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一百个道理,不如懂一个方法
文/雾满拦江 (01) 有朋友在回复中问我:老雾,你好象不太爱说男女情感的事儿,是不是受过伤? 这个……伤是没受过,但受过刺激。 很严重的刺激。 (02) 几年前的事儿了,深圳的朋友打电话给我,说有个情感专家到北京开场,要我去帮衬一下。还说这个专家绝对货真价实,不忽悠不大空,即真诚又实在。许多人听了他的讲座,化开了心结,融和了感情。 朋友威胁说,对于真正有价值的专家,我们应该有个正确态度——这意思是说,如果我不去帮衬,就是我的价值观有问题。难免欺名盗世之嫌。 只好去了。 到地方吓我一跳,这专家是个很年轻的少妇,三十来岁,灵慧优雅,气质夺人。 她开的是小场子,只有十几个听众,虽然稀拉,但是专注。 讲了大概一个半小时,开始听众提问。 一个身材微胖,脸蛋红扑扑,眼神会说话的女人拿到话筒:请问,人说男人都是花心的,要如何做,才能收住男人的心? 情感专家笑了,说:这个问题,很容易。我可以拿我和我老公的感情做例子,我和我老公,是经历了五年爱情长跑,才修成正果的。结婚七年,仍在蜜月期。我要告诉你的是,不是男人花心,是你的魅力值不高。掌控情感必须要收放自如,就好象放风筝,太松了会失控,太紧了会绷断。这需要你有颗悠然淡定的心,不疾不徐的节奏,给他足够的自由,给他最需要的尊严,还要把他的心维系住……吧拉吧拉,诸如此类,说了许多道理。字字句句,泌人心脾。 灯不点不亮,话不说不透。专家的话,让迷失于情感中的男男女,看到了幸福的希望。 道理讲完,专家问:还有什么问题吗? 提问的女人点点头:最后一个问题,你打算什么时候和老公离婚,放他自由呢? ……纳尼?专家被问懵了。 女人笑道:别装糊涂好吗?你老公早就不爱你了,还婚后七年犹在蜜月,还要脸不?我就是你天天在家里骂的那个狐狸精。你如果真的还爱他,就别死皮赖脸的缠着他…… 草你酿……专家突然发出一声可怕的尖叫,十指如钩,疾扑过去:原来是你这个不要脸的骚货,破坏别人家庭,你还敢自己送上门来,老娘今天打死你…… 现场顿时大乱。 ……事后,我在电话里跟朋友稍微说了下现场发生的事情。朋友哈哈大笑:听说了听说了,圈子里早就传开了,竞争对手嫉妒她,派人砸场子是不是?我叫你去不就是防这事儿的吗,你以前不是挺能打的吗,怎么这次不出手? 打你妹……我把电话挂了。 (03) 我的记忆应该没错。 这位情感专家,其实自己就面临着严重的情感危机。而且她的反应,严重背离她所讲授的道理。 说什么竞争对手砸场子,那只是专家也要吃饭,不得不这样说而已。我也是因为这个,几年不说这事。 但现在,时过境迁,说也无妨了。 (04) 说起理论口如悬河,但一遇到真章,就立即露馅了。这样的情形,并不少见。 新东方的艾力,说过一件事。他有个朋友,绰号道理王,什么道理他都懂,从古埃及文明到比特币他都能分析得头头是道,对娱乐八卦和婚姻人生也可以娓娓道来。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发现一个赚快钱的绝招。 但这些道理,在实践中的效果,却是极端可疑。据艾力叙述,到他说这事儿时,道理王仍然租蜗居,不停的在各个行业来回跳槽,活得困窘不堪。 前段时间,网络上有篇热贴,大意是少帅败家。讲一个富二代,从几所大学学到了N多的经营方法,毕业回家时,恰好老爹病倒住院,这孩子立即宣布走马上任,等到他爹发现不对,急忙忙出院时,这孩子已经把家业经营得所剩无几。如果他爹再晚出院几天,恐怕不只是产业败光,还得欠人家巨额负债。 这种情况,是现实的常态。 歌德在他的《浮士德》中说:一切理论都是灰色的,只有生活之树常青。 人生不是道理的集成,是极细腻的实践博弈。懂再多道理,不如懂几个具体的方法。 (05) 说起道理纵横睥睨,实践起来灰头土脸。怎么解释这怪异现象呢? 这大概……原因有几个: 第一个,道理是静态的,而现实是互动的。 诸如教育孩子,几乎所有的教育理论,都是静态的,相互矛盾自说自话。有的讲宽容,让孩子健康成长。有的讲严厉,让孩子懂规矩——但如果你真的有了孩子,就会发现,孩子并不按你的理论出牌。 如果你敢跟孩子玩宽容,孩子就可能突破你的底线,奔着熊孩子的道路大步狂奔,你追都追不上。 如果你跟孩子玩严厉,孩子就可能变得懦弱胆小,内向自闭,仍然让你束手无策。 有经验的父母懂得,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和孩子形成良性互动,让孩子进入自我教育的状态。但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天知道这个孩子究竟适合哪一个道理?只要第一步不对路子,就会局势逆转,太阿倒持,让孩子反过来控制你。 成功的家庭教育,让孩子学会控制自我。 失败的家庭教育,孩子只学会了控制父母! ——单只是个孩子,都这么费劲。而我们在现实之中,每天面对数不清的人,每个人都比孩子复杂千倍百倍,哪个浅显的道理,能解决如此复杂的人生? 企业管理,更是超级复杂的人性博弈,明智的管理学不说那么多废话,就一句——最完美的管理,就是最合适的。至于什么叫合适?什么又叫不合适?你自己琢磨吧。 (06) 道理多是抽象的,现实却是具体的。 抽象的意思是说,实际上多数道理,差不多接近于玄学。 就比如说,善良比聪明更重要,这话大家都点头。头点过了,再让大家说说什么叫善良,这可就麻烦喽。 你看到一个员工偷拿公司物品,据为已有。这事你说出来是善良?还是不说是善良?如果说,你是直接劝诫当事人是善良?还是告诉主管老板是善良?如果不说,你这明摆着是纵容同事的恶习,坑人也没你这么个坑法的。 如果你劝说当事人,最大的可能是会被对方先下手为强,先在老板面前告你的黑状,把你赶走以保护自己——如果你先对主管老板说,就因为一点小事,你告黑状砸人家饭碗,这叫哪门子善良? 你看看,这么点小事,就把你逼进死胡同了。说出来不善良不说出来更是居心叵测,你说这个道理你如何应用? ——我们听来的,看来的道理,多数是这种情形。咋一听极有道理,但就是禁不起实战。 道理是抽象的智慧,只有心智过人者,才有能力掌握并运用。智慧程度不足,知道这些道理也没用。 (07) 第三个,道理是普遍性的。而现实却特殊的。 仍然拿善良这个话题来说,此前网络上有个例子: 说是一个军阀,部下偷睡了他心爱的女人。军阀经过痛苦的思考,决定成全对方,就把女人给了部下。不久在战场上,部下知恩图报,拼死冲杀,救了军阀的命。 而另一个军阀,心爱的女人也被部下给睡了,他也是忍痛割爱,成全对方。但部下却认为军阀早就想甩掉女人了,自己成了接盘侠,反而更憎恨军阀。就勾结外敌,杀掉了军阀。 ——哪怕事件的情景,完全一样,但面对不同的人,结果也各有不同。这种人性博弈的个性化,远非是道理所能涵盖的。 所有的道理,都有个隐含的前提,预设对方是个善良的人,憨厚的人,滴水之恩报以涌泉的人——人在非博弈态势时,确实是这样。但一旦遭遇常态博弈,表现却完全不同。 (08) 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这句话的道理何在? ——万卷书上,不过是静态的道理,是抽象的、原则性的、没有明确定义的。而行万里路,却会遭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见历五花八门的人性,才有可能感受到动态的、具体的、特殊情景下特殊处理的现实法则。 只有你见历多了,才会自行总结出道理。 (09) 进入社会,年轻人就会知道,所有的道理,落到实处,不过是一个又一个精确而细微的方法。 只有逐次掌握这些方法,在你的脑子里融汇贯通,才会慢慢凝结成真正属于你的、富实用价值的道理。 (10) 比如说,善良比聪明更重要这句话,要做到的话,无非不过是两步: 第一步,不做伤害别人的事儿——这一点容易。 第二步,不说让人反感的话,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大家喜欢的人。 第二步就难了,要应用到极精细的语言技巧。大道理是做人要有同理心,说话时换位思考,体谅对方心情。而方法,就是你知道哪些话能够让你赢得友情,而哪类型的话,又只会给你带来敌人。 如果你说:我说话你听见没有?这是招来敌人的表述。 改说:我说清楚了没有?这是传递友情的表达。 他嫉妒我……这是招人反感的话。 我可能有叫他看不顺眼的地方……这是赢得同情的话。 我就这样,不服你咬我……这是打架用语。 您千万别介意……这才是好好说话。 听不懂你在说什么……这是挑衅。 对不起,我刚才没听清……这才是对话。 你错了……这是战斗语言。 原来你这样想啊……这才是接受对方。 我这人一向正直,就是看不惯……这是招来敌人的用语。 我可能是情绪化了……这样虽然易招来攻击,但胜过攻击对方,引发仇恨。 他们是针对我,故意刁难……这话没人爱听。 肯定是我什么地方不对,让大家不满意……人们爱听这个。 ……总之,凡是可能招致冲突或引发敌意的,都是我是人非。我对人错。凡是能够让对方接受的,必是我非人是,我错人对。 一旦你掌握了这种语言技巧,就容易赢得朋友,赢得信任——回到前面的怪题,设若你看到有同事偷拿公司财物,这时候无论你是对当事人说还是对主管老板说,亦或是闭嘴不言,都不会有问题。因为大家已经接受了你这个人,信任你并服膺你,你说什么,大家都接受。而如果有人攻讦你,就会引发大家的反感。 前面说的家庭教育困境,也是这样。 如果你本人,不懂说话的技巧,孩子耳濡目染,学到的也只是挑衅暴躁,形成的是冲突型人格。但如果你知道话该怎么说,就知道该怎么做,不需要花费心思绞尽脑汁,孩子自然会学会这些。 你人对了,一切就对了。 反之,如果你没有掌握这个方法,无论你怎么做,怎么说,都会让自己陷入不利态势。因为你人没有做对,说什么大家也不信。大家不是不信你的话,是不相信你这个人。 让我们从具体方法开始,先把人做对,让人尊重你,信任你,你就有道理了。人做不对,任何情况下都是你没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