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随笔美文 >

随笔美文

关于“熊孩子”的随笔

随笔美文2021-04-0560举报/反馈

  关于熊孩子的随笔【第一篇:春节里的熊孩子】

  春节,是新的一年的开始,也是旧的一年的结束;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孩子们在一年中最快乐的一天;春节,是……

  春节本来应该是美好的一天,可今年的春节却成为了我这辈子最难忘的“黑色春节”。原因就是一个“熊孩子”——我的小侄子。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过年那天,我大姨一家来姥姥家拜年,我4岁的小侄也跟来了。开始还没什么,直到嫂子提议去商场逛一圈,我“悲剧”的一天就此展开。

  大人们都出去逛街了,只剩下我和表姐在家里看孩子。这下可好,没了大人的看管,我小侄就在屋里撒了欢。一会摆弄摆弄这个,一会摆弄摆弄那个,好不容易能安静一会,可是过不了多久就又开始闹腾,直到我嫂子回来才安静下来。

  时间一晃就到了晚上,吃完年夜饭后就开始放烟花了。五颜六色的烟花在漆黑的夜空中开放,像一朵朵绽放的鲜花。之后,老舅又点燃了“满天星”,只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一颗颗“小导弹”向空中飞去。“小导弹”一下子炸开,顿时,天空开放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把夜空装点得无比美丽。不一会儿,火光熄灭了,天空中落下一颗颗星星一样的火星。快结束时,小侄点燃了一根跐溜花,可能是他对突然冒出的火花感到害怕,小侄一下就把跐溜花扔向了一边,正好砸在了我的羽绒服上。于是,我的羽绒服正式宣告报废。小侄好像也意识到了自己做了错事,一下子不说话了,弄得我哭笑不得。

  春节是快乐的,有“熊孩子”的春节也是难忘的啊!

  关于熊孩子的随笔【第二篇:熊孩子】

  “熊孩子”是网络上常用于形容调皮的孩子的,岁数小不懂人事的孩子也被称为“熊孩子”。这个词也可以用来批评孩子。同时,在看到一些小孩做了一些不可理喻的带有破坏性的事情时,我们也可以叹一句:“这熊孩子”。当然,孩子小,不懂事是可以理解的。这一称呼来源于北方,泛指那些惹人讨厌的孩子。一般情况下,也常常带有昵称的意味,表示对调皮孩子的爱称。

  “熊孩子”被网友们界定为那些乱翻东西、搞破坏、不守规矩的孩子。他会删掉你的存档,摔坏你的模型,划烂你的屏幕,甚至,还死乞白赖地要抢走你心爱的漫画、游戏、玩偶……

  他们的叫喊声回荡在每一家饭馆和每一节车厢里……

  有人说:“熊孩子”不可以用来指责小孩,因为这是不正确的。在现实生活中,大人们面对着自己屡教不改的小孩子捣蛋后的战场也会带着一脸无奈笑容说一句:“熊孩子”。可毕竟:顽皮是一种天性,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只会“胡搅蛮缠”。

  小孩子嘛,调皮不要紧。可是,任性就是师之惰、父之过了。当我们的孩子总是很“熊”的时候,我们应当反思自己了,反思自己是不是做的不够好……

  关于熊孩子的随笔【第三篇:如何教育家里的“熊孩子”】

  俗语说:“自家孩子自家养”。家长们不妨转变一下思路,如果是别的孩子来你家不守规矩,你会怎么办?如果没有规矩、没有看管,孩子天不怕地不怕,不是更可怕吗?

  允许“熊”,但要有度。“熊”是孩子的一种天性,作为大人应允许孩子有“熊”的行为,但不能没有限度。孩子在“熊”时,也在观察大人的底线,如果一味溺爱放纵,只会让他们变本加厉,养成孩子的不良习惯。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有哪些方法可以教育好我们的“熊孩子”吧!

  转移孩子注意力

  面对“熊孩子”们,我们究竟该怎么办?当孩子要表现出“熊”的一面时,家长应用其他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这样,就可以避免孩子产生破坏物品的行为,也可以免除与孩子的正面冲突。对于孩子,无论是打骂还是说教,或许都会给他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

  需要循序渐进

  想要把“熊孩子”改造成好孩子,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不可急于求成。切不可因为孩子的出格举动当众严厉训斥或体罚,应该将其带到没人的地方再进行耐心教育。孩子虽小,但是自尊心很强。采取当众严厉训斥或体罚的方法对孩子的自尊心伤害至深,或许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性格。要想让“熊孩子”真正有所转变,需要平时长期的训练。

  家长要赏罚分明

  其实“熊孩子”所表现出的都是孩子的天性,比如:好奇、探索、吸引大人注意等。其实,不必对他们过于苛求。要想让“熊孩子”真正转变成人见人爱、乖巧听话的萌孩子,需要平时长期的教导。家长必须赏罚分明、言出必行,平时给孩子定好规矩、做好榜样,言传身教地将正能量传递给孩子,这样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

  给孩子立个规矩

  要给“熊孩子”立个规矩,让他从小就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个意识在宝宝头脑中扎下了根,就会成为他的行为准则,他就会养成自律的好习惯。宝宝需要一个界限,这个界限告诉他了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如何避免做“熊”家长?认真对待孩子犯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年幼的孩子,他们更容易犯错误。对于孩子犯错误,很多家长都是选择采取暴力的态度——责罚孩子。但是,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有很大一部分家长,认为自己孩子干什么都是对的,采取无限溺爱的态度,从而让孩子一错再错。“熊孩子”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炼”出来的。有一句话说:“熊”孩子是“熊”家长惯出来的。那么,怎样避免做一名“熊”家长呢?我认为:认真对待孩子犯错是最好的方式。

  0~2岁:这个时期的孩子犯错都是无意的。因为,孩子还分不清楚是非、也难以分辨对错。所以,孩子犯错是必然的。作为家长,我们不能随意责罚孩子,否则容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犯错,要采取积极引导的方式: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这样,才能避免孩子犯错。

  2~5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是非观念,对待正确和错误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小小的认知。如果孩子犯错的话,那么,家长可以清楚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告诉他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教育要顺其自然,不能采取责罚的态度。

  5~12岁:孩子5岁以后,是非观念已经比较明确了。如果犯了错,他是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的。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从错误中获益:告诉孩子这些规则是不能违背的,并且告诉孩子犯错是要承担责任的,帮助孩子树立责任感。

  关于熊孩子的随笔【第四篇:面对“熊孩子”,你该怎么办】

  管教孩子的方法有千百种,打骂孩子可以说是最直接的。但是,时代在变,观念在更新。父母管教孩子的方法当然也不可能不变通。也许父母会感到疑惑:如果把棍子收起来,是不是就会宠坏孩子?其实,当孩子犯错时,以尊重的态度让孩子自己负责反而更能培养孩子独立而理性的人格。

  父母的手应该充满关爱与温暖,而不是让孩子感到陌生和恐惧。一个在战战兢兢中长大的孩子,会渐渐产生负面的情绪,进而做出一些不好的行为。例如: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感觉就说谎,有需求不敢说就偷窃等。不过,有些父母又时常感到很为难,因为除了打骂之外,他们似乎总是难以找到有效的教养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面对“熊孩子”吧!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父母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校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你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2)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父母,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此时,父母应该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父母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自己很多负面的情绪。

  (3)修正对孩子的期望

  有时,父母真的太过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固执、健忘等表现都很正常。父母即使对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成长状况,不要总是拿放大镜去看待孩子的缺点。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父母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对此,特别建议各位家长:希望父母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不打不骂也能教出优秀孩子,每个父母都应该将这个教育理念贯穿于自己的家庭教育实践当中,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天空。

  关于熊孩子的随笔【第五篇:对“熊孩子”要多一些柔性处罚教育】

  “我知道错了,以后我不会乱拿东西,要做一个好学生。”重庆大足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小华,用稚嫩的笔迹写下了一篇暑期作文。这篇作文是小华被额外增加的暑期作业,因为他撬了大足某景区捐款箱拿钱。撬捐款箱拿钱的除了小华,还有其他十来名小学生。警方、学校等采取了柔性处罚教育:一是以“德”为主题写篇作文;二是暑假以做家务等方式“打工赚钱”,攒下零用钱偿还所拿钱财。

  事件中的十多名小学生,多是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的孩子,年龄最大的不过11岁。他们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而他们所偷的善款,加起来也不过一百多元。虽然他们年龄小,偷的钱也不多,但偷窃的行为属实,不能对此麻痹大意,认为是小事就随便说说就行了。俗话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就是告诫家长及社会对未成年人要加强教育,对于孩子出现小偷小摸、暴力倾向等不良、不法行为,要能及时予以制止,引导他们走一条正确的人生之路。

  事件中警方、学校采取的柔性处罚教育值得肯定,这种处罚教育有助于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是打骂、责罚孩子,也不是对孩子的错误做法放任自流,而是以一种引导的方式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在写作文中反思自己的过错,在自己以做家务等方式“打工挣钱”归还偷拿的善款中懂得:自己做了错事就会受到惩罚。这些能让孩子在完成这份另类的“暑假作业”过程中,心甘情愿地接受这种处罚教育。

  面对类似情况,更常见的是有些家长过于严厉。发现孩子有不当言行时,并不是对孩子进行耐心的教育,而是诉诸于棍棒,实行“棍棒教育”。父母恨铁不成钢,初衷是好的,但这样的“暴力教育”却很可能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容易让有逆反心理的孩子更加不服,进而更加变本加厉,与父母所希望的反其道而行之。有些家长则一味溺爱孩子,纵容孩子,孩子即使有错,也是包庇纵容,这些都不仅不利于教育好孩子,最终也会害了孩子。

  对待犯错的孩子,家庭、学校及全社会,都需要多一些这样的特殊作业,多一些柔性惩罚教育。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很多校园欺凌事件的施暴者都是未成年人,他们多数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从学校到执法部门,似乎对他们都手足无措起来,这让这些未成年人“越轨”的人生没有得到及时校正,让他们内心萌芽的“恶之花”在保护之名下野蛮生长。最终,可能害了他们,同时也对社会造成危害。于是,有不少人呼吁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以加强对校园欺凌现象的惩戒能力。其实,教育犯错的孩子并不是要在严责与放纵这两个极端间摇摆,家长、学校、相关部门需要多想些办法,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道德教育,对犯错孩子多进行一些柔性处罚教育,这更能起到教育“熊孩子”从而“治病救人”的良好作用,也能对所有学生起到教育与警示的正向作用。

(责任编辑:副主编)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