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麻袋阅读习题及答案
他是个抢劫犯,入狱一年了,从来没人看过他。 眼看别的犯人隔三岔五就有人来探监,送来各种好吃的,他眼馋,就给父母写信,让他们来,也不为好吃的,就是想他们。 在无数封信石沉大海后,他明白了,父母抛弃了他。伤心和绝望之余,他又写了一封信,说如果父母如果再不来,他们将永远失去他这个儿子。这不是说气话,几个重刑犯拉他一起越狱不是一两天了,他只是一直下不了决心,现在反正是爹不亲娘不爱、赤条条无牵挂了,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这天天气特别冷。他正和几个秃瓢密谋越狱,忽然,有人喊道:小刚,有人来看你!会是谁呢?进探监室一看,他呆了,是妈妈!一年不见,妈妈变得都认不出来了。才五十开外的人,头发全白了,腰弯得像虾米,人瘦得不成形,衣裳破破烂烂,一双脚竟然光着,满是污垢和血迹,身旁还放着两只破麻布袋。 娘儿两对视着,没等他开口,妈妈浑浊的眼泪就流出来了,她边抹眼泪边说:小刚,信我收到了,别怪爸妈狠心,实在是抽不开身啊,你爸又病了,我要服侍他,再说路又远这时,指导员端来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鸡蛋面进来了,热情的说:大娘,吃口面再谈。刘妈妈忙站起身,手在身上使劲的擦着:使不得、使不得。指导员把碗塞到老人的手中,笑着说:我娘也就您这个岁数了,娘吃儿子一碗面不应该吗?刘妈妈不再说话,低下头呼啦呼啦吃起来,吃得是那个快那个香啊。 等妈妈吃完了,他看着她那双又红又肿、裂了许多血口的脚,忍不住问:妈,你的脚怎么了?鞋呢?还没等妈妈回答,指导员冷冷地接过话:你妈是步行来的,鞋早磨破了。 步行?从家到这儿有三四百里路,而且很长一段是山路!他慢慢蹲下身,轻轻抚着那双不成形的脚:妈,你怎么不坐车啊?怎么不买双鞋啊? 妈妈缩起脚,装着不在意的说:坐什么车啊,走路挺好的,唉,今年闹猪瘟,家里的几头猪全死了,天大旱,庄稼收成不好,还有你爸看病花了好多钱你爸身子好的话,我们早来看你了,你别怪爸妈。 指导员擦了擦眼泪,悄悄退了出去。他低着头问:爸的身子好些了吗? 他等了半天不见回答,头一抬,妈妈正在擦眼泪,嘴里却说:沙子迷眼了,你问你爸?噢,他快好了他让我告诉你,别牵挂他,好好改造。 探监时间结束了。指导员进来,手里抓着一大把票子,说:大娘,这是我们几个管教人员的一点心意,您可不能光着脚走回去了,不然,他还不心疼死啊! 他妈妈双手直摇,说:这哪成啊,娃儿在你这里,已够你操心的.了,我再要你钱,不是折我的寿吗? 指导员声音颤抖着说:做儿子的,不能让你享福,反而让老人担惊受怕,让您光脚走几百里路来这儿,如果再光脚走回去,这个儿子还算个人吗? 他撑不住了,声音嘶哑地喊道:妈!就再也发不出声了,此时窗外也是泣声一片,那是指导员喊来旁观的囚犯们发出的。 这时,有个狱警进了屋,故做轻松地说:别哭了,妈妈来看儿子是喜事啊,应该笑才对,让我看看大娘带了什么好吃的。他边说边拎起麻袋就倒,他妈妈来不及阻挡,口袋里的东西全倒了出来。顿时,所有的人都愣了。 第一只口袋倒出的,全是馒头、面饼什么的,四分五裂,硬如石头,而且个个不同。不用说,这是他妈妈一路乞讨来的。他妈妈窘极了,双手揪着衣角,喃喃的说:娃,别怪妈做,家里实在拿不出什么东西 他像没听见似的,直勾勾地盯住第二只麻袋里倒出的东西,那是一个骨灰盒!他呆呆的问:妈,这是什么?他妈神色慌张起来,伸手要抱那个骨灰盒:没没什么他发疯般抢了过来,浑身颤抖:妈,这是什么?! 他妈无力地坐了下去,花白的头发剧烈的抖动着。好半天,她才吃力地说:那是你爸!为了攒钱来看你,他没日没夜地打工,身子给累垮了。临死前,他说他生前没来看你,心里难受,死后一定要我带他来,看你最后一眼 他发出撕心裂肺的一声长号:爸,我改接着扑通一声跪了下去,一个劲儿地用头撞地。扑通、扑通,只见探监室外黑压压跪倒一片,痛哭声响彻天空 13.这天天气特别冷,文中介绍环境特点的时候为什么强调冷?(2分) 14.他撑不住了,声音嘶哑地喊道:妈!就再也发不出声了,此时窗外也是泣声一片,那是指导员喊来旁观的囚犯们发出的。此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4分) 15.两只麻袋在文中虽然只出现了两次,但小说却以此为题,原因何在?请简要分析。(4分) 16.小说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对儿子的爱是如何体现的?(6分) 参考答案: 13、这里的环境描写渲染了故事的阴冷悲凉的气氛,映衬着小刚的心情,(1分)也为下文母亲的赤脚走山路的情节做了衬托和铺垫。(1分) 14、此段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2分)既升华了感情,又深化了小说救赎的主题。(2分) 15、笔墨虽少,却足以概括小说的关键情节、塑造形象、表现主题。小说的关键情节和高潮是两只麻袋所代表的母亲一路乞讨探监和父亲为探监而死、死了也要来探监的故事,这两只麻袋有力地塑造了一对爱子深沉的父母形象,(情节、形象2分)从而表达了小说的一个主题:可怜天下父母心。(主题2分) 16、(4分)形象:小说中母亲是一个善良、真诚、坚韧,明事理,有着深沉的母爱的劳动妇女形象。(2分,大意对即可)体现:①一路乞讨,忍饥挨饿,步行三四百里探看儿子。(2分)②为让孩子安心改造,隐瞒孩子父亲去世的消息。(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