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感言 > 影视台词 >

影视台词

看电视剧《欢乐颂》观后感,我需要爱情,但我绝不需要错误的爱情

影视台词2020-12-20197举报/反馈

看电视剧《欢乐颂》观后感,我需要爱情,但我绝不需要错误的爱情

  

  《欢乐颂》观后感:步步为营的爱情,到底哪里不对?

  看电视剧《欢乐颂》观后感,我需要爱情,但我绝不需要错误的爱情

  本来我以为这个时代的爱情,就该想怎么谈怎么谈。但你看,《欢乐颂》里唯一尽情去谈恋爱的邱莹莹,遭遇的是什么样的命运,给了她一个无敌大渣男,而且这个可怜的男配从头到尾连个全名都没有,只有白渣男或者白主管两种叫法。

  

  追一部国产电视剧,大概是最耗费人生的几种方式之一,《欢乐颂》追到16集,我才恍然大悟,自己浪费了多少大好青春(啊,最美好的年华正在一逝而过不是吗?)

  

  这部剧好看吗?前十集我会告诉你,还不错,后来忽然开始觉得,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意思。

  

  这里面的每一个女人,似乎活得都太小心翼翼了。

  

  编剧有种人生导师的意味,在每一个女人背后,都布了一张你该如何做,才是最聪明的网,如果你不听我的,那必然是一塌糊涂的命运。

  

  本来我以为这个时代的爱情,就该想怎么谈怎么谈。但你看,《欢乐颂》里唯一尽情去谈恋爱的邱莹莹,遭遇的是什么样的命运,给了她一个无敌大渣男,而且这个可怜的男配从头到尾连个全名都没有,只有白渣男或者白主管两种叫法。

  

  邱莹莹天真无知,是个十足十的蠢货,刚开始收到短信时,前辈30岁的樊姐告诉她,晚上十点多才发邀请短信,一定是猥琐男,她不听,还是兴高采烈上了贼船,另一个邻居说,这男的眼神老是滴溜溜乱转,肯定不是什么好人,她也不听,就此一步步踏向深渊,大闹渣男一场戏里,无数弹幕飘过:你不仅失业失恋,还失了贞操。

  

  虽然我需要爱情,但我绝对不需要错误的爱情。

  

  我绝不能像邱莹莹那样,为了一段爱情葬送前程。女孩的青春和贞操,都是多么宝贵啊。

  

  再看得道中人一样的樊姐,脑海中简直有一部厚厚的约会教科书,告诉小姑娘们,恋爱该怎么谈,才是真爱。一个男人要是真的爱你,就不会让你挤地铁,大龄少女无权谈恋爱,只能谈对象,男人送她名牌包送她名牌丝巾,她都不会真的动心,因为真正能让她动心的,是一个真正有钱的男人。不够有钱,就像房子有安全隐患,永远都要提心吊胆过生活。

  

  那么有钱女人呢?换了男人来打量。

  

  富二代小曲,人精,社会大学博士毕业,眼睛一转,就知道男人靠近她是为了财还是为了色。她看上医生,身边早有闺蜜提醒,医生这种阶层,要么人品不行要么钱包不够,不是跟我们一起玩的品种。

  

  怎么人人都能练就一番稳准狠的称斤算两技能?

  

  安迪是剧中最牛的女主角,哥伦比亚商学院毕业,华尔街回来,年薪七位数高管,她去见网友奇点,一个坐拥外滩房产的有钱人,出门坐地铁,后来跟她解释,我是个生意人,难免防范心重。意思是怕别人看上他的钱,所以第一次见面要装装穷。

  

  可问题就是,这部剧所有的感情戏,除了二百五邱莹莹外,每个人都表现得像一个十足的生意人。

  

  精明到了连床都不会轻易上,管你送我两万的包,还是爱马仕丝巾,只要我没看到现成的房和车,我绝不轻易交付真心。

  

  这些辛辛苦苦在魔都上班加班,租房子挤地铁的小姑娘们,人生的乐趣到底是什么呢?连恋爱都是这么像上班一样,步步为营,一步都不能错,男人只要哪里没做到位,就不会在他身上浪费一秒的时间,青春宝贵,特别是像樊姐这样的女人,绝对不会把谈恋爱当成人生一项乐趣。

  

  因为这简直是悲惨人生翻身的唯一机会,找个好男人,从此过上好日子才行。

  

  看到16集,我忽然觉得难以为继,不想再看这些女人吵吵嚷嚷的生活,与其说贴近现实,不如说太过现实,就跟婆媳关系一样,告诉你男女之间,无非是这样的博弈,那样的规则。

  

  好像背后一直在有一个声音说:

  

  女人真的不能错,你不是小曲这样的富二代,什么都玩得起,你是平凡女人,就活该没有任何*生活和爱情生活,你浪费不起更消耗不起,眼睛擦擦亮,找个好男人吧。

  

  从一个电视剧里看到这样的观点来回播放,会觉得很气馁,就算看到小曲和赵医生上演妖精戏唐僧,你是不是还是会悲哀地想:

  

  果然,我这样爸妈没钱的女人,根本不配拥有爱情。

  

  《欢乐颂》告诉你:情商不同,不必强融

  

  ——热播剧《欢乐颂》观后感

  

  改编自阿耐的同名小说,由刘涛、蒋欣、王子文、杨紫、乔欣、王凯、靳东、祖峰等领衔出演的电视剧《欢乐颂》2016年4月18日在浙江卫视、东方卫视首播,《欢乐颂》讲述了各自携带往事和憧憬的五位女性先后住进欢乐颂小区22楼,彼此间产生的交集并发生的一些力的故事。

  

  在《欢乐颂》里,当魏渭给Andy发了一个字谜的时候,Andy的翩然一笑,淡定自若,又充满兴趣。高智商高水准的较量,一览无余,帅呆了。

  

  我迷恋那种高智商高水平的较量。

  
(m.tAiks.com)

  《欢乐颂》带给人很多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真实,刻薄,犀利,剧中人物就是生活里的我们。

  

  但其实以前有电视剧也类似,比如《我的青春谁做主》之类的,用不同的人物形象,塑造完全不同的生活圈子。不同的主人公,看似圈子不同,也能成为互帮互助的好姐妹,但也只能是互帮互助的好姐妹,无法进行再深层次的交往了。与其说家境不同,背景不同,能力不同,不如说智商不同。

  

  智商是成年人世界里划分三六九等的最重要因素。我不是刻薄,我自己深刻的体会过,体会过被别人甩了,不带我玩的经历。

  

  我大学三四年级在北大做交流生,作为一个二本的学生,就算我说100次高考发挥失常,也没有用。多少分就是什么水平,就算我在二本学校里再牛再突出,来了北大,连上课都跟不上。

  

  什么叫跟不上呢?

  

  比如西方文学课,别人看一本书,能写20000字的读后感当小考试作业,我连简单的人物关系,复杂的人物名字都没搞明白,坑坑巴巴凑了2000字交了。

  

  比如别人每天上课、社团活动、外出实习、参加竞赛,考试照样98分,我什么事儿没有光学习只能得70分。

  

  比如别人在图书馆一摞摞全英文的教科书刷刷扫,我拿本英文杂志从头看到尾都需要点时间。

  

  有一次在听广告的课程,我下课后问了老师一个问题,老师抬头看了我一眼,冷冷的问我:“你不是北大的学生吧,你不像。”我楞了一下。其实我问的问题也没多低级,但就是从眼神,从反应,从语气里就是能看出来。这事儿我一直记得,无论日后我自己变成什么样,我都会记得,当时老师轻蔑的口气,和一眼看穿我的窘迫。

  

  成年人的世界,只有智商在一个层次的人,才能在一起玩,哪怕只是逛街。

  

  后来很多人问我,你怎么去北大交流的,怎么去的?我也想去。你看我就没这个资源,所以我就成功不了。其实,在不在北大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的智商,智商不够,去了也没用,一样跟不上被人耻笑,我不就是个例子么?

  

  很多时候,不是你没有资源,而是你的智商,让你到不了那个资源圈子里。就算你小聪明混进去了,大家高手谈笑风生的时候,你最好的保全自己的方式就是,别张嘴。

  

  很多人说,特别讨厌剧中的小蚯蚓,觉得她傻透了,而且朽木不可雕,自己生活里要是有这么一个人,一定离得远远的。

  

  大家都喜欢聪明的Andy和小曲。当然,在剧中,她们两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资源也是最高的,但仔细想想,喜欢她们是因为有钱吗?不是,是机灵,是聪明,是智慧。就像在第16集中Andy看到樊胜美教育小蚯蚓如何对付楼下找茬时候的精明世故,恍然大悟,樊胜美情商如此之高,为何混了这么久依然只是个外企普通白领?因为智商,而智商造就的格局,使她只有一个办公室小油头的地位。

  

  在职场上你可能会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不喜欢跟不聪明的人一起合作。”说这些话的人,往往自己很聪明。很多人听到这句话会觉得不舒服,大家智商都差不多,偶尔一两个人反应慢些,你不能这么看不起人啊。

  

  有些人之间的合作,你说了A,他就知道你要做B;但有些人之间的合作,你详细了说了180遍,对方还是没听懂。如果是你,你怎么选?

  

  智商这种东西,是个高端的玩意儿,虽然说大部分人的智商差不多,但不同的教育程度,周围环境,所受的熏陶,慢慢可以把人与人之间拉开距离。

  

  那些跑在前面的人,经过对自己的各种严苛训练,越跑越快;而落在后面的人,开始慢悠悠的自得其乐,还嘲笑前面的人没那么必要。当差距拉的更大的时候,不同的阶级,就产生了。

  

  大多数人觉得阶级的产生是因为钱,因为资源,没错,但成为有钱人,或者成为有资源的人,也同样是用智商赢来的。

  

  最近几天家长们都在分享给自己孩子请的一对一外教的情况,其中不乏一些家长对请外教很有经验,因此成了群中的红人。家长们希望能把孩子们集中起来,三五个人共同用一个最好的外教,资源共享。我每天都会爬楼扫几眼,可以看出这些家长对外教的要求非常高,还真让他们找到了这些最优秀的外教老师。

  

  其中一个家长说:“我孩子未来的目标是剑桥和牛津,如果能让这位老师教他,一定是很信服的。”后来发现,这家孩子小学一年级。

  

  另一个家长说:“这套教材是我儿子4岁时候用的,这之前用了几套了,感觉这套最合适。”

  

  可能有人说:“这么小就逼孩子上外教课,4岁就学了那么多本书,孩子还有童年吗?真可怜。”

  

  我想起前几天看的一个小孩才艺表演的节目,有个小女孩十岁,琴棋书画,伶牙俐齿,脑子非常清楚,热爱阅读,9岁时候就写了书,还跟很多家长做阅读分享会。主持人问她:

  

  “你学这么多东西累吗?辛苦吗?”

  

  小女孩说:“不累,我觉得我很骄傲啊。”

  

  你觉得辛苦你觉得累的东西,对于别人来讲,可能只是个起点,甚至连起点都不是。这就是智商的差距。你觉得你不行,做不了那么拼命又能干的父母,所以只能用快乐和童年,来安慰自己。你的孩子跟别人孩子可能没什么差距,但是你的思想,决定了孩子的样子。

  

  大概是因为我有孩子,因此对教育特别关注。很多人说要让孩子过快乐的童年,要像外国一样轻松上学。但国外优秀私立学校的学区房一样是天价,孩子们下课都直接去补习班,你所看到的青春期里琴棋书画的优秀少年,哪一个是天生就会的呢?你以为美国人考哈佛,就像分班考试一样只是略有难度吗?那些下课就疯玩的孩子,长大后都去领汉堡了。

  

  我的同事移民美国生了孩子后感叹道:“在国内起码可以把孩子扔给学校,一张卷子定天下。在美国从小时候就要开始操心给孩子办画展,今后要写到简历里,才有可能上好的小学,好的中学,好的大学。这条路,父母和孩子,一个都不能松懈。”

  

  我不是危言耸听,也没有极端夸张,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家长,仗着孩子年纪小,还能悠哉的看看别人聊天,否则我肯定也得积极的滚入教育资源争夺的浪潮中。

  

  我是个智商一般的人,尽管跟我共事的人都说我聪明,但我总觉得自己只是小聪明,在大智慧上,很欠缺。

  

  我曾经在《新东方精神》里读到过一句话,也是我在大学最苦闷的时候点亮我的一句话:

  

  “当你在暗夜里独自努力奋斗的时候,不要觉得孤独,你要想到,这世界上有千万个牛人正在跟你一起奔跑。你要努力奋斗想办法,和这些牛人打成一片,有一天你不仰慕别人的时候,你才会成为牛人。”

  

  这句话支撑了我很久很久,每当我在学校里得了第一,觉得自己牛的时候,我总在想,北大清华的同学在做什么,在考什么。我去他们的学校,读他们看的书,和他们一起上课,让自己的自满和骄傲被疯狂打碎,再重塑。

  

  我是一个有点自卑的人,我周围的人都不相信,大概是打碎的次数太多了。很多人觉得我很拼,其实是因为,每当我觉得自己很努力的时候,我总会觉得,我拼命的努力,可能只是人家一个挥挥手,眨眨眼的起点,这个差距,让我看清现实,也让我自卑。

  

  我把自己一步步逼到绝境里,希望自己能变得更好。不见得智商成为180,但至少跟别人工作交流的时候,不要让别人翻白眼,也不至于见到仰慕的人,没话说。

  

  我依然有名校情结,我在工作中遇到的所有人几乎都是国内外名校毕业的,跟他们说话我依然会自卑。但也是这种自卑,让我仰慕高智商所带来的高水平的较量,就像美丽能干的Andy,让我迷恋那种绰约与优雅。

  

  推荐这部电视剧给正在奋斗的你,在其中,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以及自己想要成为的人的样子。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