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百科 > 阅读答案 >

阅读答案

“《梅圣俞诗集》序”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2021-04-14175举报/反馈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梅圣俞诗集》序”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梅圣俞诗集》序”阅读答案1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有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生平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文详矣,故不复云。

  (选自《古文观止》)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兴于怨刺怨刺:怨愤讥刺B.不求苟说于世说:通“悦”,取悦

  C.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掇:选择D.辄序而藏之序:次序

  【小题2】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困于州县不得奋见于事业

  B.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圣俞以疾卒于京师

  C.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

  D.其家宛陵得其遗稿千余篇

  【小题3】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B.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

  C.不得奋见于事业D.其为文章,简古纯粹

  【小题4】对下面文言语句的翻译无误的一项是:()

  A.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译文:那么就不是诗让人贫穷,原来是诗人贫穷了然后才写出技巧高明的诗呢。B.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

  译文:从做孩童的时候起,他所写的诗就使年长的人惊叹。

  C.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

  译文:可是当时没有贤愚之分,一谈到做诗,一定向圣俞会求教。

  D.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译文:王公虽然很了解他,也没有果断的推荐他。

  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B

  “《梅圣俞诗集》序”阅读答案2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 达:通达

  B.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 凡:共

  C.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 徒:仅仅

  D.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 次:编次,编纂

  2.以下各组句子中,都分别能说明梅圣俞穷而后工的穷和工的一组是(3分)

  ①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

  ②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

  ③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

  ④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

  ⑤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

  ⑥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修提出了穷而后工的观点,世间所流传下来的诗,大多是出于古代困厄之士之手,而且诗人越是困厄,写出来的诗就越高妙。

  B.大凡胸藏才智、抱负,却又不能在当世施展的士人,将内心郁结着的忧愁感慨愤激等情绪,寄托在他们的作品之中,所以能写出了人们所难于言传的感受。

  C.欧阳修认为,梅圣俞一直不得志,使得他在诗歌创作上穷而后工,写出了很多优秀的诗歌,但他到老也不得志,是非常可惜的。

  D.题目中的诗集是选取梅圣俞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欧阳修酷爱梅圣俞的诗作,所以就替这本诗集作序并把它保存起来。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4分)

  (2)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3分)

  (3)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3分)

  参考答案

  1.A

  2.D

  3.D

  4.(1)(既然)这样,那么不是诗歌能使人不得志,大概处在不得志的境地然后诗歌能写得精巧。(4分,然则、穷、殆、工各1分。)

  (2)然而当时不论贤能和愚笨的人,谈论诗歌的人一定向梅圣俞请教。(3分,无、语、求之圣俞的句法各1分。)

  (3)我曾经酷爱梅圣俞的诗歌,却担心不能完全得到它们。(尝嗜、患各1分)

  【译文】

  我听到世人常说:诗人仕途畅达的少,困厄的多。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是由于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笔下吧。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于世的士人,大都喜爱到山头水边去放浪形骸,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事物,往往探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化为诗兴,即寄托在怨恨讽刺之中,道出了逐臣寡妇的慨叹,而写出了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大概越困厄就越能写得工巧。如此说来,并非写诗使人穷困潦倒,大概是穷困潦倒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由于荫袭补为下级官吏,屡次考进士,总是遭到主考部门的压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年已五十了,还要靠别人下聘书,去当人家的办事员。郁积着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他家乡在宛陵,幼年时就学习诗歌,从他还是个孩童时起,写出诗句来就已使得父老长辈惊异了。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他写出的文章简古纯正,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罢了。然而当时人不论贤愚,谈论诗歌必然会向圣俞请教。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因此他平时所写的东西,其中诗歌就特别多。社会上已经知道他了,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他。从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诗作,慨叹地说:二百年没有这样的作品了!虽然对他了解很深,可还是没有加以推荐。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写出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来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献给宗庙,使他类似于商颂、周颂、鲁颂等作者,难道不是很壮伟的吗?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社会上只喜爱他诗歌的工巧,却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将要老死了,这难道不值得叹息吗?

  圣俞的诗很多,自己却不收拾整理。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它太多容易散失,选取他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编为十卷。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

  从那以后过了十五年,圣俞因病在京师去世,我已痛哭着为他写好了墓志铭,便向他家索求,得到他的遗稿一千多篇,连同先前所保存的,选取其中特别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为十五卷。啊,我对圣俞的诗歌已经评论得很多了,所以不再重复。

  “《梅圣俞诗集》序”阅读答案3

  阅读下文,完成1—5题。(13分)

  梅圣俞诗集序(节选)

  〔宋〕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①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②,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注:①羁臣:寄居在外的臣子。 ②辟书:即聘请书。古代一些地方长官可以自己延聘幕僚,这些幕僚不属朝廷命官,地位较低。

  1、请选出下列各项与本文文体不同的一项:( ) (2分)

  A、指南录后序 B、新序

  C、程原迩稿序 D、兰亭集序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 梅圣俞总是乐于把自己的不得志抒写在自己的诗歌中。

  B、 世上所流传的诗歌,是古代处境困窘的人的作品。

  C、 诗歌之所以写得工,是因为诗人的遭遇“穷”。

  D、 因为梅圣俞写的文章简古纯正,不希求姑且取悦于世人,因此世人也不乐于推荐他写的诗。

  3、文章第一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是 。(2分)

  4、通过文章带有感情色彩的叙述、抒情,可看出作者对梅圣俞的感情是既赞赏,是因为他

  又 ,是因为他终身困窘。(2分)

  5、本文的核心观点是 (请用文中的话回答)。请写出你对这一观点的具体理解 。(4分)

  答案:

  1、 ( B ) (2分)

  2、( A )(3分)

  3、 用设问(反问)开头(1分),引出下文对诗人命运与创作的关系的讨论(对“穷者而后工”的论述),激发读者思考(1分) 。(2分)

  4、 横溢的诗歌才华 又 惋惜 ,(2分)

  5、 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穷者而后工) 。 写诗并不是使诗人困厄的原因,而往往是因为处境困厄才能写出好诗来(这一观点阐明了生活与创作的关系) 。(4分)

  “《梅圣俞诗集》序”阅读答案4

  梅圣俞诗集·序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少年举进士不第,仁宗时赐进士出身,多任小吏,仕途上不得志。②荫yìn补:子孙因前辈功勋而得官为荫,官吏或缺被选充职为补。梅尧臣26岁时因叔父梅询荫补为太庙斋郎。③王文康公:王曙,宋仁宗时宰相。

  4.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写人情之难言 人情:人的情感。

  B.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 有司:官吏的通称。

  C.以歌咏大宋之功德 歌咏:歌颂、颂扬。

  D.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穷人:生活穷苦的人。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梅圣俞“穷”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 ②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

  ③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

  ④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

  ⑤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 ⑥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

  A.①③⑤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大多出于困厄之士的笔下,他们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智,就把内心郁积的忧愁感慨转化为诗兴,写出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

  B.梅圣俞孩童时就已使长辈惊异于他的诗歌才华,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写的文章简古纯正,但他不愿意随便向世人表白,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

  C.王文康曾高度评价梅圣俞的诗歌,感叹已经二百年没有这样的杰作,这话从侧面印证了梅圣俞诗歌的工巧。

  D.文章没有把论述梅圣俞的诗歌艺术当作主要内容,而是借诗序的形式,表达了对梅圣俞虽才智超群却未能“得用于朝廷”的惋惜和悲叹。

  7.把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

  (2)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参考答案:

  4.D

  5.A

  6.B

  7.(1)怎么(或“为什么”)让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

  (2)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并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于是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辑,我就为它作序并保存起来。

  参考译文:我听到世上的人常说:诗人显达得意的少,困厄潦倒的多。难道果真是这样的吗?大概是因为世间所流传下来的诗,大多是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作品。大凡胸藏才智、抱负,却又不能在当世施展的士人,大都喜爱放任恣纵于山头水边。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外部事物,常常探索研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而他们内心郁结着的忧愁感慨愤激等情绪,感发寄托在怨恨讽刺的作品之中,倾诉着逐臣寡妇的哀叹,写出了人们所难于言传的感受。大概诗人越是困厄,写出来的诗就越高妙。如此说来,那么就不是写诗能使人困厄,而应该是诗人遭遇困厄以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由于荫袭补为下级官吏,屡次被推荐去考进士,总是遭到主考部门的压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年已五十了,还要靠别人下聘书,去当人家的办事员。郁积着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他家乡在宛陵,幼年时就学习诗歌,从他还是个孩童时起,写出诗句来就已使得父老长辈惊异了。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他写出的文章简古纯正,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罢了。然而当时人不论贤愚,谈论诗歌必然会向圣俞请教。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因此他平时所写的东西,其中诗歌就特别多。社会上已经知道他了,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他。从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诗作,慨叹地说:“二百年没有这样的作品了!”虽然对他了解很深,可还是没有加以推荐。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写出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来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献给宗庙,使他类似于商颂、周颂、鲁颂等作者,难道不是很壮伟的吗?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社会上只喜爱他诗歌的工巧,却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将要老死了,这难道不值得叹息吗?

  圣俞的诗很多,自己却不收拾整理。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它太多容易散失,选取他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编为十卷。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

  从那以后过了十五年,圣俞因病在京师去世,我已痛哭着为他写好了墓志铭,便向他家索求,得到他的遗稿一千多篇,连同先前所保存的,选取其中特别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为十五卷。啊,我对圣俞的诗歌已经评论得很多了,所以不再重复。

  “《梅圣俞诗集》序”阅读答案5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奋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①,少以荫补②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③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选自《四部丛刊》)

  【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少年举进士不第,仁宗时赐进士出身,多任小吏,仕途上不得志。②荫yìn补:子孙因前辈功勋而得官为“荫”,官吏或缺被选充职为“补”。梅尧臣26岁时因叔父梅询荫补为太庙斋郎。③王文康公:王曙,宋仁宗时宰相。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愈穷则愈工。 穷:生活贫穷。

  B.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 羁:寄居或停留在外地。

  D.犹从辟书,为人之佐。 辟书:聘书,指接受某部门长官的聘请。

  C.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 荐:推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 ②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

  B.①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 ②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

  C.①非诗之能穷人。 ②而写人情之难言。

  D.①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 ②其为文章,简古纯粹。

  3.下列句子中补充出的内容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梅圣俞)辄抑于有司 B.(语诗者)乐于诗而发之

  C.(谢景初)次为十卷。 D.(予)辄序而藏之。

  4.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说明诗文“愈穷则愈工”的一组是
(m.taiks.com)

  ①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 ②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 ③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

  ④其为文章,简古纯粹 ⑤殆穷者而后工也 ⑥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①②⑤

  5.下列对本文写作意图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亡友困厄生活的同情和不平。

  B.对亡友其人其诗文的赞美倾慕。

  C.对造成诗人“少达而多穷”的社会的批判。

  D.提出了诗歌创作“穷而后工”的文学主张。

  6.下列有关“诗穷而后工”的说法不正确的一组是

  A.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是说诗人在受到困厄环境磨砺,幽愤郁积时,方能写出内容精美的诗歌作品。

  B.序中“达”“穷”皆限指政治仕途。为此,作者对梅尧臣仕途困顿表示了痛惜,同时他还高度评价了梅尧臣的诗作。

  C.在欧阳修之前,孔子有“诗可以怨”、司马迁有“发愤著书”、韩愈有“不平则鸣”的说法,“穷而后工”的观点,是对前人思想的发展。

  D.作者提出“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的观点,深刻地概括了古代作家生活境遇和诗歌创作的关系。

  7.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为已故挚友梅尧臣的诗集写此序言,重点不在评梅诗,而在对梅一生怀才不遇表示同情和不平。

  B.《梅圣俞诗集序》从议入手,提出“穷而后工”的论点,然后择要介绍梅尧臣的生平,进而引发作者感慨。行文先议后叙,转换自然。

  C.第二段写“长老”“世人”都惊异于梅尧臣的诗才,这些并非闲笔,从正面肯定了梅尧臣诗文所取得的很高成就。

  D.作者怜友惜才,将梅尧臣设计为“御用诗人”,固然有情感深厚地为友人鸣不平的意思,但多少显露了他的思想局限。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或用“/”句读。(10分)

  (1)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3分)

  (2)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2分)

  (3)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3分)

  (4)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2分)

  1.A 2.B 3.B 4.D 5.C

  6.B / 这里的“穷”主要指政治仕途上的困顿,但据文意,不能设限。

  7.C / 应是从侧面反映了梅尧臣诗文所取得的成就,世人也没有惊异于梅的诗才。

  8. (1)然而当时人无论贤愚,谈论诗歌必然向梅圣俞请教。

  (2)虽然对梅圣俞了解很深,最终也没有举荐他。

  (3)我已痛哭着为他写好了墓志铭,便向他家索求(旧稿)。

  (4)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参考译文

  我听到世人常说:诗人仕途畅达的少,困厄的多。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是由于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笔下吧。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于世的士人,大都喜爱到山头水边去放浪形骸,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事物,往往探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化为诗兴,即寄托在怨恨讽刺之中,道出了逐臣寡妇的慨叹,而写出了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大概越困厄就越能写得工巧。如此说来,并非写诗使人困厄,应该是困厄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由于荫袭补为下级官吏,屡次被推荐去考进士,总是遭到主考部门的压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年已五十了,还要靠别人下聘书,去当人家的办事员。郁积着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他家乡在宛陵,幼年时就学习诗歌,从他还是个孩童时起,写出诗句来就已使得父老长辈惊异了。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他写出的文章简古纯正,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罢了。然而当时人不论贤愚,谈论诗歌必然会向圣俞请教。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因此他平时所写的东西,其中诗歌就特别多。社会上已经知道他了,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他。从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诗作,慨叹地说:“二百年没有这样的作品了!”虽然对他了解很深,可还是没有加以推荐。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写出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来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献给宗庙,使他类似于商颂、周颂、鲁颂等作者,难道不是很壮伟的吗?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社会上只喜爱他诗歌的工巧,却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将要老死了,这难道不值得叹息吗?

  圣俞的诗很多,自己却不收拾整理。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它太多容易散失,选取他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编为十卷。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

  从那以后过了十五年,圣俞因病在京师去世,我已痛哭着为他写好了墓志铭,便向他家索求,得到他的遗稿一千多篇,连同先前所保存的,选取其中特别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为十五卷。啊,我对圣俞的诗歌已经评论得很多了,所以不再重复。

  庐陵欧阳修序。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