思,迢迢远处所系,梦未遂,枕未眠,可有家人并州怜,戚戚抱膝灯下,茕茕独立,与影二人对酌而已,暗云无月,又是怨尤的墨阳,洒落漆黑的光影。

  倘若红楼阁雨,清明浩天,满酯酒之青爵,祝轻声之祈愿,怀想渭城朝雨,自是飞花轻如梦,阳关三叠,便是丝雨细如愁,故国当去,旧游无期,消愁借酒,远去无人,楼外尽出是异域,情思却在故园曲。曲终人散,一地凄清,于是杜宇悲啼,莺声似故。

  倘若长亭临雨,青草萋萋,周寒衣之残泪,传缠绵之玉笛,残泪洒落近万千,便如飘飘暮雨纤,玉笛悲歌依杨柳,复关可归家人有?离离野草,独独长亭,胡马北风,越鸟南枝,行者一行三顾,极目而不愿其终;别者愁载车中,心哀而缓步难行,真乃触目凄凉多少闷。于是便是送别之时而歌曰:“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而此时西湖入夜,飘零骤雨;而此时行者即离,相视无语。

  落雨,哀切这入夜的一瞬,于是辘辘车过,卷起积水溅入亭下;亭下,无言默默倚杆而立,眼神游离不知所视;所视,便是沐雨苍天,宛若听得哀鸿一片;一片,旧绿连篇,沉沉终究不语而浸入西湖了。

  那九天云气相结,翻转沉积,多少功用气成交织,不过也是洒遍野域而不得其踪,入湖不过波浪微漾,惊起细末的颤动而消匿在广博之中,入土于是浸入不出,寻不得所在的归宿而消散在即出的艳阳之下,飘零万物之上,化水汽而隐遁,飘零山野清涧,摇身姿而转为空灵。怕是不变的期许,还是在即灭的一瞬,终究易主了。

  描写西湖雨的散文随笔:雨中西湖

  提到杭州,不得不想到西湖。

  今年十一长假,我有幸去了西湖,慕名前往,单单逢上了绵绵的细雨。

  到了半路雨就淅淅沥沥地下起来,细碎得很,像极了老年人的唠叨,又似牛毛一般的细密。心想,游西湖,得泡汤了。但转念一想,细雨中的西湖不是更有韵味么?我不禁暗吟起苏轼的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的,雨中的西湖堪比西子一样的秀美,而我,恰好在烟雨朦胧中邂逅了西湖,岂不正好?

  就这样,西湖在雨中与我扯起一段情缘。近处的湖面上,散布着大大小小的游船,有的小得很精致,上面有一个遮阳挡雨的帆布,两只桨在水面不停地划动着,很有节奏地那种。若打开音乐,那再好不过的了。当然,有晕船史的,千万别坐那种。宽阔的水面就在你的眼球下轻轻地荡漾着,你怕是招架不住了;有的大得可观,檐角翘起,金碧辉煌,人端坐其内,可以雅致地观赏外景,也可以闲聊,还可以翻阅手机微信什么的。总之,这段时间一定是属于你一个人的,或是你们两个人的。如果想坐的话,可以排队购票。看到那么长长的一队,心就痒痒的,但看到那么多游客,我弃了那份念想。与其站着排队等待,倒不如辛苦一下两只小腿,玩得实在。因为我在花亭湖就坐过比那个刺激得多的快艇,能跑40码,跟飞一样的快。

  稍远处一些岛屿,烟雨朦胧,人影晃动,如入仙境。雨具的移动艳丽了西湖的色彩,湖边蜿蜒的长廊像一幅游动的彩色画轴,西湖因此也生动了许多。雨丝飘飘拂拂的,轻纱一般,洇在头发上,眉毛上,鼻尖上,凉得很,风拂过,心尖上也沾上些许凉意。

  湖滨的树木,一棵连着一棵。樟树的枝叶伸向湖面,像是要舀一瓢西湖的水,洗洗青翠的叶面。垂柳守护在西湖边上,像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女兵,风中摇曳的柳枝,似乎是招呼着每一位来西湖的游客。

  湖边也不乏玩赏的动物。鸽子最多,白的白得清爽,灰的灰得可人。它们在梧桐树枝上轻快地飞着,栖息着,仿佛枝头就是它们的家。游人路过,都要抬头仰望一下鸽子亮翅的姿势,以及歇息的功夫。最是那灰色的松鼠,在游人的戏逗里,前爪紧紧地抓紧玉米棒,啃食着一份香甜。围拢的人们拿起手机,或是照相机拍照。而大方的松鼠,却摆出一副旁若无人的姿态,在玉米甜香的诱惑里,摆出一幅憨厚而又馋极了的吃相。特别是小孩,看到这个场景,脚都懒得动了,蹲了半天不肯离去,还嘻嘻地嚷着不休。

  西湖的秋天,全然感觉不到秋的气息,倒更像春天或是夏天,湖滨的一圈绿意,就包裹着夏天草木的味道。

  此刻,我站立岸畔,遥望一湖秋水,心中荡漾一湖情思。若是不逢长假,平常一个人游西湖,那西湖的景致就属于一个人的了。这份假想只能是装在心里。那时永远也难办到的。怎么可能,除非三更半夜,做一个疯子吧,嘿嘿……那刻,你就做一株樟树吧,静静地呼吸,吐纳尘世的浮躁;你就做一杆青翠的竹子吧,在宝石山上就着石阶,聆听林间雀子振翅的声音是怎样跌进西湖的水中。沈从文写给妻子张兆和信里,有这样一句深情的话话:“我就这样一面看水,一面想你。”眼中流走过多少人和事,生命中有多少相遇,只有自己装着一份最清醒的忧与乐。

  西湖就这样在雨中与我邂逅,烟雨空蒙,柔媚动人。不知不觉,天色暗下来,倦归的鸟鸣,催我迈向迎面驰来的公交车。

  第二天,我们相约来到了西湖断桥。

  断桥,也是西湖“十大景点”之一。每当瑞雪初霁,站在宝石山上向南眺望,西湖银装素裹,白堤横亘雪柳霜桃。断桥的石桥拱面无遮无拦,在阳光下冰雪消融,露出了斑驳的桥栏,而桥的两端还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依稀可辨的石桥身似隐似现,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桥面灰褐形成反差,远望去似断非断。

  断桥,也不乏一段美丽动人的传说。很早以前,西湖白沙堤,从孤山蜿蜿蜒蜒到这里,只有一座无名小木桥,与湖岸紧紧相连。经过日晒雨淋,桥板经常要烂断,游人十分不便。桥旁有一间简陋的茅舍,住着—对姓段的夫妇。两人心地善良,手脚勤快,男的在湖里捕鱼为生,女的在门口摆个酒摊,卖家酿土酒。因酒味不佳,顾客很少上门,生意清淡。一天,日落西山,夫妇俩刚要关门,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白发老人,说是远道而来,身无分文,要求留宿—夜。段家夫妇见他年老可怜,热情地留他住下,还烧了一条刚从西湖里捕来的鲤鱼,打上一碗家酿土酒,款待老人。老人也不客气,一连饮了三大碗,便倒在床上,呼呼入睡。第二天早晨白发老人临别时,说道:“谢谢你们好心款待,我这里有酒药三颗,可帮助你们酿得好酒。”说罢,取出三颗红红的酒药,告别而去。段家夫妇将老人的三颗酒药放在酿酒缸里,酿出来的酒,颜色猩红,甜醇无比,香气袭人。从此,天天顾客盈门,段家猩红酒名扬杭城,生意一天比一天兴隆。段家夫妇拆了茅舍,盖起了酒楼。他们为了感谢白发老人,积蓄了一笔钱,准备好好答谢他。岁月流逝,一晃三年。这年冬天,西湖大雪,白发老人冒雪来到段家酒楼。夫妇俩一见恩人来到,喜出望外,留老人长住他家。然而老人第二天便要告别。临别之时,段家夫妇取出三百两银子送给老人。老人笑着推辞说:“谢谢你们夫妇—片好心,我这孤单老人,要这么多银钱何用?你们还是用在最要紧的地方吧!”说罢,便踏雪向小桥走去。段家夫妇站在门口相送,只见老人刚跨上小木桥,脚下一滑,桥板断啦,老人也跌进了湖里。夫妇俩急忙跑去相救,忽见白发老人立于湖面,如履平地,微笑着向他们挥挥手,飘然而去。段家夫妇这才知道,白发老人不是凡人。想起老人临别说的话,使用那笔银钱在原来的小木桥处,造起了一座高高的青石拱桥,还在桥头建了一座亭子。从此,游西湖的人,再不怕路滑桥断啦。乡亲父老怀念段家夫妇行善造桥的好事,便把这桥称为段家桥。后来,因为“段”、“断”同音,使被称为断桥。而真正的断桥,却不是这样。

  断桥残雪是西湖上著名景点,以冬雪时远观桥面若隐若现于湖面而著称。这次来虽没遇到这种自然现象,但它与白娘子和许仙的凄美故事,留存在人们的心中。不论是哪一种传说,都给西湖烙上了迷离的影像。

  那天去断桥,游人特别多。执勤人员站在桥头,指挥游客行走的路线,机动车一概不许入内。我跟着游人一道进入断桥,扶栏远眺,莲舟泛动,游艇轻荡,湖面上摆满了游船,也浮起一船的笑脸,溅起一船的笑声。水面好像被游者快乐的心境铺展着。再往前走,七个巨大的红色氢气球,悬浮在半空,飘着精致的彩带,披上了节日的盛装。断桥之上,也有一些滞留的游客,他们好像还没欣赏够西湖的景色。

  来到白堤,游客有的站在堤岸上观赏风景,有的席地坐在草坪上,有的拿着钓杆把浮子甩向湖面,更有一对对恋人抱腿坐在草地上的……不管是哪一种,我想,他们游的是心情,是闲情,更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愉悦。要不是朋友约我过去,我还会前往,看看那一公里外的苏提春晓,平湖秋月。据说,苏堤春晓是西湖十大景点之首,不去,有点可惜。好吧,留点念想也好,人生也许就是这样。

  远处的塔,烟雨中,朦胧着一份神秘,矗立着一份特有的尊严。

  原以为那塔就是雷峰塔。第二天上午,约了一位朋友同行,他也不清楚。他说,去了就会知道的。

  当我们走上石阶时,两边的茂林修竹牵手相迎。台阶上湿湿滑滑的,发间感觉有几滴凉水偷袭,那是竹子特意捐赠给我们的。也许几乎每一个雨天来宝石山游玩的客人,都会受到这样的礼遇。

  来到塔脚,透过茶社的玻璃窗,里面坐满了闲聊品茶的人,或是寻一处静地。几桌上备好一个个青瓷茶壶,古老的空椅子像是专为我们留下的。旁边设一书社,正好为闲情逸致的游客提供了观赏的处所。也有一对对青年男女私聊。反正,这里就是养性之地,谈情的栖息之处。

  抬脚往上走,一座青砖砌就的塔身跃入眼帘。走近一看,碑文上刻有“保俶塔”三个大字,它也是西湖“十大景点”之一。真正的雷峰塔远着呢,它栖身于西湖的深处。关于保俶塔,也有很多传说。

  若要追溯保俶塔的来历,它是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汉族古建筑。坐落在杭州市宝石山上,名字很多,又名保叔塔、宝石塔、宝所塔、保所塔。据载始建于五代后周年间,原为九级,北宋咸平年间重修时,改为七级。历代曾多次修建,现在的实心塔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按照古塔原样修葺的。1997年更换朽坏塔刹重新修葺,此后,保俶塔一直保持完好至今。袁宏道的《西湖游记二则》,其中也有这样记载:“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心已飞湖上也。”说保叔塔,其实应该写作保俶塔,是北宋初年吴越国所建。但不管怎样,这座塔确实是一座古塔,是西湖的旅游胜地,也是最佳的选择。

  宝石山,因了塔而闻名;保俶塔,因了山而特别抢眼。此山石头多为奇形怪状,有“宝石流霞”、“寿星石”等景点。游览的路线多为凿通的石级,景区原生态好,古木森天,盘根纠缠,阴翳蔽日,大半个杭城尽收眼底,西湖更是毕显美景。

  我坐在石头上,看着雨中的西湖景色如此之美,犹如一位端庄文静的女子正在梳妆,岸畔还在滴落雨水的柳条不正是她的发丝吗?西湖不愧是人间天堂!我想,有机会,我还会再来的,因为雨中的西湖留给我的念想,实在太多太多……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而我,山也登了,水也赏了。至于是仁者,还是智者,我自己也糊涂了。反正山因水而峻拔,水因山而灵气。西湖真不愧是天下山水文章,我是醉了,醉在一湖烟雨中。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