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说说美文 > 优美散文 > 优美散文 【晓荷·情】直击三农问题(散文) 优美散文2021-04-03106举报/反馈 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0%,基本农田约18亿亩需要耕种,以确保14亿人的基本口粮。民以食为天,无论什么时候,什么人,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粮食的珍贵,不言而喻。 农民种田辛苦,且不说在大集体生活困难时代,就说在联产承包责任田以后,农民生活渐渐富裕起来,腰包鼓了起来,可他们的劳动和生活并不轻松。春夏秋冬,他们不知疲倦的在土地上忙碌。春播作物。夏顶烈日,收麦,耕地,插禾,耘草。秋迎骄阳,割稻,耕地,种麦,点油菜。即使冬天,也不闲着,在当地给别人打打零工,挣点活钱。 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二十年,即从1978年到1998年,可以说,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得到了空前提高,农民收入激增,农村景象繁荣。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急需劳动力,建筑工地,工矿企业,为了扩大规模,拓展市场,大量招募工人,于是,农民成为城市建设和生产的生力军。他们改变了固守一亩三分田的小农经济观念,抛弃土地,战战兢兢的来到了陌生的城市。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适应了城市生活,虽然工作辛苦,生活在城市底层,粗茶淡饭,住宿简陋,但是,他们兴奋每月能够领到薪水,每天有固定的工作时间,每周有休息时间,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这是他们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 城市化快速推进,对农村冲击很大。2000年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年,农村正在走向衰落,农村人口锐减,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毋庸讳言。农民不满足于现状,渐渐离开土地走向城市,这是社会文明的进步。城市各行业发展,如今离不开我们的农民兄弟。可不,临近春节,农民返乡,各个城市许多行业基本停止运行,原本繁华热闹的街市变得冷清起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是古人笔下描绘的美丽田园景象。如今,农村的凋敝情景令人瞠目。乡村是中国最小的部落,大的一两百户人家,千人左右,小的不过几户人家,几十口人,中等的在几十户人家,二三百人口。如今,走在村里,看到的是“空巢”,门前荒草萋萋,一把铁锁沾满了黑锈。平日里,村子里除了老人和孩子,很少看到青壮人,要么就是一直没有离开过土地的中年大叔大婶们。 以前的乡村真热闹,人多,大家在田里忙忙碌碌,吃个饭都能端着碗从村东到村西。那时,家家养鸡养鸭养鹅养猪养狗养猫,还养牛,早晚鸡鸣狗跳,猪哼哼,狗汪汪,牛哞哞,鸭嘎嘎。孩子又多,玩的玩,打的打,闹的闹,骂的骂,哭的哭,喊的喊。大人们忙家务,忙种田,犁田把地吆喝不断,田里流动着忙碌的背影。一到饭时,挑水的,淘米的,炊烟袅袅。现在乡村凋敝,就是缺少人气。农民大量涌向城市,有的暂居,有的买房定居,致使农村人口锐减。 对于三农,国家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多年来出台了很多惠民政策,保护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比如,农业税减免,粮食实行保护价,加大农资投入,兴修水利和道路(村村通),改善民居环境(新农村建设,厕所革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减免学杂费等。可农村还是留不住人,为什么呢? 城乡差距依然存在,这是一条鸿沟,无法填平。农村人再也不愿待在土地上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城里人觉得农村人自由,不受约束;农民却不这样认为,觉得耕种土地太辛苦,而随着物价上涨,粮价难以提高,每年辛辛苦苦种粮,收入很有限,盘算来盘算去,一年打柴一年烧,结余很少。 现在,孩子上大学,花费少则几万元;孩子结婚,买车买房,那可是不小的数目,几十万元甚至百万元,对于农民来说还是天文数字。可社会发展到这样,农民只好咬紧牙关,辛苦赚钱,为孩子创造美好未来。他们知道,在土地上是捞不出“金砖”的,于是,就走向城市淘金。大量的农民流向了城市,农村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残,还有就是无法适应城市生活的一些缺少文化的中年人。我们的父辈渐渐老去,无法耕田。我们的同辈——五十多岁的中年人,坚守农村,种田打粮,维持生计。他们随着年龄增长,劳动能力在衰减。 不过,好在农业机械化已经普及,耕地靠旋田机——铁牛,生产效率较以前牛耕提高了不少,人也省了力气;收割庄稼靠收割机,不再像以前靠一把镰刀,一副肩膀,这要比以前轻松多了;插秧有插秧机,播谷有播种机。农业机械化效率高,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出去打工的就多。他们走了,把家里的土地租借给别人耕种,所以,留在家里种田的,种上几十亩或上百亩地。种田多,才划算。即便如此,农民种地还是很辛苦,每粒粮食都凝聚了他们的汗水。 农民种田是需要盘算的。近几年,我们这儿(江淮之间)种冬小麦的不多,所以,冬天闲田多,土地大多荒芜。他们觉着,种麦子不划算,一亩地除了化肥、种子、收割付费,所剩无几,还不如出去打打零工,挣点活钱。现在农村收入主要靠一把水稻,即秋收。 农民走了,农村教育也越来越衰。偌大的学校,学生数锐减。许多村镇,一个学校,中小学生加在一起才一百来人。学生少,没有了人气,师生教与学缺乏竞争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老师教学没有了热情。 城乡教育如今差距越来越大。这几年,乡村学校面貌大有改观,义务教育均衡,校舍修缮一新,实验仪器齐备,教室里有班班通,还建了很多的功能室,像音乐室、美术室、心理咨询室、留守儿童之家等,硬件条件不错,只可惜,软实力不足。这主要还体现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不可否认,农村的教育教学资源还是远远比不上城市的,无论是教学资源投入,还是教师队伍建设。 现在,社会文明程度高,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经济和精力在孩子身上投入都很大。他们把子女送到城里接受教育,愿意花很多钱进私立学校。为了孩子上学,他们在城里买商品房,选最好的学区。我们看到的是,农村学校生源一年不如一年,急剧下降,而城里学校爆棚,大班额现象严重,缺少教室,缺少教师。农村学校教师过剩,师资结构不合理,小学科缺乏专业教师。化解农村教师过剩的办法,一是逐年选调城里,一是到偏僻乡村支教,一是退休消化。 我们这一辈的孩子,几乎没有留在乡村的。他们在城里打拼,即使拿着不高的薪水,住着局促的房屋。他们追求繁华的都市生活,自然不想留在偏僻的乡村。他们常年在外读书,已经淡漠了“种地”的观念。他们留在了城市里,下一代都在城里,可想而知,乡村学校哪有孩子来上学。眼看这学期就要开学了,我们学校初一只招了三四十人,据悉,片上有所学校,初一已经停招。农村教育很快就要垮掉,这不是危言耸听。对此,教师们也很迷茫。 乡村医疗资源相当有限,这也是农民向往城市的一个原因。国家重视民生,实行全民医疗保险制度,这确实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几年,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改善民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这是国家振兴农村的新战略。可惜的是,我们居住农村的农民越来越少。 当前,解决三农问题迫在眉睫。政府要保护农民种地积极性,不断加大对农资的无偿投入,监管和把控化肥、种子、农药质量以及农机价格,确保农民在生产资料上投入降低,同时,稳定并提高农副产品价格,继续实行粮补政策,确保农民有更大的收益。能够挣到钱,养家糊口,生活富裕,这是硬道理。 搞新农村,搞社区,要务实。不是住在新房子里,就是新生活了。新村配套实施要软硬兼备。搞绿化,建活动场所,丰富文娱生活,让农民感受到新时代新生活的美好。对乡村医院,政府要加大设备投入,鼓励有经验的医生坐诊,真正落实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对乡村公办教育,国家要采取保护措施。譬如,严格控制城里私立学校招生规模以及挖优秀生源现象。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不应该通过所谓的“选调”考试从乡村挖优秀教师,致使乡村学校教师资源匮乏,学科结构不合理,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老百姓也深感失望。推行划片招生制度,严格控制随意就学现象。其实,有优质生源,乡村学校也能培养大量的优秀人才。平衡城乡教育,缩小差距,这也是国家教育的长远战略。乡村教育有保障,也可以减轻城市教育和生活压力。 如今,农村种地的不多,且渐渐老去,18亿土地需要耕种。如果国家不采取有效措施,那么,作为农业大国,前景堪忧。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精英会来到乡村建庄园,做农场主。土地流转,正在有序进行。 三农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国家安全。中国复兴,不可忽视三农这个基础,因为,它是国家命脉。 (责任编辑:副主编)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真情,多么可贵,纯真之情,更是千金难买,生命有价,纯洁无暇的真情无价! 用饱含真情的眼光看待世界,世界就会呈现一 下一篇 很多时候,总有一种感觉,就像自己掉进了一条大河,一条看不见岸,漫无边际的大河。 我不知道该游向何方?究竟何方是岸 相关文章 我所居住的城市 岁月寂寥,需要勇敢 分开了,可我还爱着你 过年菜 秋日温暖的阳光 我的秋天 古窑烟火映瓷都 王俊|送 报 人 有多想你 一个女生的独白 繁华散尽,不过陌路一场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为梦想而努力奋斗 痴情能永远,人却在天涯:听月小轩 波澜不惊的日子 沉寂的寂静里 温暖一生的赠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