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季孟莲《齐山》1000字
《齐山》:齐山之名,其故非一。有曰山头平齐,故曰齐山。又曰:昔有太守齐某者,始目此山,故以齐得名。时司李沈鹤生谓此地有九华山,最奇此山,可与竞秀谓之齐。予观杜牧之诗,古往今来皆如此,牛山何必泪沾衣,是以齐国之山名是山矣。未之齐地,不识山形类否。聊其用意,以发端焉。“若以牛山类,牛山应可怜。惟嫌无美树,仍欠有清泉。绣壑赤霞馆,丹梯玉笋编。薄云共徙倚,横笛叫空穿。” 齐山,在贵池市区东南三里许,由十余座小山组成部分,最高峰海拔仅八十七米,方圆约十里,面积一千八百余亩。山势从西南向东北绵延,直抵白沙河滨。此山小巧玲珑,三面环水,奇境藏幽。山以石胜,尤以洞奇。齐山洞天,昔为池阳十景之一。山名来历,传说有二:一说因此山十余座峰峦,基本平齐,故名;一说唐代贞元年间,齐映任池州刺史,有惠政,且爱登此山游览,因取其姓氏名山以纪念之。清代文人姜文彪《游齐山》七律云:“山离南郭两三里,景胜西湖六七分。彼以人工加点缀,引应天趣绝尘氛。无岩不是玲珑体,有石皆成皴瘦纹。最爱翠微亭上望,岚光连水水连云”。具体描绘了山之特色。山上多题咏,使山名益显。寄隐崖上的摩崖石刻“齐山”二大字,即传为包拯任池州知府时所亲题,今仍保存完好。山上原有亭台、庙宇等建筑,至抗日战争时均毁。***中,此山曾改名“红旗山”,加之开山凿石,毁去了不少岩洞和文物。后设立园林管理处,亭台建筑大多恢复。今已成为本市近郊著名游览胜地。 齐山之西麓翠微峰顶上有“翠微亭”。唐代会昌五年(八四五年)杜牧任池州刺史,倾慕李白游秋浦《赠秋浦柳少府》诗中“开帘当翠微”句义,因建此亭以纪念。这年重阳节,杜与慕名来访的诗友张祜登山游亭,作诗唱和。杜诗中有“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句。后来,在南宋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年)十月,岳飞自鄂州(今湖北武昌镇)奉诏出师解救庐州(今合肥市),途经池州,曾驻扎于此。夜登翠微亭,作有《池州翠微亭》诗,曰“红年尘土满征衣,特特(一本作“得得”)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一本作“观未足”),马蹄催趁月明归”。齐山与此亭之名并显。岳飞遇害后,韩世忠愤恨不平,退居杭州西湖,因怀念岳飞,曾派人来池州齐山,描下此亭图样,在杭州市西湖岳坟前的山腰上,也建造了一座翠微亭,并亲书亭额。抗日战争中,此山之亭毁于炮火。后齐山园林管理处,又派人去杭州,描下杭州翠微亭图样,得建此亭。 后来,翠微峰,因岳飞曾游此,因兴建“岳飞广场”,广场中央矗立岳飞牵马握剑的石雕像。像高三点九米,象征岳飞牵马三十九岁遇害。白启寰撰联:“昔到西湖,叹浩劫孤坟;忧国忧民,云暗已无鹏翼展。今登南郭,对名亭芳草;好山好水,日明应有马蹄归。”《庄子·逍遥游》中有“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句。又传说岳飞是天上“大鹏金翅鸟”转世,见《精忠说岳传》。在齐山翠微峰南面山腰,明代始建有“包公祠”,后为“忠廉堂”。“青天悬明镜,一尘不染,刚直不阿;龙图照日月,精忠报国,万古不磨”、“华夏颂清官,明镜长悬,铁第三名无私昭律法;池阳留正气,大堂重建,齐山有幸祀忠廉。”祠(堂)抗日战争中被毁。一九八七年在原址复建。 “若以牛山类,牛山应可怜。”在明末那种社会动摇时期,满人入侵,起义不断,内忧外患。孟莲此番齐山游怀,“明月当空,似见岳飞策马;秋鸿倒影,犹闻小杜吟诗”。正如纪伯吕所联“立马翠微巅,笑我征衣满足尘土;归鸿黄菊节,与谁携酒看河山。”定会报憾既不能武穆“精忠报国”之遗志,一定会思咏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惟嫌无美树,仍欠有清泉”。可以想象,孟莲眼望包拯题刻在山上的“齐山”二大字,此番心境一定如“忠廉堂”(原为“包公祠”)联“两字齐山古,一笑黄河清。”(纪伯吕撰)恰如“翠微亭”联“平生几两屐,时序百年心”(撰者方云耕,清末民国间本县文士,字汝霖。民国初曾编印《翠微亭唱和集》。此联配有“气象万千”四字横额)。 “绣壑赤霞馆,丹梯玉笋编。”孟莲齐山吟留,恰似张英联云“秋日登临,天高气爽;看长江滚滚,木叶萧萧,曲径黄花飞露;春时寻胜,洞壑幽深;听流水潺潺,松涛烈烈,奇峰芒草清芬。” “薄云共徙倚,横笛叫空穿。”孟莲念忠臣报国,爱武穆精忠题诗,如清末民国间文士陈澈清(字兰溪)所联“胜迹废而兴,蹑屩(穿着用麻、草做的鞋)且留鸿爪印;贤豪去不返,访碑犹带马蹄春”。 来源: m.taik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