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记忆
《清明》杜牧(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一首七言绝句千古传唱,家喻户晓。似乎奠定了清明节“清冷伤情”的情绪基调。 宋朝的诗人高启也写过一首清明诗,把清明的悲切渲染得更加浓重: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千百年来,大诗人用诗歌对清明节的描写,让整个民族都沉浸在一种思念亡魂、缅怀先人的氛围之中。 与清明节有关的记忆,似乎都是灰白色的。 但是,真的如此吗? 纵观中国文学史上,与清明节有关的古代诗词可谓丰富多彩。而且,大多数清明诗词描述的都是古人欢欢喜喜度清明的景象,与杜牧的《清明》留给我们的记忆大相庭径。 那清明节的记忆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清明日送韦侍御贬虔州》白居易(唐) 寂寞清明日,萧条司马家。 留饧和冷粥,出火煮新茶。 欲别能无酒,相留亦有花。 南迁更何处,此地已天涯。 自古文人多傲气,所以,古时候的文人常常因为得罪权贵而被贬他乡。所以,白居易在清明节以一壶春茶送别老友,还真有一丝凄切。 《寒食城东即事》王维(唐) 蹴鞠屡过飞鸟上, 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 不用清明兼上巳。 这首诗描绘了一副轻松写意的画面,唐时清明,人们纷纷走出户外,有的踢球(蹴鞠)、有的荡秋千,玩得不亦说乎,热闹非凡。 我们的大诗人还感慨说,年轻人就应该每天出去游玩,不用清明兼上巳! 清明节传统的插柳枝、赏杜鹃等习俗,也在诗歌里有体现。唐代诗人曹松在《寒食日题杜鹃花》写道: 一朵又一朵,并开寒食时。 谁家不禁火,总在此花枝。 怒放的杜鹃花,给清明“寒食”增添了“火焰” 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笔下的清明节更加热闹,既有踏青出游,又有音乐助兴,可谓其乐融融: 乍疏雨,洗清明。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盈盈,斗草踏青。 诗歌流传千载,让今人感受到古文人独特的清明节记忆。 《清明夜》白居易(唐)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在清明节的夜晚,大诗人白居易独自步行在回旋的走廊中,伴着远处传来的弦声,默默的赏花。唐诗之意境在这首诗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看起来,古代的文学大师们在清明节的记忆都很美好哦~现在你还认为清明节的记忆都是灰白的吗? (责任编辑:副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