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年表先会
今年年初的一天,我在家里翻箱倒柜查找一篇过去的报样,虽然未尽人意,但是偶有新的意外收获,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不已。 那是一张极度发黄残色的文件,红色的文件头清晰的显示这是一份1993年的永城县委宣传部文件,关于表彰新闻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共有五张。曾接触过档案工作的我如获至宝,于是将它轻轻挑出来,重新摆放面前,饶有兴趣的仔细端详,从外观看这份文件的两个订书钉已经锈蚀斑斑,和所订上去的文件纸牢牢融为一体密不可分;从文件内容的字迹来看,所有文字都是经过手工油印而成的,油墨深深浅浅粗细不均,和现代的电脑打印系统根本无与伦比。文里字间像是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和时代的巨变。 那是1992年,我在乡下因为写稿突出,被当时的永城县委宣传部力荐到一个偏远乡镇任专职农民通讯员,那个乡镇历年宣传工作滞后屡受批评,我临危受命深感压力沉重。为了能尽快跳出农门,我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遇,工作任劳任怨笔耕不辍,当年我就在地级以上新闻单位发表稿件四十多篇,不仅实现该单位发稿零的突破,而且还让单位在省和中央级的报刊上不时“露脸”,到年底该乡被县里评上“先进单位”,我本人也被评上通讯员一等奖,这让领导大喜过望,自然受到领导的赏识。曾记得在那次召开的新闻工作表先会上,我和单位的领导被风光一番之后,县里的领导还特的安排地区报社的记者对我采访,文章发表以后,一时间我又就成了当地的“小名人”,写稿积极性越来越高,一发而不可收。 有一件事我非常难忘,那一年麦收期间,我放假回家里割麦,家家户户正忙着趁着地湿轧场,我连夜写了一篇关于抓紧时间抢收抢种的稿子,天明准备到十里之外的乡邮局寄走,那时不像现在有电脑用邮箱发稿子,为了不耽误干家里的农活,我吃过早饭急匆匆骑上自行车,揣着写好的稿子寄走再说,当时地上刚刚下过一场爆雨,路上处处泥泞,自行车十分难骑,眼下只有一条省道好路能通到乡邮局。我家住在农村,离省道有四五里地远,为了能早早把稿子寄到报社编辑部,我从家里一出门就扛着自行车到省道,一路滑倒好几次,全身就像落汤鸡一样,好在那时年轻事业心强,统统置这些与不顾,等来到省道上,身上早已汗流浃背,嘴里上气不接下气,便又匆匆登上自行车,飞快向乡邮局赶路,等快要来到邮局时,顿觉自行车头猛地一沉,方向把突然失控,随即只听“咔嚓”一声响,我的自行车前叉子一下断裂成两部分,我的整个身子重重压在堆积在地上的前自行车轮子上,车把死死顶住我的胸前,我疼痛难忍,不知过了多久才慢慢爬起来,忍着刀剜心般的疼痛,一步步来到邮局把稿子发走。后来我到医院一检查,前三根胸骨粉碎性断裂,局部瘀血,医生建议立即手术。手术后,我躺在病床上,人虽在医院,但一个整心仍系在写稿上。不久我就劝服家人,坚持回到单位边疗养边工作,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的辛勤汗水终于换来了丰收的硕果,我欣慰,我自豪,但是我的付出,其个中滋味是任何人所无法体会到的。 看着眼前发黄的表彰文件,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心潮澎湃,当年的那个我和那帮文友们,都已不再年轻,如今的我已变得两鬓斑白眼花耳背。让我引以自豪的是,当年的许多像我一样的“土八路”笔杆子,之后通过辛勤写作,都纷纷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摇身一变成了令人羡慕的公务员,当年的通讯员罗文现在当上了省里大报的编辑记者;通讯员余化敏如今走上了副处级领导的工作岗位;通讯员李厚健等人还著书立说,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前年我也有幸加入到省作家协会的行列;更令人骄傲和不可思议的是,当年默默勤奋笔耕的通讯员李亚,如今还当上了河南省的副省长,成为永城通讯员的骄傲和自豪!一转眼近三十年的写稿生涯过去了,就像闭上眼刚刚做了一场梦似的,人生苦短,只有不断拼搏,才能收获到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