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感言 > 读书名言 >

读书名言

《经验的疆界》读书笔记心得感悟4200字 - 读书笔记

读书名言2021-03-25152举报/反馈

《经验的疆界》读书笔记心得感悟4200字

马齐被誉为管理大师中的大师,同时他还是一位诗人。在他教授「组织领导力」课上,会让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学习领导力,如《战争与和平》、《堂吉柯德》、《圣女贞德》等。他还提出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隐喻,比如涉及组织学习的「能力陷阱」「愚蠢术」「热炉效应」等,对他来说,一个想法是否优美,比它是否有用更重要。

马奇的代表作有《决策是如何产生的》、与西蒙合著的《组织》、与塞尔特合著的《企业行为理论》,都是组织研究的经典之作。这本《经验的疆界》根据他2008年在康奈尔大学的讲座编写而成。

薄薄一本小书,信息量极大,第二次终于读完,却也不敢说全部读懂。组织追求智慧,通过反思经验改变行为从而获得进步。这本书讨论的话题是:

在什么条件下,组织可以通过从经验中学习增长智慧;组织如何通过从经验中学习增长智慧?从经验中学习,有什么潜力、什么问题?

马齐在第一章开头,明确指出:

个人和组织尽管渴望从经验中获取智慧,但是在这种渴望之下从经验当中做出的推断往往具有误导性。人类在推断中容易出现错误是一方面原因,但更重要在于经验的本质。本书指出经验特有的一些模糊性和体验式学习容易出现的错误。

既然讨论智慧,首先需要明确智慧是什么?

马齐认为,智慧包括两个要素,第一是有效地适应环境;第二是优雅地诠释经验。拥有适应智慧,在困境逆境中也能很好的生存;拥有诠释经验智慧,懂得反思、理解和欣赏生活。两个要素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追求智慧的手段反应人们的认知能力。现代科技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知识改变命运,也就是学习。

所谓学习,就是在观察行动与结果联系的基础上改变行动或行动规则。如果那些改变是进步,那么学习就促进智慧增长。学习经常而且容易带来改变,但是学习不一定促进智慧增长。

马齐进一步指出,学习在三个层面同时发生:

学习做什么:寻找好的(或者最好的)技术、战略或合作伙伴

学习如何做:精炼并改进在某技术、战略或合作伙伴的胜任力

学习期盼什么:调整绩效目标

人的时间精力有限,选择学什么时需要思考如何让学到的技术发挥作用,思考学习目标是什么。而学习目标又会反过来影响到底要学什么,如何学。学习在三个层面同时发生并且相互干扰,所以最佳学习路径很难找到。唯有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警觉,随时问自己在学什么,如何发挥作用以及目标是什么三个问题。

难怪很多学习计划都不了了之,不是没想清楚到底学什么,就是没搞清楚学了之后能发挥什么价值。

马齐还总结了两种常见学习方式,一种是从自己或他人过去经验中学习,另外一种是通过阅读和学术教育学习。他将其称为:

低智(low-intellect)学习,指在不求理解因果结构的情况下复制与成功相连的行为。在人类和其他物种中都很常见,低智学习常产生规则和有效得惊人的启发式行为。

高智(high-intellect)学习,指努力理解因果结构并用其指导以后的行动。只有在人类中常见:观察历史经验,理解深层因果结构,形成知识,加以记录,进行传播。(自然语言、符号操纵工具)

从两种学习方式中,马齐指出人类追求智慧的三种方式:复制成功的行动、传播自然语言讲述的故事、理解和创造符号工具表达的模型。

复制成功

复制成功的规则很简单,在可选项中进行尝试,记录获得成功的行为,并不断重复,复制成功后会得到具有情境的能力,也可以推广到其他与之相似的情境,但从中获得的理论知识比较少。复制成功有三种机制:

试误(trial-and-error),亲自摸索、不断尝试、观察结果,复制成功、回避失败。

模仿(imitation),观察其他行动者的经验,学习他人成功行动,回避他人失败行动。

天择(selection),繁殖与成功相连的属性(如规则、程序、形式),淘汰与失败相连的属性。

这三种机制共同面临一个问题,「如何指出并实现开发与探索之间的最佳平衡?」

「开发」是指利用已经掌握的技能,提高效率,加以控制,创造更大价值。而「探索」是指追求未知,尝试新的可能性。无论个人还是组织,开发和探索难以平衡的问题非常常见。应该学习新技能还是磨练现有技能达到更高标准?应该拓展新业务还是进一步巩固现有业务?

马齐曾在《学习的短视》一文中指出,开发和探索的平衡需要考量大时间周期以及行动者的具体情况,比较普遍寻求平衡的方案是:将绩效(实际取得的成果)和目标(期望中的成果)进行对比。当绩效大于目标时,启动搜索;当绩效小于目标时,启动开发。需要注意的是,目标不是固定的,目标随着经验而变化。理性决策领域的「双臂**」问题,也是同样的。决策者需要把一部分资源用于探索可能,一部分资源投入更好的方案,最佳的资源分配难以平衡,因为最佳策略需要跨时间、跨空间比较成本和回报。通常情况下,时间越长,空间越广,最佳策略越靠近探索那端。

复制成功是比较简单的追求智慧方式,却有明显短板和问题,「当经验是复杂的、模糊的、充满随机变异的、样本量有限的,那么复制成功就有可能导致次优状态。」:

历史是复杂的。想从复杂中获取正确推断,需要采用复杂的实验设计、多变量模型、大样本,而现实世界只能采用简单的内隐实验设计、简单的内隐相关模型和小样本。容易犯下误设和迷信的错误。

历史充满随机不确定性。随机变异常会造成反直觉的意外。

选项的潜在结果分布受到历次所选择以及历次变现结果的影响。比如:资源因开发而丧失、资源因使用或竞争而消耗、结果分布因使用而改进(「胜任力陷阱」——熟能生巧会提高这个选项的能力以及选择概率,从而忽略其他潜力更大的选项。)、目标调整和成败评定。

经验抽样率受样本结果的影响。经验是深层现实的一个抽样值,与现实存在误差。

故事与模型:

获取智慧的第二种方式「高智学习」,包括传播自然语言讲述的故事、理解和创造符号工具表达的模型。「自然语言强调主题和主张,用带有文法规则的叙事表征生活。符号语言强调数学框架、假定和推导,主张用带有数学逻辑规则和推断证明规则的模型表征生活。」

现实世界复杂多变,因果之间往往不是明确的线性关系,模型和故事既要复杂到足以展现真实世界,又不能太过详尽到无法理解,不论故事还是模型,都在力求理清深层次因果关系,展现「最大可理解复杂性」。

同时,故事和模型都具有一个主题——「神话主题」。神话是指「任何通过具体化一个民族的文化理想或者表达一个民族共同深深体验到的情绪情感来取悦这个民族的或真实或虚构的故事、重复出现的主题或者性格类型。」马齐整理出组织的故事和模型常见的四大神话主题:

理性(rationality)神话:人类遵循结果逻辑采取行动、为行动辩护,人类精神由此得到明确表达。行动是做选择,做选择要遵循结果逻辑。

层级(hieratchy)神话:问题可以分解成一层一层的子问题,行动可以分解成一层一层的子行动。组织采用层级结构并用层级方式解决问题。

领导者个人举足轻重(individual leader significance)神话:任何历史故事要想有意义,就必须和伟人扯上关系;组织历史是组织领导者根据个人意愿创造的。

历史有效(historicalefficiency)神话:历史遵循的路线,通向唯一的均衡,这个唯一均衡由先前条件和竞争共同决定。

同时,他提出这四大神话的反主题:

身份主题:个体不是遵循结果逻辑,而是把情境与身份要求匹配起来。

非层级网络主题:复杂的联系网络把组织中的个人连接起来。

复杂性主题:历史是由多个个人的行动的复杂结合创造的。

历史无效主题:适应是缓慢的,具有多重均衡。

在这些神话下面,潜藏着一个更大的神话:人类举足轻重。人类可以通过个体的或集体的智慧行动影响历史进程,让历史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

**——智慧的追求:

低智学习与人类对高智的希望是相冲突的,因为自负,人类不愿把自身的成功归结为复制成功,而是偏爱比较复杂、比较认知的理解、解释和辩护。一方面,复制成功无所不在,另一方面,人类偏爱高智历史解释和高智学习,这意味着通常用高智词汇描述的行为有可能实际上只是简单的复制与成功相连的行动,即低智学习。

自负的人类花费时间和精力追求高智学习,用高阶故事和复杂模型尝试理解和表述现实世界的因果,但这些努力可能是人类一厢情愿的诠释,实际只是人类复制成功行为的表现。马齐在书中举了两个例子说明这一现象,第一个例子是学者对人类风险承担模型的研究,但也许人们只是在重复过去的成功经验,所以会表现出低估稀有事件发生概率的现象;第二个例子是人们对一夫一妻制出现的探讨,既不是社会习俗也不是理性计算,仅仅重复过去的成功就会出现这一制度。

那么人类对高阶故事和复杂模型的投入是否毫无意义呢?当然不是,人类有追求真理、正义和美好的需求,当我们谈到价值和意义,容易想到真理价值,但正义和美好同好具有巨大价值。故事和模型,不仅因为追求和表征真理而具有传统价值,而因为达成人类共识、创建社会秩序而具有正义价值,因为提供审美乐趣而具有美学价值。

彰显并强化那种自负,这一目的与追求真理不同,但是也许与追求真理一样高尚。

新事物:

故事和模型通常是用旧知识编码而成,在适应过程中,旧知识普遍得到验证和重复,新事物很难产生。当人们运用过去的智慧和经验来判断新事物时常常得出新事物是坏想法的结论,而大部分的情况下都被证明是正确的,于是一方面新事物很难产生,另一方面人们会越来越偏爱用过去的智慧和知识。那些长久存在的新事物多半容易整合进老故事和老模型。

然而,事物总在发展和变化,也总有新事物产生,甚至带来变革。马齐为组织指出三种制造新事物的条件:

成功带来组织宽裕以及与之相连的控制减弱,进而鼓励尝试,避免新想法早夭

管理者狂妄自大。成功的管理者会高估创新活动的成功前景,在运气和能力获得成功的情况下把成功归因于能力,并相信自己有能力反败为胜

对新想法过度乐观。

智慧一方面会忠于过去经验,另一方面却迷恋理性和抽象思维,马齐称为「乌托邦智慧」。乌托邦智慧能够引发巨大变革,虽然通常被证明是坏的,但因为「搭乘」机制而长期存在。

「搭乘」是说一个总是失败的的属性(乌托邦智慧)搭乘一个经常而且明显成功的属性(常规智慧)。当乌托邦智慧与常规智慧在认知上、社会上紧密相连、无法轻易分开时,适应过程接纳其中一个必然导致接纳另一个。

马齐又进一步指出,搭乘只是提醒人们适应的低效。历史具有极复杂的因果结构,复杂性远超组织能够理解的范围,新事物之所以能够生存,有可能还是适应过程的产品。

在现实中,提高新事物成功率的策略则比较好理解:「想办法在不损害好想法收益的前提下降低尝试新想法的成本。」又是一个开发与探索的平衡问题。

总结:

经验是好的老师,却是一个不完美的老师。理解经验,与其说是为了生活,不如说就是生活;追求意义,与其说是为了有效地适应,不如说是喜欢讲故事的人类的一项根本活动。

这本书的研究主体是组织,但同样适用于个人。你是追求智慧的人吗?行动故事和模型,更倾向哪个呢?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