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随笔美文 >

随笔美文

别了,我的杨板!

随笔美文2021-04-20168举报/反馈

  喧闹折腾了近一年的撤乡并镇工作终于尘埃落定,临澧原有的十八个乡镇,有八个完成了历史使命,尘封进了文字资料和人们的记忆之中。杨板乡,我的血疤与成长的家园,作为一个建制乡镇的名字,也没有任何悬念地走完了最后一程。如一个迟暮沧桑的英雄,终究没能逃得掉残忍的岁月挥向他的最后一刀,血溅青史,名留身后。

  撤乡并镇的消息刚传出,我的同学战友等QQ微信圈里便人声鼎沸,而那些在外地工作和生活的朋友亲人,更是百倍的关注,时时探听着事情的进展。特别是同学群里与我同属杨板籍的十多个同学,从一开始便弥漫着一种低落的情绪,越是迫近最终,情绪越是悲观,至最后的伤感。是的,杨板作为一个人口偏少、区位势不明显、经济欠发达的农村乡镇,命运是可以预见的,只是没有想到,她最终居然以一分为三这种近乎车裂的方式告别历史。是的,我要用“车裂”,也就是五马分尸这个词来表达我那一刻的情感,因为当有人把最终的结果以文字方式贴入群里时,在那些保留住了自已家园名字的同学庆贺之后,是我们这些失去了家园名称同学集体的沉寂,甚至可以说是默哀,继而出现的是挥手告别和泪流满面的表情。这虽是虚拟的世界,却同样有着真实的情感,好几个同学后来都表示,当时他们真的哭了。是的,我承认,当时我也没出息地流下了莫名的泪。那一刻,我们真有寄人篱下流离失所的感觉。

  于是,读书时关于我们杨板同学的一个桥段被大家反复提及。1991年9月,临澧四中高一某班,物理老师尹成军走进教室,放下讲义,面无表情吐出一行字:哪些同学是杨板的,站起来!不明就里的我们面面相觑,一个个期期艾艾的站了起来。1、2、3……13个,知道为什么叫你们站起来吗?杨板今天又**了!稻田抢水,死了三个!知道公安局的人怎么说杨板人吗?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杨板佬打电话!杨板佬电话一打到公安局,准是**了!穷山恶水出刁民,说的就是你们杨板人!一顿毫无来由对我们杨板的数落炮轰,弄得我们也像犯了什么错似的羞愧难当。坐下!当我们刚坐下长舒一口气时,尹老师幽幽地来了一句:其实我也是杨板人!班上顿时哄堂大笑。再看老师,脸色依然冷竣得没有任何表情,好像这发生的一切与他无关。也确是,那几年杨板接连发生过几起恶性案件,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这个冷幽默迅即风传全校,一下子把我们杨板人的身份凸显了出来,一直到今天,每每有同学大聚小聚,总有人把这个主题并不太严肃的往事捞出来相互打闹取笑一番。没承想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年这个故事的背景板都被撤了下来,想想,真是造物弄人,世事难料啊。

  其实,如果不是当年读高中时发生的这个故事,我对杨板的归属感也不会那么强。因为从地缘上来说,我老家杨板乡太山村戴家湾组位于当年的杨板乡与望城乡、修梅乡的交界处,我读书启蒙是在当时的望城乡九子村小学,从小学到高中没有在杨板乡地域读过一天书。有时大家说起杨板的事,问起杨板的人,我都一脸茫然,但二十多年前尹老师的那个冷笑话,让我一下子从心理上回归成了一个彻底的杨板人。以后在任何场合,我都以一个杨板人傲居,并不忌以“**犯”与“刁民”的隐释。再到后来,我以杨板籍的身份当兵入伍,更加剧了我对杨板的融入感。是啊,我出生在“杨板”这块贫瘠的土地,吃着这里的稻米长大,是这里的山水赋与了我健康的体魄,是这里的乡坊亲邻催化了我灵秀的智慧。走过千里万里,踏遍塞北江南,只要听到或者提及“杨板”二字,血液里就会升腾起另外一种温度。这种温度,曾让我对酒当歌泪洒他乡;这种温度,曾让我归心如花暗夜芬芳;这种温度,曾让我激越文字独自神伤。那些苦和甜的日子,这两个字给我过柔软与希望;那些快和慢的时光,这两个字给我过慰藉与力量;那些远和近的回忆,这两个字给我过温暖和亮光。

  蜜罐里长大的90后00后这代人定然是无法理解我们这份情愫的,他们对这类改革也自然毫无感觉。在如今交通、信息畅通无比的时代,人们的地域化观念也越来越淡薄,什么经济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等一些反自然生存规律的号召更是让人们不知家归何处,心属何方。就像中国留学生中秋赏月时,那些外国人总不理解中国人为什么总纠缠于一轮明月般茫然。多年前在广州曾遇到一个五十多岁的慈利人,当他知道我是常德人时,颇为伤感的说:我其实也是常德人,八十年代慈利县才分出去,不过总觉得有点后娘养的味道,心里一直还是认为自己是个常德人。是啊,有些东西就是这么奇怪,它没根没绊,无边无形,却具有痛并快乐的魔力,让你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像一根绳索,勒得你无法呼吸,甚至频于死亡,你却依然能幸福的笑着。所以,有时哪怕只是换一个名字,却可以像抽掉一缕魂魄似的,让你终生回不过神来。

  似是先见之明,前年国庆节高中同学毕业二十周年大聚会时,在大合影后的喧嚣之中,我突然想起当年尹老师对我们杨板同学的揶揄之事,于是招呼杨板籍的十五名同学照了一张合影。今天,再看这张合影上之人,有的归入了烽火乡,有的划进了修梅镇,而我跳入了安福镇,没想到当初灵光一现的这张合照竟成了同学们以“杨板”之名的绝唱。二十多年前与二十多年后的两事相叠,似是冥冥之中便有了某种注定,令人唏嘘。

  别了,才知伤感。走了,才觉珍惜。杨板,我亲爱的杨板!当看着你一步步隐入历史的大幕时,我才知道,原来我的血脉里,也涌动着余光中般的乡愁。

  别了!我的杨板!

  编辑点评:

  作者一位老兵,以杨板籍的身份当兵入伍。当回忆自己在杨板乡的日日夜夜,心里很不平静。回忆那里的一草一木,一云一烟,都会让作者浮想联翩。特别是杨板乡历史文化的厚重,更让曾是老兵的作者感慨万千。乡愁,乡音,乡情.....萦绕在生命里。我出生在“杨板”这块贫瘠的土地,山水的灵性和智慧,滋养军人的情怀。好文共赏!感谢赐稿!问好刚子!春节快乐!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