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写的随笔,让我感到沮丧
本学期第三次检查学生的随笔本,我不希望学生把这样的日记式的写作当作作业来完成。我只是希望通过这样经常性的练笔,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他们坚持做一件事的毅力。如果在我的督促之下,有几个学生居然能够养成经常写随笔的习惯,那我也就烧高香了。 要知道这样的批阅随笔,在教务处的量化中是不予体现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作为语文老师旷日持久地批阅他们的随笔,纯粹是一件没有绩效的义务工作。做这样的工作,我最怕的是吃力不讨好。 可是熟料呢,不幸而言中了。让学生写随笔,居然遭到了那么多学生的坚强地抵触。不是一个月没有写一篇就把本子没收作为惩罚吗,那我索性把本子无偿地赠送给你好了。不是一周要求写三篇吗,我可以在一张纸上写十篇,每篇都是几十字甚至十几个字不等的备忘录。不是没东西写吗,我就整本整本地抄书。在随笔写作前面,学生耍尽了聪明,用尽了花招,偷工减料到了极致。为了鼓励学生坚持写作,我用尽各种办法,尤其是加大奖励的力度,自掏腰包给他们买本子。可是学生,还是不买账。 这次让我最失望的是,一个从初一入学以来一直坚持写随笔的女生,这一段时间居然创造了一个月一个字没写的记录。养成一个好习惯需要天长日久的积累,可是毁掉一个好习惯,一周,甚至一天就够了。 批阅学生的随笔,我没有看到希望,更找不到信心,学生的抵触,让我感到绝望。 一种习惯的养成,有时候靠夸奖,靠激励是很难奏效的。如果没有外在的压迫和强制,没有武力的威胁,没有制度的制约,甚至不让他们受一些皮肉之苦,学生一种行为的养成是很难形成惯性的。可是我恰恰缺乏这样的手段,我往往用自己以为的好处来激励学生,可是他们不做,我所说的好处,只不过是一厢情愿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