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感言 > 读书名言 >

读书名言

《瓦尔登湖》读后感:“湖水中”的心灵旅程

读书名言2021-03-25122举报/反馈

《瓦尔登湖》读后感:“湖水中”的心灵旅程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梭罗所著。读这本书,我们需要把心放空,安静下来,才能领略其中的美妙和精髓。因为这是一本散文集,书中没有精彩的人物对白,亦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只有对大自然最虔诚的热爱和敬畏,只有对生命最纯朴最真实的探索和讴歌。本书主要讲述了梭罗独自在瓦尔登湖的湖畔森林里生活了两年的经历和感悟。该书语言精美,思想深邃,读后仿佛有一股清泉在心里汩汩流淌,瓦尔登湖的静美和神秘让人充满了遐想和神往。
   该书共分为十九个章节,我在这里只分享几章精彩的。第一章【简朴生活】,梭罗大师主要讲述了他建造木屋的过程。梭罗大师的木屋用材和家具都十分简陋,他的房间也没有窗帘。他说他不需要窗帘,因为没有人会偷窥他,除了太阳和月亮,他很乐意太阳和月亮的造访。因为月亮不会使他的面包发酸,太阳也不会损坏他的家具,有时太阳过于热情,他就躲到树林里,用天然的窗帘来庇荫,可见其豁达。大师在那两年里,自己挖地、种豆,生活上完全自给自足,可见其勤奋。
   关于贫穷,大师认为很大一部分人是因为自己的贪婪,人们拼命地去囤积庄园,建造富丽堂皇的大房子,穿着奢侈昂贵的衣服,过于追求物质,就会拖累精神需求。他认为生活只要具备必需品即可,房屋只要能够遮风挡雨,衣服不必华丽,整洁干净就行,肉食尽量少吃,
   关于慈善,大师认为,在金钱上接济穷人,那是施舍,不是行善。真正的慈善是把他的先进思想灌输给别人,就像文中所说:“一切健康、成就,使我高兴,尽管它遥不可及;一切疾病、失败使我悲伤,引起恶果,不管我得到了或付出了多少同情和慰藉。”他认为要真正摆脱贫穷,首先得“逐去我们头顶的乌云”。要活得像大自然一样,简单而安宁。大师认为,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把贫穷根深蒂固地根植在了心里。摆脱贫穷,首先我们的心灵得先富有,他认为乐观、自信、安然地活着,就是最大的富有。
   第二章【我生活在何处,我为何而来】是在探究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开头大师讲他准备买下一块农庄,后来因为农庄的女主人不同意,只好又退回去。农场主人为了表示歉意,还答应给他10美元的补偿,然而大师拒绝了补偿。大师认为,他并没有损失什么,他还可以随时来农场参观风景,这比他拥有农场还要恒久和幸福。他认为,世间万物,我们人类只能拥有,而不能占有。一个人要懂得放弃,越放弃越富有。
   大师认为在物质生活中,我们要简单、简单、再简单,但在思想上,一定要丰富。因此大师在农事劳作期间或者闲暇之余,常常眺望瓦尔登湖以及四周的景物,有时也排除杂念,专心冥想。大师告诉我们要在每个清晨学会苏醒,这个苏醒,不仅仅只是身体上的苏醒,更重要指的是灵魂上的。如果灵魂没有觉醒,那么今天和昨天又有什么分别呢。因此,在每个清晨,要让我们的灵魂焕然一新。
   我们的灵魂要让自己的天赋来唤醒,要让内心的新生力量和渴求来唤醒。如此,我们便会嗅到空气中花朵所绽放的馥郁芳香,耳边便会听到天籁之音的回响。
   大师说:“如果你昂首挺胸,面对现实,你就会看到太阳闪耀在它的两面,它像一把弯刀,你能感到它的甘美的刀锋正剖开你的心和骨髓……”大师用他的妙言慧语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要时刻让生命充满激情,让思想的火花熊熊燃烧,生命因为有了思想的光辉在照耀,才会彰显其独特珍贵,继而又充满了魅力。
   第三章讲《阅读》,大师说:“我们必须踮起脚尖,把我们最灵敏、最清醒的时刻,献于阅读才对。”关于阅读,大师建议我们多读好书,读真正有意义的书。好的语言和思想都是谨慎而含蓄的:“最崇高的文字还通常是隐藏在瞬息万变的口语背后,或超越在它之上的,仿佛繁星点点的苍穹藏在浮云后面一般。”可见真正伟大的作家,他们的语言表达都是含蓄而独居匠心的,也需要好的读者去用心领会。阅读可以改变一个人,一本书,总能带给读者太多的启迪和受益,许多困扰读者的心结居然也能在书中找到答案或者注解,或者快乐和悲伤有了可以寄托的地方,如果读者与作者达到了心灵的和谐认知和共鸣,那这本书就是为读者而写的,再者书中的智慧还可以增长读者的见识,开阔读者的胸襟。大师还说,文字是珍贵的圣物,它比别的艺术跟我们更亲密,更具有世界性,也更接近生活。文字对人类智慧的启迪和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是人类从蛮荒走向文明的标志,因此写作者和阅读者都是尊贵的、富有的。
   在本章文末,大师坚信,不久之后,他所处的大环境必定会得到改善,他们后代的财富必定会超越之前的贵族。但他希望不要贵族,要高贵的村子,一个弥漫着文化气息的村子,正如大师所言:“如果这是必需的,我们宁可少造一座桥,多走几步路,但在围绕着我们的‘无知的深渊’上,至少架起一座拱桥来吧。”
   中间的几章,大师主要描述他在种豆时,愉快地与自然共处。种豆的时候,他的锄头叮当地敲击在石头上,锄头和石头撞击所产生的音乐之声传到了树林和天空中,大师认为辛苦劳作有了这样美妙的伴奏,立刻产生了无法估量的收获,仿佛他种的不是豆子,也不是他在种豆,那种浑然忘我、充满了自信、欢乐和激情的耕种是无法言喻的,也是振奋人心的。闲暇之余,大师就坐在门前的阳光下,凝神沉思,听鸟雀在四周唱歌,或者站在旷野上,听风从一个山谷刮向另一个山谷的盘旋和呼唤。他有时也观看湖面的野鸭,兴之所至,还划着船和潜水鸟玩耍嬉戏,还可以花一整天观看蚁群的争斗。
   就这样,从春到冬,迎来送往,大师不停地感受着自然在季节里的不同色彩和变化。尤其是瓦尔登湖,春夏秋冬都会变幻出不同的景象,大师在文中对瓦尔登湖用了很多优美的描写。春来,冰雪融化,湖面解冻,瓦尔登湖如一位少女,温柔恬静;夏季,湖水深邃湛蓝,犹如一块蓝宝石镶嵌在山谷间;秋季,湖面平静,湖水清澈,就像一面十全十美的镜子;冬天,湖面覆盖着厚厚的冰层,增添了几许神秘和庄严。大师说在:“大自然的繁茂是孤独的,它远离着人群。”只要内心温和宁静,无论晴雨,每个日子都充满了欢愉。当温和的雨丝飘洒下来,滴答滴答的雨声带给大师无穷无尽的思绪,仿佛大自然的一切都变得友爱起来,每一枝松针都富有同情心地彭大起来,变成了他的朋友,每一个毛孔都浸润着喜悦。静谧和谐的大自然让大师体会到了甜美和温柔,他感觉自己已经与大自然融为了一体。正如他所言:“自然的日子很宁静,它从不责备自己的懒惰。”置身于永不枯竭的大自然中,每一天看似相同,其实也不尽相同,每一次新的发现,每一个新生命的萌芽,都会让大师雀跃不已,因为他深知大自然中所蕴含的勃勃生机,以及那些无穷无尽的力量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书中有一章叫《更高的法则》,更高的法则看似是生存法则,实则是善良的法则。在自然界里,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人是高级动物,一直处于食物链的最顶端,看似可以为所欲为地去追捕猎杀一切动物。实际上我们不该这样,我们生而为人,理应去克制一些放纵的欲念,做一个智慧与道德并存的人,否则,人与禽兽就没有了区别。
   大师坦诚地讲,他是人,不是神,但凡是人,他的身体里都有一种最原始的野性的一面。比如当一只土拨鼠从他脚边经过的时候,身体里的兽性让他有种想把它抓捕生吞的欲望。但那只是一闪而过的念头,很快就会被头脑里的理智平复。关于打猎,大师建议家长在孩子少年时,可以允许培养孩子打猎,打猎代表着一种健康、勇敢、奔放、自然、充满活力的生命状态,就像那些终年生活在原野山林的渔夫、猎户、樵夫,他们已经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但社会大部分的人不可能都在荒野山林中过一生,必须走进文明世界,因此待孩子成年后,应该让他们懂得放下猎枪,在青年人的心里要播下善良的种子。因为每种动物和人一样,都有生存的权利,即使兔子到了末路,也会呼喊地像个孩子。一个成熟的人,必须具有对万物的仁爱之心。
   梭罗大师对动物的爱护,从《与兽为邻》和《冬之兽》那两章里可以体现出来。松鼠、野鼠、野兔和山雀是森林里最常见的小动物,大师常常为它们的灵巧而着迷。当人面对动物时,只要能够拿出足够的坦诚和友善,就会获得动物的信任。因此有时松鼠和大师混熟以后,为了抄近路,会从他的脚背上跳过去,也会有熟识的山雀,飞到大师臂下夹着的柴火上,进到屋里,竟毫不恐惧地啄着细枝。又一次,大师在锄地,一只麻雀飞来停落在他的肩上,还待了好一会儿,也许把大师当成了一棵安全可靠的大树来栖息了。那时,他觉得佩戴任何的肩章都比不上一只麻雀飞落肩上的殊荣。
   还有一章《冬天的访客》,里面对访客的描写也非常精彩。在其他的季节里,在梭罗大师的小木屋里,还是经常有访客的。有时访客太多,他没有足够多的食物招待他们,但那些访客丝毫都不介意,因为通过他们之间的交流,已经让访客得到了一场精神的盛宴,访客的谈话和笑声常常膨胀到要掀翻屋顶,即使饿着肚皮散场,也会尽兴而归。但瓦尔登湖的冬天是寂寥的,湖面结着厚厚的冰,树枝上、房顶上、地上全是积雪,这时,访客稀少,大师就常常独自一人围着火炉取暖,日子就显得有些单调和寂寞。为了派遣孤独,他有时也会到户外走走,总会遇见一些耐寒的动物,运气好的时候,还会遇见一些人。
   让梭罗大师感到幸福的是,在他林中居住的最后一个冬天,他遇到了两个有趣的访客。其中一位是个老移民,但他也是一个诗人,因为志趣相投,所以他们的交谈常常会有笑声。
   而最受大师欢迎的一个访客,是偶然来到他的小木屋的。这个智者头脑清醒,心思单纯,个性爽朗。大师形容他是个穿着蓝布衣服的人,只有苍穹才是最适合他的屋顶。试想一下,一个博学多才,睿智豁达,有着宽广胸襟的人,他生命的底色应当同天空和大海一样是湛蓝、深邃、辽阔而又清澈的。梭罗大师和这样的访客在一起高谈阔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彼此心有灵犀而又惺惺相惜,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常常让他们觉得世界都变得小了。
   最后一章是结束语,梭罗大师向我们阐述了生命的真谛。大师告诉人们:无论我们的生命多么卑贱,我们都要面对它,不要躲避命运。我们要热爱我们的生命和生活,阳光照在穷人的屋顶和富人的窗户上的光亮是一样的,一个恬淡的人,无论生活在哪种环境,都会感到快乐和满足。如果贫穷限制了我们的经济,连书报都买不起,那我们还可以走向土地,开始劳动,过最简单、最原始、最朴素的生活,最接近骨头地方的生命最甜美,劳动本身就是一种智慧,自然就是一本浩瀚无垠的大书。大师说:“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荣誉,给我真理吧。”人与人之间唯有思想的认同才是最平等的相处,如果思想不在相同的维度,无论两条腿如何努力,也不能使两颗心灵靠近。
   大师还说,一个人若能自信地向着他的梦想行进,努力经营他所向往的生活,他是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的,一切新的,更广大的,更自由的世界就会围绕着他。自己的心灵简单了,世界就不再复杂,精神的强大和富有必将战胜贫困和软弱。自律、自知、自省,豁达、谦逊、仁爱、自信、自爱才是一个强者的姿态和品格。
   本篇著作最后的结束语是这样的:“虽然时光流逝,而黎明却永远不会到来,这就是明天的特征。让人目眩的光芒,犹如黑暗。唯有我们觉醒之际,天空才会破晓。破晓的,不仅是黎明。太阳只是一颗晨星而已。”诚然,一个人的外表无论多么光鲜亮丽,如果他没有思想和灵魂,那他的生命一定是黑暗和荒芜的。若有一天,沉睡的灵魂开始觉醒,那他的生命便有了丰富的内涵,有了斑斓的色彩和璀璨的光亮。
   通读全书,语言优美,思想深邃,兼具抒情与哲理,大师始终灌输给我们一种亲近自然、迷恋自然、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理念。梭罗大师是真正的贵族,他的躯体虽然已经离开世界一百五十多年了,但他的灵魂依然在人世间鲜活蓬勃,依然让世人沐浴在他那圣洁、澄澈的灵魂之光了里。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