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随笔美文 >

随笔美文

读者来信 | 回乡吃酒记

随笔美文2021-04-05146举报/反馈

  这次是因为堂弟结婚回了趟老家,确切的说,是从外省坐了一夜的火车回老家,就为了吃酒。

  家乡吃酒的风俗有一些明显的变化,最明显的就是酒席现在都花钱聘请职业的做饭人。

  定好价格之后,食材、餐具、桌椅、上菜、洗刷等等服务,完全交给他们做,这样办事的主人就省了很多事。

  

  职业厨师

  其实,现在这种方式已经不稀奇了,大概在全国都能见到。

  在我的印象中,过去哪家办事都是邀请本村会做饭的人来做酒席,主家只需把所有的食材、餐具、桌椅都准备好就可以了。

  上菜人也是邀请本村人帮忙,不需要付他们工钱,他们只吃顿饭,还会出一份礼钱。

  主家为表示对他们的感谢,办完事会把家里多的菜送一些给他们,也不是必须这样,但这样即可。

  

  同村人一起帮忙择菜

  不知道是几年前,村里开始流行花钱聘请职业做饭的了。

  大概这也经历了一个转变过程。刚开始有的家庭这样办,人们还当成新鲜事,有的家庭还按照原来的方式办;现在基本上家家都请职业的了,倒是不这样大概会成为新鲜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

  现在村里劳动力大多从务农转移到务工上了,而务工劳动多按天算工钱,耽误一天意味着少赚一天工钱。过去办酒席这种大事通常需要两三天,这意味着要耽误两三天的工,这个损失怎么办?

  三四年前,也是回老家参加另一个堂弟的婚礼。当时听村里长辈在议论现在人心变了,和以前明显不一样了。

  比如家里办事请人难请了,即使人来了,也不是真心帮忙。办事主人家要先每人发盒烟,招待好,不然就不肯出力帮忙。

  现在村里留下来的多是年纪大的人,有的还体弱多病,办事的时候很多体力活对他们来说确实也不轻松。

  从省事省力方面看,花钱请职业的人办事的确有优势;从经济成本考虑,大概也有些优势。

  按照老家的标准,一桌菜大概300元,400元应该算好点的了,但不包括烟酒,只有普通的饮料。

  这种备酒席方式的改变,对其他方面有没有影响呢?也有明显的影响。

  首先,酒席的菜品变了,口味也变了。

  

  苏帮菜松鼠桂鱼上了农村的酒席

  吃不到家乡过去“坐桌”那种味道了,当地传统的“几大碗”之类也很少见到了。代之为饭店的菜品、口味,失去了地方差别,简直忘记自己是在老家“做桌”了。

  其次,来吃酒的人数多了。

  办一次酒席正常都要好几十桌,多少出个礼钱全家人都来了,就像花钱到外面饭店吃了一顿一样。办事主家也高兴,觉得有面子,反而桌数少显得不够排场。

  第三,吃的速度也加快了,像在比赛谁下手快,简直如争抢一样,这可能跟菜的分量也有关系。

  吃不完的菜酒饮料谁占到谁带走,有的人菜刚上桌,就先把好吃的多夹些到碗里,吃不完等会就可带走,更有的人不等全部的人吃完,就把桌上的菜打包装袋。总之,走的时候不会空手,多少都带点,不带白不带,办事主家也不在乎,反正都是做饭人他们的东西。

  第四,一次性的餐具替代了过去酒席专用的餐具。

  

  配套齐全的一次性餐具

  红色的八仙桌、长条凳很难看到了,代之为简陋的圆折叠桌、小塑料凳,桌上用一层薄薄的红色一次性桌布铺着,人人发一个质量较差的红色一次性塑料杯,既用于喝酒喝饮料,又用于喝汤。

  过去老家的酒席桌椅餐具,主要向邻居们借,谁家有什么也基本上都知道,八仙桌、长条凳基本上家家都会有个把张,东拼西凑一下就够了。

  后来,大家曾想办法,不如出钱买个一整套,专门供村里办事用,有几年确实方便了办事的家庭。

  现在这些很少见了,估计也派不上用场了。

  一次性的餐具虽然给备酒席的人带来了不少方便,但是制造的一次性垃圾却给环境、给更多的人带来了麻烦。

  

  村民们帮忙搓肉丸子

  互帮互助是乡村办酒席的重要方式,这次我帮你家,下次你可能帮我家,如今好像显得不太重要了。

  有职业的一条龙服务,基本上都能解决,何必再麻烦别人呢!

  家乡吃酒的风俗不知不觉变了,这究竟是进步还是退化了呢?

(责任编辑:副主编)
踩一下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