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赏析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刘长卿 逢君穆陵路, 匹马向桑乾。 楚国苍山古, 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战后, 耆旧几家残。 处处蓬蒿遍, 归人掩泪看。 刘长卿诗鉴赏 穆陵关在今湖北麻城北面,渔阳郡治在今天津市蓟县。唐代宗大历五、六年间(770-771),刘长卿曾任转运使判官、淮西鄂岳转运留后等职。这首诗当作于此时。 此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朝政腐败,国力衰弱,藩镇割据,百姓民不聊生,特别是安史叛军盘踞多年的北方各地,更是满目疮痍,一片凋敝景象。诗人对此十分了解,深为忧虑。因些当他在穆陵关北,路遇一位急切北返渔阳的行客,不禁悲慨万分地将满腹忧虑倾诉于这位归乡客,忠厚坦诚,语极沉郁。 首联写相逢地点和行客去向。“桑乾”即桑乾河,今永定河,源出山西,流经河北,这里指行客家在渔阳。诗人见归乡客单身匹马北去,就料想他流落江南已久,急切盼望早日回家和亲人团聚。次联借山水时令,含蓄深沉地指出南北形势,暗示他此行前景,为国家忧伤,替行客担心。“楚国”即指穆陵关所在地区,并以概指江南。“幽州”即渔阳,也以概指北方。 “苍山古”是即目,“白日寒”是遥想,两两相对,寄慨深长。“幽州白日寒”,不仅说北方气候寒冷,更暗示北方人民的悲惨处境。这二句,诗人运用比兴手法,含蕴丰富,令人意会不尽。接着,诗人又用赋笔作直接描写。经过长期战乱,到处是废墟,长满荒草,使回乡的人悲伤流泪,不忍目睹。显然,三、四联的描述,充实了次联的兴寄,以诫北归行客,更令人深思。 这是一篇沉重的宽慰语,恳切的开导话,寄托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感慨。手法以赋为主而兼用比兴,语言朴实而饱含感情。尤其是第二联:“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不但形象鲜明,语言精炼,概括性强,而且承上启下,扩大境界,加深诗意,是全篇的主线。 它令人不语而悲,不寒而栗,印象深刻,感慨万端。 整理:zhl2017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