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感言 > 观后感 >

观后感

花木兰观后感

观后感2021-04-12179举报/反馈

  花木兰观后感(一)

  最近各大影院正在热映由台湾文艺片导演马楚成编导、赵薇、陈坤这一对黄金搭档主演的由一首古诗词走向银屏的电影《花木兰》。本人看了这部集战争、爱情、父女情、报国心、忠孝观为一体的战争片兼文艺片。作为一名女观众,总体评价还不错,印象最深之处,如下:

  《花木兰》能打动观众的情节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花木兰被妒贤嫉能的她的上级将军抛弃,她率领被困峡谷的残部与敌决一死战时唱起的那首挽歌,“人生百年,如梦如幻。有生有死,壮士何憾?保我国土,扬我国威,生有何欢,死有何憾?北地胡风,南国炊烟,思我妻儿,望我家园,关山路阻,道长且远。”置身于影院当中,良好的音响效果,制造出非同一般的悲壮和最具感染力的效果,真的让人热血沸腾,士气高昂。

  马楚成导演的另一个很会煽情的地方便是片子里的一些感人场面,如带血的军牌和花木兰与七王子文泰两人在残酷的战争中,表现出的欲罢不能的真挚的爱和为了爱人可以牺牲个人的情感和生命的感人故事。对爱情忠贞,为伴侣甘愿赴死,为了国家的安宁,宁愿牺牲个人的爱情,这不正是素食爱情时代所稀缺的东西吗?赵薇和陈坤的表演,可以说是为他们在电影圈内的地位的提升,又加了一个很重的法码。

  和以往的一些大片一样,在这部电影里,也有一些引起“笑场”的台词和镜头。如房祖名扮演的花木兰的同乡小虎的一句“你们两个好孤独”,还有一个副官的一句“人缘也特别好”等造成笑场一片。至于为什么在这样一部多少带些悲壮色彩的电影中会有如此多的笑点?导演马楚成透露说,这都是特意安排的,“因为《花木兰》这部电影的后半部分太悲了,观众看起来会心里很难受。所以我们特意在前半部分安排了一些搞笑的元素在里面。”导演马楚成对此认为,他并不想拍一部雄壮的大片,而是更多地突出反战主题,并且以“情”制胜。这倒也得到了部分观众的共鸣。

  影片中,没有刻意把花木兰的形象高大化,而是而是从一个女人的角度来看这个战争的世界,其中花木兰对十几年战争的厌恶感和国家被侵犯又必须奋起捍卫的矛盾心理,都有所表现有所刻画,这些元素恰好是使这部片子更有别于那些只有大制作、大场面的战争题材电影的地方,也正是这些使得这部电影更具有人情味道和人文关怀,我想这应该是一部比较讨好女性口味的岁末电影。


  花木兰观后感(二)

  对商业大片向来不感冒,介于赵薇最近出现的通告里形象都不错,令人眼前一亮,介于时尚杂志对赵薇和陈坤同窗情如火如荼的炒作,今天抽空看了下这部花木兰,还是那句话,每部影片都有硬伤,编剧基本都是脑残,但若一部影片能让观众同悲同喜,那就算是成功了,花木兰即如此。

  一:家教很重要。木兰从军,初衷为尽孝,片中对木兰的父亲并无作太多描述,然而不难看出花父定是个热血男儿,他教训木兰道:要打,下辈子投个男儿身去战场上打!

  二:可杀不可辱。“丢玉佩”事件,冒认偷玉之罪,情愿被砍头也不能受搜身之辱。

  三:花木兰的爱情,关于这个,有很多负面评论,也是,如今的电影不来点爱情是怎么都折腾不下去的,我抱以此成见看片,最终也能被感动,是所谓的大爱无边。木兰与文泰,沙场并肩作战12年,相互扶持,生死相依,日久生情,此为小爱,这等小爱导致文泰被困时木兰竟不听军令为了救他却令守护粮草的将士死伤无数。花父说过,战场上不能有感情,木兰就在这样的爱情和面对身边的人一个个死去的痛苦中挣扎,她选择了逃避,而文泰,不惜脱下将服,躲在士兵里,以自己的死讯来逼着木兰面对现实的残酷,将满腔的儿女柔情化为坚定的信念,逼着她一场场的仗打赢回来,成为真正的将军,那时,她为信念而战,为安宁而杀戮。这种信念,在峡谷被困时得到升华,“士兵可以背我将军可以弃我但我花木兰绝不背叛国家!”那刻,我心撼动。孝父忠爱者才能效忠国家啊,纵使所有的信义已背弃。

  再往后文泰为保木兰亮出自己的王子身份,木兰遣散军队只身营救文泰到两人回朝,都处理得太过潦草了。

  最后的结局没有定格为大团圆,倒是觉得编剧做对了,木兰和文泰将自己的儿女私情转化为对国家的忠义大爱。是让生命归于平凡,还是将信念坚持下去,忍小爱成大爱,木兰和文泰早在沙场,就已有答案。

  最初,我是以消遣的心态看的,看得马虎,影评也写得马虎,片中不乏动人的桥段,赵薇和陈坤的演技是越发成熟了,而关于爱情,想说的是,若你爱他,会希望他好。


  花木兰观后感(三)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这首《木兰诗》叙述的是一个中国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花木兰替父从军。万里赴戎,关山飞渡,十二载功成还红状,花木兰,中国女-性-亦柔亦刚的传奇典范。《花木兰》以电影的手法勾勒了一个艺术化的花木兰。强敌犯境、国家危亡、身负兵诡、代父戎装、阵战奋勇、女儿柔肠、忍辱负重、情义难当……塑造了一个纤弱女子在战乱中的成长历程,渲染了一幅此情只待来生聚的凄美爱情画卷,家国情、恋人情、战友情、兄弟情,各种复杂的情感在电影中交叉展现,轮番敲击着观众的心鼓,情至深处,怦然胸臆。

  既然“情”是这部电影的脉络,那么角色传递的如何呢?

  赵薇——花木兰。曾经的“小燕子”终于成就“鸿鹄”之势了,赵薇非常准确的传递出了“家国、恋人、战友、兄弟”几种复杂的感情。(m.taiks.com)告别家乡替父从军前回头凝望的沉重,闻文泰“死讯”痛不欲生的挣扎,为战友重振士气勇为头兵的神武,目睹兄弟们被阵前虐杀却不得不强压冲动的煎熬,影片最后,为了国家,她毅然推开自己深爱的男人,复杂交替的情感在银幕上恰如其分的表演令观者足以体会那份张力。

  陈坤——文泰——拓跋宏。大魏皇七子,本性细腻柔弱,至情至性至爱,“毒龙”过后声嘶力竭的呼唤是对爱人的牵挂,决战前夕深情对视中语气坚定的一个“陪”字是对爱人的承诺,身负国命联姻柔然惜别木兰时的噙泪双眸是对爱人的来世盟约,如果这些就是剧本想要的,那陈坤就是成功的,因为我都看到了。

  我还特别想提一句胡军。胡军是我非常非常喜欢的演员,好演员,第一次是看他出演的《蓝宇》,觉得他把一个情感细腻的角色演绎的很好,之后的乔峰又让我大呼一代大侠的英武与豪气,《长恨歌》《赤壁》《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等,感觉他塑造的角色张力十足,他就是角色,而不是在演!我喜欢。

  如果《花木兰》就是定义为“以情推进”的脉络,那应该讲是成功的,虽感觉过于偏重了泪水,但还是感人了,所以,成功。但是,跳出电影,我还是想说说我个人对花木兰的构思。(我就假设自己是个业余导演吧,呵呵)。中国的英-雄文化中有一种悲剧情结,诸葛亮、关羽、岳飞、王安石、文天祥、洪承畴、戊戌六君子……所以,悲剧英雄故事更能引发人内心的悸动。如果我是导演,主线会设置为——被卷入战争的花木兰为生存而战、为国家而战、为亲人而战,但她始终痛恨战争带给她的创伤,一个厌战的战者,一个败给时代的胜者。红妆,将成为和平的象征;战争,带给花木兰的,只是痛苦的回忆。风格类似《野-战排》《西线无战-事》《现代启示录》《拯-救大兵瑞恩》等,让人看过之后会从心里痛恨战争。扯远了,回正题,作为一部商业电影,《花木兰》算是成功的,虽然个人感觉情绪过于柔情了点儿,但这是导演的诉求,既然“领导”定了调,那么,演员的表演还是成功的,因为结果和目标相一致,所以,抛开了个人设想,我给《花木兰》评分是“80分”,观影推荐是“约等于4星”,评价是“足以对得起票价”。

  说今年的第一部贺岁大戏《花木兰》由一个女英雄的传奇,变成了一部悲苦爱情剧,我几乎是怀着雀跃的心情冲进了影院,这其中的原因,有一大半是因为陈坤。自从在《建国大业》中被陈坤的蒋-经国秒杀之后,我越发的相信:作为一个演员,陈坤最大的魅力在于,他可以把那些并不讨人喜欢的人物以一种合理的方式表现出来,并赢得观众的理解。蒋经国如此,《画皮》中的王生如此,《金粉世家》中的金燕西也是如此。这次,陈坤在《花木兰》中扮演的是一个半真半假的历史人物文泰皇-子,这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花木兰》由一个女人的史诗变成了一对恋人的情诗。于是,文泰将军也就成了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性-人物。很难想象,在这部《花木兰》中,如果抽离了陈坤的表演,将会是怎样的局面:说是战争片,它不够宏大;说是励志片,它缺乏可信的支撑;说是爱-国片,它又没有最隐忍的牺牲。所以,尽管在情节的安排上颇有疏忽之处,但在铁血战场上开出的最柔弱的爱情之花,依然是这部影片的亮点,而在家国大义前的大情怀,也就成了这部影片最大的感动。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