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随笔美文 >

随笔美文

怀疑荆轲随笔

随笔美文2021-04-05182举报/反馈

  怀疑荆轲随笔【第一篇】:怀疑荆轲

  要我指出荆轲的失误与缺陷是容易的,可要我指出他不是一个完全而彻底的壮士,指出他之所以没有干掉秦王秦嬴政是由于他贪生,或是由于他还不想死,指出他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并否定他的价值取向,我却感到障碍重重。

  荆轲谋杀秦王的大举,荆轲临终所表现的从容与镇定,早就固定在中国人的印象之中了,动摇它,摧毁它,不但费力,而且碰壁。中国人是非常喜欢荆轲的,并对他怀有深沉的敬意,这有无以计数的文学艺术作品可以证明,包括陶渊明先生的诗。

  荆轲属于那种流芳百世的人,他的故事到处传诵,并将继续传诵。

  怀疑这样一个享有盛誉的人,还要到幽暗的历史之中调查他,分析他隐秘的心理,得出损害荆轲的结果,确实有一点冒天下之大不韪。但我却将执意进行自己的工作,我不会由于社会的成见与谬论而置求索于不顾。

  我不敢狂妄地认为自己发现的将一定就是真理,我只是认为真理不会像玫瑰一样伸手可摘,因为在我看起来,真理往往混于成见之中,藏在谬论之后,需要上天入地发掘它。

  在我看起来,真理是高于感情的。我以为,一个人或一个民族的精神要不断升华,不断高贵,就必须有使真理超越感情的勇气。

  荆轲这个人,我小时候就知道,并迷恋他。

  在过去的农村,是没有什么可装璜房子的,无非是贴一些彩色的年画而已。但有了它,却也就有了喜庆,甚至有了文化。我家的年画并不怎么艳丽,它只是贴在墙上的一个系列条幅,然而它再三突出的一个人,却能紧紧吸引我。当我静静地躺在床上胡思乱想的时候,眼睛总是盯着他,并会久久驻留在他身上。他盘着古怪的发髻,他所穿的斜襟褂子显然有一点丑陋,可他却极其勇敢,他握着匕首逼向一个十分威严的人。我一个人呆在房子里感到揪心,也感到提神,我觉得有一种紧张的气氛似乎要从墙里喷射出来,弥漫在房子中,几乎要淹没了我。

  大约是祖父告诉我,他是荆轲,故事为荆轲刺秦王。

  我很不习惯荆轲的名字,小时候一直不习惯。我觉得它像他的发髻一样古怪,甚至觉得荆轲就不是人的名字。它倒是像一辆纺车,一件收割小麦的工具。但他的名字却终于刻在我的脑子里了,我想到荆轲,便看见他握着匕首的样子。

  读了司马迁的文章,荆轲破云而出,有了丰满的血肉。我钦佩他,尊他为壮士。在我风华烁烁的青春季节,我理想的天空,曾经云霞似的飘动着朵朵榜样,荆轲则是我所爱的数一数二的古典英雄。

  我以为,荆轲把人所有的一种潇洒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了,我十分羡慕这个人。我甚至在某个危险的岁月呼唤中国出现新的荆轲,并想象着我就是荆轲,想象着我在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悄悄潜入了秦国,计划着要为正义而献身。

  不过恰恰是我在想象之中做了荆轲的时候,我发现了荆轲的破绽。破绽渐渐扩大,并导致我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在我看起来,荆轲是那种自负的人。读了一定的书,喜欢剑术,有怀才不遇之感。荆轲所在的时代,是一个由天下混战到天下统一的时代,户籍的管理很是松懈,人可以自由走动。荆轲就是四处走动的:他出生于齐国,之后迁居卫国,由于卫国元首冷落了他,遂来到燕国。

  荆轲显然是在寻找发展的机会,希望有人提携和任用。不过他内向,他的具体想法一直像烟雾一样是朦胧的。我不知道谁能看出来荆轲到底要做什么,反正我没有看出来。但我却能清楚地感到他郁郁寡欢,意志消沉。

  他走动多年的主要收获是结交了一些社会名流。燕国的田光先生,德高望重,似乎很是赏识荆轲。

  荆轲羁旅燕国的时候,燕国出现了很大的危机,它当然是由秦国引起的。秦国要统一天下,遂在消灭韩国之后,转身把矛头对准了赵国。燕国与赵国毗邻,于是即将在赵国燃起的战火使燕国一片惊慌。

  有意思的是,燕太子丹比燕王喜似乎还要焦虑,更有意思的是,他在焦虑之中策划着一个奇异的方案,这便是打算派壮士到秦国去劫持秦王,逼他归还列国的领土,或干掉他,并乘秦王之死所引起的内乱之机打败秦国。

  燕太子丹策划的方案,多少是受了曹沫的启示。曹沫是鲁国的将军,曾经在鲁庄公与齐桓公会晤之际,以匕首劫持齐桓公,从而收复了鲁国的领土。也许曹沫的成功,激发了燕太子丹的灵感,他要寻找自己的曹沫,并实施他的谋杀计划。

  燕太子丹小时候在赵国作人质,秦嬴政由于其父亲秦异人也当人质居于赵国,则出生于赵国。于是燕太子丹与秦嬴政就都是身处异邦,同病相怜,成了友好的伙伴。

  几年之后,秦嬴政随父亲返回秦国。父亲当了秦王,父亲逝世他则即位当了秦王。但燕太子丹却继续作人质,其变化仅仅是他从在赵国作人质变化为在秦国作人质了。燕太子丹天真地认为,由于他和秦嬴政曾经在一起玩耍,是伙伴,秦嬴政是会照顾他的,而且他希望得到照顾。

  然而,秦王不但没有照顾他,反而对他不友好。这使燕太子丹感到极其屈辱,便提出要返回燕国。秦王还客气,倒是同意了燕太子丹的要求,只是有一个条件,秦王说:乌白头,马长角,天雨粟,你就可以返回燕国了。

  燕太子丹觉得秦王欺人太甚,十分愤怒,遂在夜幕之中潜回燕国。

  容易得出的结论是,燕太子丹之所以要制定谋杀方案,是由于他怨恨秦王,并要以干掉秦王的措施保卫燕国。不过我以为,这仅仅属于表面现象。在我看起来,谋杀方案之源,在于燕太子丹对秦王怀有一种入骨入髓的恐惧。燕太子丹偷偷离开秦国,显然是大大冒犯了秦王的尊严。他很清楚,以秦王的褊狭和暴戾,秦国吞并燕国之后,秦王将注定会用非常的手段报复他。

  依常规,秦国占领了燕国,燕太子丹作为燕国的接班人,当然是要分摊一些亡国之难的,也会感到悲哀。不过由于他和秦王有过一场心理之战,由于他不忍秦王的冷遇和凌侮而擅自离去,由于他尖锐地悖逆了秦王的意志,他感觉,在秦国占领了燕国之后,他将不但会陷入亡国之难,他会悲哀,而且他将面临一场秦王对他的严酷惩罚。

  燕太子丹对秦王的恐惧,实际上已经超过了一个燕国接班人对失去燕国的恐惧,也超过了燕国任何一个人对秦国的恐惧。燕太子丹是极力要摆脱这种恐惧的,因为恐惧使他不得安生了。遗憾的是,他难以克服自己的这种恐惧,恐惧仿佛滴在了他的血液之中,于是他就构想了一个谋杀的方案以克服之。

  按照燕太子丹的策划,最好的结局是劫持秦王,从而使秦国归还它过去吞并的列国的领土,最坏的情况是干掉秦王。秦王之死,当然不是秦国之死,但秦王之死却能消除燕太子丹对秦王的恐惧。倘若秦王之死能引起秦国内乱,并乘其内乱之机,燕国联合列国打败秦国,那么最坏的状态就会反弹为最好的结局了。

  燕太子丹的构想显然充满了个人情绪,并带着浪漫色彩。他沉溺于自己的梦幻,又激动,又紧张,难以自拔。

  燕太子丹的方案,显然属于绝密一级的事情,他只是向自己的先生作了通报。他把谋杀计划告诉给先生,实际上是要先生给他介绍一个行动人。也许先生知道燕太子丹的性格,遂多少发表了一些能够启示燕太子丹的意见之后,勉强认同了他的构想,随之介绍了田光先生。

  不清楚为什么要让田光先生做谋杀的行动人,我想,可能是田光先生曾经有过谋杀的经历吧。总之,田光先生拜见了燕太子丹,但他却认为自己衰老,并害怕自己不能完成任务,遂介绍了荆轲。

  遵田光先生之嘱,荆轲来到燕太子丹的府第。燕太子丹看到的荆轲,是一个相貌堂堂的人,三十岁左右,文雅而审慎。他说:燕国能有你荆轲这样的人,是天怜悯燕国了。随之把谋杀计划告诉给荆轲,并请求他完成。燕太子丹的方案惊心动魄,荆轲久久沉默,之后表示:事情重大,不能胜任。

  荆轲的推辞,显然是他认为到秦国去谋杀秦王是非常困难的,他不敢随便接受,以防耽误燕太子丹的构想。不过他的推辞,也有这样一种可能,荆轲觉得燕太子丹的谋杀计划完全是荒诞的,只是他不好指出其荒诞,遂以不能胜任为理由,从而摆脱之。荆轲的推辞,当然还有这样一种可能,尽管他认为谋杀秦王很是困难,可它却仍不失为一个方案,惟奇异了一点,而且做起来并非将一定就会失败。他委婉地拒绝燕太子丹,很可能是在待价而沽,不然怎么体现自己的价值呢?

  荆轲的推辞,使燕太子丹感到意外,但他却不失望,因为荆轲知道了他的计划,荆轲便有了为之保守秘密的责任,甚至荆轲知道了他的计划,就是被他圈套进来了和被他裹挟进来了。如果荆轲要跑出去,那么荆轲便成了一个泄密的管道。燕太子丹显然是不会让荆轲带着他的计划跑出去的,甚至他为了堵塞泄密的管道,是会要了荆轲的性命的。

  何况田光先生在举荐了荆轲之后便自刎了。田光先生以死封闭了自己的嘴,从而避免了燕太子丹的怀疑。

  田光先生之死,多少对荆轲造成了压力,这是燕太子丹能够感到的。他发现,尽管荆轲表示自己不能胜任,但荆轲却没有完全拒绝。他发现荆轲实际上处于一种斟酌之中。

  总之,燕太子丹是不准备放荆轲走了。他似乎已经下了决心,一定要荆轲成为谋杀的行动人。

  荆轲忽然看到堂堂燕国接班人跪在了他的脚下,向他磕头,盼他千万不要辜负燕国之重托,还承诺给他提供种种应有尽有的享受!

  如果一个人对你寄予了最深切的希望,并以最诚恳最迫切的态度请求你,可你却拒绝了他,他会怎样呢?他会沮丧,怨恨,恼羞成怒,甚至会杀了你,何况请求你的人不是普通的人,是燕太子丹!荆轲一下觉得自己是不能推辞了,他必须接受燕太子丹的请求!

  完成一项难度很大的谋杀任务,除了要求行动人一定要有机智和冷静的素质之外,还要求行动人有果敢与残酷的素质!然而以我的分析,我却觉得荆轲是一个多情善感的人,甚至还多少有点仁弱!

  有三件事情,使我感到他性格的迷离!

  一件事情是他对盖聂轻蔑和挑衅的反应!荆轲有一年在榆次碰到一位剑术高强的人盖聂,遂登门请教之!可荆轲还没有开口,盖聂便把一双威胁和拒绝的眼睛摆给了他,显然是要用目光赶他走!此时此刻,荆轲竟闭着嘴,默然而去了!荆轲之举,可能是鄙薄盖聂的粗陋,认为不屑较量,较量将玷污自己,也可能是怯于盖聂的骄横与凶悍,需要回避其锋芒,以免伤害了自己,也有可能是他对盖聂这家伙既嫌恶又畏惧,他以自己的嫌恶掩饰了自己的畏惧,从而巧妙地维护了自己的尊严!总之,他默然而去!

  一件事情是他对鲁句践非礼所表现的态度!博戏是类似于象棋的一种智力竞赛,荆轲和鲁句践在邯郸博戏的时候,为争道而得罪了鲁句践,鲁句践竟翻脸大骂荆轲!叱咤之下,引来很多人,他们以为马上将会有一场激烈的械斗!实际上没有出现任何热闹,因为荆轲绕开他们,不声不响地离开了!

  一件事情是他的高歌和痛哭!在燕国,荆轲结识了高渐离!尽管高渐离是一个杀狗的,但他却懂音乐,善击筑,高渐离击筑而出的曲调往往回肠荡气!荆轲和高渐离遂成为知己,他们经常做的事情是,在燕国蓟城的酒肆且饮且唱!当然是高渐离击筑,荆轲高歌!到了伤心之处,荆轲总是痛哭不已,泪流满面!

  在我看起来,一个执行谋杀计划的人,如果他的性格有仁弱和多情善感的特点,那么他将难以保证自己在谋杀的关键一刻不犹豫,不游移,他也将难以**生的吸引和死的排斥,从而影响他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量!

  也许荆轲需要一个适宜其性格的工程让他完成,以焕发青春,为社会有所贡献,然而命运却摊派给他了一个谋杀秦王的工程!命运有命运的安排,荆轲无可奈何!

  谁都在命运的把握之中:你聪明绝顶也好,你权势显赫也好,你明哲保身也好,其统统摆脱不了命运的控制!我是庸碌之辈,我当然也处于命运的指拨之下!

  荆轲是壮士,以剑术自负,可他却依然没有冲破命运的樊笼!我的意思是,中国人一直所赞美的荆轲,其实是承担了一项他不十分情愿完成的任务!

  荆轲做谋杀的准备工作,居然做了近乎两年!在这两年之中,他一直是迟疑的,彷徨的,似乎没有进入一种临阵的焕发状态和振奋状态,甚至没有必需的热身运动!

  燕太子丹倒是很好地兑现了自己答应给荆轲的一切,确实是尽其所能地满足着荆轲的需要!他这样做,目的在于希望荆轲能早日赴秦国完成任务!然而荆轲却一直不出发,甚至过去了近乎两年,荆轲仍不出发,这使燕太子丹难免不满!

  虎狼一般的秦国,按其既定步骤征伐着!在占领了赵国之后,秦兵便涌向了燕国的边境。进攻燕国,似乎箭在弦上。形势逼人,燕太子丹觉得必须催促荆轲行动了。

  一天早晨,他径直跑到荆轲的住宅,忍着不满提醒荆轲说:似乎应该出发了吧!荆轲说:像这样空着手到秦国去行吗?这样是不行的。荆轲说:到秦国去一定要带上礼物,以取得秦王的信任,否则就无法接近秦王。

  荆轲要送秦王的礼物仅仅两件,不过它们大有其价值,甚至是秦王梦寐以求的。他要带上樊於期的首级。樊於期是一位秦将,很是善战的,但一些谗言却挑拨了他与秦王的关系,秦王要收拾他。他觉得冤枉,便逃到了燕国,希望燕国给他以庇护,随之成为燕太子丹的朋友。秦王气急败坏,悬赏黄金百斤和封邑万户要樊於期的首级。于是荆轲就给燕太子丹通报了一声,直接找到樊於期。樊於期深明大义,自刎而死,贡献了他的头颅。荆轲认为,樊於期的首级将会减少和消除秦王的疑虑与戒备。荆轲还要带上督亢地图。督亢是燕国的富饶之地,秦王早就对这一带垂涎欲滴了。荆轲认为,只要让秦王知道燕国是愿意割让督亢的,秦王将一定会高兴。

  依荆轲的设计,匕首将藏在督亢地图之中,当他给秦王展示地图,并介绍督亢之美的时候,匕首便会随地图的打开而露出来。荆轲注意着谋杀的关键一刻,他当然是要紧紧盯着匕首的。匕首一闪,他就会抓住它,并刺向秦王。那是赵国徐夫人的一把匕首,锋利之极,以药淬之,经过试验,只要它触及肌肤,人无不立即呜呼哀哉的,燕太子丹花了很多钱才买了过来。

  我曾经指出,荆轲在接受燕太子丹的请求之后,有两年左右的时间一直处于彷徨和迟疑的状态。不过,荆轲并未由于自己有消极的情绪而不考虑自己要做的工作。他也在琢磨着自己应该怎样完成任务,而且他还是很善于发现要害的。从他要送秦王的礼物看,从他地图穷而匕首现的设计看,他确实是经过了缜密的分析,是一个思维严谨的人。他显然认真挖掘了秦王的心理,并注意到了谋杀过程的种种细节。

  那么,既然该准备什么礼物是荆轲胸有成竹的,而且准备起来也并不难,但他却竟拖延了近乎两年,这是为什么?我的又一个问题是,礼物一旦齐全,他就应该出发,但他却牵肠挂肚,仍滞留在自己的住宅,这又是为什么?惟一的原因当然是在荆轲。我以为,荆轲没有下定决心要到秦国去干掉秦王,因为这是一件必须牺牲自己的工作。

  当燕太子丹提醒荆轲应该出发了的时候,荆轲认为空着手不行,不过在礼物置办妥当之后,荆轲仍不出发,这便使燕太子丹警觉起来,他非常害怕荆轲反悔。

  一天早晨,他吊着脸对荆轲说:那么我就让秦舞阳作为先遣出发了!燕太子丹拿秦舞阳逼荆轲,使荆轲极其反感。但他却压抑了恼火,向燕太子丹解释说:我无非是在等待一个朋友而已,我要他当我的助手。

  燕太子丹与荆轲所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显然变得微妙了,甚至变得脆弱起来。也许有一点碰撞,就会破裂。

  荆轲突然改变了主意,他告诉燕太子丹:那么我就立即出发,不等待朋友了!

  燕太子丹的眼睛一下子像饴糖似的甘而柔和,他还亲热地拍了拍荆轲的肩膀,随之吩咐秦舞阳向荆轲报到,而且一切服从荆轲的指挥。

  荆轲答应立即出发,固然是好的,问题是,荆轲有一点委屈,甚至使他产生了受到强迫的感觉。可惜燕太子丹忽略了荆轲这种微妙的心理变化!

  生命会有一种巅峰体验,但巅峰体验却只能在征服的过程出现,而惟有人类的杰出分子才敢于征服!那些平庸之徒是不会有巅峰体验的,因为他们总是退避三舍,不敢交锋!

  荆轲的巅峰体验应该是在谋杀秦王之际产生的,那是他短暂一生之中的惟一一次征服,可惜他没有把这个巅峰体验推到极致!

  荆轲和秦舞阳在秦国贿赂了秦王的中庶子,从而得以拜见秦王!秦王为燕国使者带来的樊於期的首级和督亢地图而大喜,遂安排在咸阳宫接见使者!

  不料刚刚进入咸阳宫,就出现了麻烦!由于十三岁的秦舞阳浑身颤抖,引起了文武百官的怀疑,荆轲遂意识到困难增加了!他瞥了一下秦舞阳,觉得这个失态的家伙真是没有出息,但他却必须掩饰!他笑着解释:秦舞阳是鄙陋之徒,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很是紧张!荆轲的解释当然不无道理,可秦王却已经厌恶了秦舞阳,遂禁止他到殿上去!

  只剩下荆轲了,这显然是降低了胜利的可能!不过荆轲无可奈何,他所能做的,只是保持镇定,坚持到底!我想,也许是秦王兴奋得昏了头吧,他竟没有盘诘一下荆轲,就吩咐荆轲赶快把督亢地图拿到殿上!

  荆轲遂在文武百官严密而挑剔的注视之下,走向殿上,并把地图呈给秦王!人有血勇和脉勇,还有骨勇,但荆轲却是神勇,难怪当他走向殿上的时候,眼睛不向两边看,面不改色,心不跳!

  当着秦王的面,荆轲打开了地图,于是督亢的河流和原野就渐渐出现了!随着地图的拉长,督亢的河流在延伸,原野在辽阔,荆轲则一边介绍着督亢的肥沃,一边观察着秦王的神情。不过最最重要的,是他必须注意藏在地图里面的匕首。

  他发现秦王的目光贪婪得像一只猫闻到了肉香,对督亢馋极了。他发现秦王显然放松了所有的警惕,惟望着燕国的领土。但荆轲却聚精会神。荆轲紧紧地,紧紧地注意着地图的展示。他看到地图就要一圈一圈全部打开了,他马上将看到地图的边缘。他睁大眼睛,看到匕首露了出来,遂一把抓住匕首。

  可他却没有用匕首直接捅向秦王,他竟没有捅。如果他伸出胳膊,用匕首捅向秦王,只要匕首的锋芒触及肌肤,那么秦王就会中毒而死。然而他却没有,他手软了,没有捅。

  在荆轲抓住匕首的时候,他还揪住了秦王的袖子。这两个连续动作,是在一瞬之间进行的,有闪电一般的速度。

  突如其来的谋杀,确实让秦王惊诧,他本能地防卫着。他仗着青春之躯,猛兽似的挣脱了荆轲。他以猴子一般的敏捷,飞跃而去。他躲闪,回避,绕铜柱旋转,终于拉开了他与荆轲的距离。荆轲遂失去了最有可能最有把握干掉秦王的机会,尽管他仍在追捕秦王,但他却很快就要处于劣势了。

  在文武百官慌乱的疾呼之中,在侍医和舞姬的帮助之下,秦王把他的剑从胸前推到了背后,于是他就可以拉开架势抽出他的剑了。

  历史猝然之间凝固了,我看到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在此时此刻都紧张地望着秦王的剑。秦王显然疯狂起来了,他向后一挥手,便是一个弧线,他抓住了剑。他再向前一挥手,便又是一个弧线,他举起了一片寒光。他吼着,叫着,把寒光掷到荆轲身上。荆轲躲闪不及,寒光落而左股断。

  在碰在了一根铜柱上。秦王及其文武百官都听见了尖锐的金属之声,我也听见了,因为它一直沿着历史跋涉的方向尖锐地响着。

  秦王砍掉了荆轲的腿,不料荆轲竟仍向他扔了匕首,而且其劲这样狠,遂红了眼睛,大剁之。不过荆轲依然活着,他依铜柱而笑,坐地而骂。

  荆轲临终之前告诉秦王:事情之所以不成,是因为我想抓你一个活的,从而要你签一个归还列国领土的契约以报答太子。

  荆轲说的话尽管有为自己开脱之嫌,但我却还是相信的,它既表明了他谋杀的思路,又辩白了他失败的理由。不过还有一个更隐蔽的动机和一个更深邃的原因,荆轲没有说出来。我并不认为荆轲没有说出来就是在欺骗秦王,并通过欺骗秦王而欺骗人类。我以为,荆轲实际上并不知道或并不觉察他还有更隐蔽做这种的动机和更深邃的原因:

  这便是,他是贪生的,他还不想死。

  在咸阳宫这种森严的地方谋杀它的主人而仍希望保全性命,显然是不可能的。倘若还有一点可能,那么便是生擒秦王,制服他,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

  于是荆轲刚刚抓住匕首,就产生了这样一个反应,他感到秦王并不神威,他觉得秦王并不是不怕死,他断定只要用匕首逼着秦王的眼睛,他提出的任何条件秦王都会同意的。如果是这样一种结果,那么确实好极了,他既报答了燕太子丹,又避免了牺牲自己!

  由于从本能之中发出的保全性命的信息干扰了荆轲,荆轲遂没有利索地干掉秦王,没有在已经接近秦王之际用匕首捅他一下,或割他一下,划他一下,点他一下!荆轲很清楚,只要匕首触及了秦王,秦王将非死不可!问题是荆轲没有捅他一下,因为他知道,秦王死了,自己也会死的!

  痛心的是,荆轲一个闪失,秦王便挣脱了他,转身以剑砍了荆轲!

  到秦国去谋杀秦王,当然是非常危险的!如果荆轲缺乏一种献身精神,那么我想,他是不会到秦国去的,甚至他就不会向燕太子丹作出承诺,就不会离开燕国,或离开了燕国,也将从半途流亡别处!

  但荆轲却缺乏完全而彻底的献身精神,他没有超越生对他的吸引,也没有超越他对死的拒斥!

  荆轲是产生了巅峰体验的,然而由于境界的局限,他却终于未能将自己的巅峰体验推到极致,这是很遗憾的!

  我曾经问自己:我是不是过分地要求荆轲了?是不是在刁难中国的壮士?是不是我的思维在行进过程中滑入了诡辩的沼泽!我以为不是的!我相信自己是在认真地探索人性从此岸到彼岸的深广程度,探索自觉性工作和制约性工作对一个人的能量发挥的影响,探索人置自己的性命于不顾的条件!

  我是反对使用暴力的,我当然也反对以自杀性暴力方式而毁灭敌手!但这个世界却并不会由于我的反对而减少暴力,或减少以自杀性暴力方式打击敌手!事实是,以自杀性暴力方式打击敌手的事件,在这个世界频频发生,而且常常成功!

  能够以自杀性暴力方式打击敌手的人,多是民族主义极端分子,狂热的宗教分子。尽管这些人采取的方式是恐怖的,他们要达到的目的不一定是合理的,甚至是卑下的,不过,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显然都有一种完全而彻底的献身精神。

  一个人惟有为了信仰,为了自由,为了尊严,为了爱,或为了民族之深仇和国家之大恨,其献身精神才会激发起来。一个人一旦调动了他的完全而彻底的献身精神,就会抛头颅,洒热血,创造奇迹。

  在我看起来,荆轲没有任何一个可以使他舍身的理由。他谋杀秦王,仅仅是为了燕太子丹,甚至仅仅是为了报答燕太子丹。

  中国人讲究士为知己者死,但燕太子丹却远远不是荆轲的知己。他不了解荆轲的理想和志向,他也没有了解荆轲这个人的兴趣。他还屡屡以恶意猜测荆轲,怀疑荆轲会反悔,从而不到秦国去谋杀秦王了。

  实际上荆轲是知道他在燕太子丹心中占据着什么地位的,他知道燕太子丹养他无非是要让他干掉秦王而已。于是当燕太子丹猜测他的时候,他就顶撞了燕太子丹,顶撞了也就顶撞了。在到秦国去之前,他要等待一个朋友做助手,可燕太子丹却怀疑他是不是变卦,这当然是很伤害荆轲自尊的。也许他应该向燕太子丹解释一下,以消除误会,但他却懒得解释了。他委曲求全,凑合着让少儿秦舞阳当了助手。

  荆轲显然也有种种欲望,不过要满足他的欲望,似乎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大约能够帮他实现欲望的,惟有燕太子丹。事实是,当田光先生介绍荆轲拜见燕太子丹之后,燕太子丹就十足地顺适其意。

  他拜荆轲为上卿。他要荆轲居豪华房子,吃鲜味菜肴,给他风流女子,珍奇物品。他陪荆轲散步,荆轲看见池塘有蛙,拾瓦投之,他竟赶忙拿来金丸让荆轲击蛙。他和荆轲共乘千里马,荆轲感喟千里马肝美,他便杀千里马让荆轲享受其肝。他请荆轲在华阳台饮酒,有美人鼓琴,荆轲赞叹美人一双好手啊,他立即断美人好手,用玉盘呈之。

  天下之人,谁能像燕太子丹这样慷慨以对荆轲呢?燕太子丹对荆轲确实是尽其所能了。然而不管他怎么让荆轲高兴,怎么让荆轲愉快,他都是把荆轲当作自己的工具,当作一把延长的匕首。

  燕太子丹与荆轲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雇佣关系。处于这样一种雇佣关系的格局之中,荆轲将注定不能打开激情与灵感的闸门,不能增殖能量,并发挥出来,不能完全而彻底地为之献身。

  不过荆轲也是很有信义的,他做了自己答应的事情,没有污辱其节。虽然他没有干掉秦王,但他却显然使秦王惊心动魄,甚至丧魂。他把匕首扔在铜柱上而发出的金属之声到现在依然回响在历史的上空。

  那么荆轲是不是英雄?是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呢?

  一部权威辞书对英雄的注释是,英雄属于杰出的人。沿着辞书的指针进行分析,我以为,英雄是多种多样的。我的意思是,各个时代,当有各个时代的英雄,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当有各个民族和各个国家的英雄,甚至一个社会的各个阶层,当有它的各个阶层的英雄,这是由其价值观念决定的。

  那么存在不存在一个人类普遍接受的英雄呢?答案是肯定的。

  人对英雄充满敬仰,由于英雄是升华了的人,英雄有大功。人对英雄的敬仰,还由于人所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这便是谁都有成为英雄的愿望,谁都有成为英雄的可能,因为人或多或少都具备了一些英雄的素质。

  人赞美英雄,实际上蕴藏着对自己的承认和肯定,并通过英雄的光芒,发现了自己的亮点。

  怀疑荆轲随笔【第二篇】:论荆轲刺秦王

  有人说:“荆轲是个死脑筋。就算自己是个职业杀手,也不能在以职业灭国的秦王面前现匕首啊?这不是以卵击石,不自量力吗?”

  有人说:“荆轲是个近视眼。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秦王一统天下是势在必行的,你为什么不挣大眼睛望望前方,说不定前方的桃花源正等着你呢!但你偏作井底之蛙,硬往秦王的刀刃上撞!”

  有人说:“荆轲是个糊涂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为啥?弄俩打虎钱花花。人家武松是喝醉了不得已才打了一下虎,你荆轲是个明白人,为何做这糊涂事?也不睁大眼睛瞅瞅,打的是虎还是龙?”

  有人说:“荆轲是个自私狂。打虎不成,反被虎吃。赔上自己的小命不算,还搭上整个燕国的子民。怎么就那么没有博爱思想呢!”

  有人说:“荆轲是个冒险王。‘我爱冒险,因为我有一把看不见的刀。’吹啥呢!那刀还不是藏在地图里,图穷后还不只得插在柱子上唬人!”

  有人说与其让荆轲亮剑,不如让荆轲唱歌,做个杀手只会让他短命,做个歌手,说不定会赚大把的钞票!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局限性。我们也被某种思想局限着。它就像一株千年古树的年轮一样。每一年都有一个圆圈住先前所有的圆,这是它生长的标志,也是我们的时代进步的标志!若我们嘲笑内圈人们视野狭窄,谁敢保证若干年之后那些未知领域的外圈人们不会笑我们的愚昧呢?时代的发展是未知的,最起码我们是无法百分之百预知的。

  这一圈圈年轮几乎都是一个个不规则的同心圆,它们共用同一个树轴。这是一个旷野无人的原始领域,这是无任何理性思考的下意识世界,这是感情最为纯真的精神家园。它划破了宇宙,超越了时空。那就是一个真实的自我,一个秉着天地良心去做的自我!它是自发的,自觉的,就像狼来了,就要跑,跑不掉,只好拼死一搏一样。

  也许荆轲看到了秦国将要统一天下,也许他没看到,但无论如何,他都义无反顾地肩负着最为原始的打狼使命,至于不动脑筋,目光短浅,贪财自私,匹夫之勇,改换职业等言论就不攻自破了。

  “木亦有本心”何况万物灵长的人?如果有来生,我想荆卿还是会去做杀手,不是职业的,而是自发的,自觉的。

  怀疑荆轲随笔【第三篇】:荆轲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赢。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这是陶渊明脍炙人口的咏荆柯,也树立了荆柯成为中国千古第一侠客的地位。

  但真实的荆柯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看完《史记》的刺客列传中关于荆柯的描述,不由得我不产生怀疑。难道荆柯只是一个高明的骗子?让我们从以下几个问题开始分析吧。

  首先定义一下,所谓骗子,是指自己没有什么东西,却对别人说自己有这个东西,以此得到某些好处。这个定义未必全面,但基本上应该是大家认可的吧。

  太子丹当时基于“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於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的理由要找一个刺客来劫持或刺杀秦王嬴政。

  而荆柯本人“好读书击剑”,又经常找当时的闻名剑客论剑,史记中记载了二件他主动找人论剑的事:“以术说卫元君”;“与盖聂论剑”,

  所以可以说荆柯之所以被太子丹重用的原因是因为荆柯说自己剑术高明,可以实现太子丹的目标。

  那么,要证明荆柯是否是个骗子只要看看荆柯的武功就知道了。若荆柯根本就没有什么武功的话,他就是一个骗子了;若他真是武功高强的话自然就不是一个骗子了。

  但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在几次需要荆柯出手的时候荆柯都没有出手,难道他真的像鲁句践知道他刺秦失败后说的“嗟乎,惜哉其不讲於刺剑之术也!”是个没有什么武功的人,还是像田光说的:“窃观太子客无可用者:夏扶血勇之人,怒而面赤;宋意脉勇之人,怒而面青;武阳骨勇之人,怒而面白。光所知荆轲,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是个神勇之人,在面对盖聂和鲁句践的挑衅时不屑于出手?

  好在无论是否不屑于于出手,刺秦之时也必须出手了。看看荆柯出手时的表现就有了判断荆柯武功的标准。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秦王无论如何都不能算作武林高手吧,面对惊惶失措的秦王,荆柯不但刺不中秦王,还让秦王跑掉了,看来荆柯的剑术真的不怎么样。

  接下来,秦王因为剑长拔不出来,只能围着柱子跑,这时司马迁还特意交代了一下,当时并没有人来干扰荆柯,但荆柯依然追不上秦王,可见荆柯的轻功也不怎么样啊。

  再下来,“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打中了荆柯,给了秦王拔出宝剑的机会,天啊,侍医夏无且总不会是个发暗器的武林高手吧,他随随便便扔出的药箱却砸中了荆柯,而荆柯死前奋力扔出去的匕首却刺不中秦王,这个荆柯收发暗器的功夫也太差了吧,哪有一丝武林人士的样子?

  最后,秦王终于拔出了剑,和荆柯比划起来, “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 ,谁知秦王只一剑就砍断了荆柯的左腿,把荆柯废掉了。荆柯的武功和秦王想必差了不是一点啊,在秦王这样的人面前都不堪一击,何谈剑术高明?

  看了司马迁对整个刺秦的详细描写,只能得出荆柯根本不会武功的结论。那么,荆柯就只能是骗子,通过欺骗太子丹说自己是个武林高手而得到太子丹的无比恩宠,太子丹对荆柯的恩宠达到什么地步下面再说。

  值得一提的是,荆柯在临死前还说了他人身的最后一句谎言,也许正是这句谎言蒙骗了后来的大多数人。骗子做到死后还能骗人,真是个极高的境界啊。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原来荆柯在临时前说他本来想要劫持秦王而不是杀死秦王,所以才会失败。

  不错,太子丹的意思是最好能挟持秦王,但是我们看看荆柯为了所谓“生劫之”都做过些什么: “於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焠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他先找了一把锋利无比的匕首,再焠上经过验证确实能达到见血封喉效果的毒药,天下有拿着这样的武器去劫持人的吗?他就不怕那把匕首不小心碰到被劫持的对象身上,将被劫持的对象误杀?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他一上来抓住秦王衣服后的动作是“揕之”,揕就是刺或者击,拿着这把见血封喉的,锋利无比的匕首上来就刺是要挟持人的举动吗?

  也许你会说有没有武功其实都差不多,本来就没有什么武林高手,那就让我们看看聂政刺韩相的过程,看看同时期真正的武林高手是如何行刺的吧,“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直接冲入大厅,不但将侠累刺死,还杀了保护侠累的几十人,最后还有空闲将自己的脸皮剥掉,注意是剥脸皮而不是胡乱在脸上划几刀,最后切腹自尽,这才是真正的武林高手啊。

  所以,通过分析,可以得出荆柯是个骗子的结论了,但是问题又出来了,荆柯既然只是个骗子,他内心一定明白自己有多少斤两,他为何还要去刺秦王?为何不逃跑?

  本着骗子骗人就是要获得利益的原则来看史记中的记载,荆柯在刺秦之前是不会逃跑的,为何这样说呢?

  索隐燕丹子曰“轲与太子游东宫池,轲拾瓦投,太子捧金丸进之。又共乘千里马,轲曰‘千里马肝美’,即杀马进肝。太子与樊将军置酒於华阳台,出美人能鼓琴,轲曰‘好手也’,断以玉盘盛之。轲曰‘太子遇轲甚厚’”是也。

  看过这一段描述,你就知道太子丹是如何对待荆柯的了,荆柯若是个骗子,他的目的不正是要骗这些东西吗?他怎么可能舍得走?于是他采取了推延的方法,“久之,荆轲未有行意。”太子丹只好找到荆柯,要求他动身 “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此时的荆柯就提出了一个条件:“微太子言,臣原谒之。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夫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难道割让领土还不能接近秦王吗?为何提出必须要樊於期将军的人头才能去行刺?对比一下聂政,说明此时的荆柯显得多么的心虚啊。

  各位想想这时一个多么苛刻的要求啊,你若知道有人想要你的人头你会如何?樊於期不就是因为秦王要他的人头才跑到燕国来的吗?更绝的是,在太子丹还没有向樊於期采取任何行动之前,他亲自找到了樊於期提出这个要求,我想他的本意是想通风报信好让樊於期逃跑,那么太子丹不是就没有理由要他出发了?谁知道樊於期居然爽快的答应了他的要求,将头给了他,不由荆柯不傻眼。

  也许你会说我在以小人之心推测荆柯,但是不要急,看看后面发生的情况你就知道我推测的较史记的说法“荆轲知太子不忍”绝对更接近事实,因为此时荆柯还是不肯动身,“顷之,未发”,以至于太子丹对荆柯产生了怀疑,居然直接说道:“日已尽矣,荆卿岂有意哉?丹请得先遣秦舞阳。”意思是我已不能再等了,要不干脆我让秦舞阳去得了。

  也许你会说,荆柯既然是骗子,现在不是刚好可以不去吗?呵呵,真是笑话,现在若是荆柯敢说半个不字,他的脑袋不立刻搬家才有鬼。

  于是荆柯只能假装发怒,说“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彊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这句话同样有很多问题,他说他不出发的原因是“待吾客与俱”,不知他指的客是谁?真的这么重要?为何他在太子丹以前催促他时不早告诉太子丹?既然他一定要见到那个“客”才走的话为何不事前和那个客说一声,至少在找樊於期要人头的时候通知一声不行吗?可见他根本就没有想到樊於期会这么痛快的把人头给他,又证明了我上面关于他找樊於期的本意是让樊於期闻讯逃跑的观点。

  可见,荆柯对于刺秦之事是一拖再拖,以至于太子丹产生了怀疑甚至出言逼迫,是在万般无奈之下才被迫动身的,这不正是一个骗子行为的经典表现吗?

  荆柯若是个骗子,他在太子丹的控制下无法逃跑,但当他离开了太子丹的控制范围,在到秦国的路上为何不跑?

  想一想荆柯是以什么身份前去秦国的,他是一个受燕国委派,前往秦国割地献图的重要使节,他决不可能孤身上路的,一定是有包括秦舞阳在内的大批随从跟着。问题是既然太子丹已经怀疑他了,肯定会要求荆柯的随从担当监视他的任务,若是如此,荆柯从离开燕国直到走上秦始皇的宫殿前都不可能有机会逃跑的,而到了秦王宫殿前就更不可能掉头逃跑了。

  所以说,在刺秦之事确定之前,荆柯根本不想跑;当太子丹对其怀疑以后,这时荆柯若是想跑,根本没有任何机会。

  最后的疑问就是若荆柯是一个骗子的话,他为何在秦舞阳都吓得浑身发抖时还敢挺身刺秦?其实我虽然认定荆柯是一个骗子,但对荆柯的胆识还是十分敬佩的,荆柯不是一个普通的骗子,是一个大骗子,是一个有胆有识的大骗子,若非如此,也骗不来“中国千古第一侠客”的美名。要知道太子丹是燕国的实权人物,要想取荆柯的人头绝对不会难过秦王,他既然有骗太子丹的勇气,就应该有面对秦王最后奋勇一击的勇气。

  不过我还有一个疑问,既然从史记中不难看出荆柯是个骗子,那为何像陶渊明这样的大学者也会认为荆柯是个百夫良,而没有人提及荆柯是个骗子?难道说因为荆柯完成了他们心目中的“刺秦”伟业,就刻意掩饰荆柯是一个骗子的事实吗?

  怀疑荆轲随笔【第四篇】:我看荆轲

  悠远的时空,易水刻下了印痕,定格了那一去不返的身影

  在我的想象里,应该有那么一场雨,雷鸣电闪,狂风怒号,大雨滂沱间,荆轲辗转反侧,为君王,为国家,为将军,却不为自己。最终,荆轲决定将自己的决定告诉深为国担忧却自身难保的樊将军,可以想象,当樊将军毅然为国拔剑自刎时,天上的月亮是怎样一脸苍白地躲进了云层。

  那该是一个暮春或者初秋的黄昏,夕阳开始在对岸缓缓沉落。干燥的浮土,沉重的击筑之声,空荡荡的大地,嘶哑的咏唱,荆轲举杯仰天长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闻者皆涕泗横流,荆轲把酒一饮而尽。易水河畔,满目萧瑟,一匹瘦马疾驰而去。

  在重金贿赂秦王身边宠臣后,在付出了惨重代价后,荆轲终于见到了高高在上的秦王。传说“人不敢与忤视”的秦舞阳见到秦王声色巨变,唯荆轲镇定自若,将藏有锋利匕首的地图慢慢展开,手在抖,汗在冒,他定了定神,拔剑而起,欲刺杀秦王。这或许是上天开的玩笑。秦王人多势众,荆轲不敌秦王,最终倒在秦王脚下。

  最让我佩服的是荆轲知道自己不敌对方,倚柱而笑:“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这是荆轲的极致,用死亡,最好的诠释了忠诚、机智、英勇。用生命,交付了一份完美的答卷。荆轲的献身,是生命的升华啊!

  天地间,荆轲留下了一个姓名,没有任何兵器能再伤害,在历史之外,在正统之外。

  怀疑荆轲随笔【第五篇】:论谈荆轲

  荆轲—?关于这个问题,有太多的争议。英雄。失败者么?如今,这只成为那个时代的的传说,成为那个时代的吟唱。我想,在那个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年代,身为一个剑客,他的命运在这历史的大潮中,也只能这样的没有反抗的泯灭。他站在这个历史的十字路口,退一步,是天下的归统,进一步,是无尽的征伐。他闭着眼,那把剑,在他手中发出龙吟。历史就是这样,他失败了,历史因此而众说纷纭。但终究失败者说占了多数,今天,我们不妨坐下来,反过去细究一下。

  作为一个剑客,从一开始就表现出非凡的战略远识。当燕王来寻他的时,他就说:“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进千金,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以报太子。”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啊,他想刺杀秦王,就必须靠近秦王,就必须要有足够见秦王的筹码,那就是樊无期的人头和燕都亢的地图。可见,荆轲是怎样的一位职业杀手,他不惜用一位对着燕国有着重要的人外加燕督亢地图做抵押,这是他心中早就谋划好了的。心狠,抱定必死的决心,目光敏锐,这恰恰是一个职业杀手所必须具备的。而这一切,就为后面刺杀秦王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说荆轲这个人吧,他口才也是相当不错的。因为他知道,要接近嬴政就必须得到樊於期的人头。可是燕太子丹不忍心啊,这时候不是讲仁义不仁义的时候,于是就私自见了樊於期。可是他一开始不说要取你樊於期的人头,而是站在他的立场,如何讲他的命苦,如何讲嬴政的残暴。别说,他这样一讲,樊於期这个硬汉也是鼻涕一把,眼泪一把的。这时的樊於期,就一句话,得嘞!兄弟,你这么设身处地的为俺着想,说吧,要哥干啥?荆轲一见时机成熟,一句话,拿你人头,接近并刺杀秦王,为你报仇!樊於期一想,咋样还不死,就这样吧,于是自刎。这样也算是荆轲表现出个人能力第二次吧,于是,就顺利地获取了接近秦始皇的一个筹码了。

  再来说说荆轲的这个助手。秦武阳这个人呢,原来是一个犯人,十二岁就杀过人,外表凶神恶煞的。在外人眼里,这可是勇士。燕太子丹一瞅,得嘞,就你了!

  但这人搁荆轲眼里,不行,太不行了!但他也不好意思直接拒绝燕太子丹。所以呢,他就一直在等一个人。《史记》里头这样记载:“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想看过很多影视剧的朋友们都会想到一个人——盖聂。这个人,可是了不得的人物。《东周列国传》上头有记载,鬼谷子的传人,被称为剑圣。早年荆轲就与他打过交道,说是二人比武讨论剑术,把盖聂给弄激动了,最后荆轲逃走。当然这只是个传说故事,但从中看出二人必有交情,而且交情还不一般。我们就有理由猜想到,荆轲一定在等一个武艺高强的助手,而这个助手是谁,我们就让历史去评说吧!但他这样等,就有一个人不干了,谁呀?对就是燕太子丹。他能不急嘛,自己的国家朝不保夕,所以就一直催促荆轲。最后没办法,走!但此时的荆轲也有些不甘,怎么这样说呢?请听我细细道来。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荆轲怒,斥太子曰:“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利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人具去。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这时的荆轲,也是挺无奈的,矛盾呀!所以说荆轲后来的失败在这个原因上占有很大的份额。他也知道,此去咸阳,必定是有去无回,所以吟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且走时,连回头看一眼都没有。也就是啥呢!就是前面是龙潭也得往里跳。

  就这样,这荆轲二人就来到了咸阳。这之前,荆轲也是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的。也是嘛,这咸阳禁宫,也不是平常人能够进见的。所以,就医燕使的身份,再者,就是这刺杀的家伙——匕首!咸阳宫内,戒备森严,搁现在的话说,就是只苍蝇也甭想钻进来。所以我们顺便把这只匕首讲一下。

  说起这只匕首,那可了不起。《史记》中有记载:“得赵人徐夫人之利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大家想想,这样的剑,就是在现代社会,那也是很危险的东西。要是搁古代社会,那就更了不得。就那么随便划一下,那可是要出人命的。所以说,这剑跟荆轲配,简直如虎添翼。可在当时咸阳,剑怎么带进去,就成了大问题。再说了,匕首要是搁身上被搜出来,那算是——唉!不提后果。所以呢,荆轲想了一个办法,一贿赂二藏图里。一贿赂秦王宠臣蒙嘉,得以面见秦王,二藏剑于图中,藏图里,这是个好办法。这图可是皇帝陛下才能看的,谁敢看!所以,就顺利地见到始皇帝了。

  当霸气冲目,冷眼横眉的帝国大王嬴政出现在二人面前时。好家伙,者秦武阳当场就吓蒙了,脸色骤变。秦始皇也不是等闲之辈,只说了一句话:“起,取武阳地图来!”可见,嬴政立即便起了疑心,如此谨慎,不愧为一代帝王。可荆轲也不是吃素的。据《史记》记载:“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乃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顾震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大家想想看,荆轲为何要顾笑武阳,不就是为了稳住他吗?意思就是说:嘿嘿嘿,说你呢!别这样行吧,紧要关头别紧张啊!稳住秦武阳,然后对始皇帝说:哎呀,我这个随从,只不过是个二愣子,没见过啥世面,您大人有大量,也就宰相肚里能撑船,就饶了他吧。秦始皇一听,行吧就给你们机会吧。

  荆轲如此的随机应变,喜怒不行于色,正是一个职业杀手所具备的啊!由此我们可以相信,论自身素质,荆轲没得说。

  接下来故事就发展到顶峰了,刺杀秦王!图穷匕首现,当时是荆轲为秦王展图的,所以他们之间的距离不会超过一米,而在这一米间,荆轲瞬间拔出匕首,握紧秦王的衣袖,就算他嬴政天生神勇,可近在咫尺,就算是个女人也能刺到的啊!更何况这还是荆轲,而且还是这么一位刺杀本领和军事素质都十分过硬的职业刺客。后面《史记》记载的就是秦王奋起,挣断衣袖,夏无且投箱砸中荆轲,最终荆轲被刺死。这其间的空隙太大!难道一个正常人挣脱衣袖奔走逃亡,中间这段时间,荆轲站在那会一动不动,等着秦王逃下殿再去追赶么?我想,这是不可能的。起码,一个正常人不会,难道荆轲会吗?除非荆轲吓傻了,或者,眼睛里进沙子了,或许想到自己午饭没吃饱了,再或许……我想,历史没有那么多的或许。历史就是历史,历史因此而成为历史。

(责任编辑:副主编)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