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后感1500字
《道德经》读后感1500字
什么时候追求利,什么时候追求用,这是人生的一大问题。老子曰:“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之以为利就是说“一个事物,你只有拥有它,才能获得它带来的好处。”
无之以为用就是说“事物具有的功能,可以被人使用。”追求利,就是努力去得到,去占有。不去得到,不去占有,只想获得好处,那就是白日梦。
比如,追求更高的学历,更好的职业,更高的官位,更高的职称,更多的钱财。追求用,就是得到占有之后,能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比如,有了更高的学历,能不能发挥匹配学历的能力?有了更好的职业,更高的官位,更高的职称,能不能做到尽职尽责?有了更多钱财,能不能把钱花在有用的地方?
如果一味地追求利,当你的能力不足以维系“利”时,就会危机四伏,疲惫不堪。最终得到的,又会以各种形式失去。比如在竞争中被淘汰,在不堪重负下身体崩溃。
这就是“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当你感到能力不足时,就要放下“追求利”,转而“追求用”。放下名利之心,塌下心去学习,学习更好的“用”,在用的过程中,能力会不断提升,最终可以运用自如,这时候又可以追求更多的利。
这就是“厚积德,则无不胜。”道理很简单,可是很多人在追求利时,只盯着“名利”,忽视了“用”,人生的很多问题,都因此而生。
【无用就无利,有用才有利】
因为有用才会有利,因为有利才会存在,因为无用就会无利,因为无利就会消失。
因为车需要人驾驶,所以司机有用,从事司机这个职业也就有利,于是,就有了司机;
无人驾驶普及后,车不需要人驾驶,司机就变得无用,司机这个职业无利可图,司机就会消失。
手机有用,发明生产手机有利,于是手机存在;
手机出现,传呼机就没用了,生产传呼机不再有利,传呼机就消失了。
网上一则笑话“老大因偷盗,拒不交出脏物被重判15年,出狱以后对我说,我带你去发财去,走到一个上坡,挖出满满的一箱崭新的传呼机。”
所以,用与利是密不可分的。
无论做什么工作,岗位需要你,你就有用,有用就有利;
当你变得无用,不能给单位足够的利,单位就不需要你。
打破铁饭碗,就是为了让有利无用之人离开。
反之,只要你是真正的有用之人,你给别人带来利,别人自然会用你,你自然也就会获利。
这就是所谓“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准备什么?准备让自己成为有用之人。
【第十一章和前面章节的关联】利用与上善的关系(第八章)
追求拥有更多的利,是善;本可以拥有更多的利,却能放下利,转而追求更多的用,就是上善。
佛主顿悟后,获得了最高级的智慧,佛主用他的智慧普度众生,这就是上善。
老子研究了一生的“道”,获得了最高级的“道”,他给后人留下了《老子》,骑牛西去,这也是上善。
优秀的人民公仆,获得了高高的官位,并不求私利,而是用他的官职和能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上善。
每一个岗位上的人,只要不求私利,用自己的职业技能为社会做贡献,都是一份上善。
利用与功成身退的关系(第九章)
一味追求利,忽视了用,得到的利就会越来越多,当能力无法支撑这些利时,就会导致“金玉满堂,莫只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了,也就没用了,没用了,还想保留有用时的好处,就该遭祸了。所以,功成了,没用了,就要身退了。功成身退不是归隐,只是身份的变化。
比如皇帝派一位将军去打仗,这时候这个将军的身份是“统帅”。当仗打完了,将军如果还把自己当成“统帅”,祸事就来了。所以仗打完了,“统帅”的身份需要“功成身退”。他应该回归成一个普通“将军”的身份。
就好像一块好钢,打仗的时候铸成一把剑。仗打完了,剑也就没用了,就该给束之高阁了。可如果铸剑为犁,依旧是一块好钢。剑功成身退化为犁,天之道。
利用与玄德的关系(第十章)
生而弗有,长而弗宰,是谓玄德。
生是用,有是利,生而弗有是只尽职责,不求利;
长是用,宰是利,长而弗宰也是尽职责,不求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