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梦游天姥诗的读后感 - 读书笔记
李白梦游天姥诗的读后感
中学教课书中的解读,《唐诗鉴赏辞典》的赏析,实质内容是一致的,没有薛天纬先生概括出的“文化高度”这一提法而已。笔者参照《唐诗鉴赏辞典》,来说说自己的读后感。着重点在题目、开头一段和“拟神化”描写天姥山的部分。先录全诗: 诗的第二部分,即梦游部分,开首一句“我欲因之梦吴越”,既说明梦游的原因,也说明梦游的内容,即是天姥山之巍然高大和“云霓明灭”的万千气象两大内容。同时,天姥山在李白心中有如此之高,又如此美妙,李白日思夜想谢公和天姥山,因此而真的做过美梦,是完全有可能的。他叙述一夜飞渡鉴湖、明月送至剡溪谢公宿处的梦境,读者都会引起共鸣,自有一种亲切、熟悉感。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过在梦中飞的体会。笔者在三十岁多时还做过一梦:与小伙伴们从老家山头里翻雪山(石家山),一路起飞,飞越孟家塘、太公庙,飞过茶亭至放生池的田坂,在大佛寺外的一高坎平地上落下,忽见一尊大佛立于大树下,右手举起、左手下垂,微微而笑。回看同伴,他们都跪于坎下收割后的稻田中,身体仅千佛岩中的小佛像那般大,因惊奇而惊醒。这个梦景,不会忘记。因此,笔者以为李白或许真梦游过天姥山。 “拟神化”,不是笔者“随心所欲”的臆测,可用李白的其他“游仙诗”来比照。如李白的五言古诗《天台晓望》,其中有“凭危一登览,直下见溟渤。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他用“大鹏翻”来描绘朝云翻动的绚烂景象,用“巨鳌没”来描写波涛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用的也是“拟神化”的写作手法,与以仙子下凡、仙人列如麻来描写天姥山“云霓明灭”的绚丽多彩景象,如出一辙,只不过是诗的格式和语句长短不同而已。又如《登泰山六首》,天宝元年四月从故御道上泰山,此时的李白还是“仙、宫两求”的阶段,(其一)有“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玉女四五人,飘飖下九垓”,(其六)有“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这些诗句若不是李白的幻觉,那就是笔者所说的“拟神化”写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