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汉光《开会》的小说阅读及答案总结
一把手享福,二把手开会,三把手干活。刘大鹏在单位里是二把手,几乎天天开会,都开成精了。 今天又有一个会,刘大鹏来到会场门口时,别人已经开始进场了,他赶紧去签到。最近几次开会,刘大鹏都是一领到材料就悄悄走人。今天却怪了,会务组的人说,今天要在会场里面发材料。 刘大鹏只好跟着别人进了会场,很老练地在倒数第五排找个位子坐下。听众席上的人都不喜欢坐前面,争着往后面挤,结果后面座无虚席,前三排却空荡荡的,这既有损领导的威严,又不便电视台的记者拍摄。所以,开会第一项就是整顿会场,主持人将大嘴巴凑到话筒前,严厉地说:“坐在最后三排的,马上到前三排来就座。” 最后三排人都是新面孔,一看就知道是开会生手,他们追悔莫及,站起来磨磨蹭蹭往前面走。 调整好座位后,会议就开始了。先是主持人讲,然后是领导讲,刘大鹏一句也听不进去,就出了会场,一溜烟跑到大街上去了。 在大街上逛了两个小时,就快到下班时间了,刘大鹏本想回家的,可忽然想起,今天开会还没有拿到材料,明天不好传达会议精神,于是又拐回会场。 好家伙,县长正手捧签名册亲自点名呢。刘大鹏一进门,就念到他的名字,他本能地应了声“到”。 县长沉下脸问:“开会时间,你跑去哪里?” 刘大鹏毫不犹豫地回答:“上厕所。” 县长缓了脸色说:“坐下。” 刘大鹏回原来的座位坐下,悄悄问左边的胖子:“出了什么事?” 胖子嘟囔说:“我刚才睡着了,醒过来就见李县长点名。” 刘大鹏只好问右边的瘦子,瘦子压低声音说:“近来开会偷溜的人太多,所以今天迟迟不发材料,没想到还是有不少人偷溜,还有人睡觉打呼噜,李县长这回真生气了。” 说话间,李县长已经点完名,共有19人逃会。李县长拍着签名册,大发雷霆:“居然有这么多人逃会,太不像话了。会后我要一个个找他们算账。” 刘大鹏庆幸自己回到会场,可李县长接着说:“别以为坐在会场里就没事了,我要检查你们是否带脑子来。” 第一个被检查的就是刚睡醒的那个胖子,李县长让他站起来,说说这次会议都有什么内容。胖子脑里一片空白,抬手挠挠左脸,再挠挠右脸,嘴上支支吾吾,什么也说不出。 刘大鹏赶紧抬头往前看,望了一眼主席台上的横幅,才知道今天开的'是植树造林动员大会。为防万一,他小声问身边的瘦子:“李县长今天讲了什么?” 瘦子一脸着急:“我哪知道啊?可千万别提问我。” 越怕越见鬼,李县长当即就提问瘦子。瘦子很不情愿地站起来,他虽然一直坐在会场里,可并不比刘大鹏知道得多,也是一问三不知。 李县长接连问了七八个人,居然都不知道他刚才讲了什么。李县长火冒三丈,拍着桌子说:“我最后问一个,如果还回答不出,你们就在这里继续学习,直到把我的讲话稿倒背如流为止。” 李县长的目光像机关枪一样,从观众席上扫过,扫到哪里,哪里的人就低下头,生怕被提问。 李县长的目光最后停在刘大鹏身上,大声说:“刚才上厕所的那个,叫什么名字?对,刘大鹏,你说说,我今天讲了什么?” 刘大鹏的屁股上好像坠着千斤重石,费了好大劲才站起来。许多人不知道刘大鹏溜出去两个多小时,根本没听李县长讲话。他们把刘大鹏当做最后一个救星,眼巴巴地望着他,像一群落难的孩子望着上帝。 刘大鹏被大家的眼神感动了,他决定赌一把,就根据多年开会的经验,一边琢磨,一边壮起胆回答:“李县长,您今天讲话的内容有以下几点:第一,植树造林,意义重大;第二,各单位领导要重视,第一把手亲自挂帅;第三,达成共识,制定得力措施;第四,层层落实,真抓实干;第五,严格监督,不留死角。” 李县长终于笑了:“回答正确。你们都要向刘大鹏同志学习,每次开会不光要人到,还必须耳朵到,脑子到,听得进,记得住,回去后才能传达得准确。散会。” 散会时,每人才发一份材料。几百人长出一口气。 1.“几乎天天开会,都开成精了”这“精”是如何形成的? 2. 刘大鹏为什么“很老练地在倒数第五排”找个位子坐下? 3. 为什么胖子“什么也说不出”,刘大鹏能够正确地回答李县长的会议精神? 4. 阅读下面句子,回答问题。 (1)刘大鹏的屁股上好像坠着千斤重石,费了好大劲才站起来。 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刘大鹏哪些心理活动? (2)他们把刘大鹏当做最后一个救星,眼巴巴地望着他,像一群落难的孩子望着上帝。 这里的描写表现了“他们”哪些心理活动? 5. 小说意在反应一个怎样的社会现实? 参考答案: 1.开会精是在一场又一场的走形式的会议中学精的。 2. 因为他开会“都开成精了”,这样找座位便于溜号,而且不会像后三排一样被赶到前排。 3. 胖子在会场睡觉,当然什么内容也说不出来;刘大鹏是根据多年开会的经验,琢磨出会议精神来的。 4.(1)害怕。他“溜出去两个多小时,根本没听李县长讲话”,怕回答不上来李县长的问题,挨批评。(2)担心。因为要是再回答不上来,大家就要在这里继续学习。 5. 看起来像笑谈,实际上很贴切,入木三分。辛辣的绝妙的讽刺,会八股培育了会议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