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刘庆峰:坚守梦想的语音拓荒者,18年创造出1000亿市值
文/清如 【人物名片】刘庆峰,科大讯飞董事长。 为了实现语音梦想,刘庆峰坚持不懈、一往无前,在语音领域默默蛰伏了18年,终于迎来大爆发。 刘庆峰从小就喜欢数学,聪慧过人,高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被中科大电子工程系录取。 在人才济济的中科大,刘庆峰依然难掩光芒,数理方程、力学、电磁场、光学等课程成绩都是全系第一,并且当上了班长。 大二那年,电子工程系的博导王仁华教授找到刘庆峰,让他跟着自己做语音技术研究,从此一扇新的大门向他打开。 做研究时,王仁华教授只管大的研究方向,具体试验充分放手。所以,大三的时候,刘庆峰就带队参加了国家863项目。 之后,他又带队参加了全国“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其参赛作品“语音合成系统”以优良的语音自然度,荣获一等奖。 在“挑战杯”竞赛中一鸣惊人的刘庆峰也吸引了华为的目光。1996年,华为邀请刘庆峰去深圳优化114电话语音平台。 仅仅两个月,刘庆峰就使电话语音接近于真人语音。最后华为在4万元研发经费的基础上,又追加了1万元的奖励。 “看来,语音技术真的可以实现产业化。” 刘庆峰决定一边攻读博士,一边创业。得到王仁华教授的同意后,他召集了十几个兄弟,开始追寻语音梦想。 刚开始,大家认为只有研发才有意义,其它不重要,于是将大量的运营工作交给了福建的一家企业。 没想到,福建那家企业为了快速盈利,强迫团队四处试错,结果没有一个做深做透的,团队也被搞得精疲力竭。 刘庆峰当机立断,“必须回归语音识别技术,做不好,我半年就走人!”1999年,刘庆峰正式创办科大讯飞,并且出任CEO。 当时,刘庆峰团队拿到了第一笔3000万元的融资,“并利用这笔钱将国内语音技术比较好的中科大、中国科学院声学所和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的资源整合在了一起。” 很快,“畅言2000”的电脑软件问世,这是一款能把语音自动转换成文字的软件。 之后,他找到华为,希望把语音合成技术嵌入到华为的系统平台上,华为答应试一试。可是,测试报告出来,产品存在诸多问题。 一周时间内,刘庆峰团队废寝忘食,努力解决产品缺陷。后来得到华为的高度肯定,从此双方开始了长期合作。 而团队也终于找到了适合的商业模式,“把技术嵌入合作方的系统平台上。” 到2000年底,刘庆峰拓展了50多个合作伙伴,公司账面也有了500多万的收入。 但是,做语音产业前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科大讯飞很快陷入资金困境,最艰难的时候,“公司账上只剩20万元,只够维持2个月”。 刘庆峰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和大家说明公司的真实情况。“语音产业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来进行技术积累,别说过100亿,就是过1亿元规模,也不可能两三年达到。” 那段时间,大家都在私底下讨论公司该何去何从。刘庆峰一锤定音,“未来,语音是公司的唯一方向。” 尽管当时月薪仅有3000多元,团队成员还是全都愿意继续坚持下去。 稳定军心后,刘庆峰开始四处寻求融资。在一次全国青年大会上,刘庆峰遇到郭广昌,两人一见如故,郭广昌当即表示要投资。随后,联想投资和英特尔也相继入股。 2001年底,刘庆峰将业务延伸到旅游信息服务、工商税务查询等,以智能语音替代人工服务。2002年上半年,他开发出智能语音芯片,植入家用电器、车载系统和儿童玩具等终端设备。 终于,刘庆峰等到了人工智能的风口。2004年,科大讯飞扭亏为盈。2008年,科大讯飞成功登陆深交所,成为中国语音产业唯一的上市公司。 2017年11月,科大讯飞市值突破1000亿大关,蛰伏了18年的刘庆峰终于实现梦想开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