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冬去春又来》有感2500字
读《冬去春又来》有感2500字
没有接触铁皮鼓的《冬去春又来》之前,我感觉自己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起码自我感觉是一个合格的教师,现在看来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概念意义上的教师而已;同样在没有接触铁皮鼓的《冬去春又来》之前,我认为自己不是一个“教书匠”,实际自己只不过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教书匠”,除了书本上的东西,我还能给学生什么?!没有接触铁皮鼓的《冬去春又来》之前,我感觉自己已经潜下心来在教书育人,其实自己依然是那么的浮躁;没有接触铁皮鼓的《冬去春又来》之前,我感觉自己是在从事教育,然而实际上自己只是在完成一项很机械的任务——上课或是下课,因为我根本还没有真正了解教育。
《冬去春又来》使我不得不对自己以前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不得重新认识自己的教育工作。《冬去春又来》的作者铁皮鼓,他在教育实践中积淀出来教育思想的宽度与厚度,和他轻视功利追求教育本身的教育实干精神,使人折服!铁皮鼓使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教育绝对不是万能的。可能有人会发笑,这么简单的道理谁都知道!实际,我们总认为教育是“万能”的。这种“万能”指的是我们总认为对学生采取几次特定的教育方式或是行为之后,他们会有大的变化,认为这是教育的“规律”所在,所以当事情并没有朝着我们预期的这种变化发展时,我们便开始动摇了,开始变得失去了理智。由于急于求成——追求自己脱离教育本身而形成的预设目标,开始变得有些浮躁,认为有些学生是“顽固不化”“不可救药”,而慨叹现在的学生怎么这样,于是我们便将矛头指向了家长,指向了家庭,指向社会,却没有停下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有问题。以前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句话我很是信服,甚至我将它作为自己教育工作中的信条,然而今天,当“遇到”铁皮鼓时我发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句话其实是自己在欺骗自己,许多教育事实表明就有许多“教不好的学生”,这样的列子几乎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教育是什么?
《冬去春又来》中铁皮鼓是这样理解的:“在大多时候,我们不能够使学生‘摇身一变,成为好人’,我们只能不断地影响他们,去点燃他们的希望之光,人性之光。”我们不可能通过几次特定的教育方式就期盼学生能够发生很大的转变,这是教育的规律。所以我们不能总是对自己某种具体的教育行为报有过高的要求,或者说期望。这样我们才能静下心来,才能心平气和地面对教育工作,而不至于那么浮躁。这种浮躁往往使我们违背教育本身,无法“生活在真实中”。
“‘现代教师’的感念就是建立在这个‘现代人’的感念基础上的。‘现代人’首先是‘站起来的人’,‘现代教师’首先是有自由思想、独立人格,具有批判与创造精神的人,‘不跪着教书’就成为他们最基本的信条。”
铁皮鼓是一位有思想、富有探索精神、有强烈的追求精神、敢于实践自己的思想、不断在反思中探索、在反思中提升自己而又不完全“超越”自己的教师。
说铁皮鼓不完全“超越”自己,指的是他面对教育表现出来的那种超脱世俗的意识境界:生活在真实中。“生活在真实中”是他在《冬去春又来》一书“写在前面的话”的开场白,它是铁皮鼓《冬去春又来》的灵魂!其实也是铁皮鼓对教育的追求,我是这样理解的。铁皮鼓试图还原教育的原样,其实也就是教育的本身,所以他必须生活在真实中,真实地对待教育每一个行为。《冬去春又来》将一个真实的铁皮鼓不加任何掩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铁皮鼓要“生活在真实中”,那就意味着他要尊重自己的教育实践,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因此在这本书里面我们时刻可以体会到地道原汁原味的教育情景,不迎合世俗,完全回归教育。书中许多故事让人读来感到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许多事情自己似乎也经历过。铁皮鼓尊重自己的教育,所以在他的教育实践过程中,读者是看不到他有如何的辉煌:“于是,你会看到一个原本问题多多的班级是如何在‘我’的**下一步一步地走向‘光明’的,而先前的失败与痛苦,不过是黎明前的黑暗,是音乐中高潮到来之前的序曲,你将看到与现在完全不同版本的日记。但请你相信,我绝对不是在有意伪饰,我始终相信自己在书写‘真实的历史’”。
例如,它如实记叙了铁皮鼓先后四次与学生徐克丁的“碰撞”与“恩怨”;还有,比如在涉及到学生作弊问题上,铁皮鼓在“真实地面对自己”、“我同意作弊”、(‘我同意作弊’表达的是一个学生对“作弊”看法)“又见作弊”、“作弊又起(上)”、“作弊又起(下)”都谈到了作弊这个话题。这些看起来没有什么,但正是这些原汁原味的教育情景,它们是对铁皮鼓:“在大多时候,我们不能够使学生‘摇身一变,成为好人’我们只能不断地影响他们,去点燃他们的希望之光,人性之光。”思想的佐证。铁皮鼓在真实地生活在《冬去春又来》中,他没有偏离自己的教育实践,他也就没有“超越”自己。他很实在,实实在在地在实践教育本身。
说他没有“超越”自己,其二指的是铁皮鼓首先是一个教师,不管他多么的优秀,他的身份始终是一个教师,这一点在他的《冬去春又来》中体现的很充分。书中几乎看不到铁皮鼓有多么深刻独特让人感到可望不可及的教育理念,有的只是一个教育实践者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琐事”和“无聊”之事。“耳机事件”就是一个例子。在“耳机事件”的处理过程中,他不停地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通过反思修正自己的实践寻求问题的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铁皮鼓实现了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教育者和教育家的区别,我是这样理解的: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教育者分两种,一种是思想匮乏、无追求或求不高的教育者,另一种是思想丰富具有探索精神的教育者。自然,这两种教育者当中后者应该是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常常是在工作中创造性地丰富着某种教育思想,所以他们使得某种教育思想变得有血有肉。一个优秀教育者的思想让人感到真实而亲切,而不是那么苦涩让人望而生畏。一个优秀教育者往往用自己的教育实践证实着自己对教育的追求,这种追求就是对教育本身的追求。
铁皮鼓不是教育家,“现在的我,才更像一个教育者。”铁皮鼓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教育者,他不会“超越自己”!我愿铁皮鼓是一个永远的教育者,而不要成为一个教育家!教育家很多时候是无法体会到教育具体实践当中的苦与甜,痛与乐。 |
相关文章
- 《青铜葵花》读后感四年级
-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400字
- 简爱读书笔记_高三读书笔记700字 - 读书笔记
- 《布瓜的世界》读后感850字
- 《同上一堂课,雷锋告诉我》观后感
- 《安徒生童话》读书笔记_一年级读书笔记200字 - 读书笔记
- 《怪医杜立特航海历险记》读后感500字
- 《玩着,静待花开》读后感300字
- 《红楼梦》读书笔记600字 - 读书笔记
- 我最爱的一本书作文1000字
- 《鲁迅》读后感400字
- 从《乌塔》想到的_读后感450字
- 读《再见了,坏习惯》有感600字
- 《装在口袋里的爸爸》读后感450字
- 读谁的青春不迷茫有感 若没有迷茫的这种人生,不叫做人生 - 读书笔记
-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读后感550字